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鄱阳湖水化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其湖水化学的特性如何?本文根据1980年~1988年逐月水化学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鄱阳湖水化学在相近条件下的年内变化与地区分布,并对鄱阳湖的水质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自然环境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鄱阳湖,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淡水湖泊,是我国重要商品根基地之一。本文叙述了鄱阳湖的自然环境及现状。由于鄱阳湖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所以具有丰富的光、热、水、风能气候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水资源丰沛,地表水年总量达1457亿立方米;洪水位受五河、长江双重影响;洲滩资源有开发利用价值;有珍禽鹤类群;鄱阳湖水质目前是较好的,但也受到污染。湖区环境整治主要是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洪涝灾害等。整治要远近结合、综合治理、驯服五河、人工控湖。使鄱阳湖农、林、牧、副、渔各业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退水规律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自流过水湖泊,水位变化主要受五河、湖口进出水量的制约,有明显的稳定退水期。德定退水期内,湖区地下水的进出量远小于“五河”入水量和湖口出水量,据此建立湖水位与蓄水量、净输出流量与水位、蓄水量之间的关系,并将它们结合,推得鄱阳湖稳定退水公式,经1952~1986年退水资料的验证,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近期沉积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137)Cs和~(210)Pb测年法,在1985年枯水期测定了鄱阳湖的沉积速率。全湖21个取样点的沉积速率为0.5—7.0mm/a,平均为3.2mm/a。主湖区为1.0—3.2mm/a,平均为2.1mm/a。研究表明,各湖区之间、各取样点之间,沉积速率随水文、地理和地貌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还预测了鄱阳湖今后可能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湖流特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道光 《海洋与湖沼》1991,22(3):200-207
根据1962—1983年大量观测资料研究表明,鄱阳湖湖流主要有吞吐流和风生流,因江湖关系而导致吞吐流呈顺畅型、倒灌型和顶托型分布。其时程变化规律是日变化小,年内呈马鞍型变化,年际变化显著且呈周期性。面上分布不均衡,湖流大小的顺序是湖口水道、五河入湖区、主湖区、湖湾区。垂直分布,顺畅型接近对数曲线,倒灌型和顶托型复杂多变。低水河相,流速大,流向规则稳定;高水湖相,流速小,流向紊乱多变。风生流对吞吐流的影响有显著的风向效应和水位高低、湖面宽窄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抚仙湖水温跃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动监测数据(2012-2013),研究了抚仙湖水温跃层的统计规律,给出了温跃层的出现、发展和消失的统计结果,水温跃层一般出现在5月~12月,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下移。与此同时,还分析了温跃层的层次和震动特性,水温跃层一般在40m之上,极少会出现在40m以下,并且会在凌晨出现双层现象,但是不能持久存在,很快就会恢复成单层,在白天温跃层保持单跃层并且比较稳定。该结果有利于提高对于抚仙湖的水体特征认识,加快综合利用湖泊资源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地球生态系统的气温和水温补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提出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气温和水温补充机制,并用框图模型说明了补充机制在运行过程中的每个流程,阐明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过程、生态环境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过程以及地球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过程,解释了气温和水温的补充起因。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是引起环境变化的起源以及其变化后的结果又作用于人类,即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引起气温和水温的上升,地球生态系统又借助其补充机制使得气温和水温下降恢复到正常的动态平衡。尽管这个补充机制带来了沙尘暴、洪水和风暴潮,但由人类引起水温和气温上升造成的灾害要比自然界中这3种灾害要深重得多。自然界的这3种灾害是局部的、短期的,而人类引起水温和气温上升的灾害却是全球的、长期的。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气候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概述鄱阳湖位于东径115°50′——116°45′,北纬28°25′——29°45′,长江以南,江西北部。平均海拔高度12—21米,平均湖水深8.4米。共接纳162,225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径流量,多年平均年水量约为1470亿立方米。相应于历年最高水位(1954年)21.85米(星子水位,吴淞基面)的容积为290多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的风情及风浪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鄱阳湖的风在时空上的分布变化,在区域上的变化,湖陆风的基本特征,风与浪的关系。风的危害。由于其地处中纬度,季风明显,是江西省境内大风集中区域,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每年6-8月为南风或偏南风,其他月平均为北风或偏北风。鄱阳湖实测到最大浪高2米,45°斜坡上波浪最大爬高4.81米。  相似文献   

10.
用自回归预报黄渤海的底层水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回归模型,对覆盖渤海标准水断面上的29个站和北黄海的10个站的底层海水温度进行了预报。均方误差为0.75℃,结果较好,方法简便,能够满足渔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大水体蒸发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80—1987年的实验资料,分析了鄱阳湖单站水面蒸发与水文气象因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计算鄱阳湖单站水面蒸发量的经验公式。统计分析了陆地三种常用蒸发器的折算系数。分别采用折算系数法与经验公式法计算了鄱阳湖大水体的水面蒸发量和蒸发水量,总结了水面蒸发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蒸发水量的特点。并对钢、铜质E_(601)型蒸发器的差异作了比较,认为以铜质E_(601)型蒸发器代替钢质E_(601)型蒸发器无明显的改进意义。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在第四纪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达源 《海洋与湖沼》1986,17(5):429-435
鄱阳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水位年变幅大达9—13m余,主要受附近长江水位的控制,它形成于全新世期,因海面及长江中下游水位的上升所致,至今才不过几千年。据湖区第四系钻孔剖面,分出了至少7个中更新世以来形成的湖沼相或河漫滩相夹层,将其与同时期世界海面曲线相比较,上述夹层与高海面在时代上相当,但高度上不完全对应,因湖区的第四系已遭受不同程度的侵蚀。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2000年来的环境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鄱阳湖中大汊湖DCH孔沉积物粒度、磁化率、孢粉、有机碳含量等指标的综合分析,恢复了鄱阳湖2000年来环境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鄱阳湖经过多次扩张,形成如今的格局。约在1500aB.P.前后水面由北向南扩张至大汊湖附近。大汊湖由古赣江河流洼地(1500aB.P.前)发展为赣江三角洲分流间洼地。该地区气候的变化经历了多次波动,900aB.P.以前偏干,气温略高于后期;900aB.P.以后偏湿,在450aB.P.前后温度偏低。鄱阳湖人类活动出现较早,人类活动随自然环境的变化在湖泊沉积物中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4.
15.
洪泽湖水情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湖区水文资料,本文从出入湖径流量,水位年内和多年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洪泽湖水情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利用耦合北斗和GPS双定位系统的拉格朗日随体法水质点追踪仪,在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开展了总数为18次的洪泽湖和巢湖主要河流河水入湖后表层、中层和底层水体运移同步追踪观测,研究了两个湖泊河水入湖后的运移轨迹和速度特征。结果表明:淮河主河道河水入洪泽湖后流向南北两侧;徐洪河河口处水体表层流速在洪泽湖5条河道出入湖口处为最大;巢湖双桥河河口处水体流速受巢湖闸运行影响强烈,各层流速在7条入湖河流中最大。洪泽湖、巢湖入湖水体流速由表层至底层逐渐降低,洪泽湖各层水体流速大于巢湖。洪泽湖河口处表层水体8次测量平均流速为6.11cm/s;巢湖为5.51cm/s;二者中层流速分别为5.32和3.85cm/s;底层则分别为4.96和3.67cm/s。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天津水上公园东、西湖浮游动物的周年变动(1972年9月到1973年8月,东湖;1974年11月到1975年10月,西湖)。东湖采到浮游动物63种,西湖73种。浮游动物优势种类是汤匙华哲水蚤、广布中剑水蚤、萼花臂尾轮虫,大弹跳虫。测定两湖的水质,浮游动物数量及生物量,分析两个湖泊的富营养化及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