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地理国情数据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安徽省地理国情数据,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利用Arc GIS10.3软件属性列表中的统计工具,获取2015年、2016年和2017年8种景观类型的相关国情数据,再用FRAGSTATS4.2软件计算出各个年份的景观格局指数,从而分析研究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现状。结果表明,2015~2017年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及水域景观类型面积呈减少趋势,园地、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景观类型均呈现增长趋势。景观斑块数目增加,景观的破碎程度增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逐渐微增,宿松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明显。宿松县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生态风险综合指数分别为0.100 6、0.101 7和0.102 1,虽处于极低生态风险等级,但呈现增加态势,景观生态安全的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2.
正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普查的目的是查清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  相似文献   

3.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东莞市1999、2003、2008年以及2013年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模型,对东莞市建成区14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3年间东莞市农业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以耕地和构筑物的面积变化最为活跃,研究后期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减缓趋势;1999、2003、2008年以及2013年东莞市建成区内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别为:309.23、332.39、350.15、357.94。土地利用总体处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选取江苏南部常州市为研究区,利用2016-2018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根据市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常州市域及按主体功能区分组的镇(街道、开发区)为研究单元,分析常州市地表覆盖三类空间面积组成与变化,构建生态状况、生态压力等指标,综合各指标建立生态空间质量指数,进行精细化的生态空间质量评价,并针对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政...  相似文献   

5.
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  相似文献   

6.
正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普查的目的是查清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  相似文献   

7.
地理国情普查综合统计分析是以基本统计成果、普查数据为基础,融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各类专题进行分析评价,客观地反映国土空间布局、生态协调程度、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本文基于阜新市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从影响地表生态环境的植被、水域、荒漠等要素的空间分布、景观格局、人地关系及生态协调性响应等方面进行计算分析,对阜新市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审计,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客观、科学、准确地进行生态审计,需从客观的地理国情出发,实现对资源环境、生态状况等的动态监测和客观评估,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效的地理国情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9.
以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为数据源,采用GIS和RS结合的方法,从可达性和服务人口范围两个方面开展重庆两江新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能力,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以地理国情普查及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构建城市公共服务空间格局监测分析指标体系,确定监测分析方法,开展宜宾市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监测分析,并对其与宜宾市人口、经济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分析得出,宜宾市基本公共服务密度分布呈片状分散分布,由城区-乡村逐渐降低。宜宾市基本公共服务密度与其人口密度、人均GDP成正相关关系,与人口密度相关性颇高,与人均GDP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岳永胜  罗志远  姬霖 《测绘通报》2022,(12):136-140
目前,国内外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修复成效监测缺少一套完整的监测指标体系。为推动矿山生态修复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从矿山生态修复监测的基本内容、监测指标选取等方面开展研究,从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表环境、地质环境、生态修复综合效益5个方面,构建了一套科学评价矿山生态修复成效的监测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应用于陕西省神木市某煤矿的生态修复监测,并采用GIS分析和样本监测等手段进行验证,评价矿山生态修复的整体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环境各指标中,反映土壤物理性质的土层厚度指标较好;地表水质污染较少,基本没有微生物和有机物污染,水质偏碱性,与矿区内土壤一致偏碱性;植被覆盖和生境质量指数较好;矿山生态修复区域的沉降区域比例较小;矿山生态修复的综合效益指标表现不佳。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近几年来在遥感科学与技术新专业设置、科研建设成果、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介绍了摄影测量与遥感重点学科今后三年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近几年来在遥感科学与技术新专业设置、科研建设成果、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介绍了摄影测量与遥感重点学科今后三年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土地利用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影响,设计了基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因子联合分析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技术方法,实现了通过效益调整来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多功能利用是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及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农用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是其基础工作。该文系统地研究了农用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方法,测度了1996年、2004年、2013年黑龙江省农用地利用多功能状态及期间变化。研究表明,1996~2013年黑龙江省农用地利用总功能缓慢提高,多功能协调性逐步提升;农用地利用由单一功能逐渐向多功能转变。为扩大农用地利用多功能整体效应并提高农用地利用多功能协调性,稳定生产功能、加快提高经济功能、重点遏制生态功能退化、逐步提高社会功能是沿边开放带今后的农用地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垫江县3类空间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闰记影  金贤锋  李静  叶胜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7):68-70,77,I0002
3类空间(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的科学划定,是推进“多规合一”、编制空间规划、构建空间规划体系的基础支撑。以垫江县为例,利用地理空间信息和分析技术,从空间资源调查与梳理、空间需求分析与整合、3类空间统筹与划分的角度开展了垫江县3类空间划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鄂尔多斯受荒漠化影响较为严重,结合生态保护工程在本地区实施状况,该文以2001—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和中国1∶100 000沙地分布数据集,结合线性趋势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区各沙地类型植被恢复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和比较,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方面初步分析植被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鄂尔多斯地区生长季植被覆盖总体呈改善趋势,不同沙地类型植被覆盖也都呈增加趋势,且呈增加趋势的植被覆盖面积远大于呈减少趋势的植被覆盖面积。鄂尔多斯地区植被覆盖变化是人类活动和气候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降水量是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日益剧烈的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植被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GIS的县域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经济快速发展区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污染状况,本文以浙江省慈溪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中铜、汞、镉、铅、砷、铬、锌七种重金属含量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并绘制生态风险危害指数分级图。结果表明:土壤中除汞元素含量较高外,其他各元素含量仅稍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七种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Cfi值均属于中等的污染参数,综合污染指数Cd上限值已处于高污染指数的范围,但平均值为属于中等污染水平。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来看,七种元素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参数Eri的值也只有汞达到了强生态危害,七种元素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刚刚达到中等生态危害水平,说明该区农田土壤尚处于较低的生态风险状态。生态危害指数插值结果表明,慈溪市重金属元素的高风险区分布在中南部人类活动较为活跃、城乡工业较发达的区域,在今后的土地利用中,应高度重视人类活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石业对国民经济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和人居安全带来了隐患。目前,石矿区生态修复成为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前提是识别采石场且确定石矿区边界。高分遥感对地观测和深度学习技术为高精度识别采石场并确定矿区边界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基于残差网络,设计了注意力金字塔结构和细节增强模块,以少量参数和极低计算复杂度为代价,从无人机高分遥感图像中有效识别石矿区。试验采用福建省南安市高分遥感图像和人工实地考察获取的石矿区边界真值作为数据源,构建用于卷积神经网络训练的数据集,并对算法精度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速度快、精度高,可为石矿区生态修复提供可靠的支撑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