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为了克服传统GIS因忽略空间数据时间特征,而不能有效描述展示事物动态变化过程的不足,提出基于GeoScene的时空数据多维动态可视化方法。文中以湖北新冠疫情时空数据为例,首先阐述该方法通过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将时空数据“管”起来的单、双字段模型;继而描述了利用地图、场景、属性表及统计图使数据“展”出来的4种可视化形式;最后分析凭借时间滑块、动画视频让数据“动”起来的两种实施策略。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视化手段多样、二三维融合联动、易于发布共享、无需复杂的编程实现等优点。该研究可为解决同类可视化应用问题提供实用的技术参考和灵活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2.
周平 《测绘通报》2012,(1):67-69
以时空数据可视化表达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以地理现象真实时间为串联,以关键帧及线性插值动画为手段的动态符号逻辑模型。将地理实体不同时态的特征以图形符号表达并作为关键帧;在关键帧之间根据需要使用插补算法生成多个中间时刻的图形符号,并模拟表达该时刻地理实体特征,这个过程称为中间帧生成;采用地图动画时间串联各个关键帧和中间帧,并按时间顺序和一定约束规则连续播放,形成动画符号,实现时空数据的几何特征和属性特征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可视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时空数据库的动态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平  唐新明  翟亮  李霖 《测绘科学》2006,31(3):111-113
本文针对当前时空数据库的时空表达,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时空数据库动态可视化的概念,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动画、动态符号和动态地图等技术,对时空数据进行了动态地表达。  相似文献   

4.
滴滴出行数据中包含了丰富的用户位置信息、出行时空属性、用户行为规律与特征,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深入分析与挖掘,并结合可视化技术,以图形图像的方式展示,有助于分析用户出行的规律.为了直观展示海口市交通流量动态变化,分析车辆出行的时空规律和交通出行路况,设计一个可视化分析系统.以日历图、径向柱状图等可视化方法为依据,结合可视化工具,从出行数据的不同维度着手分析海口市交通流量情况.该系统能够客观地反映海口市交通变化情况,可以为交通管理规划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周平  唐新明  张晓 《测绘科学》2013,38(5):61-65
本文以多时态地理现象空间特征的连续变化过程的动态可视化表达为研究对象,借鉴Flash中逐帧动画和形状补间技术的设计思想,提出一种以时间为驱动的时空数据之空间特征的动态可视化模型:设计一组适用点、线、多边形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的图形变形算法,用于在"关键帧"之间插值生成足够多中间时刻的地理现象的空间特征状态作为"中间帧";采用合适的地图动画时间比例尺,连续播放各个"关键帧"和"中间帧",最终实现逼真动画效果的空间特征动态可视化。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时态树结构的时空数据的动态可视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设计一种时态树结构,运用多时态矢量空间数据动态关联算法建立地理实体变更的历史亲缘继承关系,作为时空对象动态可视化的时态版本数据源;基于时态树结构,设计并实现了动态形变图和动态专题图等动态可视化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7.
朱新铭  刘海砚  卢宣蓓  徐青  张付兵 《北京测绘》2021,35(11):1479-1483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高校人员流动大,人员态势难以直观掌握的现状,设计人员态势感知可视化方案,解决人员状态、疫情态势一张图可视化问题.基于Echarts可视化工具,开发全国疫情、人员分布和人员出行可视化模块,搭建了面向疫情防控的人员态势感知系统,有效整合了疫情数据、人员状态数据、人员出行数据,辅助管理人员掌握所属人员...  相似文献   

8.
基于随州市曾都区的地理国情时空数据,提取了该地区1999年、2002年、2005年、2009年和2014年的建成区矢量信息,并结合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其城市形态演变的特征、模式和规律,对今后城市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互联网时空数据的类型和来源,研究互联网时空数据的获取和挖掘方法。以重庆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研究为例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在时空数据获取和挖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1831-1836年间,达尔文在搭乘贝格尔号航行过程中对所见的生物与化石的地理分布特点感到困惑,开始对物种演变进行研究,提出著名的"物竞天择"的进化论理论,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本论文即从达尔文进化论的源起点——生物化石的地理分布特点入手,以已存在37亿年的古老物种银杏为例,基于HTML5+WebGL三维可视化技术,全面展示了古生物化石的地层分布特点和时空演变规律,为研究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化石证据的时空展示和分析平台。该平台以Web Globe和大陆漂移复原图为底图,以化石证据分布的经纬度位置为基础,用户在浏览器端无须安装任何插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快速加载与显示海量化石数据,查看大陆板块漂移路径。平台优雅简洁,交互性和延伸性好,既可以用于学术理论研究,又可服务于面向大众的科学普及。  相似文献   

11.
南沙新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在“三区一中心”的发展格局下,城市快速发展建设累积了海量多源异构地理信息数据。综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基于中台的架构理念,从数据模型、存储管理、空间索引、轻量化和制图引擎等方面构建了面向南沙新区的地理信息时空数据中台,并作为智慧南沙的地理信息数据底座,挖掘当前累积的多源异构地理数据的应用价值,实现“一处建设、多处应用”,为南沙新区建设提供持续全面的数据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12.
符彦  王剑辉  张亚 《测绘通报》2019,(8):111-1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进一步增加,同时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绿地减少、城市热岛等城市问题。本文综合利用2015年地理国情普查数据、2011和2013年遥感数据,通过建立城市扩张强度指数,运用统计分析、空间聚类等方法,确定了顺德区建设用地在过去4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8%,其中新城区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4%;此外还发现主城区的扩展模式主要为填充式扩展,其中大良街道和勒流街道主要为工业园区的扩展,伦教街道主要为中央公园的扩展,容桂街道主要为物流园的扩展。  相似文献   

13.
黄永进  张滔  廖兴国  邵淑华  祁支锐 《测绘通报》2021,(12):134-139,157
时空数据挖掘作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为城市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本文以无锡市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车辆轨迹实时数据、基础地理信息等多源异构时空数据,构建相应的数据挖掘模型,进行了职住平衡、区域联系度、交通拥堵等城市特征的挖掘与分析,构建多源数据挖掘的城市评估体系,探索了时空数据挖掘在城市体检评估中的应用,为城市规划和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评估与决策。  相似文献   

14.
毛巍  李虎  陈圳 《北京测绘》2016,(2):64-67
以萍乡市安源区为例,介绍了江西省1∶5万地形数据库动态更新的方法和技术流程:利用最新卫星遥感影像、专业资料、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辅以网络检索和外业巡查,提取安源区地形要素全面更新所需要的增量数据。最终建立江西2015年动态更新数据库,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日益提高的地理信息动态化更新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朱超  金武正 《北京测绘》2020,(4):458-461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推进,城市人口密度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在城市人口密度大的当今社会,一些因素往往会引起局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形成局部人口密集区域。引起人口密度增加的因素很多,教育文化产业就是原因之一。近年来对于人口密度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对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进行分析,对人口密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而本文通过热力图和灯光数据对人口密度进行分析,确定教育文化产业分布情况对人口密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疫情形势,本文以2020年6月北京疫情为例,利用NPP-VIIRS卫星的逐日夜间灯光数据,分析疫情受影响区域及疫情的控制与恢复状况,探索与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逐日夜间灯光遥感可以有效提取疫情影响的区域范围及反映该区域受影响程度,所提取的受影响区域与国家划定的中高风险区域情况一致;同时基于逐日夜间灯光遥感能够及时监测疫情发展及疫情防控措施状况,区域夜间灯光强度随着疫情及防控的进展呈现明显的变化;平均夜间灯光损失强度及恢复强度同疫情暴发期区域人口密度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性指标R2分别为0.97和0.91。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逐日夜间灯光影像在快速提取新冠肺炎疫情变化信息方面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尝试将ELK框架在大规模日志实时处理方面的能力抽离出来,将其优势能力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提供一种基于ELK框架的地理信息动态时空数据获取与挖掘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机制动态采集海量级非结构化数据,并实时筛取与地理要素相关的时空信息,从而实现海量级分析样本下的地理信息时空数据的实时动态分析与挖掘。最后以上海市快速路交通流量作为研究对象验证该方法模型,试验结果能够反映一定的社会潜在规律并提供相关指导价值,证明方法可行,并对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记录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东莞市1999、2003、2008年以及2013年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模型,对东莞市建成区14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3年间东莞市农业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以耕地和构筑物的面积变化最为活跃,研究后期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减缓趋势;1999、2003、2008年以及2013年东莞市建成区内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别为:309.23、332.39、350.15、357.94。土地利用总体处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对社交媒体位置服务大数据进行时空数据挖掘能为城市规划、商业决策、用户行为分析等应用提供决策依据。基于新浪微博签到点数据,应用Knox指数进行时空交互性检验,确定合适的时空分析尺度,并利用时空重排扫描统计方法分别在短时间尺度(时)和长时间尺度(天)下挖掘时空热点。结果表明:短时间尺度(时)和长时间尺度(天)的签到点都具有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时空交互性逐渐增强的趋势;短时间尺度下的时空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主城区,覆盖半径集中在2~6km、时间集中在11:00—17:00,热点持续时长约为3~5h;长时间尺度下的时空热点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少量均匀分布在城外,覆盖半径集中在5~6km,时间集中在2016-02-07—2016-02-13,热点持续时长约为3~6d。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南大洋2009—2020年的Argo浮标温盐剖面数据,通过绘制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的定性分析以及三维聚类可视化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南大洋印度洋扇区的多水团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60°S~67°S,60°E~80°E之间的海域,海水温度在-1.9~2.5℃之间,盐度在32~34.75 psu之间.整个研究区域海水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