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常常遇到植物吐水和露这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特点,需要认真辨别,以免把植物吐水误记为露。 露和植物吐水是两种成因绝然不同的现象。 露是一种常见的水汽凝结现象。在《地面观测规范》中,把露定义为:“水汽在地  相似文献   

2.
以前,我站在天气现象的记录里,有时会把植物吐水误记为“露”,造成记录失真。后来,我们经过讨论和查阅资料,弄清了“露”与“吐水”的概念,在观测中认识了这两种现象,杜绝了误记。露是水汽在地物上的凝结物,而吐水则是植物的一种生理现象。在初春或盛夏的日子里,...  相似文献   

3.
天气现象的记录务求真实、准确,否则将失去其价值和意义。 夜间不守班三次观测的气候站,晴天的早晨,当观测第一次巡视时,很可能会注意一下有没有露水;但当你看到观测场或周围的植物叶片上挂满晶莹的水珠时,你不能轻易判断那是否是露。实际上这有三种可能:一种是天气现象“露水”,另有一种是植物生理现象“植物吐水”,还有一种情况是露水与植物吐水的混合物;那么,如何区分是“吐水”还是“露水”呢?  相似文献   

4.
夜间降水停止后的露和雨点极容易混淆,以致于发生漏记露或多记露的现象存在。该文从露的气象定义以及露的生成条件着手,讨论夜间降水停止后露的辨别方法。认为:①雨止后,地面植物尖端发现有形状规则的圆形水珠生成,即使植物躯干上存在降水湿斑,都必须记录露;②雨止,只有残留在地面植物上的边缘不规则的扁平湿斑,不能记成露;③切记连续降水过程中记录露。  相似文献   

5.
降水后的露和暖湿气流控制天气条件下的露不易观测。为防止露的漏记或多记,根据平时的观测经验,总结出3点观测、判断露的注意事项:是否记露要结合当时的气象要素;区分清楚露珠与"植物吐水"现象;区分清楚雨滴与露珠。  相似文献   

6.
1.前言暴露于单一极性空气离子下的水分蒸发速率增大,这一现象是由 Krueger 等(1958)在一次有关离子杀菌效应的试验中首次观察到的。在这之前,人们也发现,液体表面上施加一电场能增加极性液体如水和乙醇的蒸发速率;至于象苯和四氯化碳这样的非极性液体,没有观测到这样的效应(Miura,1953)。Hart 和 Bachman(1968)研究了水、  相似文献   

7.
露与霜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物体上凝结、凝华而成的水珠和冰晶 ,两者形成的天气条件相似 ,均易在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形成 ,所不同的是温度条件 ,温度高于 0℃时形成露 ,低于 0℃时形成霜。在每年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的一段时间内 ,由于地表温度常在0℃上下 ,会出现前半夜有露、后半夜有霜 (水汽凝华或露珠冻结而成 )的情况 ,此时应先记露 ,后记霜 ,而不应记录其中一种现象。但需注意 ,清晨时由霜融化成的水珠 ,不可记作露。勿漏记霜出现前的露@信志红$东营市气象局!山东东营257091  相似文献   

8.
由朱岗先生编著的《自然蒸发的理论及应用》一书 ,已由气象出版社出版。水分蒸发现象 ,不仅构成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部分 ,而且随着蒸发潜热的收支 ,也是地球上热能交换的重要因子 ,其中空中水分蒸发现象与地方天气预报有关 ,而从陆地和海洋的蒸发 ,不仅为气象学和气候学中的问题 ,而且涉及到地球物理学科的其它学科 ,如水文学和海洋学等。研讨从自然表面的蒸发作用 ,以及自然土壤的干化过程 ,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及实验观测之困难 ,进展较小。本书对此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就蒸发问题对地球表面水分平衡和热量平衡的作用 ,及蒸发过…  相似文献   

9.
霜、露同时出现的原因1995年11月11、12日,我站地面最低温度分别为一0.7和一1.0℃,麦苗上连续两天出现露,其他地表和地物上则出现了霜。这种霜、露同时出现的现象往年这个季节也有。霜、露形成的温度条件不同。前者要求低于OC,后者要求高于0℃。由...  相似文献   

10.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中有10种天气现象不需记起止时间。这10种天气现象中轻雾、烟雾、霾、积雪、闪电、尘卷风生成和消失有很具体的标准划分,但对于冰针、露、霜、结冰四种只有生成的划分标准,没有消失的划分标准。其中露和霜这两种天气现象转记比较难把握。为此,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以下分析。  根据定义:露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记露);霜则是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上述两种天气现象,从定义分析,其生成条件分别是凝结、凝华,生成条…  相似文献   

11.
规范规定,08时观测应在7:30左右巡视仪器.但在初春,特别是晴天的时候,气温日较差大,夜间温度底,凌晨容易出现霜冻,等到7:30巡视时,经太阳直射,作物表面上的霜层已基本融化成水珠了,容易误记成露,而且规范上明文规定由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计露.同理,夏天的凌晨如有露,等7:30巡视时,太阳高挂,露珠已蒸发得差不多了,易造成漏记.所以在春、夏晴天的早晨,应适当提前巡视,一般在7:00左右,太阳出来前增加一次巡视最好.  相似文献   

12.
露是一种常见的地面凝结现象,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和凌晨有利于形成,形成时地表温度在零度以上。通过对阴天,雾天,雨后,凹地、洼地及水池旁露的成因分析,结合雾露同在、露霜并存以及露和雨的区别等情况,总结出特殊情况下记录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气象科技》1980,(5):11-11
蒸发是水文学和气候学的观测要素之一。通常用蒸发器测量蒸发。用蒸发器测量蒸发有一个缺点,这就是器的底部和侧面传热,从而使水体的能量增加或减少。对于湖泊和池塘,这一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对蒸发器,这一影响却是很显著的。为了克服这个缺点,美国设计了X-3型蒸发器。这种蒸发器由玻璃纤维制成,直径2英  相似文献   

14.

露是一种常见的地面凝结现象,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和凌晨有利于形成,形成时地表温度在零度以上。通过对阴天,雾天,雨后,凹地、洼地及水池旁露的成因分析,结合雾露同在、露霜并存以及露和雨的区别等情况,总结出特殊情况下记录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严永红 《气象》1990,16(12):14-14
露、霜是初春、秋末经常出现的天气现象。在实际观测中常会遇到记录这两种现象的许多问题。 一般情况下,在晴朗微风的傍晚,地面温度在0℃以上,空气中的水汽很容易在地面及物体表面凝结成水珠,即露;到清晨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汽就会在其表面凝华成白色松脆的冰晶,即霜。  相似文献   

16.
测量水面和土壤的蒸发、植物的蒸腾对农业和水文气象研究,对水库、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设计和作业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水份管理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蒸发测量是很重要的,但影响蒸发的因素太多,现有的测量仪器测量的结果还不能真正代表自然状态下的蒸发,而且不同类型观测仪器的比较很困难。一、影响蒸发的因子蒸发表面可以是自由水体表面,也可以是没有植被的裸地和有植被的地面。现分述如下: 1.自由水体表面直接影响蒸发的因子有如下几种: (1)热量供给主要热源是太阳辐射、天空辐射和周围其他的辐射体。在大的水库,流入和流出气流也带进和带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亚拉巴马、佐治亚、佛罗里达三州根据国家天气局为东南地区制订的农业气象计划,共同建立了测露网,其目的是为了开展东南部地区露气候学研究,也是为了向东南地区农作物病害和收成模式中输入露水的资料.1.监测系统目前很少有仪器能够准确记录成露的开始时间、露水蒸发完的时间和露水强度.测露网选用了戴维斯和休斯1969年研制的测湿系统为基本观测设备.戴维斯-休斯测湿系统由五个测湿传感器、一个记录器和一个电子部件箱组成.电子部件箱中包括电源、时钟和校准电位计.  相似文献   

18.
规范规定 ,0 8时观测应在 7∶30左右巡视仪器。但在初春 ,特别是晴天的时候 ,气温日较差大 ,夜间温度底 ,凌晨容易出现霜冻 ,等到 7∶30巡视时 ,经太阳直射 ,作物表面上的霜层已基本融化成水珠了 ,容易误记成露 ,而且规范上明文规定由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计露。同理 ,夏天的凌晨如有露 ,等 7∶30巡视时 ,太阳高挂 ,露珠已蒸发得差不多了 ,易造成漏记。所以在春、夏晴天的早晨 ,应适当提前巡视 ,一般在7∶0 0左右 ,太阳出来前增加一次巡视最好。春夏季早晨应提前巡视@张春红$新安县气象局!河南新安471800…  相似文献   

19.
本文引用作物水份系数分析了南宁地区水稻、玉米各生育期的需水量,并对比同期降水,探讨各作物各生长期的水份盈亏状况,确定水份亏缺时期的灌溉量。一、作物水份盈亏的分析方法作物一生所需水份,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植物同化过程耗水和植物体内包含的水份;(2)蒸腾耗水,蒸腾大小受植物的种类和品种类型、植株的年龄、气象条件的综合影响;(3)农田植株表面的蒸发;(4)土壤蒸发。由于(1)、(3)两部份耗水占总需水量的比例很小,通常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常以蒸腾耗水与土壤蒸发之和(蒸散)作为作物的需水量。  相似文献   

20.
俞香仁  苏茂 《气象》1981,7(1):49-50
在气象学上,对天气现象的描述诸如风雨雪霜,闪电雷暴,冰雹雾松等等已有不少。但有一种天气现象却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这就是地冰花,也有人称为“霜柱”。这是种奇特的天气现象。在寒冷的冬天,晴朗而风静的夜晚,裸露而松散的土地上,常常可以看到生长出千姿百态的地冰花,有时连成一片,宛似白菊盛开,景色十分喜人(见图1)。 地冰花是怎么生成的呢?据我们观测,当气温低于零度,风速较小,土层潮湿而松散,地表温度在零下1—2度,土下层有水汽不断向上蒸发时,是地冰花生长的有利条件,因为地表温度低于零度时,会使土壤缝隙向上蒸发的水汽产生凇结。观测发现,这种凇结现象,当气温在零度时即开始,并随着水汽不断蒸发,这种凇结现象在不断进行,地冰花也不断向上伸长;当地表孔隙较大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