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西2004年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2004年(1~12月)广西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大部地区出现严重冬春连旱和秋旱,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另外,霜(冰)冻、低温阴雨、强对流天气、高温天气、寒露风、寒潮等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004年没有热带气旋影响广西。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对水电的影响属偏差年景,对交通运输、盐业的影响属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2.
广西2007年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年,广西全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平均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多。年内出现近十年少见的春季"倒春寒"以及暴雨洪涝、干旱、高温天气、热带气旋、强对流天气等天气气候事件。除干旱较常年偏重、高温天气较常年偏多外,其它灾害属正常到偏轻年份。气候对农业、旅游业的影响属正常稍好年景,对人体健康、交通运输、盐业的影响属偏好年景,对水电的影响属偏差年景。  相似文献   

3.
2004年春季(3~5月)全省大部地区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无大范围霜冻害,光照充足,非常有利于冬小麦产量形成,大部地区夏收提前,冬小麦喜获丰收.季内虽然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大风、晚霜冻、高温及干热风天气,但对农业生产影响较轻,气候条件属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4.
2004年春季(3~5月)全省大部地区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无大范围霜冻害,光照充足,非常有利于冬小麦产量形成,大部地区夏收提前,冬小麦喜获丰收。季内虽然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大风、晚霜冻、高温及干热风天气,但对农业生产影响较轻,气候条件属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5.
2004年度河南基本气候特点是:全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冬、春季异常偏暖;春季出现寒潮和干旱;夏季凉爽多雨,初夏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繁,损失严重,盛夏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洪涝灾害和低温阴雨天气。年内气象灾害发生频繁,但影响范围和程度偏轻,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比较有利,属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6.
1 基本气候特点 2004年度河南基本气候特点是:全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冬、春季异常偏暖;春季出现寒潮和干旱;夏季凉爽多雨,初夏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繁,损失严重,盛夏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洪涝灾害和低温阴雨天气.年内气象灾害发生频繁,但影响范围和程度偏轻,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比较有利,属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7.
广西2006年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5,他引:1  
2006年,广西平均气温偏高,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春、秋季降水偏少,干旱严重;夏季降水集中、暴雨洪涝灾害严重。年内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有6个,比常年偏多,其中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和第6号台风“派比安”给广西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失。总的来看,2006年广西气象灾害较常年偏重。气候对农业、水电、交通运输的影响有利有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属正常年景,对盐业、旅游业的影响属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8.
广西2006年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广西平均气温偏高,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春、秋季降水偏少,干旱严重;夏季降水集中、暴雨洪涝灾害严重。年内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有6个,比常年偏多,其中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和第6号台风“派比安”给广西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失。总的来看,2006年广西气象灾害较常年偏重。气候对农业、水电、交通运输的影响有利有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属正常年景,对盐业、旅游业的影响属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2007年主要农作物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农业气象条件对春小麦、冬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有弊。春季短时干旱发生面积较大,病虫害发生较历年偏重,夏、秋季连阴雨天气较历年偏多;但关键时段降水丰沛,气温偏高,总体农业气象条件与正常年份相比偏好,与2004年相当,属年景较好的年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南海季风试验研究(1997~2000)的成果资料,对强弱南海夏季风年广西的天气作了对比研究,主要分析了雨季开始、年雨量分配及丰欠、热带气旋活动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并归纳出一个简单的预测概念模型,可供业务工作者在制作年景预测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厄尼诺 (El- Nin ~o)与广西气温、降水及各种灾害性天气的统计特征 ,结果表明厄尼诺对广西的异常气候是有一定影响的 :(1)厄尼诺年 ,广西的月气温、月降水出现异常概率分别为6 9%、 75 % ;(2 )厄尼诺年易出现春、秋季异常低温 ,春季多倒春寒 ,秋季寒露风日数偏多 ;(3)厄尼诺影响 ,引起广西部分江河致洪 ,而引起全区性洪涝机率较小 ,易造成广西异常干旱。  相似文献   

12.
对广西1998 年秋至1999 年春出现的大范围干旱伴高温的异常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 发现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是导致广西气候异常的重要气候背景, 入侵广西的冷空气异常偏弱, 高原高度场偏高, 印缅槽偏弱, 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 热带气旋影响偏少, 强度偏弱, 是导致广西1998年秋至1999年春罕见的长时间高温、少雨、异常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广西秋旱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9~2003年共15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逐日统计降水资料的方式,应用500hPa9~11月平均高度场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特征量、环流特征及冷空气活动次数与2004年9~11月的特征对比,发现冷空气活动活跃且多以扩散形式过境、副高势力偏弱、西风带加强是2004年秋季干旱典型的气候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10/2011年度玉林市龙眼秋梢抽生期—开花着果期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诊断分析,找出了有利2011年挂果率高的主要气象条件,并根据龙眼的开花结果习性和玉林市的气候特点,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挂果率。  相似文献   

15.
南方夏秋干旱期间的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40多年来南方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7~9月夏秋干旱期形成干旱的主要天气系统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从干燥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综合分析,得出了南方最旱区位于湖南、江西中部.广西、贵州、湖南西北和东南山区、江西南部山区、安徽南部山区、福建-浙江沿海交界山区和苏北沿海为湿润区,人工增雨潜力较大.特殊地形所形成的焚风效应是形成湘中干旱不可忽略的原因.为南方夏秋期间对流云降水潜力研究和科学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天气图、数值模拟结果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1—2008年山东秋季91次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了低槽冷锋、气旋、台风、切变线、高空冷涡与横槽、南支槽等6类影响系统的形势特点。针对降水量级预报这一难点,对影响系统造成的降水进行分量级分析,研究同类天气系统造成不同量级降水的形势特点、物理量特征和预报着眼点,为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降水的精细化预报提供依据,也可作为实际业务中降水量级预报之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utumn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SST anomalies are examined using the autumn precipitation data of 160 stations in China and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set from 1951 to 2004. Results indicate a strong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utumn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 China and it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utumn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In the flood years, the WPSH ridge line lies over the south of South China and the strengthened ridge over North Asia triggers cold air to move southward. Furthermore, there exists a significantly anomalous updraft and cyclone with the northward stream strengthened at 850 hPa and a positive anomaly center of meridional moisture transport strengthening the northward warm and humid water transport over South China. These display the reverse feature in drought years. The autumn precipitation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ver South China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SST in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North Pacific, where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occurs in the South Indian Ocean in July. The time of the strongest lag-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SST and autumn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 China is about two months, implying that the SST of the three ocean areas in July might be one of the predictors for autumn precipitation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ver South China. Discussion about the linkage among July SST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the autumn WPSH and autumn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 China suggests that SST anomalies might contribute to autumn precipitation through its close relation to the autumn WPSH.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等,对所选取的2004—2013年共78例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将中部区域春秋季降水过程分为3个类型:低槽/切变线冷锋型、低涡(西南涡/西北涡)气旋型、低槽/切变线冷高压型。统计结果表明,中部区域春秋季降水出现概率最多的类型依次为切变线冷锋型、低槽冷锋型和西南涡类型,各天气类型的雨区移动方向均以自西向东为主,低层700 h Pa和850 h Pa多存在西南或偏南急流,水汽主要来自于孟加拉湾。分析中部区域3种主要降水类型特征及其增雨潜力区位置发现:1)低槽冷锋类型降水一般出现在500 h Pa和700 h Pa低槽前部、地面冷锋后部,多为连续性降水;其增雨潜力区主要位于500 h Pa低槽前部、700h Pa槽前和西南急流出口区的左侧,以及地面冷锋后部或锋线附近区域。2)切变线冷锋类型降水多出现在地面冷锋后部、低层切变线两侧附近;其增雨潜力区主要位于700 h Pa和850 h Pa两切变线之间且较靠近700 h Pa切变线一侧、急流出口左侧的带状区域。3)西南涡波动类型降水一般出现在低涡中心及700 h Pa暖式切变线两侧附近,降水持续时间较长;其增雨潜力区主要位于700 h Pa和850 h Pa低涡中心附近及暖式切变线北侧区域。  相似文献   

19.
北京沙尘天气的变化特征及其沙尘源地分析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尹晓惠  时少英  张明英  李靖 《高原气象》2007,26(5):1039-1044
通过对北京市沙尘天气的变化特征、出现沙尘天气的天气形势、移动路径、关键区域和地表特征的分析,以及与降水量的相关分析,研究了北京市沙尘天气的变化趋势及其沙尘源地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近56年来,北京市浮尘、扬沙和沙尘暴等天气现象均呈现出不规则的波动减少的变化态势;进入北京的冷空气和沙尘主要有偏西、西北和偏北三条移动路径;蒙古气旋加冷锋是北京产生沙尘天气的最主要天气系统;影响北京的沙尘质点主要来源于我国内蒙古以及中蒙边境地区;从地表特征来看,北京市周边地区存在着大片的沙尘来源地。沙尘天气与降水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沙尘源区的春季降水对当年北京市三种沙尘天气的影响突出,而本地的降水更多的是仅仅影响当年的沙尘暴天气。要缓解北京市的沙尘天气灾害,除了在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屏障外,还要加强对沙尘源地的监测与管理,坚持以草定畜、适度放牧,严防植被破坏,同时要及时预报沙尘天气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