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活动论的观点出发,讨论了新疆北部及其邻区自晚前寒武纪以来的构造格局及其演化进程。晚前寒武纪西伯利亚和泛塔里木是被中亚蒙古大洋分隔的两个地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形成于志留纪末,它之所以缺乏统一的前寒武纪基底,在于它的形成是泛塔里木地块解体之后分离出来的一些小地块重新拼合的结果。泥盆纪初因额尔齐斯的裂谷作用在西伯利亚板块的南缘分裂出一个以早古生代褶皱为基底的中间地块。早中石炭世因巴音沟-博格达-东黄山的裂谷作用将准噶尔-哈密地块从哈萨克斯坦板块分割出来。到石炭纪末,彼此割裂的地块最终拼合在一起。早二叠世开始,该区进入碰撞期后陆内造山作用阶段。这个阶段以两次大规模走滑断裂和推覆构造为特点。该区地块间边界的重新调整,地块的再分割、山脉隆升、盆地沉陷和地壳沿南北方向的缩短都与此密切相关。显然,碰撞期后陆内造山作用强烈地改变了该区已有的构造格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伊犁和吐鲁番地块间沿大型走滑断裂发生巨大的相对位移。作者认为,该区碰撞期后陆内造山作用的力源主要来自北、南特提斯洋的闭合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挤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活动论的观点出发,讨论了新疆北部及其邻区自晚前寒武纪以来的构造格局及其演化进程。晚前寒武纪西伯利亚和泛塔里木是被中亚蒙古大洋分隔的两个地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形成于志留纪末,它之所以缺乏统一的前寒武纪基底,在于它的形成是泛塔里木地块解体之后分离出来的一些小地块重新拼合的结果。泥盆纪初因额尔齐斯的裂谷作用在西伯利亚板块的南缘分裂出一个以早古生代褶皱为基底的中间地块。早中石炭世因巴音沟-博格达-东黄山的裂谷作用将准噶尔-哈密地块从啥萨克斯坦板块分割出来。到石炭纪末,彼此割裂的地块最终拼合在一起。早二叠世开始,该区进入碰撞期后陆内造山作用阶段。这个阶段以两次大规模走滑断裂和推覆构造为特点。该区地块间边界的重新调整,地块的再分割、山脉隆升、盆地沉陷和地壳沿南北方向的缩短都与此密切相关。显然,碰撞期后陆内造山作用强烈地改变了该区已有的构造格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伊犁和吐鲁番地块间沿大型走滑断裂发生巨大的相对位移。作者认为,该区碰撞期后陆内造山作用的力源主要来自北、南特提斯洋的闭合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挤压。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西南及邻区特提斯格局和构造意义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李向东  王克卓 《新疆地质》2000,18(2):113-120
塔里木盆地西南和相邻帕米尔-西昆仑地区构关系十分密切,特提斯末期构造演化在特提斯东段形成独特的构造现象:突剌状弧形构造(构造结)。帕米尔构造结的演化过程控制了这一区域构造格局,构造转换在该时段是主要构造作用形式之一,已知形成著名的恰曼左行走滑断裂系、塔什库尔干右行走滑盆地、康西瓦右行走滑构造带等。同时作者还在七美干一带发现帕米尔-西昆仑前缘构造转换域的存在,使得前陆冲断带和前陆沉降带横向不能连接,  相似文献   

4.
新疆及其邻区卫星磁力异常与深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卫星磁力测量资料,研究了新疆及其邻区卫星磁力异常的性质,提出新疆与华北、西南地区深部构造的关系;分析新疆及其邻区与中国华北,以至亚洲卫星磁力异常的特性;探讨青藏高原隆升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6.
新疆及邻区大地构造编图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成守德  徐新 《新疆地质》2001,19(1):33-37
新疆及邻区大地构造1150万的编图范围为北纬34°~50°,东经72°~98°,面积约370×10  相似文献   

7.
文章综合分析了前人的成果资料,在对博格达地区野外地质实地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博格达构造带的岩石学、地层学及沉积学的系统的研究,认为博格达山经历了早石炭世初始裂谷、晚石炭世成熟裂谷、早二叠世造山、早二叠世晚期后造山演化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构造格局与演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论述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大地构造格局、沉积盆地、沉积建造及沉积地层层序及主要地质事件.将区域构造发展演化史概括为古陆核的形成,原始古陆的发展,古亚洲洋的产生与封闭,特提斯洋的形成、发展与消亡4大阶段.  相似文献   

9.
新疆北部及邻区地壳构造格架及其形成过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68,自引:5,他引:168  
基于笔者近20年来在新疆北部地质调查积累的资料,并结合对现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本文简要讨论了新疆北部及邻区地壳现今构造格架及其形成过程。该区地壳现今构造格架的基本特征是垂向上具有双层结构,侧向上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构造分区。新生代侧向构造分区表现为盆山构造,古生代晚期侧向构造分区总体表现为显生宙造山带与古老地块的镶嵌,具体划分为两个弧形造山系、两个雁行斜列的帚状构造和3条线性造山系,分别属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喀拉塔格等4个古板块;喀拉塔格古板块是新元古代地壳作为基底的古岛弧与其周围的海洋岩石圈组成的板块,残迹保存在南天山碰撞带之中;阿尔泰山、东准噶尔、准噶尔—吐哈地块是西伯利亚古板块的一部分,西准噶尔和中亚地区是哈萨克斯坦古板块的组成部分,查尔斯克—斋桑带、依连哈比尔尕带和康古尔塔格带,构成了是西伯利亚古板块的南界,南天山是哈萨克斯坦与塔里木古板块的碰撞带。在纵向上,该区地壳被划分为震旦纪至石炭纪、二叠纪至侏罗纪和白垩纪以来的陆内演化等3个构造层。该区构造格架的形成过程包括中元古代至古生代晚期古洋盆的演化与关闭、二叠纪至侏罗纪受古太平洋和古特提斯洋演化影响、以及新生代期间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影响等3个构造阶段;在某些地质时期还与幔源岩浆的底垫对地壳或岩石圈的改造有关。该区前身的古洋盆包括古太平洋和古亚洲洋两个洋盆。从动力学角度看,该区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分别受控于水平方向上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垂直方向上软流圈地幔与上覆岩石圈或地壳的相互作用。结果是不仅使该区大陆地壳的增生有水平的和垂直的两种方式,而且使该区地壳演化表现为挤压和伸展两种方式并存。  相似文献   

10.
11.
新疆东部甘肃西部两种断裂体制及其推覆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新疆北部石炭系洋陆转换过渡期,经历了以下两个演化阶段:早石炭世碰撞间歇期伸展-残留洋闭合、陆-陆碰撞阶段和晚石炭世碰撞期后伸展垮塌-板内变形作用阶段。根据石炭世的板块构造活动背景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沉积岩石组合,初步拟定新疆北部早石炭世原型盆地类型主要包括5类:残留洋、陆缘坳陷、裂陷槽、裂谷、陆内坳陷;晚石炭世原型盆地可简要分为3类:裂陷槽、陆缘坳陷、裂谷或断陷。根据上石炭统原型盆地后期叠加改造特征,将新疆北部现今保存在覆盖区内的上石炭统残留盆地及其叠加改造类型分为两大类六亚类:首先根据是否存在二叠系分为继承型和叠加型两大类,然后再根据中生代及新生代盆地叠加特征分为五亚类,分别为连续继承型、早继承早叠加型、早继承晚叠加型、三叠系叠加型、侏罗系叠加型及白垩系叠加型。  相似文献   

13.
新疆北部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1,自引:12,他引:11  
最近的地质调查和研究资料揭示,新疆北部古生代存在"三块两带"的构造格局,并经历了复杂的洋陆转换过程。地质、地球物理和碎屑锆石年龄结果显示,准噶尔盆地南部应存在一个至少发育前震旦系的古老陆块;初步认为东准噶尔北自额尔齐斯构造带东南的玛依鄂博地区至南部的卡拉麦里构造带南界,整体为一增生杂岩体,西准噶尔自额尔齐斯构造带南缘至谢米斯台南缘亦为一增生杂岩体。提出新疆北部加里东运动表现为准噶尔-吐哈陆块、中天山陆块群、伊犁地块等拼合形成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一部分。从新疆北部泥盆系建造组合和沉积环境演变视角,探讨了早古生代形成的哈萨克板块北部洋盆从早泥盆世开始,至晚泥盆世拼合,洋盆经历了逐渐变浅直至消亡的演化过程。结合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提出南天山为一巨大的增生杂岩体,代表了哈萨克斯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最后增生拼合的位置,亦是古亚洲洋在中国境内最后闭合的位置,闭合的时限为早石炭末期。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三块两带"基本框架:即在统一哈萨克斯坦板块形成后,自北而南依次存在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及其间的准噶尔洋盆和南天山洋盆。晚泥盆世哈萨克斯坦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完成增生拼贴;早石炭世末,塔里木板块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联合板块完成增生拼贴,古亚洲洋结束洋陆转换;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新疆北部进入后碰撞伸展至大陆裂谷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
新疆北部及邻区地质构造单元与地质发展史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新疆北部及邻区在区域构造上分属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及塔里木三大板块,它们被两条时代不同(石炭—二叠纪、志留—泥盆纪)、规模宏伟的板块缝合构造带所分隔,缝合构造带与两侧板块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却无隶属的“父子”关系,三大板块自元古宙发生解体裂移后,增生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古生代,主要是依据各陆缘的不同特征分别形成岛弧或边缘海盆;进入晚古生代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培里木板块已率先完成碰撞缝合,此时除斋桑—额尔齐斯—线尚有古亚洲洋残余外,绝大部分地区均进入陆内构造发展阶段,其主要构造活动是“手风琴式’的开合构造,形成一些裂陷槽、裂谷和上叠盆地。研究区内共分出15个二级构造单元和44个三级单元。  相似文献   

15.
新疆东准噶尔北部碱性花岗岩的特征、成因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新疆东准噶尔北部的碱性花岗岩呈带状分布于乌伦古断裂及额尔齐斯─玛因鄂博断裂之间地区。碱性花岗岩以出现碱性暗色矿物及铁质黑云母为特征,高硅、高碱、低钙、低镁铁,富含高场强元素,属典型的A型花岗岩,它们产出的特定构造环境,据化学成分的构造环境判别为板内非造山的裂谷环境;成因类型相当于Eby(1992)的A1类A型花岗岩,明显不同于东准噶尔中部及南部碱性花岗岩带产出的造山期后张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合分析了新疆北部重力场、磁场及地震等资料和邻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新疆北部地质作用特征。依据岩石圈厚度,上地幔纵波速度和地壳结构等特征,将研究区分为阿尔泰、准噶尔、天山3个岩石圈块体,其间为深断裂带所分割;它们分别与不同发展期的地洼区(阿尔泰地洼区、准噶尔地洼区和天山地洼区)相对应。表明大地构造演化与深部地质作用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基于"海-陆"探区资料的整合,在断裂体系精细刻画的基础上,对埕北凹陷及邻区新生代断层发育的时空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就其构造格局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埕北地区及邻区新生代断裂体系发育特征体现了继承与改造并存,拉张与走滑叠加的效应。孔店组-沙三段沉积期,中生代先存的NW向埕北断层继承性活动,控制了盆地北东断南西超的构造格局;沙二段-东营组沉积期,在郯庐断裂带大规模右旋走滑所派生的NNW-SSE向拉张及区域近N-S向拉张作用下,发育了一系列NEE向张性断层对先期的构造格局进行了改造,同时,NW向断层受到斜向拉伸持续活动,与NEE向断层共同控制该时期的构造格局;进入新近纪,盆地由裂陷转变为拗陷沉降,断层垂向活动基本停止,取而代之的是NW向和NE向断裂体系的强烈走滑活动,它们的共轭走滑效应决定了该时期的构造面貌。先存断裂的存在及郯庐断裂的右旋走滑活动是控制盆地构造格局演化的关键因素,依据盆地各时期的演化特征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继承断陷期、改造断陷期和走滑拗陷期三个阶段。明确该地区构造格局的叠合与改造关系对于认识济阳坳陷和渤中坳陷的构造转换关系以及该区的油气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天山-北塔里木的大地构造和深部构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朱英 《地质论评》1989,35(6):512-52
本文据大面积的航空磁测资料以及地质调查的最新成果,划分出南天山-北塔里木地块(简称天-塔地块),它被一系列的断裂所围绕。首次指出天山中央深断裂,塔里水中央纬向深断裂和罗布庄-尾亚深断裂(简称罗-尾深断裂)的位置和性质。作者认为,南天山地槽是在一个奥拉谷式的活动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指出了东西向的沙丘河-库尔勒断折带在天山大地构造演化中的分段控制作用。它类似于火洋板块中转换断层性质的深断裂。  相似文献   

19.
20.
朱英 《地质论评》1989,35(6):512-520
本文据大面积的航空磁测资料以及地质调查的最新成果,划分出南天山-北塔里木地块(简称天-塔地块),它被一系列的断裂所围绕。首次指出天山中央深断裂,塔里水中央纬向深断裂和罗布庄-尾亚深断裂(简称罗-尾深断裂)的位置和性质。作者认为,南天山地槽是在一个奥拉谷式的活动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指出了东西向的沙丘河-库尔勒断折带在天山大地构造演化中的分段控制作用。它类似于火洋板块中转换断层性质的深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