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结合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运作实践,提出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任务是在保护好地质遗迹资源的前提下,发挥地质遗迹资源的多种功能,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保护第一,利用第二,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保护”的地质公园建设原则;分析了保护与利用、主景与配景、科普宣传中的科学性与通俗性、地质遗迹景观与生态环境等需要协调的七大问题,分别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协调措施。  相似文献   

2.
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迄今为止,我国已建立国家地质公园44处,但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体系还相当不健全。笔者就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中的地质公园选址、地质公园范围的界定和地质公园规划三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这对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参考、借鉴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香格里拉地区旅游开发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香格里拉地区指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区的主体部分,行政上包括藏东南、滇西北、川西南。这里是世界 上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中心之一,含有特别丰富的旅游资源。根据实地调查和分析,本文将大香格里拉 地区现存的开发模式归纳成三类:明永模式、海螺沟模式和玉龙雪山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明永模式 比较成功,有利于自然保护和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几个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大部分都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景 区管理存在严重的体制问题,特别是行政权、经营权、所有权三权混淆;国家所有权受到条块的多元分割,国家作为 国有资源所有者代表的地位模糊。同时建议国家人大常委会加强对世界遗产、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等这一类遗产类景区的立法工作,并建立严格监督和管理体系,禁止采取企业化经营模式;尊重和 发挥传统的民族宗教信仰和禁忌在保护自然中的作用;积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保护和监督;扶持和培育环境NGO, 提高民众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大香格里拉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质遗迹点的价值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以点面相结合的方式,较系统地开展了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区划工作。以地质地貌背景及地质遗迹分布特征作为基础,进行自然区划;采用地质遗迹等级、保护现状及可保护性等因素进行保护区划,将崆峒山地质遗迹划分为2个大区7个集中区及1个特级保护区、1个重点保护区、5个一般保护区,并针对保护开发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为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X1412007010235地质公园保护利用协调的理论模式:以陕西省为例=Theo-retical mode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harmoniz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ction and utility of geoparks in China:the case of Shaanxi Province/彭永祥∥山地学报.—2005,23(5).—520~526国家地质公  相似文献   

6.
近日,在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地质公园规划评审会上,《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1——2020)》顺利通过审查。《规划》划定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70平方公里,总体布局为"一个中心、一个园区和两个保护点"。《规划》突出了地质公园保护地质遗迹、重视科普设施建设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将为地质公园今后的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7.
自1999年11月国土资源部在威海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以来,我国的地质公园建设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好成绩:我国正式批准建立了四批共138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有12个国家地质公园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同时,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也于2004年6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也已经在中国国土资源部挂牌办公。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省级地质公园共同构成的三级地质公园体系在我国初步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地质公园管理体系围绕着对地质遗迹“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大原则正在不断完善。同时我国地质公园建设…  相似文献   

8.
自贡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恐龙化石资源,不仅发现历史悠久、研究研成果丰硕,而且化石埋藏丰富、种类众多、保存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自贡恐龙化石的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不仅建立有中国第一座专业性恐龙博物馆,而且建有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和首个古生物类世界地质公园,同时在恐龙化石保护新材料研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如何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和保护经费问题是当前自贡恐龙化石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亟需解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路径问题,文章通过芜湖、广东、重庆三地模式实践研究,探索不同地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路径选择。通过分析三地模式实践安排和利益协调机制的利弊,发现三种模式在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实现土地与资本市场的流动均起到了良好作用,但是利益协调机制的差异导致其适用性不同。广东模式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芜湖模式更适用于中部发展中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可借鉴重庆模式。由此得出,各地区在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时,因结合区域特点和经济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与保护开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松 《地理学报》2006,61(3):227-240
国际、国内地质遗迹保护的发展反映出地质遗迹保护理念从单一保护到保护与开发相协调的演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的地质公园将地质遗迹保护与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地质遗迹保护的最佳途径。新疆地质遗迹数量大、类型齐、等级优,复杂的地质地貌环境,造就和控制了新疆地质遗迹的类型和空间分布,主要类型为地质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空间分布可划分为阿尔泰、准噶尔、天山、塔里木、昆仑-阿尔金5个区,其中天山区和昆仑-阿尔金区是新疆最重要的地质遗迹区。基于首次全疆地质遗迹系统调研,指出新疆滞后的地质遗迹保护现状的根本致因是保护与开发协调性差,确定保护类型-形式-模式-级别-时序-分区六大保护步骤,提出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及其他保护地相结合的复合型保护模式优选思路和5个优选模式,并据此建立针对新疆209个重要地质遗迹的保护开发备选名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结构与若干地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金火 《山地学报》2005,23(5):527-532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建立了85处国家地质公园。最邻近点指数判别表明:国家地质公园在空间分布上属于凝聚型,受中国大地构造控制,形成了东部沿海带、武夷山带、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带、环青藏高原带、秦岭带、南岭带6个集聚带。进一步分析国家地质公园与区域经济水平没有明显的耦合关系,但与城市发展水平的空间耦合关系明显。说明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不仅依赖于地质遗迹资源,而且还与周边区域的城市发展水平有关。由于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因此随着这些区域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建立更多的国家地质公园对大西部开发和中部经济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资源调查及地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集雅丹和沙漠湖泊地貌类型于一体,是极端干旱区大型地貌景观类地质公园的典型代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典型,保存系统、完整,类型多样,可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5大类。以雅丹和鸣沙山月牙泉等为代表的地貌景观与享誉国内外的古丝绸之路遗迹、敦煌文化等人文历史资源相结合,是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的优势。敦煌雅丹与其他区域的雅丹地貌相比,除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还具有类型多、密度大、走向变化明显形态丰富、反映了多个形成演化阶段等独特性。实施地质资源调查对保护地质遗迹、开展地质科学研究和普及地学等科学知识都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提升景区品位,进而带动敦煌旅游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与人地关系系统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丽江市为旅游地质资源丰富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地区。丽江市人地关系发育水平、人地关系历史演变、人地关系各种要素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样,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的开发对人地关系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效应:带动G DP的增长、居民收入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提供就业机会、促使人们观念变化和旅游地人文景观变化的同时,对民族文化产生冲击,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在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与人地关系系统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了尖锐的人地关系矛盾。  相似文献   

14.
阿拉善腾格里沙漠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及其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吴月  范坤  李陇堂 《中国沙漠》2009,29(3):409-141
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腾格里园区以分布广泛的沙漠湖泊、戈壁奇石、风蚀地貌为主体景观特色,结合景区内美丽富饶的自然景观资源,挖掘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遗存,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结合前人的分类体系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进行了旅游资源综合定量评价,分析了评价结果,提出了腾格里园区旅游深度开发设想。其结果是:腾格里园区旅游开发应以保护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及其他自然、人文景观为旅游开发目标;以开发沙漠探险、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主,再结合吉兰泰盐湖工业游、敖伦布拉格峡谷群科普游、考古游、民族风情游、宗教旅游等,充分利用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打造出腾格里园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品牌。  相似文献   

15.
地质遗迹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因其蕴含丰富的环境信息,涉及众多学科知识,需要经过恰当的诠释才能够全面展示其丰富内涵。采用知识旅游这一新视角,通过对知识旅游概念的阐述,指出地质公园是典型的知识旅游产品。对其中独特的地质遗迹景观需要从形态、时空和理念三个层面进行逐渐深入的认知,以便于实现地质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促进知识旅游活动的展开。  相似文献   

16.
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评价--以洛川黄土地质遗迹为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地质遗迹资源作为一种自然遗产,一方面要对其进行积极保护,一方面要通过资源市场化来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矛盾将直接关系着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以洛川黄土地质遗迹资源为例,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方法,对该遗迹分别进行了保护性评价与利用性评价,得出保护一般而利用很差的Ⅲ-Ⅴ型结论。依据该结论提出了协调洛川黄土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关系的模式,以及相应的实施措施,即明确保护内容、地质遗迹与苹果产业互动发展和建立完善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陶慧  刘家明 《地理研究》2014,33(9):1758-1767
地质公园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其景观设计已经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重要课题。为区别于地质公园中的地质和植物等自然景观,将地质公园中的所有人工景观统称为硬质景观。硬质景观作为连接旅游者与所在地域环境的重要纽带,是地质公园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特色、地域形象的载体和地域文化的传播媒介。针对目前我国地质公园硬质景观建设中忽视地域特色差异性,呈现出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的问题,借鉴《园冶》景观设计的“境域联想、融题于形、物为人用”等理念,从地域性影响要素、地域性设计理念和硬质景观载体解构三个方面,构建了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理念框架。地质公园所在地域的地脉、文脉和技术环境通过科普内容、景观符号以及以人为本等方式融入到硬质景观的设计中,并以硬质景观载体展现出来。地脉确立硬质景观的科学性,决定着硬质景观的科普内涵;文脉则通过符号化的要素传递历史文化内涵;技术环境从技术手段上凸显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性关怀。地质公园硬质景观的地域性美学表达载体是抽象与具象的统一,更是多维度的表现形式。通过对地质公园硬质景观的解构提炼出“尺度、色彩、质感”三种载体,以彰显地域性差异,杜绝在区域差异很大的公园之内,出现外形、色彩、质地基本一样的景观形态,强化了公园建设的独特性与价值体验。以新疆温宿地质公园的界碑牌示系统设计为实证,展示了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理念的应用价值,为地质公园硬质景观特色化设计打开了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家公园的旅游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与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相比,中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在部门管理体制下逐渐演变为7种类型: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类国家公园知名度的比较,探讨不同类型国家公园的旅游价值,采用18等分法评价了中国31个省(市、区)国家公园的旅游竞争力,并对国家公园旅游的深化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疆赛里木湖湿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湖区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景观、历史文化、现代游牧风情以及风景审美价值,但目前赛里木湖湿地保护乏力,需要进行重点保护性管理,使之在生态旅游等方面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