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国家对长江流域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和浙江省"百亿生态环境保护"及"811环境污染整治"等工程的实施,陆源性污染物入海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几年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呈现好转态势;但浙江海域总体污染程度仍高居全国前列,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低,海洋生态系统受损明显,赤潮频发.海洋污染不仅是多种污染和不合理开发等原因造成的,而且与社会、经济及人们的观念有关.通过建立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加强区域合作,开展流域综合整治,实施碧海行动计划,建立现代化监测预警体系,开展海洋环保宣传教育等措施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海南岛北部海口市和南部三亚市近岸海域使用调查分析,探讨海域使用对近岸海域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口市主要是渔业用海(养殖用海)污水排放污染近岸海域环境,三亚市主要是旅游娱乐用海、交通运输用海和围海造地用海污染近岸海域环境。海域使用对近岸海域环境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也在充分利用近岸海域资源。因此,根据近岸海域使用特征,提出海域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海南岛北部海口市和南部三亚市近岸海域使用调查分析,探讨海域使用对近岸海域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口市主要是渔业用海(养殖用海)污水排放污染近岸海域环境,三亚市主要是旅游娱乐用海、交通运输用海和围海造地用海污染近岸海域环境。海域使用对近岸海域环境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也在充分利用近岸海域资源。因此,根据近岸海域使用特征,提出海域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运移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存勇 《海洋学报》2013,35(3):172-178
基于连云港近岸海域夏冬季大面积多站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采用Gisedtrend粒径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沉积物的运移趋势,探讨了粒径趋势分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运移趋势较显著,在海州湾海域沉积物运移趋势为西南向,表现为湾顶淤积;在港口南部海域沉积物运移趋势显示为汇聚区。特征距离、采样网格、周围环境和粒度组分影响粒径趋势的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岸线、岛屿、人工边界等自然环境以及多源粒度组分能够提高粒径趋势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近岸海域污染日益严重,成为影响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在全面分析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和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我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应加强陆海统筹,切实削减氮磷入海总量;严格控制填海工程,坚决遏制滨海湿地丧失的势头;围绕关键海洋关键生态过程,实施生态恢复修复工程;加强海洋灾害风险管控,有效预防海洋环境灾害发生;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为我国近岸海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厦门市近岸海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岸海域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厦门市环境质量的瓶颈。文章在分析近岸海域水质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厦门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来源及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关于提高厦门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岸海域污染的生态效应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雄志  杨喜爱 《海洋科学》2004,28(10):75-81
近岸海域包括从潮间带至大陆架边缘内侧的水体和海底,生境复杂多变,其间生活的生物种类较丰富,根据其生活习性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三大生态类群。正常海域生态系统内部具有协调结构和功能,良性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由于近几十年海岸带地区经济的发展,近岸海域污染日益严重,海域生态系统受到极大的干扰,生态系统结构退化,生态系统的功能失调。生物种类和数量日趋减少,污染敏感种类消失,耐污种的数量增加,这种表现在生态系统中的响应即为污染生态效应。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生态系统的响应做出评估,可以了解海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在保护海域生态环境和调整海域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近岸海域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当前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区划内容已明显滞后。文章梳理历年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编制、调整和监测的工作经验,研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原则、有序衔接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制订分类分区管控措施、有机融合涉海专项规划保护目标、基于陆海统筹合理认定管理边界等对策措施,以期为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岸海域缺氧现状、成因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是全球近岸海域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其对沿岸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综述了近岸海域缺氧的现状、类型、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并从海洋生物的致死效应、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生物量和捕食关系4个方面阐述了缺氧的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应开展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对缺氧的定量影响,以及全球变暖对缺氧影响的研究,并就缺氧对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2014年在天津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调查成果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天津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并结合近几年大规模海洋开发活动,分析天津近岸海域环境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除营养盐浓度明显增加外,其他因子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近期的海洋工程对天津近岸海域的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海岸带景观是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岸带景观生态风险演变对海岸带景观规划与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0—2010年间3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研究了象山港海岸带景观生态风险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1)20 a间,象山港海岸带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耕地、海域和林地等景观类型面积呈下降趋势,而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养殖用地不断增加;(2)1990年以来,象山港海岸带景观生态风险等级有不断增高趋势,部分低、较低等级生态风险区演变为中等级以及较高等级;(3)从不同等级生态风险区的空间分布上看,1990年以来海岸带景观低和较低等级生态风险区空间分布在沿海地区减少,而中等、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在沿海地区不断形成并向陆侧扩张。从演化速率上看,近10 a的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速率较前10 a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12.
大型海藻体内TN和TP含量及其对近海环境修复的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了广东省珠海桂山岛附近海域网箱养殖区生长的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石莼(Ulva pertusa)、海带(Lamianaria japonica)、羽藻(Bryopisis plumosa)和草叶马尾藻(Sargassum graminifolium)5种典型大型海藻在不同月份体内总氮(TN)、总磷(TP)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对近海环境修复的意义。结果表明,这5种海藻2—5月份各自TN平均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076%-5.460%(m/m,干重,下同),TP月平均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285%-0.510%(m/m,干重,下同)。这5种海藻TN、TP含量随生长月份而变化,在生长旺盛月份,海藻体内TN、TP含量相对较高。对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石莼、羽藻体内TN、TP含量较高,可作为近海富营养化水环境修复的优选海藻。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6年8月采集于舟山本岛南部近岸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监测数据,采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Hg、As、Pb、Cd和Cu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舟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As、Pb和Cd元素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各重金属元素均为低污染水平,潜在生态...  相似文献   

14.
滨海湿地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类生态系统, 可为人类社会提供诸如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碳汇氮汇等众多生态服务功能。近年来, 由于气候变化和围填海等开发活动的影响, 我国滨海湿地面积锐减, 功能退化, 面临多种生态问题。为应对滨海湿地退化及日益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 滨海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逐渐受到重视,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也随之急剧增加。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对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领域规范体系尚不完善, 导致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无序以及生态修复成效低等问题。本文全面搜集了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领域规范, 对检索到的规范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 从而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规范体系系统性不足、生态修复理念滞后、规范之间缺乏协调性、规范可操作性差、规范更新迟滞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为完善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领域规范体系、不断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试论生态园林在福建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义雄  林从华 《台湾海峡》2001,20(1):110-114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对福建沿海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了生态园林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出在福建沿海城市建设生态园林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福建长乐东部海岸环境演变,运用探地雷达(GPR)探测了研究区海岸沙丘的沉积构造,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海岸沙丘沉积构造主要由海滩沉积和海岸沙丘沉积构成,其中下伏沉积为海滩波浪作用形成的波状交错层理,上覆沉积为风成大角度倾斜的交错层理以及局部的水平层理;(2)上部发育的倾向向背的大角度风成交错层理,反映了研究区丰富的沙源、宽阔的海滩、植被扩张的进积海岸特点;(3)从沉积序列分析,研究区海岸地貌环境演变经历了早期的滨岸浅海到晚期的海岸沙丘带两个阶段,反映了海岸向东的进积过程中,外力作用由波浪作用为主演变为风沙沉积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7.
面向对象的连云港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连云港海岸带为研究区,基于1978年和2010年两期Landsat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土地利用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过程;面向土地利用变化基本单元,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初,该地区的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和盐田,共占研究区面积的67.14%;32 a间共有37.17%的土地发生了变化,盐田和耕地面积快速减少,水产养殖区和工矿企业用地快速增加,有限的林地资源在减少,滩涂围垦达面积46.55 km2,土地利用程度加深;变化的土地中,38.95%由经济结构调整驱动,发展潜力大;27.75%由政策驱动,存在诸多的社会和生态问题;20.49%由政策或者经济结构调整与生产力水平共同驱动,取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12.81%的土地由政策、人口及经济发展共同驱动。连云港海岸带土地利用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研究对连云港市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东海区海岸带为例,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对 2015 年东海区沿岸县级陆域的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并运用累积阻力模型,分析东海区海岸带的生态源地、廊道和核心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布局思路。结果表明: (1) 林地、气候和地貌等自然要素及其质量对区域生态安全性有显著影响,植被覆盖度对生态安全的贡献率占 38.8%,是影响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因子;此外,开发建设程度亦有影响生态安全的效果,此效果略小于自然要素; (2) 东海海岸带的生态安全指数在1.61~5.89 之间,表明东海区生态环境质量大体趋好,生态安全指数呈现出显著的南北分异和东西分异态势; (3) 构建以“四片区、三组团、两廊道、多中心”为核心的东海区海岸带生态景观的优化布局方案,以期为海岸带地区生态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4年3,5,8和10月青岛近岸海域的海洋监测资料,分析了海水透明度的时空分布状况。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以透明度为因变量,筛选出水深、水温、盐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溶解氧和叶绿素a七个影响显著的关键环境因子,建立了最优的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模型;利用单因子相关性分析方法和曲线拟合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海水透明度与叶绿素a含量、悬浮物含量及水深呈显著相关,并得出曲线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20.
介绍美国滨海18个核电厂址(共31台核电机组)取水设施特点及其生态影响。可以看出,在取水设施设计上,美国大部分核电厂采取了减小取水设施对水生生物的撞击和夹带的影响措施,包括采用闭式循环冷却系统;设置改进型滤网及滤网清洗和鱼回流系统;降低穿过滤网流速;设置离岸蘑菇头式取水口;减小取水流量;在取水设施外围设置屏障网等。虽然采取了一些控制措施,由历年监测数据可以看出,美国有些厂址的冷却水取水设施对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的夹带、撞击影响可能为中等水平,甚至是大的。与我国滨海厂址取水设施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核电厂未采取减小取水影响的措施。并且,我国核电厂址机组数量较多,冷却水取水量较大,取水可能带来的生态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应结合厂址特性优化冷却水取水设施位置、设计、建造和能力,以反映最佳适用技术(BTA),最小化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