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变质作用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阿尔泰造山带发育了一系列低压红柱石型与中压蓝晶石型变质带.红柱石型变质带发育了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十字石-红柱石带、矽线石带、矽线石-堇青石带:蓝晶石型发育了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矽线石带.中压的蓝晶石序列估算温度为445~747.6℃,压力为0.64~0.95GPa中压序列随变质作用增加.压力有增高趋势:低压的红柱石序列温度445~681℃.压力0.3~0.8GP乱自十字石带后.压力明显降低.可能是靠近热源而导致早期中压痕迹消失.因此红柱石型变质带不是一个正常的变质演化系列.蓝晶石型变质早于红柱石型变质.蓝晶石型变质序列可能与晚古生代弧-陆碰撞事件有关.红柱石序列的形成可能与碰撞相关的广泛花岗岩体侵入及中压岩石抬升有关.  相似文献   

2.
赣中变质岩带在空间上具有递增变质分布特征,由低到高依次为绢云母-绿泥石带,黑云母带,铁铝榴石带,十字石带,矽线石带,部分地段还出现混合岩化带,本文对各变质带的黑云母进行了系统的成分研究,研究表明:从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矽线石带→混合岩带。黑云母中的Na2O,K2O含量的增高的趋势,La,Yb,Y,Th等微量元素含量降低,黑云母中某些微量元素与其主岩中该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Ba,Ce,Pb,Cr,Ti的含量随着它们的岩石中总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闽北麻源群变质流体对变质反应温度缓冲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闽北麻源群在空间上表现为巴罗式递增变质带: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夕线石带。变质温度计算结果表明,区内蓝晶石带变质温度(470℃~500℃)明显低于石榴石带和十字石带变质温度(500℃~550℃),即蓝晶石带在石榴石带和十字石带之前出现。这显然与传统的递增变质带理论相悖。流体组成化学平衡计算和变质反应热力学分析研究表明,蓝晶石带较低的变质温度并非是压力或退化变质作用所致,而是低XH2O流体对形成蓝晶石的脱水变质反应温度缓冲的结果,缓冲温度值高达100℃~200℃。本文从热力学理论上解释了缓冲作用的机制并估算了缓冲的温度范围,据此讨论了变质流体在变质相带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疆冲乎尔地区的蓝晶石-夕线石型递增变质带由绿泥石-黑云母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石榴石-十字石带、十字石-蓝晶石带和夕线石带组成;递增变质作用峰期温度、压力分别为T=520~640℃,p=(4.5~5.8)×108Pa;十字石-蓝晶石带和夕线石带变质岩中含有丰富的独居石,而且Th-U-Pb含量比较高,适合电子探针独居石CHIME法定年,独居石CHIME法确定的变质时代为268±10~261±20Ma,与阿勒泰地区发育的红柱石-夕线石型(低压型)变质带形成时代(262±10~264±22Ma)一致,说明阿尔泰造山带蓝晶石-夕线石型和红柱石-夕线石型递增变质带是同一次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的产物,时代为二叠纪中期。  相似文献   

5.
郑常青  徐学纯  M.Enami  T.Kato 《世界地质》2005,24(3):236-242
新疆阿尔泰地区的红柱石-矽线石型递增变质带,由绿泥石-黑云母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石榴石-十字石带、十字石-红柱石带和矽线石带组成;递增变质作用峰期温度、压力分别为T=580~680℃、P=4.0~5.1kbar;递增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中含有丰富的独居石副矿物,而且Th-U-Pb含量比较高,适合电子探针独居石化学法定年。依据电子探针独居石Th-U-Pb化学法(CHIME法)定年,变质时代为(262±10)~(264±22)Ma。表明红柱石-矽线石型递增变质带形成于二叠纪中期,为古亚洲洋闭合时间提供了直接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西古元古代吕梁群变质带的重新划分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古元古代吕梁群主变质作用进行了变质带的重新划分,划分出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蓝晶石矽线石带五个带。旨出为质作用属于中压相系。并认为主变质带是由近南北向的挤压-逆冲作用导致。吕梁群主变质作用是整个华北中部吕梁期构造--变质-财浆活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聂拉木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石榴子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夕线石带倒转变质的研究,认为除夕线石带以外的其它变质带主要由固相变质反应形成。夕线石的出现并非蓝晶石或十字石带递增变质所致。"倒转变质"不应包括所谓的夕线石带。实际上,夕线石化与深熔作用之后的溶液(或熔体)活动更为密切。时间顺序上应是递增变质作用及分带→深熔作用→夕线石化,夕线石的出现不是深熔作用的开始,而是深熔作用的结束。夕线石的形成主要与变形作用过程中黑云母和/或钾长石的分解及碱(土)金属组分的迁移有关,关键在于溶液(或熔体)组分沿裂隙迁移过程中发生的组分逐步沉淀,最早沉凝的Al、Si组分形成夕线石和石英,之后陆续有其它的组分的结晶;细夕线石粗粒化即进一步转化形成柱状夕线石的同时形成蠕英结构和斜长石生长边。夕线石化可能与深熔花岗(片麻)岩的上升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变质作用相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对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型变质序列中典型泥质岩石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及相平衡研究,获得黑云母带变质作用的温度为445~550℃和压力为0.2~0.6 GPa;石榴石带为480~566℃、0.54±0.22 GPa;十字石带601±20℃、0.8±0.25GPa;十字石-红柱石带540±20℃、0.32±0.05 GPa,而632.4℃、0.785 GPa这个值不是红柱石的稳定范围,这可能是其早期中压变质作用条件;矽线石带为640℃、0.43 GPa左右,由于石榴石中有蓝晶石包体,因此其早期也可能经历中压条件的变质;堇青石-矽线石带740~800℃、0.4~0.7 GPa。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变质序列不是一个正常的变质序列,其野外变质梯度呈现“Z”字型特征。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变质作用可能形成于早期中压变质岩的挤压抬升和以此相关的大量花岗岩侵入的构造环境中。  相似文献   

9.
滇西石鼓变质带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沙绍礼 《岩石学报》1989,5(1):78-83
石鼓变质带延伸约100多公里,可划分为绿泥石带、黑云母带、铁铝榴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及夕线石带。红柱石-蓝晶石稳定共生,属低—中压变质相系的区域变质带。主要变质时期为海西晚期(K-Ar年龄为258Ma)。  相似文献   

10.
川西丹巴地区变质岩的Rb—Sr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巴地区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的变形、变质和岩浆作用。根据变质程度差异划分出6个变质带:矽线石带、蓝晶石带、十字石带、石榴子石带、黒云母带和绢云母-绿泥石带。蓝晶石带十字石片岩和石榴石带斜长角闪岩与变玄武岩的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49.0±7.1Ma,160.0±13.0Ma和150.2±2.4Ma,它们代表该区最主要的一次区域动热变质事件年龄。本文还结合已有的年代学资料,讨论了丹巴地区变质作用演化史  相似文献   

11.
山葱岭递增变质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葱岭增变质带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小金弧形构造的东翼反射弧的压缩收敛端处,与西翼巴丹递增变质带遥相呼应.由绢云母-绿泥石带、黑云母-二云母带、铁铝榴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矽线石带组成,是区域动热变质作用下的中低压相系的产物.其铁铝榴石带已跨入三叠系西康群分布区,伴生的白云钠长花岗伟晶岩,同位素年龄值为178Ma,变质作用年代为燕山期.产具工业价值的白云母、锡石等矿产,是本省寻找白云母矿产的有利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勒泰地区发育了红柱石-矽线石型递增变质带,由绿泥石-黑云母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石榴石-十字石带、十字石-红柱石带和矽线石带组成,根据石榴石成分环带、变质与变形关系、矿物共生组合演化等特征,将变质作用分为峰前期、峰期和峰后期3个演化阶段。峰前期、峰期为连续的递增变质过程,形成典型的中-低压过渡型递增变质带,峰后期属于退变质过程。据石榴石一斜长石一黑云母-白云母-石英组合内部一致地质温压计估算出峰期温度-压力:T=580℃~670℃,P一0.4GPa~0.5GPa。变质作用演化具有顺时针的PTt轨迹,代表陆壳有一定程度的构造增厚,但幅度不大,没有大规模的陆壳俯冲或拆沉作用,这种增厚可能以陆壳的构造叠置机制为主。总体相当于地体间斜向走滑兼有一定垂直分量的拼合过程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天然泥质变质岩石样品,根据经验标定方法,标定了适用于泥质变质岩石的石榴子石-黑云母-白云母-蓝晶石(夕线石、红柱石)-石英压力计(GBMAQ压力计).  相似文献   

14.
钟宏  徐士进 《矿物学报》1998,18(4):452-463
丹巴地区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部。区域动热变质作用主要发生于印支晚期—喜马拉雅早期,与深层滑脱-逆冲作用有关。根据特征矿物组合.丹巴地区变质岩可划分出六个变质带:绢云母—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子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和夕线石带。石榴子石生长环带代表每段时间矿物晶体边部的平衡,可用于推测石榴子石生长时的P-t轨迹。利用石榴子石—黑云母温度计和石榴子石—斜长石—Al2SiO5-石英压力计得到石榴子石的参考温度、压力,根据环带定量计算得到的变质作用p-t轨迹为顺时外形式,与其所处的构造背景为大陆碰撞造山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尔泰阿祖拜地区发育两种类型区域变质作用,第一种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第二种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阿祖拜地区递增变质带是后者的典型代表之一,从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依次发育矽线石-堇青带、红柱石-十字石带、黑云母-石榴石带,递增变质作用强度呈逐渐减弱趋势.结合变形变质作用特征和同位素年龄,可识别出3个变形变质阶段.早期阶段以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为主,形成绿片岩相变质岩石组合;峰期阶段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典型的递增变质带;晚期阶段则属退化变质作用.不同变质作用类型代表了不同大地构造环境,记录了造山带演化历史年和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豫西东秦岭变质核杂岩是指1:20万奕川幅“秦岭群”解体后的一套中深变质、复杂变形、岩浆活动和混合岩化作用强烈的变质地体,形成于元古代,是东秦岭造山带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蛇尾地区的核杂岩内,从南到北分为矽线石-白云母带、矽线石-钾长石带和红柱石-白云母带等三个区域变质带。在矽线石-钾长石带的局部地段,叠加了石榴石-钾长石热力变质带。空间上围绕着隐约出露的白云母花岗岩侵入体。石榴石-钾长石带内泥质变质岩的变质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中部早元古代造山事件中麻粒岩相低压变质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刘喜山  金巍 《地质学报》1992,66(3):244-256
内蒙古中部早元古代麻粒岩相低压变质地壳,根据富铝片麻岩中的长石种类和岩石组合,可划分为南北2个带、6个岩石组合。它们代表着不同的变质层状岩系序列及其所经历的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条件和构造背景。矿物的包裹结构和反应边组构,记录了高温低压矿物组合取代了中温高压矿物组合:石榴子石+石英→紫苏辉石+斜长石,蓝晶石→矽线石及石榴子石+蓝晶石/矽线石+石英→堇青石。岩石的变形组构、矿物组合的转变关系和变质作用的PTt轨迹表明:本区与变质作用同期的高温正滑韧性剪切作用,是麻粒岩相低压变质地壳形成的主要原因。由中温高压变质环境转入高温低压变质环境是造山事件中推覆作用与拉伸作用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代雄  杨柳  贺光兴  李佳奇  易建  邓华波 《地质论评》2016,62(5):1201-1224
青海南山地区位于东昆仑与西秦岭的重要衔接处,首次发现一套递增变质带,变质带由中心往外,变质强度逐渐递减,依次分别为:矽线石带、蓝晶石带、石榴子石带、黑云母带、绿泥石带。本文以石榴子石黑云母变粒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研究并结合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石榴子石变斑晶具有微弱的生长环带,黑云母以高温铁质黑云母为主,利用石榴子石—黑云母温度计、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压力计计算,获得石榴子石带的变质P—T条件为564℃,0.56GPa;蓝晶石带的变质P—T条件为667~670℃,0.68~0.71GPa,属于中压相系。应与印支期古特提斯洋闭合导致的地壳碰撞加厚有关。  相似文献   

19.
平山刚玉-矽线石型矿床,就其规模而言,在国内同类矿床中占有重要地位。未发现矽线石与蓝晶石共存的现象。根据与刚玉的密切关系,说明它是在一个特定的高温深变质条件下形成的。该矽线石矿带位于太行山五台隆起南部。矿区出露太古界阜平群的部分组段地层。下部为南营组,上部为宋家口组。南营组只出露上段。主要为黑云斜(二)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顶部有一层由白  相似文献   

20.
胡长寿  刘发刚 《云南地质》1998,17(2):168-174
云南哀牢山岩群的中深变质岩系中产有蓝晶石、红柱石及矽线石等特征变质矿物。发现红柱石包绕蓝晶石边缘的反应冠状体等非平衡反应结构,结合其它低压变质矿物特征研究后认为:哀牢山岩群在元古变质旋回经历了中压区域变质向低压区域变质作用的动态转变。在元古变质旋回晚期,由于地壳隆升降压,相应发生了低压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从而形成了红柱石、针状矽线石、硅灰石及堇青石等低压变质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