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疆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中粘土矿物特征及与铀矿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床,由于规模大、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好,在同类型矿床中具有良好的代表性,研究矿床的成矿作用对今后找矿勘查以及开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在区域赋铀层位沉积环境研究基础上,以赋矿围岩为研究主体,对伊犁盆地典型铀矿床沉积序列和矿床的控矿层位开展研究,通过对赋矿沉积层位中粘土质对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及与铀矿的空间联系和成因分析,开展系统的铀矿床学、能谱测试、显微结构、扫描电镜、地球化学、氢氧同位素等研究,特别是开展了富矿砂体中粘土矿物的种类、成分、结构、同位素、成因等的研究,对粘土质矿物对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研究粘土矿物在伊犁盆地蒙其古尔砂岩型铀矿床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及与铀矿的空间联系和成因分析表明:粘土矿物在层间氧化带中分布较为广泛,在主要矿体的氧化还原过渡带中,尤其是部分具有强烈粘土蚀变的砂岩层中铀含量较其他层位要高,反映出粘土矿物与铀成矿是有成因关联的。通过系统的扫描电镜、能谱测试研究,从微观证明粘土矿物与铀成矿有相关关系;粘土矿物的存在导致在近地表含氧含铀水在经过砂岩孔隙时被具有较强吸附能力和巨大表面自由能的粘土矿物所吸附,形成了铀含量较高的片状,团块状的粘土矿物,其在铀成矿作用中起到了吸附和界面的作用,有利于赋矿空间的形成及定位。结合沉积作用、构造活动和后期流体成矿作用等因素,分析了成矿机制和成矿作用,赋矿层位中的粘土矿物、其它成矿条件如岩性(赋矿层和矿源层)、构造(对铀矿化的动力和对地下水径流及铀矿体)等共同控制了铀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分析伊犁盆地 5 12砂岩型铀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 ,阐述了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并由此得到矿区氧化带、矿化带地下水化学类型分别为SO4·HCO3-Na·Ca型和HCO3·SO4-Ca·Na型 ,其水化学成分演化过程与岩石中硫化物氧化和脱硫酸作用有关 ,水化学类型为铀矿化地段的确定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
吐哈盆地是我国主要砂岩铀矿区之一,对盆地内粘土矿物特征进行的X射线衍射能谱仪(ED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证实:区内粘土矿物中蒙皂石基本为二八面体的蒙脱石,蒙脱石呈丝状、片状,分布于颗粒表面,在扫描电镜下,蒙脱石的集合体常呈花朵状、蜂巢状等形态,或充填于颗粒之间,高岭石集合体形态多样,主要有蠕虫状和风琴状集合体.伊利石集合体在电镜下常呈不规则片状,常平行于颗粒表面呈鳞片状排列或贴附于颗粒表面.从粘土矿物吸附铀的能力来看,氧化带岩石要远大于过渡带矿石.粘土矿物的吸附作用在过渡带铀的沉淀过程中并不起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成矿带产铀层位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进行系统采样和分析,以探讨砂岩中粘土矿物特征与氧化带成因之间的关系。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分析等现代分析手段,测定粘土矿物相对含量、微观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古层间氧化的演变序列为砂体原始灰色→古氧化作用(红色或黄色)→碳酸盐化(残留了部分红色)→后期还原作用(绿色),对应的岩石蚀变期次为早期氧化酸性蚀变→氧化期后弱碱性蚀变→晚期还原弱碱性蚀变;早期氧化砂岩在还原性气体作用下,Fe3+还原转化为Fe2+,高岭石在有Fe2+存在的条件下会向绿泥石转化,这一反应在碎屑颗粒表面,形成许多极细小的针叶状绿泥石,从而使古层间氧化亚带呈现特征的绿色。 相似文献
5.
6.
伊犁盆地南缘蒙其古尔铀矿床越流补给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铀成矿理论为指导,通过地质剖面、水文地质剖面的绘制,研究蒙其古尔铀矿床水动力特征,结合地层特征、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探讨成矿流体在越流补给成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认为条件较好的"水动力窗"是越流补给成矿的先决条件,初步建立"越流补给"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新疆伊犁盆地达拉地铀矿床多层性成矿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伊犁盆地达拉地铀矿床产于构造活动强烈区具承压自流水特征的小型达拉地盆式向斜,属伊犁盆地南缘东部构造活动区南部向斜带的一部分.主含矿地层水西沟群(J1-2sh)以独特的“煤-砂-泥”结构为主,层间砂体较发育。具多层性成矿特点.工业铀矿化主要是煤岩型,其次是砂岩型.通过与其它矿床对比分析,认为构造活动区小构造中难以形成和保存大矿,而构造稳定的大范围单斜区具“泥-砂-泥”结构地层,易于形成和保存大型后生淋滤型砂岩铀矿. 相似文献
8.
位于欧亚大陆地台盖层的山间盆地和洼地构造中的产铀沉积盆地控制着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铀矿床呈带状分布在5个矿带中。在碰撞造山带发育地区的构造沉积型的产铀盆地呈东西向断续分布,延伸达10000km,其特征是剖面呈双层结构。剖面的下部(Pz-Mz)由陆源碎屑、含煤及碳酸盐沉积构成;剖面的上部(N-Q)为无矿的磨拉石。在这些盆地中找到了大、中、小型砂岩铀矿床。在碰撞造山带和地台构造带的边界上坐落着东西向的次造山带,产铀的沉积盆地在其中呈结点状分布。这些产铀沉积盆地位于中间地块(捷克地块、法国中央地块等)和年轻地台的活化部分(中央克兹尔库姆、楚-萨雷苏等),具有近造山自流水盆地的活跃水动力学特征,并在其中产出大、中和超大型卷状铀矿床。北带的俄罗斯地台盖层中划分出构造-岩石型沉积盆地,其中至今只找到主要是产于建造内型河谷中的中、小型铀矿床;在年轻的西西伯利亚地台南缘有-由构造-岩石型沉积盆地构成的、产于底部古河谷中的大、中、小型中生代铀矿床;在欧亚大陆东部贝加尔-戈壁带的范围内产铀沉积盆地既可产于碰撞造山区,也可产于古老地台的活化部分,通常在空间上与反映热缕作用的新生代火山作用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10.
在研究砂岩型铀矿床时,可以发现铀与有机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伊犁盆地库捷尔太铀矿床为例,介绍了该矿床的基本特征,研究了该矿床中干酪根的主要组分、反射率、热解色谱分析等特征。认为研究区含矿岩系中有的有机质属中间过渡型,其原始母质为陆生高等植物,为判别有机质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构造特征及其与铀矿化时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十红滩矿床地质构造背景、主要断裂和褶皱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吐哈盆地十红滩矿床具有断块构造活动的特点,并将该区划分为4个不同特点的断块区,论述了各断块构造的地质特征和对地下水及铀矿化的控制作用;将盆地演化与铀矿化划分为盆地基底形成、沉积建造形成、盆地改造及铀矿化3个大的阶段和若干次级阶段,指出了盆后构造对铀矿化的分布和矿体的产出状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包裹体分析资料和热力学计算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本文研究了江西六二一七花岗岩型铀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并对红化(赤铁矿化)与热液铀矿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得到,热液铀矿化形成于中低温、中压、低氧逸度、高流逸度、中性至弱碱性的还原环境。成矿热液中,铀主要呈[UO2(CO3)2]2-和[UO2F4]2-形式迁移,至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发生沥青铀矿沉淀。红化是矿前期高氧逸度流交代热液对围岩氧化所至,红化蚀变岩石因含有Fe3+,从而有利于热液铀矿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伊犁盆地含煤系地层沉积相特征及其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从研究伊犁盆地不同地段含煤系地层岩性变化特征入手,提出冲积扇快速入湖的扇三角洲沉积相模式,并讨论了4个沉积亚相,即冲积扇、扇前辫状河、滨湖三角洲、湖沼相的沉积相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规律,研究了含煤系沉积相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关系,指出了滨湖三角洲相砂体是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2081铀矿床成矿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81铀矿床的矿石以接触式胶结为主,其次为孔隙式胶结,胶结物主要为水云母,其次为方解石、黄铁矿、针铁矿、褐铁矿等。矿石中粘土矿物主要为蒙脱石,平均含量为73.3%,其次为高岭石和伊利石,无伊利石/蒙脱石混层。铀矿物主要是铀石,UO2含量为46.72%~73.4%,其次为钛铀矿,UO2含量为36.01%~49.01%。铀石大多与黄铁矿伴生,有时与硒铅矿、锐钛矿等伴生,这些伴生矿物都不同程度地含铀。铀主要以吸附态形式存在,在矿床的不同部位,吸附态铀以及U 6、U 4所占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别,这是由于矿石处于不同的地球化学环境造成的。该铀矿床的形成与烃类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伊犁盆地铀成矿时空分布特征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思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伊犁盆地的铀矿化同位素年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矿化期开始的时代与盖层间最新一个不整合面上覆地层时代相吻合的地质事实。在对铀成矿机制进行期的基础上,提出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阶段应在盆地经历最新一次构造不整合运动后的盖层演化阶段(本文称之后构造不整合阶段)的认识。并由此进一步分析了伊犁盆地轴成矿条件与矿化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认为控制成矿空间的关键因素是后构造不整合 相似文献
16.
滇东磷矿床中粘土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东磷矿床中粘土矿物分布比较广泛,在震旦系到寒武系各地层中均有分布。本文仅讨论下寒武统渔户村组中谊村段磷矿层夹层及顶、底板页岩中的粘土矿物。经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差热分析及电子显微镜分析,确定长区磷矿床中的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和伊利石/蒙脱石不规则混层矿物,其次为高岭石、变埃洛石,含少量海绿石。通过对混层矿物的研究,为本区矿物间的转化、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18.
512铀矿床Re的地球化学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e是一种重要的分散元素。本文通过对512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中Re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指出Re的活化迁移和沉淀富集受地球化学环境控制,并与有机质密切相关,其赋存形式以ReO_2和有机质吸附为主。同时指出Re在该铀矿床中已达到地浸开采综合利用的指标,建议加强对其地浸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