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海涛  周春山  刘逸 《地理研究》2012,31(6):1057-1065
网络演化是演化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新近热点之一。在当前的理论探讨中主要强调路径依赖和惯例对网络演化的强化作用,对于信任这个关键要素缺乏深入探讨。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比金融危机前后广东省纺织服装行业生产网络的空间结构,揭示信任与生产网络演化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信任是维系生产网络稳定性的基本要素之一,信任的强弱程度主要受合作类型(市场关系)、地理接近(空间关系)和社会文化接近根植性(社会关系)等因素影响。金融危机作为一种负面外部冲击,重构了广东省服装行业的生产网络。在这个过程中,较强信任关系的网络连结(潮汕地区)得以保留,并在危机过后进一步强化;而部分较弱信任关系的网络连结(珠三角地区)发生断裂,且在经济回暖之后被潮汕地区的网络所取代。  相似文献   

2.
刘逸  杨伟聪 《热带地理》2019,39(2):155-169
借助全球生产网络(GPN)理论的视角,审视了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后发地区产业发展与升级的路径。通过阐述GPN框架的理论优势和分析逻辑,明晰了战略耦合概念的4种一般机制,继而以珠三角产业发展和升级历程为例,说明了战略耦合模式如何影响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路径,当前战略耦合演变的方式和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文章认为珠三角当前基本已经走出"前店后厂"模式,产业发展的格局已经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其主要原因是战略耦合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了多样化的产业升级路径和成果。文章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更为平衡的视角,来解析以珠三角为代表的落后地区的产业升级的动态,揭示了后发地区的产业升级是一个多尺度、多路径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王晓阳  蒙克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0):1482-1489
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经济体的影响是深远的,反映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层面。相关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金融危机的爆发作出了解释。论文尝试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与全球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首先,研究考察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国际劳动力分工的形成,指出了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并描绘了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地理塑造的空间差异。对中国来说,全球金融危机是外部性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和消费收缩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出口,但危机并没有动摇中国的金融体系。其次,解释了为什么全球金融危机没有动摇中国的金融体系。制度的空间异质性、市场经济制度的多样性、政府积极的宏观调控和中国以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都是重要因素。第三,金融危机之后中西方金融地理学家对中国问题的兴趣逐渐增加,文章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在西方金融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地理学的学科构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176个国家及地区的83类制造业半成品或成品的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构建2001、2006、2011和2016年总体与分产品的全球制造业生产网络,分析不同时期各类网络的拓扑变化特征。随后,基于各网络拓扑指标建立产品内分工全球制造业生产网络的参与度指数,并构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进一步揭示演化背后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总体看,全球制造业生产网络的成长性与连通性先升后降、凝聚性趋于稳固、层级性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这一演化特征受世界各国全球化进程、要素配给、基建水平、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分产品看,生产要素替代性越低、附加值越高的制造业产品生产网络的演化速率较快、参与门槛较高;而生产要素替代性越高、附加值越低的制造业产品生产网络的演化速率较慢、地域关联较强。  相似文献   

5.
潘峰华  方成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0):1473-1481
全球化带来的新国际劳动分工使全球生产网络(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GPN)成为研究全球经济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框架。与此同时,金融在现代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经济金融化在全球不同尺度下深刻影响着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网络。因此,金融已经成为GPN研究不能忽略的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金融化带来的逻辑也日益深刻地影响到GPN的演化和运行。尽管GPN研究日益重视金融的作用,并开始研究金融业的全球生产网络,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获得国际股权投资或者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等方式融入全球资本市场,主要从生产角度理解地方经济融入全球过程的GPN难以对该现象深入分析。全球金融网络(Global Financial Network, GFN)为刻画和分析这个过程提供了新的框架。在这个分析框架中,地方经济体通过高级商业服务业(Advanced Business Service, ABS)企业与世界城市(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管辖区产生联系,从而融入GFN。论文介绍了GFN的基本结构,探讨了地方经济融入GFN的主要方式及其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GFN未来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可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物流活动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全球生产网络和现代物流研究的兴起,物流对于提升地区和企业的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现阶段的物流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学和交通地理学2个学科.管理学侧重于研究物流组织和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缺乏整体和空间的视角,而交通地理学则侧重于以货物流通为代表的传统物流研究,对于现代供应链及物流组织研究不够,二者各有研究优势和不足.经济地理学对物流活动的研究经历了传统物流活动研究、物流活动被遗忘、物流研究的被重新认识和发现3个阶段.在当今经济地理学"社会、制度、文化转向"背景下,经济地理学将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物流网络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物流活动的相关研究,主要是由交通地理学者借鉴经济地理学理论对物流活动进行的研究.及经济地理学者对生产领域研究时对物流活动不经意的涉及,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全球生产网络下现代物流的性质和作用,现代物流组织结构研究,现代物流活动的空间表现及发展动力机制4个领域.总体而言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最后,文章提出了对当代中国经济地理学对物流活动研究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制造业尤其是“世界加工厂”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链生态空间产生了较大影响,高质量的市场需求、弹性生产模式等冲击了珠三角传统生产模式.大规模生产企业的倒闭,影响了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之间的联系.论文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下的复杂网络视角,利用2008年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与2013年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库,在...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下地方生产网络模式演变分析——以中国为例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马丽  刘卫东  刘毅 《地理研究》2004,23(1):87-96
作为地方生产网络的主体 ,在经济全球化下 ,企业行为是全球化力量和地方化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 ,全球化力量促使了企业生产要素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障碍 ,在所有区位自由布局 ;地方化力量则使企业生产活动依然受到地方经济基础和制度文化背景的影响。本文认为经济全球化下地方生产网络是全球性企业和地方性企业战略行为博弈的结果。全球性企业和地方性企业的战略行为不同 ,其对全球生产网络和地方生产网络的影响也不同。本文从企业行为博弈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全球化下 ,地方性生产企业的行为选择及其导致的地方生产网络变化 ,并以目前我国常见的三种地方生产网络演变模式为例 ,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傅雪莹  陈才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10,30(2):197-203
金融危机已取代工业危机成为经济周期的标志。通过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揭示全球金融危机传导的地理层级性规律:第一层级,金融危机在世界金融中心间的传导,是通过信息对市场的影响而实现的,在经济地域上具有点对点传导的特点;第二层级,危机从金融中心向发达国家传导,是通过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而实现的,具有点对面传导的特点;第三层级,危机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导,是通过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和贸易额锐减而实现的,具有面对面传导的特点。详细分析每一层级危机传导的机理和特点,为中国今后金融危机防范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王玥 《地理研究》2018,37(7):1435-1446
在过去的10年中,快速的零售业全球化进程已经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引起了强烈的关注。依托全球生产网络分析框架,通过阐述权利与价值在两个食品供应链(鲜奶和食用油)中发生的迁移与更迭,揭示出跨国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前后,本土供应链发生的转型与升级。同时,就供应链转型所具有的五个普适性特征,包括集中化采购、专业批发商的涌现、物流与信息系统升级、执行企业标准和发展自有品牌,在选取的案例产品中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此来解释供应链重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应采用动态的视角来研究零售供应链中的权利与价值,以此才能更好地揭示新兴市场中供应链网络转型升级的复杂性和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一个对环境高度敏感的产业。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给中国的旅游业,尤其是入境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日渐明显。依据相关的数据,首先分析了金融危机带给我国入境旅游业的总体影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入境旅游经济增长必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接着运用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对此次危机给我国不同地区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度剖析。根据以上分析,系统地提出了以下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1)目标市场的重新定位与选择。(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入境旅游空间格局。(3)适应市场需求,调整旅游产品开发策略。(4)拉动与开拓广阔的国内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大陆经济中心之一的上海市来说,东南亚金融危机一方面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降低、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产业空间结构调整计划延期,但另一方面却同时也为上海市宏观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政策调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从上海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上海市应该重新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重视与国内其它地区的经济合作,重视新技术研究开发,重视工业空间布局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3.
全球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贸易自由化是当前和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2001年开始的多哈回合贸易自由化多边谈判和最近刚刚取消的“多种纤维协定”(MFA)将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揭示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采用全球贸易模型,我们分析了MFA和在多哈回合初期欧盟、美国和凯恩斯集团分别提出的贸易自由化提案。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取消MFA对一些国家纺织部门带来冲击,但它极大地促进了大多数国家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全球福利;多哈谈判过程中提出的各种贸易自由化提案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其影响大小依次为凯恩斯提案、美国提案和欧盟提案;贸易自由化对经济的影响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国家间存在显著差别;更大程度的贸易自由化不但符合全球共同利益,也符合中国国家利益;中国在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应发挥更积极和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前后基于垂直专业化的中国出口价值份额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志鹏  宋涛 《地理科学》2016,36(8):1148-115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出口增速放缓,也给中国提升出口贸易的质量效益带来了机会。利用2007年和2010年中国30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和省域以及国外在中国出口中分享的单位出口价值份额。研究结果发现,金融危机后在中国单位出口中,全国分享的经济收益整体有所提升,进一步从省域格局来看,分享中国单位出口经济收益较高的省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从出口部门来看,全国带有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分享的经济收益在2007~2010年增长最多,而依赖资源和劳动力投入的低端产品制造分享的经济收益下降最多,沿海出口大省仍然是分享制造业出口价值份额最主要的地区,地理区位依旧是出口贸易最有利的条件之一。尽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加大科技含量,才能促使“中国制造”尽快完成向“中国智造”转变。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暖对全球各领域及地区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气候变化相关研究中受关注的一个主题.本研究对全球观测数据和大量过去气候变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针对几个关键问题就全球变暖对人类及其他物种造成不良后果的观点进行了辨析,包括气候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冰川、海冰和海平面以及降雨量和水资源变化的不确定性,极端天气事件增强的可能性以及生物的适应能力,指出不宜简单地将所有灾害事件都直接归因于全球变暖,应该在全面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趋利避害,从而达到更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楊偉聰  刘逸 《地理研究》2021,40(12):3253-3258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生产网络(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GPN)研究非常深刻地展现了 Peter Dicken所描绘的"全球-地方矛盾".这个概念由Dicken在1994年发表于《Economic Geography》上的Roepke Lecture特邀文章中首次提出[1].作为过去20多年经济地理学的一个主要学术支柱,GPN研究经历了两个重要的理论发展阶段,即从早期的广泛而一般的GPN框架2-4]过渡到更加具备解释性的GPN 2.0理论[5-7].在GPN研究理论快速发展的这个时期里,Coe等首先提出了"战略耦合"这一关键而新颖的概念[4],并由Yeung对其进行了完善[8-10].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发展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近年来有关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的影响研究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但遗憾的是我国的有关研究则远为滞后.为了为我国研究者开展有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在广泛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当前国际上气候变化对旅游影响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实践、模型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指出目前在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区域和研究内容不均衡,一些定量研究模型存在明显缺陷,对极端天气的影响欠思考,对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考虑不足等.今后的研究要特别注意克服学科间的障碍,提高相关学科的合作研究水平,研究方法上要注重定量与定性方法的有机结合,更全面考虑因气候转暖引起的环境演变对旅游产生的影响,未来的旅游规划应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火山活动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强烈的火山喷发会向大气圈排放大量的火山灰、水蒸气和SO2等气体,尤其是SO2能在平流层中形成气溶胶,并停留很长时间,减少太阳对地表的辐射量,影响局地或全球气候.地质历史记录表明,火山活动与气候冷期有密切的联系,现代观测和模拟资料也显示火山活动后的一年至几年内,火山周围地区甚至全球产生不同程度的降温.现有研究表明,在火山喷发的活跃时期,火山气体喷发物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影响程度可能超过CO2等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