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铝土矿的储量与产量可供性受价格波动影响明显。本文基于DCF财务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编制2016—2020年中国铝土矿储量、产量与价格关系图,可直观地看到在不同市场价格、不同内部收益率时,2016—2020年中国铝土矿储量和产量供应能力,从而为我国编制铝土矿资源规划。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眼下矿业形势低迷,但未来五年中国铝土矿仍然储量充沛、供应旺盛。已查明保有资源在2016年最大可供储量为31.82亿吨,最大可供产量为6 400万吨,到2020年最大可供储量为28.78亿吨,最大可供产量为7 300万吨。当务之急是合理布局并缩减过剩产能,促使铝土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健康可持续。  相似文献   

2.
我国钼矿行业基本情况 (一)我国钼矿资源赋存现状 我国是钼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钼矿储量为146.7万吨,基础储量435.53万吨,资源量796.7万吨,查明资源量1232.23万吨。具有探明储量的矿区411处,分布于27个省(区、市)。  相似文献   

3.
铌主要应用于钢铁的生产,含铌钢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汽车与交通、能源化工及工程机械等高端制造领域。中国是当前世界第一大铌资源消费国,供需矛盾极为突出,严重依赖国外资源。为保障中国铌资源供应安全与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本文基于恒等式原理构建了钢铁工业铌资源需求预测模型,参考发达国家钢铁工业铌资源消费经验,对中国钢铁工业铌需求进行了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铌工业和钢铁工业现代化程度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2)典型发达国家含铌钢产量占粗钢产量比例从最低值增长至最高值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3)到2030年,中国钢铁工业铌资源需求将持续增长,2025年钢铁工业铌资源需求为3.3~5.2万t、2030年为4.0~7.1万t,中国铌资源供应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为此,本文建议持续扩大中国铌资源海外权益产量、提高国内储量、加强铌资源提取和二次资源回收技术研发来保障国内外铌资源稳定的供应,同时推进国内铌相关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国铁矿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供需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立群 《地质与勘探》2020,56(3):635-643
中国是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如何摆脱由铁矿勘查投入持续下滑及铁矿石价格下行所带来的行业困境是近年来需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铁矿石的资源现状及供需格局进行综合分析,认为:(1)我国铁矿产量增速远低于我国钢铁需求的增速:以含铁量来计,2015年原矿产量相较于1998年仅增加了0.1倍,而粗钢表观需求量增加了4.5倍。(2)目前铁矿石的需求终端主要为建筑,近几年我国铁矿石消费量年增长率出现下降且有负增长,未来有可能会进一步放缓。(3) 2010年后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最高达90%左右,进口量增速明显高于自产矿。由于铁矿石产能及产量的降速不及钢材,因此长期来看铁矿石价格或将继续下移。(4)未来中国铁矿石需求将会逐步下降,到2040年中国将需要8.56亿吨铁矿石,合理粗钢产能应为8.78~9.35亿吨。  相似文献   

5.
中国磷矿资源需求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上约66%的磷矿石用于生产磷肥,磷矿的合理开采和利用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人类的生存发展,磷矿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化肥工业和农业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典型工业化国家人均磷肥消费与人均GDP倒"U"形规律的分析,结合我国历史磷肥消费状况、氮磷钾科学施肥比例以及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分三种经济增长情景(即高增长、参考和低增长)对我国未来的磷肥需求进行预测,并根据磷矿消费结构,进一步估算了磷矿资源的需求。根据本研究的预测结果,中国磷肥需求峰值预计可能在2020—2025年到来,届时磷肥需求可能达到1700~1800万吨(折P2O5100%),磷矿石需求总量可能达到2000~2100万吨(折P2O5100%)。这一预测结果将会对指导磷肥的合理施用,以及磷矿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碳酸锂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科学预测未来中国碳酸锂需求量,对碳酸锂生产、进出口计划以及国家能源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ARIMA-GM-BP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选取2002—2021年中国人均GDP、产业结构、城镇化率、润滑脂产量、陶瓷产量、玻璃产量、空调产量、锂离子电池产量和新能源汽车产量作为需求情景预测的主要驱动变量,对中国2025—2035年碳酸锂需求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所选取的驱动变量与碳酸锂需求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且组合模型较单一模型预测精度更高。3种情景下2025年、2030年和2035年预测的碳酸锂需求量均值分别为42万t、69万t和103万t。  相似文献   

7.
徐佳佳  赖勇 《地质学报》2015,89(Z1):46-47
<正>黄岗Fe-Sn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北约30公里,其铁矿石资源储量1.8亿吨、锡资源储量45.6万吨、钨资源储量(WO3)5.4万吨、锌资源储量11.6万吨、铜资源储量1.6万吨,是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以锡为主的多金属共生矿床(周振华等,2010)。  相似文献   

8.
统计与数据     
塔河油田2008年新增探明储量1.35亿吨油当量;塔里木建成2000万吨大油气田;苏里格气田日产天然气突破2000万立方米;我国油与气产量到2030年将平分天下;我国页岩气地质储量100万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钼矿资源的特点我国钼的工业储量名列世界前茅.概括起来,钼矿资源特点有:(一)储量丰富.我国钼矿资源丰富,按现有生产能力,不但可以满足国内生产的需要,还可以大量出口.已探明的特大型钼矿床有河南栾川钼矿、陕西金堆城钼矿和吉林大黑山钼矿.(二)矿床类型多.几乎世界上已发现的各类钼矿床在我国均有发现.如按成因划分,我国的钼矿床类型有:斑岩型钼矿床、矽卡岩型钼矿床、裂隙充填型钼矿床、沉积型钼矿床.按矿石类型可分为:单一钼矿石、铜-钼矿石、钨-钼矿石、锡-钼矿石、铀-钼矿石、碳质钒铀钼矿石.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358"目标:2011-2013年新增锡资源储量120万吨、2011-2015年200万吨、2011-2020年400万吨以上。由于锡矿后备勘查基地不足,完成目标难度较大。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要求,我们开展了全国锡矿找矿部署研究。锡矿是我国优势矿产之一,储量居世界之首。锡矿资源具有分布集中、类型齐全、伴生组分多、勘探程度高、以大中型为主的特点。我国锡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期(71.9%),其次为现代砂矿(22%),  相似文献   

11.
王礼 《地质与勘探》2012,48(6):1129-1133
钢铁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对国内钢铁的长期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发展进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由于我国铁矿资源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对钢铁需求的预测,不仅对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和全球产业链配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更对我国企业海外矿山投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模型组合预测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对钢的需求及其供需平衡,抛砖以引业内外人士高水平长期预测之玉。  相似文献   

12.
生态及环境需水量研究进展与前瞻   总被引:114,自引:5,他引:1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研究内容、定量计算方法及其研究成果等。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生态、环境需水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生态、环境需水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S”规律的中国钢需求预测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高芯蕊  王安建 《地球学报》2010,31(5):645-652
本文基于人均钢消费量与人均GDP“S”形规律, 对典型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钢消费量峰值年份进行截面分析, 并依据我国经济增长发展目标厘定高、参考及低三种方案, 解析中国未来钢需求, 结论是: 按高增长方案, 我国人均钢消费峰值点将在2015年到达, 届时人均钢消费量480~500千克, 消费总量6.7~7亿吨; 按参考方案, 我国人均钢消费峰值点将在2015-2016年到达, 届时人均钢消费量430~470千克, 消费总量为6~6.5亿吨; 按低增长方案, 我国人均钢消费峰值点将在2017-2018年到达, 届时人均钢消费量400~440千克, 消费总量为5.6~6.1亿吨。  相似文献   

14.
2017年以来,全球石油消费持续疲软,消费增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对石油需求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本文回顾了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及大型油气公司股票价格的走势,探讨了疫情对全球石油需求和供应市场的影响,研判了短期及中长期全球石油供需格局,得出了三点结论:(1)疫情对全球石油需求产生重大冲击,预计2020年...  相似文献   

15.
以安丘市为例,通过对1999—2008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变化趋势的分析,以及对安丘市建设用地增加的驱动力研究,采用平均增长率法、回归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预测分析安丘市2020年的建设用地需求量;通过对安丘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依据上级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定,分析安丘市2020年建设用地供给量,以此来探讨安丘市建设用地可能的供需矛盾,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农业用水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义杰 《地下水》2006,28(1):10-13
农业用水是一个地区总用水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对影响农业用水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运用经济计量学方法,模拟了农业用水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用水需求的多元线性预测模型,并据此对陕西省2005年和2010年的农业用水需求进行了点预测.  相似文献   

17.
上海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需要密切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应强化对城市地质社会需求的分析,加强在城市地质信息收集与整理、沿海沿江地区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城市防灾减灾系统的建立与维护方面的工作。城市地质工作功能结构上的战略转变将是地质工作为上海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长期支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临城县属于缺水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水量急剧增加,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亟待解决.农业是用水大户,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论述农业节水几种途径及生活、工业节水的途径,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需水估算的几个问题研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夏军  郑冬燕  刘青娥 《水文》2002,22(5):12-17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区域生态需水研究仍处在初期阶段,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研讨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需水估算的几个问题,目的是为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探讨一些基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ater ecosystem is intended to facilitate the healthiness of ecosystems in rivers and lakes, and the basic premise of river healthiness is to ensure the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of rivers. Shenyang City is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of Northeastern China, and most rivers in the territory of Shenyang City are plagued with th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 such as dry-up of river way, wetland shrinkage and groundwater overdraft. In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ater ecosystem, Shenyang City should first study the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of rivers. In this paper, we first defined the connotation, composition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of rivers and selected eight major rivers in Shenyang City for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study and calc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vers and water resources conditions in Shenyang City. We calculated the basic eco-environmental water demand and consumptive water demand for evaporation and seepage of river ways respectively and thus obtained the total eco-environmental water demand for eight rivers. In total eco-environmental water demand of rivers, consumptive water demand for evaporation and seepage of river ways accounts for 51% and the eco-environmental water demand of rivers accounts for 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