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兰州观象台(兰州基准地震台)始建于1953年,50年来已发展成为具有测震、电磁、形变、地下流体、热红外遥感等综合性国家基准地震台.兰州观象台在观测工作中取得了多项全国资料评比前三名.四次被中国地震局评为监测预报先进集体,一位同志被中国地震局评为地震系统科技新星,一位同志被中国地震局评为监测预报先进个人.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和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八次.同时在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引言全国测震基本台站是我国的骨干地震台站,由24个Ⅰ类台和62个Ⅱ类地震台组成。主要承担监测全国及全球地震活动性,为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提供基础资料,参与国内及国际资料交换等任务,在全国地震台站中起基准和示范作用。由于台站遍布全国各地,建成的年代先后不一,仪器装备,观测环境,生活条件,人员素质差别很大,因而在技术管理中存在着相当的难度。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全国测震基本台网技术管理组是全国测震基本台网技术管理的实体。多年来,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和测震学科协调组的领导下,在各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3.
南京紫金山地磁台是我国自行筹建的第一个地磁观测台,可以称为中国地磁第一台。1929年4月国民党政府国立中央研究院第十次院务会议时,提出设立国立中央研究院大地物理观测台案,当经议决原则通过。嗣以地震观测已设于竺可桢先生创建的气象研究所,不必重建。而地磁观测工作悉为外人代庖,实属刻不容缓。于是自1932年秋天开始,得天文研究所之助,在紫金山西北坡由物理研究所丁燮林所长负责兴工筹建南京紫金山地磁台。 2002年是南京基准地震台建台70周年台庆,在收集建台史料时,我们发现几件有关南京紫金山地磁台的档案材料,现将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4.
佛子岭地震台位于安徽省大别山佛子岭水库的一个半山腰上,1954年由中国科学院兴建,1971年年底由安徽省地震局接管。该台有测震和地形变两大观测手段,承担向中国地震局报送测震周报和地形变日报、月报工作。是安徽省监视皖西北及霍山佛子岭水库小震活动的省属专业地震台。20多年来,该台在地震监测工作中,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1 实行管理科学化、制度化佛子岭地震台远离省局,远离城镇,在偏僻的山区,台长加观测人员仅有4人。在单位小、人员少的情况下,要使地震台的地震监测及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就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并…  相似文献   

5.
夏县中心地震台位于夏县城东的南山脚下.地处运城盆地东北部运城沉降带与中条山沉降带的交界处.台站附近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太古界涑水群、新生界上新统、更新统等.中心台北部山前冲积一洪积层中含热水,建有温泉疗养区.夏县中心地震台,1968年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选址,1969年10月建台,1973年移交山西省地震局.现有测震、短水准、水化等观测项目.测震组使用DD-1、DK-1、513及768三分向传输等设备 放大倍数为4×5~4.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流动地震台阵观测已经成为高分辨率深、浅部结构成像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台基条件和背景噪声是影响流动地震观测质量的关键因素.山西龙祠地震台为国家综合观测基准台,除测震(区域数字测震、国家数字测震)外,还包括地磁(FHD)、地电(地电阻率、地电场)、地形变(模拟金属水平摆、数字水平摆、数字垂直摆、数字钻孔地应变、定点水准)、数字气象等多种观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金咏深先生是我国现代地震学事业开拓者之一,他的早期学术活动不为今人所知。今年七月欣逢南京地震台建台五十周年,在编写南京地震台志时,才略知一二。一九三二年七月正是由金咏深先生完成大型维歇尔仪器的安装,使南京北极阁地震台正式投入观测的。现根据史料记载,将有关金先生的事迹介绍如下: 金咏深(Yin—Sen King)江苏武进人,一九二九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获理学士  相似文献   

8.
<正>1西安基准地震台对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应急响应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地震发生后5~8 min之内西安基准地震台把地震三要素数据报到陕西省地震局台网中心和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与此同时陕西省地震局立即启动地震应急Ⅱ级响应,全面开展地震应急响应工作。作为陕西唯一的一个基准地震台,西安基准地震台也迅速启动应急工作,与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陕西省地震局台网中心和  相似文献   

9.
选取2022年5月和7月乌加河地震台测震和重力观测数据,应用噪声功率谱概率密度(PDF)方法,对比分析疫情防控政策背景下该台背景噪声变化,探究人类活动对观测数据的影响。结果发现:(1)测震数据记录:与2022年5月相比,7月噪声RMS值明显减小,分析认为,该月受乌加河地区疫情防控措施影响,人类活动减弱,表明人类活动对测震观测数据具有显著影响;(2)重力观测数据:在2个观测时段,置于同一观测山洞的重力仪背景噪声记录几乎无差别,表明人类活动对重力观测数据的影响较小,重力仪基本不受台站背景噪声的影响,从而验证了测震数据的准确、可靠。综合分析认为,人类活动对乌加河地震台背景噪声有一定影响,但重力仪由于其特性,观测数据基本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山西测震历史记录图纸档案管理、保护测震第一手原始记录资料,历史记录测震图纸档案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有测震记录的山西测震台网、大同中心地震台、太原基准地震台与临汾中心地震台的图纸整理归档为例,介绍整理过程中的具体做法与经验,并针对归档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北京市测震台网连续三分量地震计波形数据,计算28个测震台站台基噪声,利用Welch方法计算噪声功率谱密度(PSD),进而计算地震台台基1-20 Hz地动噪声均方根值(RMS)和观测动态范围。结果表明,依照《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北京市测震台网中有11个Ⅰ类台、9个Ⅱ类台、6个Ⅲ类台、2个Ⅳ类台。通过分析北京市测震台网数字地震台背景噪声水平,为测震台网的规划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红山基准地震台地处邢台老震区,是涵盖测震、地磁、地电、流体、形变学科的现代化综合地震台,是河北省唯一基准地震台。  相似文献   

13.
前言长春合隆地震台是中国地震局 类基本地磁台 ,正式出版的地磁观测报告及磁暴报告与 4 0多个国家 (或地区 )实行资料交换。1 981年 ,台站投入形变电阻率 (简称地电 )观测 ,设置 N4 5°E,N4 5°W两测道 ,为十字型对称性布极 ,供电极 ( A、 B)极距为 2 0 0 0 m,1 992年改为 1 3 0 0 m,测量极 ( M、 N)极距为 4 0 0 m。观测中心点位于地磁观测室南 1 70 m处 ,供电线 ( A1 B1 )在地磁观测室及记录室西侧 ,垂直距离 1 50 m;供电线 ( A2 B2 )在地磁观测室及记录室东侧 ,垂直距离 1 1 0 m。地电观测证明 ,向 A、 B电极供电时 (直流 2 .4 A…  相似文献   

14.
代县中心地震台位于山西省代县峪口乡,始建于1970年8月。先后投入观测的项目有测震、水平摆倾斜观测、地应力、定点水准、流动水准、地电阻率、大地电场、洞体形变观测等。2006年至2007年对台站进行了环境优化改造,台站占地面积4600m^2,建筑面积1200m^2。代县中心地震台属国家基本台,隶属山西省地震局。  相似文献   

15.
广州基准地震台记录房改造严旭东,薛松,丘元盛(中国广东省510320广州基准地震台)1改造前的记录房概况广州基准地震台测震记录房子1982年6月兴建,限于当时的认识和物质条件;另外当时的仪器主要由晶体管组成,受温度的影响很大。为了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6.
佘山地震台是全国Ⅰ类台站,设有地震、地磁、形变三种观测手段。其中测震、地磁资料均对外进行国际资料的交换,三种手段的观测资料都参加全国Ⅰ类台站的评比,测震、地磁的资料质量已连续十年保持优秀,有几套仪器的资料质量曾多次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三名。佘山地震台的各项观测资料质量为什么能在较长的时间内稳定在比较高的水平上?主要的原因是佘山地震台采用了几种适应台站工作特点的管理方法。1.建全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地震台站要不要建立规章制度?过去曾有人认为:地震台人少单位小,看看仪器、换换记录纸,没有什么复杂的工作,没有必要建立规章制度。但是,实际的台站工作使大家体会  相似文献   

17.
湟源地震台站主要有测震、形变、电磁、流体四大观测手段。通过科学管理和发展,湟源地震台在观测工作中取得了多项成绩,其中测震学科连续多年取得显著成绩。对湟源地震台抓各项观测资料质量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地震监测台网自数字化观测以来,地震监测能力和速报速度明显提高,但东部的延边地区测震台网密度仍相对偏低。为了进一步提升该区地震监测能力,中国地震局拟在吉林省延边州龙井市建设1个地震台阵,采用圆形阵列方式布设,孔径设为3 km,由9个子台组成。通过图上勘选、宏观勘选、仪器勘选,最终确定9个台点的具体位置,并给出布台方案,为今后实地建设台站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甘肃昌马7.6级大震发生50周年。我国自办的第二个地震台—南京地震台,正是在那一年兴建的(第一个台是1930年李善邦先生在北京鹫峰建立的)。今年7月我国地震界曾举行了南京台建台五十周年纪念。回顾此台建立后头一年记到的我国的第一个大地震就是1932年昌马大震。值得指出的是南京台是我国地震界老前辈之一金咏深先生创办的。他从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前地球物理观测技术日益向高、精、尖的发展趋势,对测震观测场地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同时伴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进程,要想找到一处工作和交通条件较好、干扰水平又很低的理想台址也越来越困难。因此利用深井这一特殊手段,进行高稳定、高精度、低干扰的观测,已日益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灵活性,在测震领域中情况更是如此。为了有效地开展深井观测,就必须解决有关仪器密封好、定位准确、锁井可靠、提升方便等一系列的工程技术问题。由于钻井成本很高,为保证井下观测,则井下观测支撑系统必须是绝对可靠的。为适应野外作业的需要,要求它必须是轻便而高效的。笔者在基准地震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