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0年秋季,河南省出现了历史少见的继夏季全省异常多雨之后的秋季多(阴)雨.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由弱到强的变化及贝加尔湖低压的维持,是河南2000年秋季多(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司东  邵勰  孙冷  王启祎  李多 《气象》2015,41(4):508-513
2014年秋季,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华西地区降水偏多明显。季内,我国华西地区降水阶段性变化显著。分析表明,秋季华西地区降水偏多可能与热带印度洋海温偏高有关。印度洋海温偏高,一方面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地区对流层低层异常反气旋式环流的发展和东南水汽输送的加强,另一方面印度洋海温的偏高有利于印度洋地区对流的活跃和西南水汽输送的加强。在中高纬地区,贝加尔湖地区为异常低槽区,易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华西地区。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及西伸脊点的偏西,综合导致华西地区秋季降水偏多。而华西地区降水的季内变化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2003年淮河多雨期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15  
分析2003年淮河多雨期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特征,认为副高脊线位置偏南和相对稳定、西脊点偏西以及三次南北和东西振荡的中短期活动过程,是2003年淮河多雨期副高活动的主要特征,符合江淮流域洪涝年份副高活动的统计规律。利用动力学理论和天气学原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2003年淮河多雨期副高活动的成因和机制。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副高已有的研究结果,还揭示出副高与西风带系统和副热带急流活动之间新的特征关系。  相似文献   

4.
1997年夏季河南省严重干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夏季河南省出现了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陇海线附近及黄河以北大部地区出现了近50年未遇到的严重干旱,其它地区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干旱或大旱。干旱的环流特征是:初夏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偏弱,亚洲500hPa环流场处于纬向环流发展期;7月中旬,西太平洋副高首次增强北抬并迅速控制黄滩,使得雨季明显缩短;8月中下旬,黄淮及华北南部长期处在大陆暖高压及副高交替控制之下,冷空气势力偏弱,冷空气与暖湿气流配合  相似文献   

5.
梁钰  王蕊 《河南气象》2003,(1):14-16
分析了2002年5月多雨期的环流形势演变特征以及河南省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时的影响系统、物理量资料等,揭示了2002年5月河南省多雨的天气学成因,得出了5月份强降水预报的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刘恭淑 《山东气象》2001,21(2):21-22
针对2000年山东省盛夏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的特点,从环流形势,亚欧中高纬度西风环流指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指出:冷空气偏北并且势力较弱,副高脊线和北界位置都比常年偏北,副高西伸点明显偏东,且亚洲中低纬度地区大陆主同压长时间较强,是造成我省盛夏期间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西北区中东部2000年与2001年秋季连阴雨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纾  章克俭 《气象》2003,29(2):34-38
2000年和2001年秋季(9—10月)西北区中东部——陕、甘、宁、青四省连续两年出现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连阴雨天气。分析了500hPa和100hPa的环流特征及海温,特别是西太平洋副高和海温对秋季连阴雨的影响,总结出西北地区连阴雨出现时亚欧500hPa候环流的几种分型及它们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2002年5月多雨期的环流形势演变特征以及河南省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时的影响系统、物理量资料等,揭示了2002年5月河南省多雨的天气学成因,得出了5月份强降水预报的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2000年9月下旬至10月底,新疆北部地区天气过程频繁且温度偏低、降水量偏高,是一个气候异常的秋季。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异常的大倒Ω环流形势下的4种中期物理量特征和预报指标,以使在以后的预报中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1999年夏季辽宁出现少雨干旱气候异常现象,通过对其进行气候背景及物理因子分析,总结出导致夏旱的物理成因,进而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1-1995年6-8月500hPa高度场资料,根据河南省6-8月份天气特点和影响河南省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划分天气周期,建立天气周期模型。用欧洲中心500hPa高度24、48、72h预报场,计算出未来3天的平均预报场。把平均预报场与天气周期模型作相似检验,做出未来5天的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2.
2011年9月河南省持续性连阴雨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常规观测资料和风云卫星射出长波辐射以及地面入射长波辐射资料,利用客观分析方法,对2011年9月河南省持续性连阴雨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500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稳定维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西伸的环流背景下,700hPa低空切变线和低空西南急流共同作用造成持续性连阴雨天气。我国南海和印度洋的两条水汽输送带为连阴雨天气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热量。极涡偏向西半球,有利于西伯利亚高压脊的发展。亚洲东北部上空低槽稳定维持,有利于引导暖湿空气在黄河以北地区聚集。OLR负距平,表示与历年同期相比,降水强度越强和持续时间越长。SSI日累积值越低,表明降水强度越大,地面接收的入射长波辐射越小;SSI日积累低值中心的移动与雨区中心的移动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2017年9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吕爱民  董林 《气象》2017,43(12):1594-1600
2017年9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极涡强度接近常年,欧亚大陆中高纬环流呈多波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西偏南,强度接近常年。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62.0 mm,较常年同期(65.3 mm)偏少5%;全国平均气温为17.8℃,较常年同期偏高1.2℃,为1961年以来第一高。月内主要出现了10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9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4个台风生成,其中1716号台风“玛娃”在我国广东省登陆。月内四川、云南部分地区秋雨明显,全国13个省(市、区)遭受风雹灾害,内蒙古中东部旱情持续缓和。  相似文献   

14.
孙舒悦  董林 《气象》2019,45(12):1762-1768
2019年9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强度偏弱;亚洲大陆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西、偏强。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62.4 mm,较常年同期(65.3 mm)偏少4%;全国平均气温为17.7℃,较常年同期(16.6℃)偏高1.1℃。月内共出现了4次主要的区域性强降水过程,其中2次降水活动与台风有关。共有6个台风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活动,无台风登陆我国。月内,华西秋雨南区开始偏早,影响显著;长江中下游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江南、华南北部和华北部分地区出现高温天气;黑龙江、内蒙占等多地遭受风雹灾害;黑龙江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遭低温冷冻灾害。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2000年秋季异常连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江西省 2000年 10月 12~ 28日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期间的 500 hPa和地面形势特征及 700 hPa湿度场特征,发现西风带低槽活动频繁、副高位置适中稳定使得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持续交汇于江南中北部是造成这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河南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500hPa环流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河南省40个代表站1961~2005年45年夏季大于等于35℃高温日数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分析。方差累积贡献率和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前3个典型场基本能反映河南夏季高温日数分布的主要特征,前3个模态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据此得出河南夏季大于等于35℃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类型:全省一致型、西北—东南差异型和西南—东北差异型。第1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最大,第2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比前一个时间序列要小,第1模态的时间系数演变显示,河南夏季高温日数平均呈减少的趋势,且存在2~4年、8~14年的周期变化,目前河南夏季高温日数正处于偏多的时段。应用逐日20:00500hPa ECMWF北半球格点资料,对1991~2005年15年河南典型的大面积持续高温下的环流形势进行普查、分类,分别求各种类型下的环流平均场,从而得到河南省高温的两种环流型,即贝加尔湖高压型和副热带高压型。  相似文献   

17.
2016年9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冠博  高拴柱 《气象》2016,42(12):1560-1566
2016年9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强度偏强;欧亚大陆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西偏北、强度偏强。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78.9 mm,较常年同期(65.3 mm)偏多20.8%;全国平均气温17.7℃,较常年同期(16.6℃)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9月主要出现了3次强降水过程,其中两次是由台风造成的强降水。月内,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共有7个台风生成,其中1614号台风莫兰蒂和1617号台风鲇鱼在我国登陆。台风莫兰蒂登陆福建,风雨范围广,台风鲇鱼先后登陆台湾和福建,多地持续强降水;四川、云南部分地区秋雨明显,局地灾情重;黄淮南部及湖北西北部等地的旱情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8.
宋佳凝  董林  渠鸿宇 《气象》2024,50(1):126-132
2023年10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多极型分布,欧亚中高纬地区主要由高压脊控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强,呈现带状分布的特征,亚洲东部有热带低值系统活动。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2.0℃,较常年同期(10.6℃)偏高1.4℃,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5.4 mm,与常年同期(35.6 mm)持平。月内,华西秋雨偏多,持续时间偏长,给部分地区带来暴雨洪涝;台风生成个数偏少,登陆个数偏多,影响较重,其中“小犬”引发华南强降水,“三巴”3次登陆我国,造成华南地区受灾;有2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发生1次雾-霾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9.
郭恒  张庆云 《大气科学》2016,40(5):946-964
根据1958~2011年中国东部(105°E以东)316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利用统计分析、物理量诊断等方法,探讨北方雨季(7月11日至8月31日)中国东部降水异常模态及同期、前期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发现,北方雨季中国东部降水异常表现为三个相互独立的降水模态:第一模态为偏西型,当其时间系数为正(负)时,河套地区降水偏多(少),江淮流域上游降水偏少(多),南方大部降水偏多(少);第二模态为北方一致型,当其时间系数为正(负)时,北方降水一致偏多(少),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多);第三模态为偏东型,当其时间系数为正(负)时,东北南部至长江中游降水偏多(少),华东沿海降水偏少(多)。研究发现,造成北方雨季三个降水异常模态的环流特征各不相同:偏西型降水主要受西亚高空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南北偏移影响;北方一致型降水主要由东亚-太平洋遥相关波列导致;偏东型降水主要与海陆气压异常对比造成的东亚夏季风变化有关。此外,三个模态与前期环流异常有密切联系。第一模态的正(负)异常由7月上旬200 hPa来自北大西洋的异常波列造成乌拉尔山位势高度负(正)异常和巴尔喀什湖以南位势高度正(负)异常引起。第二模态的正(负)异常与前期7月上旬200 hPa北大西洋上位势高度负(正)异常产生的沿中纬度(高纬度)路径向下游传播的波列有关。第三模态的正(负)异常由春季3月份低层蒙古上空异常的气旋(反气旋)持续至同期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