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正>《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1990年创刊。本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是我国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领域的综合性学术理论与实践的专业期刊,主要刊载由自然因素和人类经济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  相似文献   

2.
有一百二十个国家,约五千三百名地质学家参加的第二十六届国际地质大会于一九八○年七月七日至十七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大会内容丰富多彩,学术思想异活跃,真可谓常世界性第一流的学术盛会。恰逢百周年纪念会,法国总统也亲自出席了闭幕式并发言以示祝贺。大会共有七项活动:学术报告;一九八○年国际地质展览会;国际地质科学电影节;参观法国地质科学研究、教育部门;地质旅行;地科联下属组织工作会议及地科联理事会。中国地质代表团四十人参加了大会及其活动,一致认为收获较大,开阔了思路、找到了差距,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同时也展示了我国的地质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1990年创刊。本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是我国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领域的综合性学术理论与实践的专业期刊,主要刊载由自然因素和人类经济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广大煤田地质工作者了解国际地质科学活动的基本内容、组织形式和联系方法,本文介绍国际地质科学活动的联络总部—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Union of Geologcal Sciences)的简要概况。   相似文献   

5.
《地质论评》2015,61(3):6103579-6103579
<正>2015年4月22日,中国地质学会联合中国地质学会珠宝玉石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国土资源部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哲学研究分会、北京紫竹院公园等多家单位,在紫竹院公园举办了第4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共同呼吁"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朱立新出席活动并与现场  相似文献   

6.
人为地质作用对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石漠化面积很大,严重影响该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有研究成果认为石漠化的形成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和地质背景。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了石漠化的成因,提出导致我国西南地区土地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地质效应——人为地质作用,特别是其中的人力剥蚀作用和人力诱导地质作用。露天采掘等人类活动产生人为剥蚀作用可直接制造"人造荒漠",这种成因的石漠化土地面积约占10.7%;绝大部分的土地石漠化是由乱垦乱牧、乱砍滥伐、粗放耕作等不科学的土地利用活动所产生的人力诱导地质作用造成的;工业生产中的"三废"排放,过量采取地下水和采矿活动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也会产生人力诱导地质作用,造成土地石漠化。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1990年创刊。本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是我国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  相似文献   

8.
赵越  高海龙  张拴宏  刘健 《地质学报》2022,96(5):1510-1523
一百年前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先驱者们竖立起中国地质科学的旗帜,也是中国科学的第一面旗帜,从此中国地质科学发展进入快车道。燕山运动、中国北方〖XCD.TIF;%70%70,JZ〗科研究,长身贝研究、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是中国地质科学快速进入国际赛道的标志。经历了近百年的研究,北京西山及北京北山、冀北和辽西典型地区积累的证据和资料表明,翁文灏提出的燕山运动A期(幕)发生在160±3 Ma前;晚侏罗世早—中期记录了以髫髻山组和蓝旗组为代表的区域强烈火山喷发和广泛的岩浆侵入(中间期/幕);晚侏罗世晚期区域发育逆冲推覆构造;燕山期构造发展至早白垩世早期135 Ma,冀北张家口组和辽西义县组之下的不整合为燕山运动B期结束的代表。燕山运动是东亚大陆构造体制从古特提斯及古亚洲洋构造域转变为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域的产物。这是中国东部和东亚区域中生代独特的重大的地质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9.
国外军事地质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金荣  杨宗喜  郑人瑞  李鹏远  周平  金玺 《地质通报》2016,35(11):1926-1935
军事地质伴随着军事活动而生,并伴随军事活动和地质科学的发展而发展。通过对国外军事地质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将国外军事地质分为早期孕育期、快速发展期和稳定发展期3个阶段,介绍了国外在军事工程地质、军事水文地质、军事矿产地质、军事海洋地质、军事地球物理和军事遥感地质六大研究方向取得的进展,总结了国外军事地质工作的3个特点,分别为军民共同推进军事地质工作、地质工作与国防建设统筹部署,及军民联合攻关技术成果双向转化应用。提出了未来军事地质的三大趋势,大数据和云计算将成为军事地质工作的重要支撑技术、军事地质将由资源保障走向空间拓展、现代军事地质的保障工作由国内(局部)扩展到全球(全时域),为中国国内军事地质工作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科学50年的简要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世界之效科学技术大发展的现阶段,中国地质科学必将发展,因为它具箅了社会需求、科学问题和社会基础技术三个科学发展的条件。由于中国地质学奠基者的远见卓识,中国地质学在本世纪20~30年代已建立了世界声誉。新中国建立后,50~70年代中国地质科学取得迅速工。自70年代珂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更取得了全面的发展。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新概念为广大地质学者所接受,地质学各分支学科必将走向互相交驻融合,形成综合的和  相似文献   

11.
叶连俊 《第四纪研究》1989,9(3):227-230
际此李四光老师诞辰100周年之际,回忆当年受业情景,思绪万千。二院荷花池畔的憧憬、庐山野外实习及课堂受业的教诲犹历历在目。他一贯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开创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他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地质科学的贡献、他的治学精神和高风亮节都堪称后世师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袁复礼教授中学、大学和赴美留学的经历,叙述了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地质学院及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后改名中国地质大学)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培育了几代人才;在建立中国地质学会、发展我国的考古事业中的开创作用;在西北科学考察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在进行基础地质研究和为国家找寻矿产、能源和水利工程建设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在地层古生物学、考古学,特别是发展我国的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所起的开拓、奠基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他的高尚道德和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述了李连捷先生为中国的土壤科学和为生产服务而奋斗的一生。20世纪40年代,他在去美国深造之前,就在国内到贵州、广西和华南的许多省区进行了大面积的土壤调查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欣然接受先后到黑龙江、青海和内蒙古等省区进行荒地资源垦殖的调查任务,并于50~60年代,先后参与和组织了对西藏、新疆等地多专业的大型综合考察。通过这些考察,为西部大开发摸清和积累了大批可贵的自然资源资料,为我国土壤的发生和分类、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李先生在他近半个世纪的教学工作中,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土壤科学人才。他一生刚正不阿、高风亮节,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在李连捷先生逝世10周年之际,仅以此文表达对他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14.
张文佑教授自1934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开始从事地学研究以来,迄今已整整五十年了。张文佑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并兼任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以及其他多种职务,五十年代早期还曾任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  相似文献   

15.
王鸿祯 《第四纪研究》1994,14(2):115-118
尹赞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又是我国地质事业的一位开拓者和组织者。尹先生对科学界、地质界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地质教育方面,自1952年至1956年,他参加了北京地质学院的筹建工作,并担任了第一任副院长兼教务长。在北京地质学院任职期间,他竭尽全力推进各项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学生,满足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地质人才的需求。他为北京地质学院的成就而自豪,并长期关怀学院的成长,关怀地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缅怀尹先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推动学校工作的进一步向前发展,使之建成为当代地质教学和科研的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16.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1994,14(2):106-114
尹赞勋教授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他一生工作涉及地质学的许多分支学科。除了在古生物地层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外,他还是我国第四纪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他回国后早期的研究工作很多是第四纪研究课题,如1932年对大同火山的研究。这些成果至今仍是我国第四纪地质的重要文献。晚年他再次赴大同火山区考察(1975年),以第四纪研究为他毕生最后一次野外工作。尹赞勋先生关心和支持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的成立和它的活动,他倡导中国第四纪研究人员与国外交流,扩大国际影响,中国第四纪能在今天走向世界,得益于尹赞勋先生的教诲。  相似文献   

17.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1993,13(4):344-348
袁复礼教授是我国当代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袁老师的弟子满天下。受过袁老师教诲的学生之多,成绩之大恐怕在国内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也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出袁老师为中国的第四纪和地质科学的发展所花费的心血和做出的贡献的份量和意义。袁复礼教授的一生的地质工作和他的教育工作都说明他是一位不服输的地质学家,是一位把地质学念在“身上”的地质学家,更是一位能够和大山岩石谈话的地质学家。  相似文献   

18.
李连捷先生是著名的土壤学家。因为有地质学的背景,他的土壤发生与分类研究特别注重地学因素,其中包括成土母质的影响。1932年他在燕京大学毕业后,跟随J.Thorp开始了他的土壤学专业生涯。J.Thorp1936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即基于李连捷与他的同事们累积的土壤调查资料。李先生毕生从事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研究,走遍中国许多地区,对揭示中国土壤的特性、发生和分布做出了突出贡献。解放前,李先生的土壤调查工作主要是建立土类和土系。解放后,他参加和领导了许多重大的服务于农业发展的土壤综合考察工作。通过土壤调查和教学活动,他为我国的土壤分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总是追求土壤分类的革新。他在晚年引入和介绍了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支持建立“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19.
袁复礼教授是著名的老一辈地质学家,他对地质学、考古学和地学教育都做出重要贡献,是我国第四纪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介绍他的学术思想、学风和主要贡献:1)热爱科学,执着追求,探索自然奥秘;2)博览广学,融会贯通,放眼大地学观;3)关心国计民生,注重生产实践,投身经济建设;4)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发展科学;5)启发教学,全面培养,造就几代地质英才。袁先生是深受爱戴的一代地质宗师,他所坚持的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程裕淇 《第四纪研究》1989,9(3):224-226
李四光先生是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之一,对地质学的许多分支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建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而闻名于世。我对1933年11月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届年会上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的理事长演说至今记忆犹新。作为一个科学家,他强调一个地质工作者首先要做好野外工作,一切地质假说和理论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地质部部长,他鼓励地质工作者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