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以下简称:瓦里关本底台)座落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瓦里关山山顶上,坐标为36°17′N,100°54′E,海拔3816m(山顶相对高度为600m。瓦里关本底台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大气观测系统(GAW)的22个全球基准站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大陆型的全球基准站;也是我国大气本底监测站网的核心指标站。瓦里关本底台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列为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相似文献
2.
3.
本分析了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2004年5月发生的两次较严重的雷击事故,针对数据采集、传输线路未采取等电位连接及屏蔽等雷电防护措施,提出改善接地体条件、建立共用接地体系统和安装浪涌保护器实现等电位连接及屏蔽等有效解决该台雷电防护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第三幕战风暴场景:高高的瓦里关山乌云滚滚,本底台的实验楼笼罩在乌云之中,远处云雾翻腾,一声闷雷炸响,几道闪电划过天空,在频繁而强烈的闪光下,山顶及实验楼时而亮如白昼,时而漆黑一片,山顶景物和楼前立柱上的“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牌子在闪光下跳跃闪现。急风呼啸,气象风标仪急速旋转,发出“吱——”的响声,实验楼前的三面旗帜不停地抖动翻飘。 相似文献
5.
汤洁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2006,(1):13-15
国家社会公益类研究重点项目“大陆大气本底基准研究”2006年8月通过由国家科技部基础司组织的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观测数据资料、数据质量的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瓦里关山NOy的观测和本底地区气溶胶理化特性方面有价值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汤洁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2001,(1):25-26
“大陆大气本底基准研究”项目于1999年底获得批准,从2000年初正式启动实施。根据项目工作任务和目标,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与青海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以及浙江临安、北京上甸子、黑龙江龙凤山等3个区域本底站的业务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已经完成项目的大部分工作任务,正在进行最后的结题总结。主要进展和成果包括: (1)建成了包括4个大气本底监测台站和1个中心实验室的我国第一个以红外分析法为技术基础的二氧化碳气瓶监 测体系,通过半年左右的实际采样运行,验证了采样、运输、贮存、分析等技术流程,大气样品的分析精度达 到要求; 相似文献
7.
故事背景:位于青藏高原的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是我国唯一全球大气本底基准观测台。这里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大气化学观测仪器群,每天产生数万个大气监测数据。随着全球气候恶化的加剧,国内外科学家把目光转向了青藏高原,一批批科学家走进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的实验室,试图从这里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蛛丝马迹,解开气候变化的奥秘。他们聚集在这里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全球性气候变化,评估全球大气质量。这样一座热点的高科技实验平台,建在海拔3861米的孤山上,由于工作性质的要求,这里只能两个人工作,但他们与恶劣的气候,严酷的环境斗争,忍受寂寞和枯燥,长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里常遭遇不期而来的风暴、暴雨、雪灾等,他们与自然灾害抗争,他们与当地藏族同胞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本剧描写的是围绕着国 相似文献
8.
瓶采样技术在瓦里关大气本底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NOAA/CMDL提供的MAKS采样器在青藏高原洁净地区瓦里关山进行现场实际空气的采集,并对NOAA/CMDL反馈的1994年到1997年空气样品测时结果进行分析,表明:(1)在同一采样过程中采集的两个采样瓶间二氧化碳浓度偏差≤0.3ppm的占80.1%、一氧化碳浓度偏差≤5.0ppb的占94.9%、甲烷浓度偏差≤ppb的占92.9%;(2)人为因素、采样条件等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要大于对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7—2009年瓦里关本底台降水化学观测资料,分析了瓦里关降水的pH值、电导率及Cl-、NO-3、SO2-4、NH+4、K+、Na+、Ca2+、Mg2+等离子成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瓦里关pH值和电导率的年平均值分别为6.60和21.26μs/cm,2007—2009年呈逐年升高趋势。根据pH值,瓦里关降水以中性降水为主,占总降水的65.13%,其次为碱性降水,酸雨最少。离子浓度大小排序依次为Ca2+SO2-4Na+NH+4Cl-Mg2+NO-3K+,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K+、Na+、Ca2+、Mg2+有相似的来源。瓦里关降水中SO2-4/NO3-的范围为0.35~16.48,平均值为3.07;2007—2009年SO2-4/NO-3值呈逐年下降趋势;SO2-4/NO-3全年存在两个峰值,分别在4月和9—10月。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在长期连续观测之上的科学数据积累是科研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作为基础科学发展和基础研究的基层支撑和本源 ,是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资源宝库。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进程中 ,国家科技部近来加大了对科学研究基础性工作的支持 ,1 999年下半年起从全国各个行业部门征集申报项目 ,经过专家评审等严格的选拔程序 ,确定 1 8个首批支持项目。由中国气象局推荐、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申报的“大陆大气本底基准研究”项目获得批准 ,从 1 999年底开始正式启动实施。大气本底监测是通过长期、精确的连续测量来确定因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成… 相似文献
11.
利用TERRA/MOPITT仪器测量的2000年3月—2004年5月的CO数据,分析了CO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且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气候监测与诊断实验室(CMDL/NOAA)在瓦里关站的CO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CO的高值区在北半球主要位于东亚、西欧和北美,而在南半球主要位于非洲中西部和南美洲的赤道地区;CO的分布随季节变化显著,春季北半球的CO浓度最高,而秋季南半球的CO浓度偏高;东亚的CO高值区主要是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日本列岛一带。对于北京和瓦里关CO的趋势分析明表:这两个地区的CO浓度在这4年内都是呈上升趋势。结合CMDL的观测资料与卫星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和检验发现,瓦里关站卫星观测结果和CMDL的结果在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一致,卫星柱总量的观测数据和CMDL数据的相关性非常好。 相似文献
12.
瓦里关山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海拔3816 m,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80年代末,时任国家气象局局长邹竞蒙(时任WMO主席)敏锐地指出,中国必须在内陆或高原建立一个高标准、全球性的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加强全球对温室气体的监测及气候变化的研究。提议促成了中国、美国和WMO的会谈,签订了关于在中国西部地区建立大气本底监测基准站的合作计划。1992年起,经过气象人的不断努力,瓦里关山上伫立起一座现代化气象试验监测基地--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填补了全球大气本底监测在亚欧大陆腹地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用气相色谱法在瓦里关全球基准站进行了大气甲烷(CH4)的连续测量,结合NOAA/CMDL气瓶采样CH4浓度资料的分析结果,给出了我国内陆高原大气CH4本底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瓦里关山大气CH4浓度在1780×10-9~1840×10-9范围内波动,浓度值的变化范围符合中高纬度地区CH4浓度分布;CH4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夏季的变化趋势及振幅与冬春季有所不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与全球大气CH4浓度本底值季节变化的特征及变化幅度的地理分布不太一致;有明显的年际变化,CH4年平均浓度表现为逐年升高,年 相似文献
14.
孙俊英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2008,(1):65-66
气溶胶光学厚度监测系统是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气象局共同资助瓦里关气溶胶升级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系统主要包括自动太阳跟踪器和精密滤光辐射计。精密滤光辐射计(PFR)是瑞士世界辐射校正中心Davos物理气象观象台(PMOD)自行研制的,可以自动、连续地在4个窄光谱段对太阳辐射进行准确、可靠的测量,进而获得气溶胶光学厚度。 相似文献
15.
大气本底污染监测中的几个问题介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气本底污染监测”是指为了获取全球性和区域性大气组成本底浓度值的监测工作及与此相联系的各项科学研究活动。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日益增多,引起了诸如“温室效应”、“平流层臭氧减少”、“酸雨”等危及人类生存条件、促使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本底污染监测受到了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环境计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下简称基准台),是中国政府和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利用全球环境基金(GEF)合作开展对全球尺度大气本底污染浓度进行监测的国际合作项目,于1990~1991年经过站址勘察、试验观测和站址代表性的论证工作后,1992年3月中国气象局作为 相似文献
17.
根据Brewer和TOMS资料分析、验证瓦里关地区大气臭氧总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 9 9 3年9月~2 0 0 3年1 1月瓦里关地区(3 6.1 7°N,1 0 0.5 3°E)Brewer资料和TOMS资料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瓦里关Brewer臭氧光谱仪的观测数据与卫星的TOMS观测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两者的差异8 0%以上集中在-2.5%~2.5%之间;2)1 9 9 3~2 0 0 3年瓦里关地区的大气臭氧总量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观测到的平流层臭氧减少的趋势相吻合;3)瓦里关地区大气臭氧总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且每年的2~4月较高,8~1 0月较低,一年中振荡的幅度达到6 0 DU;4)TOMS两个版本的观测数据与地面观测结果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 相似文献
18.
利用TERRA/MOPITT仪器测量的2000年3月—2004年5月的CO数据, 分析了CO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并且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气候监测与诊断实验室 (CMDL/NOAA) 在瓦里关站的CO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 CO的高值区在北半球主要位于东亚、西欧和北美, 而在南半球主要位于非洲中西部和南美洲的赤道地区; CO的分布随季节变化显著, 春季北半球的CO浓度最高, 而秋季南半球的CO浓度偏高; 东亚的CO高值区主要是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日本列岛一带。对于北京和瓦里关CO的趋势分析明表:这两个地区的CO浓度在这4年内都是呈上升趋势。结合CMDL的观测资料与卫星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和检验发现, 瓦里关站卫星观测结果和CMDL的结果在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一致, 卫星柱总量的观测数据和CMDL数据的相关性非常好。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瓦里关地区大气臭氧柱总量及UV—B观测结果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Brewer臭氧分光光谱仪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瓦里关地区的大气臭氧柱总量及太阳紫外B生物有效辐射剂量进行了连续的观测。通过对1996-1996年的资料分析表明:该地区的臭氧柱总量具有明显的年季变化特征,并存在着减少的趋势,与TOMS卫星的观测结果相一致;臭氧垂直廓线的Umkehr反演得出这一地区的臭氧数密度最大值出现在20-30km处,冬春季的高度低于夏季;太阳紫外B生物有效辐射剂量夏季最高可达0.4W/m^2。 相似文献
20.
周凌晞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2007,(1):36-38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网(WMO/GAW)包括200多个本底站,涉及观测要素达200多种.但站点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集中地区的站点较多,亚洲、非洲、南美等地区站点较少.中国气象局自1981年起先后建立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3个区域本底站,1994年建成青海瓦里关全球本底台.上述4个本底站都是WMO/GAW的成员,也是科技部国家大气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