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叩开地方决策系统大门,尽快建立航天遥感技术地面应用系统,是目前遥感专家系统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地方冬小麦遥感监测试点工作,引进TQC方法,在半年时间内,初步解决了应用遥感高技术手段对冬小麦进行监测,辅助宏观经济决策全过程中诸项矛盾,实现当年为政府决策系统提供质量合格的信息产品。围绕冬小麦遥感项目上马和解决冬小麦长势、面积、测产问题制定了四个PDCA循环目标,逐步推动遥感技术应用升级。以第一个PDCA为例,运用排列图、因果图及对策计划表等,分析和掌握遥感技术首次上马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找出影响主要问题的主因素,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检查效果,总结升级,进入下一个PDCA.  相似文献   

2.
干旱监测遥感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干旱监测遥感支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说明了系统的整体框架结构及其所具备的通用性、可扩展性等特点。为了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根据COM原理,遥感支持系统开发了一个特别接口,用户可以借此向系统中添加自己开发的其他功能模块,或新的文件格式驱动。此外还着重介绍了垂直干旱指数的计算原理和程序实现算法,并结合宁夏试验区的实际应用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展示。文中重点介绍了利用C++语言实现垂直干旱指数(PDI)的详细步骤,并对其中寻找土壤点和内存管理等关键算法进行了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3.
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BDS)监测站建设是在北斗一代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方便管理,监测天线安装在各监测站楼顶上,稳定性不够,同时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目前采用的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归算误差较大。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由时变效应引起的位置变化量和地表沉降对监测站坐标维持的影响,论述了目前时变效应处理方法存在的误差的量级,讨论了美国GPS所使用的WGS-84坐标框架的维持与更新方法。最后,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的建设现状,从监测站的建设、数据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建立测站坐标时间序列,维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坐标的可行性方法,并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车辆定位与监控系统组成结构及其功能实现,结合设计与开发工作,介绍了DGPS应用于车辆监控的关键技术以及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客户端回调技术在WebGIS监控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WebGIS技术引入在线监控领域,充分发挥WebGIS图形化的信息发布和检索功能,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显示与分析,将极大地提高在线监控系统的直观性与便捷性,但缘于WebGIS系统自身实现机理的原因,以及外部网络环境的限制,当前基于WebGIS平台的应用系统都无法实现真正的在线监控功能。作者在深入分析WebGIS的优劣势之后,将客户端回调技术引入WebGIS监控系统开发中,并以北京市朝阳区环境污染在线监控系统为例,搭建出了一套完善、高效的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了污染源信息的空间可视化。该系统可以高效便捷地实现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统计与分析,可为污染治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文提供的Web-GIS在线监控系统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法,为污染源监控、矿山安全、海洋监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系统研发提供了参考,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镇江市内河水上突发事件的特点,在3维GIS平台的基础上,整合CCTV视频监控系统、GPS定位系统、海事通等先进的手段,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该系统能及时预警,准确定位突发事件的位置,进行总体指挥调控,形成实施应急预案的交互式实战指南,为应急管理提供便捷的工具,为指挥决策提供辅助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7.
GPS监测网数据处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处理大尺度GPS监测网多期复测成果的时期,数据处理方案是一个重要问题。作者在处理首都圈GPS地形变监测网数据的过程中,经过长期探索和大量试算,提出了制定数据处理方案的基本原则:要采用一个自洽的地球参考框架和常数系统;要采用精度最高的同一种粗密星历和相应的地球自转参数;要采用最先进的同一种数据处理软件以及采用同一的参考基准和约束条件。由于地壳处于运动之中,大尺度GPS监测网的参考基准应是动态基准。研  相似文献   

8.
随着“3S”技术发展的日臻完善,为城市和农村的违法建筑及设施的监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和物质保障.文章以”3S”技术为基础,设计了杭州市余杭区建筑及设施的影像监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阐述了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及流程,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和关键技术在实施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动力飞艇系统的体系结构与运行机制,探讨了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方式,实现了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0.
自本世纪初以来,伴随着测量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以测量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工程、局部地壳形变和大型工程的施工放样中的应用日趋成熟。本文探讨了移动式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系统的特点、适用工程对象、数据处理解算模式、监测方案和数据后处理方法,并以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整个工程的监测方案设计、作业过程以及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1.
现代GPS几何监测系统的数据采样率高,监测点数多,数据管理与利用的可视化技术能使这些数据信息生动、直观。文中以Vc++6.0为开发工具、OpenGL为图形接口,利用OpenGL提供的几何建模、光照等特性,结合苏通大桥GPS监测系统数据,设计并初步实现三维监测数据的动态可视化显示。  相似文献   

12.
赵爱爱 《北京测绘》2012,(4):29-32,63
在论述了建立国土资源动态巡查系统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市一级国土资源动态巡查系统的总体目标,从总体技术架构、功能层次设计到系统关键技术给出了详细的国土资源动态巡查系统的解决方案。通过该系统的实现和应用,证实了利用GIS、GPS、移动通信技术建立国土资源动态巡查系统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规划实施动态评估技术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城乡规划实施动态评估技术支撑体系,将传统评估数据与城市动态数据相结合,将空间地理数据与社会属性数据相结合,将城市定量工具分析与专家经验分析相结合,最终实现了规划动态评估新模式;主要从城市发展现状动态监测、数据挖掘、动态评估工具及系统构建3个方面阐述城乡规划实施动态评估支持技术体系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管理、监测预警、共享服务全链条提供信息化支撑,是实现“多规合一”、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广东省结合“数字政府”建设要求,全省统筹建设省市县三级通用、上下贯通、横向连通的规划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支撑国土空间全域数字化、空间治理网络化、规划实施监管智能化,为国土空间规划数据治理和智慧规划实施监管系统建设,打造“互联网+规划服务”新模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着重于GPS数据的单历元解算方法研究,以及监测点变形量的分析和预测。此外还探讨了该方法在变形监测系统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数据的相关性对变形精度的影响。本文还阐述了对变形量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各种方法,提出了整体方差法对变形量进行分析,并用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对变形值进行预测,试算结果表明这些方法是可行的。最后,本文设计一套GPS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包括软件功能设计、数据库实现等,并对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大型工程对自动化变形监测的需求,利用测量机器人能自动完成目标精确照准、读数的特点,研发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文中详细介绍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组成、功能模块以及工作流程,通过工程测试验证该系统架构和相关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Socket通信的WebGIS实时监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泽兵  边馥苓 《测绘科学》2006,31(4):88-89,69
在W ebG IS实时监测系统中,针对客户端采用实时刷新页面来更新信息方式的不足,本文提出应用Socket通信技术实现W ebG IS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首先,在分析Socket通信的原理和基本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系统体系结构,然后讨论了其核心设计与系统实现,最后给出实例说明在W ebG IS实时监测系统中应用Socket通信技术可有效降低数据传输量,提高系统实时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县(市)级、乡镇级、村级三级监测网络体系的研究,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机制模型,并围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监测、管理与专业调查3项任务,设计了与群测群防体系机制相适应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结构,形成了"隐患点信息查看─灾情信息采集与上传─灾情信息接收与处置"的群测群防业务链;据此业务链,基于智能手机探讨了有关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的功能实现。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调查数据为试验数据进行了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群测群防"监测"与"管理"两项任务的有机结合,可以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常态化监测与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Positioning and navigation – as are presently possible with the American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nd the Russian GLONASS system – is briefly reviewed. Deficiencies, which have led to augmentations like the European Geostationary Navigation Overlay System (EGNOS), are outlined. Europe's decision to get involved in the definition and possible set-up of a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GNSS-2), called Galileo, is discussed in detail as well as the GPS modernization program that might take place during the sample phase. Finally, some brief thoughts on the benefit of GNSS-2 for geodesy and surveying are given. ? 2000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廖克  陈文惠 《测绘科学》2004,29(6):11-14
本文系统论述了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系统建设的目标、原则与具体内容,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以及系统建成后的意义与作用。"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生态环境数据库和生态环境决策支持与管理信息系统3部分组成,包括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系统、地面动态监测系统、应急响应监测系统,生态环境综合系列地图、多媒体动态演示系统与电子地图集、综合信息图谱,生态环境数据库、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统8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