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通过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查明了皖南歙县双河口地区砚石板岩矿床的赋矿地层及成矿地质条件。砚石矿是层控型浅变质沉积岩矿床,赋存于新元古代大谷运组上段黑色板岩中。通过系统的室内岩矿鉴定和分析测试,查明了砚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及砚石板岩的化学组成。通过野外放射性测量,判定该天然矿石放射性辐射属于安全等级,为皖南地区砚石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颜承锡 《贵州地质》2023,40(2):140-144
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它是一种以精湛的工艺雕刻而成的珍贵而又实用艺术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产品。而制作砚石的石材是经历文人墨客工匠精选出的宝贵非金属矿石。取材于贵州岑巩(古称思州)的优质砚石“思砚石”就是其中之一。本文简述了我国砚石特别是贵州思砚石的文化及其价值;介绍了贵州思州(岑巩)砚石的产出地层、矿物岩石特征和工艺特性。这对于地矿事业与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现代旅游乃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薄片观察、X射线粉晶衍射、显微硬度实验等测试手段,对山东临朐红丝砚石的矿物学特征和砚石发墨机理进行了研究;模仿人工研磨的特点,设计了发墨对比实验,并开创性地利用薄片观察法对砚石发墨优劣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石英是红丝砚石发墨的主要功能矿物,石英的磨圆度、粒度差异、含量是影响砚石发墨快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安徽歙县龙潭歙砚砚石资源赋存于大谷运组上段黑色板岩内,主要岩石为粉砂质绢云板岩和含粉砂绢云板岩。在系统的岩矿鉴定基础上,对两种砚石板岩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砚石板岩的矿物组成均为石英和长石,微观构造为显微千枚状构造;砚石板岩的主要矿物为石英、绿泥石和白云母。热重分析结果证明:绿泥石和白云母广泛存在于砚石中,导致该区板岩具有更高的密度,这些矿物使砚石兼顾了隔水性和研磨性,是歙县板岩成为高品质砚石的重要原因。高分辨带能谱SEM鉴定结果发现:微粒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及钛铁矿等,这些微粒金属矿物是歙砚最美大观"金星"的成因,而含粉砂绢云板岩比粉砂质绢云板岩的云母含量高,石质更细腻,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5.
砚石的性质,鉴别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岩石学观点将砚石分为6类,阐述并讨论了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研磨性能,从宝石学观点出发,探讨了砚石的鉴别和砚石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等分析方法,对鄂西贡水砚石进行成分、结构的表征,用贮墨实验表征砚石的性能,对砚石开发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鄂西贡水砚石主要矿物成分为白云石、方解石、水云母以及石英。可见光谱吸收峰位于378 nm、437 nm和540 nm附近,分别为Fe3+由6A1g基态到4A1g或4Eg的跃迁、氧八面体中Fe3+的电子跃迁吸收及氧八面体中Fe2+的自旋禁戒跃迁所致。光学显微镜下矿物排列致密,孔隙度极小,多在0.01 mm以下,砚峰密度0.6~0.7个/μm2,砚石类型属于中锋砚石。不同条件下贮墨时长1.3~60.0 h。为鄂西砚石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方城独树镇黄石山砚石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南缘,产于中晚元古代洛峪群下部崔庄组中上部,砚石为泥质板岩、粉砂质(砂质)泥质板岩.砚石主要类型按颜色、岩性和矿物成分,分别可划分为4类、5类,砚石品种可分为8种.矿床成因属浅变质与陆相-浅海相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8.
1砚石与石砚1.1砚石能作为美术工艺矿产雕琢石砚的岩石称为砚石。计有:绢云母泥质板岩、水云母泥质板岩、粉砂质板岩、钙质泥板岩、凝灰质泥板岩、微晶灰岩、粉砂质泥灰岩、安山质凝灰岩等沉积岩及轻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类。砚石的颜色有灰色、灰黑色、黑色、紫色、深紫色、绿色、青色、紫灰色及各种混合色调。矿物粒度及结构构造是衡量一种岩石可否作为砚石的标志。矿物粒度一般应在0.of~0.05mm之间,以细晶、微晶及隐晶结构为好;若具层纹状、条带状、条痕状、结核状、星点状、玉斑状等构造,则更理想。砚石的主要矿物,一般是绢(水)…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薄片观察、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等测试手段,对山东临朐红丝砚石的矿物学、谱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红丝砚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微晶方解石,次要矿物为石英、白云石,含少量赤铁矿、金红石、白云母.铁矿物以赤铁矿形式存在,是引起红丝砚石颜色差别的主要因素.红丝砚石杂质,民间俗称为石眼、石筋、墨雨,其主要矿物仍为碳酸盐矿物,并含有少量石英,微量矿物的不同造成了杂质的外观差异.根据矿物组成,对红丝砚石进行了岩石学命名和英文命名.  相似文献   

10.
桃江县午凤山青灰色板岩是“凤山砚石”的原料,经试验研究,又是烧制陶粒的优质原料。利用堆积如山的开采砚石原料的弃料烧制陶粒,可取得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值得重视的海域海相油气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海域油气的勘探领域和勘探层位大部分局限于新生界,而对古生代海相地台沉积、特提斯海相沉积、南海生物礁、南海和冲绳等深水盆地领域的勘探涉足不深。通过海域海相油气的地质调查与研究以及新区评价,认为在我国海域拓宽找油的战略选区,力争海域海相油气勘探获得突破、发现储量规模大的整装油田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将柴达木盆地奥陶纪的笔石、三叶虫和腕足类及其代表属与中国其他地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陕甘宁地区、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进行对比,先统计出每个地区生物属的数目,再分别统计出两个地区对应生物的共有属的数目,根据公式Otc=G/(N1N2)^U2计算出大冢相似系数,在此基础上进行Q型聚类分析,即列出相似系数矩阵,采用相似系数的加权平均法,进行多次聚类。利用每次聚类结果划分生物古地理单元,从而解决柴达木盐地臭陶纪生物古地理归属问题。结果表明:早奥陶世可划分为西北生物区和东南生物区,西北生物区又可分出塔里木-柴达木生物亚区和准噶尔生物亚区,东南生物区则可分为华北生物亚区和陡甘宁-华南生物亚区,柴达木盆地属于塔里木-柴达木生物亚区;中奥陶世可分为西北生物区、柴达木生物区、华北生物区和陕甘宁-华南生物区。  相似文献   

13.
The possible changes of extreme climates over China under 1.5 ℃ global warming scenario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output of CORDEX (COordinated Regional Downscaling Experiment) experiments with a regional air-sea coupled model FROALS over East Asia domai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period of 1986-2005, warm events w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while cold events wou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 over China in a 1.5 ℃ warmer world. The risks of extreme and moderate warm events would be 2.14 and 1.93 times of that in the baseline period, respectively. The risks of extreme and moderate cold events would be 0.58 and 0.63 times of that in the baseline period,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other sub-regions, the increasing amplitude of extreme warm events would be higher in North China, while the decreasing amplitude of extreme cold events would be higher in Northeast China. Risks of extreme dry events would increase in Northwest China, Tibetan Plateau and Northeast China (1.13, 1.02 and 1.22 times of that in baseline period).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and extreme wet events would increase significantly over most parts of China, and the increasing amplitudes extreme wet events will be higher in North China and South China (1.88 and 1.85 times of that in the baseline period). Days when people may feel uncomfortable would increase significantly in eastern China, and compared to simple extreme warm events, the increasing amplitude of extreme uncomfortable days would be larger. The absolute changes of heating degree-days would be larger than that of cooling degree-days (-258℃·d and 72℃·d, respectively) in eastern China, but the relative change of heating degree-days would be smaller than cooling degree-days (-10% and 8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铁矿资源现状与潜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铁矿类型多样,成矿条件复杂,中小型矿床多、超大型矿床少,贫矿多、富矿少,伴生组分多,选冶条件复杂.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地质工作程序分析,我国铁矿资源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预测在15个重点有望区(带)内的37个有望区段的远景资源/储量为96亿吨,其中东部地区40亿吨,西部地区56亿吨.为保证我国铁矿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应加强铁矿资源的勘查开发,加大国外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提高资源科学利用水平,从而保证铁矿资源的安全供给.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以来中国大陆岩石圈尺度的大地构造分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晋福  莫宣学 《地球科学》1997,22(3):227-232
基于大陆根柱构造概念,讨论了新生代以来大陆岩石圈尺度的大地构造分枢,地壳浅部主要表现为3种形态,即西部挤压造山带、东部大陆裂谷带和中部克拉通块体群,它们分别对应山根与造山岩石圈根、地幔热柱和大陆(岩石圈)根,认为浅部构造开矿对对壳幔深部构造的一种响应,简述了地于岩石圈度的3个大地构造单元的软流圈  相似文献   

16.
CLDAS土壤湿度业务产品的干旱监测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2012年中国区域严重的干旱, 利用2013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V1.0)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集产品, 并结合新的中国地表土壤水文参数数据集, 计算2012年中国区域土壤相对湿度, 依据《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进行干旱监测. 结果表明: 该土壤相对湿度数据集能较为全面的反映2012年中国的干旱发生发展的空间特征, 在西南、江淮黄淮、华南以及东北等4个主要的干旱区域表现的尤为明显. 结果表明, 利用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等信息, 结合CLDAS-V1.0实时业务产品, 可实时获取时空连续的土壤相对湿度产品, 可以实现对中国区域的干旱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资源管理问题分析与集成化水管理模式的推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单解释集成化水管理模式的内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水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应当在我国推行集成化水管理模式的结论,简要分析了如何进行集成化水管理模式运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三叠纪古地势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地势图主要恢复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势分布,高地指示厚的地壳,而低地表明为正常厚度地壳或薄的地壳。中国三叠纪古地势图主要是根据不同类型花岗岩、金铜钨锡等矿床及古地理资料编制而成的。编图的结果表明,三叠纪中国可能存在5个高地,即:华北高原、北山山脉、羌塘-秦岭山脉、龙门山山脉和湖南山地。三叠纪的东北、北疆、华北和华南则为低地。研究表明,上述高地主要发育在晚三叠世,是陆块挤压碰撞的产物,表明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可能是中国大陆拼合的最重要时期。编图的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关于古地势图编图的理论和方法是可行的。另外,文中还讨论了编图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长厚 《地学前缘》2009,16(4):203-214
华北克拉通破坏问题,是通过对古生代时期和新生代以来华北东部岩石圈厚度、热状态、岩石圈地幔组成与时代等特征的比较研究中,逐渐认识到的一个重大的大陆构造动力学问题。岩石圈厚度的巨大变薄是克拉通破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已有的构造动力学模型从不同角度着重讨论了克拉通岩石圈是如何减薄的问题,但由于岩石圈减薄远不是克拉通破坏的全部,因此,即使已有动力学模型可以对减薄过程给出比较合理的解释,也还难以成为克拉通破坏的综合动力学模型。文中针对目前流行的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动力学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构建克拉通破坏综合动力学模型时需要关注的一些主要构造问题:(1)从构造变形、沉积作用、火山活动及其事件序列特征角度,甄别和评价主动裂谷作用和被动裂谷作用在克拉通破坏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热 化学侵蚀岩石圈减薄模型可能需要与上述裂谷作用模型相结合,才可能成为克拉通岩石圈破坏的候选模型。(2)从拆沉相关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时空演变规律、地壳表层快速隆起及相关沉积作用和构造变形、地壳热状态异常、拆沉引起的热弱化地壳对区域应力场的响应、拆沉导致的局部应力场模拟等方面展开研究,检验、充实或修正岩石圈拆沉模型。(3)从区域构造变形和相关沉积作用、火山活动相结合的综合研究角度,探索华北克拉通的破坏是在古老克拉通基础上的直接破坏,还是在古老克拉通基础上经历了造山作用过程之后的造山带伸展垮塌,这是涉及华北克拉通破坏动力学模型建立的根本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