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申希兵 《中国岩溶》2018,37(2):254-264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和3S技术,以广西壮族自治区1981-2010年74个气象观测点的气象常规观测数据为基础,对广西各地区地形下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和综合旅游舒适度指数等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2015年广西307个2A级旅游景区时空分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时间差异上,广西大部分地区最佳旅游时间为1月、2月、3月、10月和11月,此时全区大部分地区气温保持在15~25 ℃之间,处于非雨季期;4月、12月在气候舒适上为较适合旅游的季节;由于广西地处南疆,雨热同期,高温多雨的6、7、8月在气候舒适度上为最不适合旅游月份;就季节而言,旅游气候舒适度排序为冬季>秋季>春节>夏季。在空间差异上,6个月旅游舒适期地区仅占广西面积的0.12%,仅在桂西西林县西面和桂北资源县北面零星分布,没有2A级以上旅游景区分布其中;7个月旅游舒适期地区主要分布在桂西、桂西南和桂西北地区,桂北资源县、桂南博白县和合浦县、桂南贺州市、梧州市均有分布,占广西面积的36.78%,共有72个2A级旅游景区分布其中,占23.5%的景区数量比例;舒适期为8个月的地区分布最广,占广西区面积的63.1%,共有235个2A级以上旅游景区,占2015年2A级以上景区数量的76.5%,主要分布在桂中、桂南和桂北地区。   相似文献   

2.
利用西宁市1954-2011年逐年逐日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运用温湿指数THI、风寒指数WCI、着衣指数ICL和人体舒适度指数K计算模型,计算西宁逐年逐日旅游舒适指数和舒适日概率,分析西宁年内气候舒适期起止时间、期间天数;年际、年代际变化特点以及各模型指数年际间是否存在突变等.综合舒适度指数结果显示:较适宜旅游季节从4月中旬开始,10月中旬结束,为时184d;没有适宜旅游期和最适宜旅游期,这一结果反映了西宁夏季凉爽的气候特点.用温湿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等模型计算出的较舒适期天数在年际和年代际间均呈上升趋势;较舒适期天数在年际间存在突变(增多)现象.西宁旅游舒适日在年际间呈增多的趋势,对该地区旅游业发展是一个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3.
云南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丽江1954-2009年的月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影响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气象资料, 对其进行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分析. 在计算其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和着衣指数ICL的基础上, 构建了一个新的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 分析计算了丽江市综合旅游气候舒适度, 划分出适宜于旅游的季节分布. 结果表明: 该地3-11月均较适宜旅游, 其中最佳旅游舒适期为5-9月; 2000年以来, 气温升高、风速降低、降水量减少、湿度下降的暖干趋势, 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 并增加了游客在出游期间的舒适度; 冬春季节气温的升高, 使得全年中适宜旅游的时间在增加, 对旅游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藏自治区旅游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西藏38个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计算1980-2014年的风效指数和温湿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结合旅游区景观特征及行政区划等因素对西藏旅游景点进行区划,使用风效指数、温湿指数及空气含氧量指标对区划后的旅游区进行气候条件评价和趋势分析.研究表明:西藏旅游资源可分为6个区域,各区风效指数、温湿指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东部地区生物气温相对舒适,适宜旅游的时段为3-10月,而西部地区生物气温较低,适宜旅游的时段为5-9月.逐月含氧量呈抛物线状的变化,最高值出现在8月,最低值在1月.藏东南区域含氧量相对较高,常年在60%以上,部分区域在70%以上.近年来,西藏各地气候正在向更为温暖、舒适的方向发展,西藏年风效指数和年温湿指数呈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增幅分别为21.79·(10a)-1、0.32·(10a)-1.与过去30 a相比,雅鲁藏布江流域及西藏东部部分地区近5 a的旅游适宜期延长了1~2个月.  相似文献   

5.
使用高分辨率的格点化观测资料CN05.1,基于考虑了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影响的有效温度指数ET,进行了云南省1961—2014年气候舒适度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地形高的北部地区气温低、相对湿度小、风速大、ET小,地形低的区域则相反。近几十年云南全境均表现出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和风速减小、ET升高的变化趋势。对ET不同分级日数的分析指出:云南省北部冷—寒冷日和凉爽日较多,南部则主要为凉爽日和舒适日,并且全省冷—寒冷日呈明显减少趋势,凉爽日在北部增加、南部减少,舒适日显著增加,温暖及热—炎热日在南部个别地方增加,气候适宜日在4个季节均增加。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冷—寒冷日的大幅度减少和气候适宜日的增加均表明,云南省目前的气候适宜程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1961—2017年基于地面观测的新疆积雪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选取新疆89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积雪深度观测资料, 分析近60 a新疆冬季最大积雪深度及积雪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新疆冬季最大积雪深度以天山为界, 天山以北多于南部, 北疆北部和伊犁河谷最大达60 ~ 100 cm, 天山山区及天山北坡30 ~ 60 cm, 南疆大部地区不足20 cm; 新疆北部最大雪深多出现在1996年以后, 也是新疆气候由暖干转为暖湿的阶段。近60 a新疆区域尤其是北疆、 天山山区冬季最大积雪深度呈显著增加趋势, 南疆略有增加; 89个气象站中87.6%呈增加趋势, 20个显著增加, 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北地区。分析不同积雪深度出现的日数, 新疆区域、 北疆地区、 天山山区≤10 cm积雪约占积雪总日数的48% ~ 58%, 10 ~ 20 cm积雪占24% ~ 32%, 20 ~ 30 cm积雪占12% ~ 15%, >30 cm积雪约占5%左右; 南疆地区以≤5 cm积雪为主。新疆区域、 北疆地区以及天山山区积雪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 其中≤10 cm积雪日数减少, 尤其北疆显著减少, >20 cm积雪日数显著增加, 南疆变化不明显; 空间变化趋势分布基本与区域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7.
基于最新一代耦合气候模式比较计划全球气候模式的预估模拟结果,采用净有效温度指标,分析《巴黎协定》未来气候情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气候舒适度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未来气候情景下研究区整体的热不舒适日数增多,冷不舒适日数减少,且二者存在明显的空间错配,舒适日数的增减则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高纬度、高海拔寒冷区域(例如中东欧、西伯利亚和青藏高原)的冷不舒适日数大幅减少,舒适日数略有增加,低纬度温暖区域(例如东南亚和南亚)的热不舒适日数强烈增加,舒适日数明显减少。进一步结合人口分布来看,热不舒适天气的人口暴露度急剧增加,舒适和冷不舒适天气的人口暴露度减少,且前者的增量大大超过后两者的减量,导致“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整体的气候舒适度水平呈下降态势。若在当前气候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减排力度,可以缓解这种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对区域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地质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共发生地质灾害体140处,其中泥石流30处,崩塌21处,滑坡20处,不稳定斜坡69处,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以及降雨量影响;徽州区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呈现空间差异性,整体上南北两端较高,中部较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徽州区北部山区,总面积约268.16 km~2,占全区面积的60.85%。该成果为区域防灾减灾管理、灾后搬迁安置、建立群防群测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MODIS的祁连山区积雪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迪花  郭铌  王兴  张小文 《冰川冻土》2009,31(6):1028-1036
利用2000-2003年日资料经8 d合成的500 m分辨率MODIS卫星反演积雪资料和数字高程模型, 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 以积雪频率和积雪盖度为监测指标, 研究分析了祁连山区整体的积雪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年内变化特征, 地形对积雪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祁连山区的积雪分布极不均匀, 积雪主要沿山系走向成条带状分布, 呈现西段多, 东段次之, 中部和南部少, 山脊多, 山谷少的特征, 且海拔越高、 山势越陡、阴坡积雪的范围越大、持续时间越久. 累积降雪时间, 就全区而言为9月至翌年5月, 但不同高度、坡度和坡向带有所差别. 海拔4 000 m以上区域存在春、秋季两个时段的积雪补给, 而海拔4 000 m以下仅有中秋至中冬一个时段的积雪补给;坡度较平缓的区域冬季和春季为主要积雪补给期, 而坡度较陡的区域则为秋季和春季;平地和南坡积雪补给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 而其它坡向为春季和秋季.  相似文献   

10.
阿勒泰地区降水量、可降水量及降水转化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1961-2007年47 a阿勒泰地区7个地面站每日4个频次的水汽压和日降水量资料, 分析了阿勒泰地区降水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过去47 a阿勒泰地区年降水有增多趋势, 夏、冬季节降水呈明显增加趋势, 而春、秋季则增加较缓慢;降水空间分布表现为自南向北递增, 自西向东递减. 运用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经验计算公式, 计算了阿勒泰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转化率. 结果得出: 阿勒泰地区可降水量时间分布为夏季多、 冬季少;空间分布表现为自山区外围向山区中心递增, 降水量的大值区与可降水量的小值区对应. 降水转化率的时空分布说明这47 a其呈递增趋势, 且冬季较高. 研究结果表明, 阿勒泰地区具有一定的增水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全球气候模式模拟降雨与实测降雨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三伽玛分布的偏差纠正方法。该方法将降雨序列按其分位点分为极小值、常规值和极大值3部分,分别对3部分降雨序列的累积概率分布曲线进行偏差纠正;基于分位数偏差累积思想提出了一种综合性评价指标C,对分段三伽玛方法的偏差纠正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应用该方法对CMIP5下18个GCMs在雅鲁藏布江附近17个气象站点的模拟降雨进行偏差纠正,并与单伽玛方法和双伽玛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分段三伽玛方法可以很好地消除GCMs模拟降雨与实测降雨的偏差,率定期和验证期的偏差纠正效果大多在0.85以上;相比单伽玛和双伽玛方法,分段三伽玛方法在验证期的偏差纠正效果更好,表现更稳健。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地区城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伟宏  王淑新 《冰川冻土》2017,39(2):435-442
京津冀地区城市聚集,目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下,随着都市圈产业结构调整,各城市面临大量人口流动迁移,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性将影响人口重布。以京津冀地区13个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951-2013年的气候资料,采用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综合评价各城市气候舒适度,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63 a来,本区13个城市人居气候环境舒适性较高;区内各城市气候舒适性分布特点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舒适性呈现降低趋势,河北省内秦皇岛、唐山、廊坊、邯郸等多个城市气候舒适性均高于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以全年气候舒适程度由高到低排序:秦皇岛>唐山>廊坊、邯郸、北京 > 承德 > 张家口 > 石家庄、邢台、保定、衡水 > 沧州、天津。这将成为引导人口分流的有利因素,驱动人口高度密集区进行有序合理疏散,缓解北京天津的大城市病问题。  相似文献   

13.
Concentration of Fe-oxides and alumina in weathering processes are main geological reactions for lateritization and bauxitization, respectively. In western Japan, red-coloured soil formed by weathering processes developed in many places. This soil is composed of hydrous Fe-oxide minerals, hydrous alumina minerals and other minerals. It was formed in the upper part of deep weathering crust by weathering processes under some kind of sub-tropical climate, probably in the Pliocene. One of these occurrences is observed in the upper part of Goshikidai and Konodai, west part of Takamatsu city, northeast Shikoku Island, west Japan. A deep weathering crust is distributed on wide hilly plains ranging from 250 to 400 m a.m.s.l. in the northwestern region of Takamatsu city. Original rock of the weathering crust is bronzite andesite and glassy bronzite andesite, so-called ‘sanukite’. The andesites had been weathered under some special climate, and the geological age of the weathering is the same as above. The mineral assemblage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laterite and bauxite. The weathering crust developing in this region are subdivided into the three following zones: (1) A zone, composed of hydrous Fe-oxides and metahalloysite with small amounts of gibbsite and it is associated with white veins of metahalloysite; (2) B zone, composed of hydrous Fe-oxides and metahalloysite (some material is associated with -cristobalite); and C zone, composed of metahalloysite or halloysite and -cristobalite with relict crystals of feldspar and quartz, and some material is associated with montmorillonite. Chemical analyses of the materials of the three zones show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 weathering crust.  相似文献   

14.
1961-2014年新疆冰雹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莲梅  赵智鹏  王旭 《冰川冻土》2015,37(4):898-904
通过整理、 普查得到1961-2014年新疆以县为单位的雹灾频次、 受灾面积、 经济损失的样本序列, 在此基础上定义了表征雹灾程度的无量纲数损失指数. 结果表明: 新疆雹灾频次集中出现在阿克苏地区、 博州、 石河子地区, 5-8月为多发期, 6月最多. 雹灾的年际变化呈现出2~5 a的短周期和7~8 a的长周期, 20世纪60、 70年代为新疆雹灾的少发期, 1980-1994年、 2001-2014年为雹灾的两个集中高发期. 按照地区累计灾损指数将新疆雹灾划分为5个等级, 阿克苏地区属严重雹灾区, 喀什地区、 塔城地区、 伊犁州属重雹灾区, 石河子地区、 博州、 昌吉州、 巴州、 克拉玛依市属中雹灾区, 阿勒泰地区、 克州、 和田地区、 哈密地区属轻雹灾区, 吐鲁番地区和乌鲁木齐市属微雹灾区.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尔泰山南缘的构造与矿产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新疆阿尔泰的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与哈萨克斯坦两大板块接触带的北部边缘,火山喷发与侵入活动强烈,推覆构造发育。山区包括喀纳斯-青河一带的地背斜褶皱带和诺尔特地向斜褶皱带。阿尔泰山南缘主要包括克兰地向斜,与哈萨克斯坦广义的矿区阿尔泰相当,其南以额尔齐斯-玛因鄂博断裂为界,南、北构造性质不同。阿尔泰山区与伟晶岩有关的稀有分散元素矿产多。而阿尔泰山南缘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矿产多,如铜镍、多金属和金矿。由于强烈的由北向南的推覆改造,很可能有相当一部分矿产被推覆改造而掩埋于深部,因此在阿尔泰山南缘寻找地下隐伏矿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of Earth System Science - The foremost role of a building is to assure the comfort of its occupants. The thermal comfort of a building depends on the outdoor climate and requires a demand...  相似文献   

17.
沟谷地形下高填方涵洞土压力分布规律较为复杂,不同沟谷地形下涵周土压力分布规律与上埋式涵洞差异显著。为探明沟谷地形对高填方拱涵涵周土压力的影响,采用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地形-涵洞-填土的相互作用模型,分析了不同沟谷宽度B、沟谷坡度α下的拱涵涵周土压力及涵顶土压集中系数Ks的分布规律,并与最新涵洞设计规范进行了对比,阐述了沟谷地形下高填方拱涵土压力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沟谷宽度B对涵顶土压力集中系数Ks影响显著,沟谷宽度B为4D~6D,D为拱涵的净跨径,涵顶土压力集中系数Ks增幅较大;(2)沟谷宽度B小于4D时,可发挥沟谷地形对涵洞的减载作用;(3)沟谷坡度α在45°~60°时,涵顶土压力及其Ks变化最显著;(4)填土高度为20m,α>70°时,Ks≤1。填土高度为40m,α>50°时,Ks≤1;(5)我国最新涵洞设计规范推荐的Ks与离心模型试验、数值模拟规律存在一定差异,当α=45°时,沟谷宽度B较小时,规范的涵顶土压力集中系数Ks较为保守;(6)沟谷地形下高填方拱涵Ks与拱顶压密区、等压面的形成有关。拱顶压密区可引起拱涵涵顶土压力集中,并引起压密区周边土体...  相似文献   

18.
荒漠绿洲区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何志斌  赵文智 《冰川冻土》2004,26(2):207-211
利用12×12m2样地中1×1m2、0~100cm剖面的土壤水分调查数据,采用地统计学原理与方法,研究了人工梭梭林(Haloxylon ammodendron)在栽植20a后的土壤水分格局的空间异质性程度、异质性组成、尺度以及与梭梭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的96%~88%是由空间自相关因素引起的,随机因素起的作用较小.除60~80cm土层土壤水分的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较高(C0/(C0+C)=0.5),其它各层都较小(0.04~0.12),变程为1.57~2.97m.在较小(<2m)和较大(>8m)的尺度上,土壤水分的空间相关性较强.沿垂直剖面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10~20cm土层含水量最高(2.82%),其它各层较小(1.30%~1.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