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海海底沙脊的结构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杨文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2,22(1):9-14
东海中南部海底分布广泛的脊槽状也形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有关文献称之谓全新世海进期的潮流沙脊;但对于沙脊的内部结构及其沉积环境序列、沙脊的活动性等问题,尚无明确结论。根据地震剖面和钻孔柱状资料,对沙脊体的地层结构、沉积环境和沉积时代进行了研究,认为海底沙脊群属于退期三角洲沉积体系,目前已被冰后期海进形成的已改造的陆架席状砂所覆盖,且不存在消脊迁移的迹象。 相似文献
2.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陈琳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8,18(4):69-78
东海西湖凹陷TWT井位于盆地南部,PHA井位于盆地西部斜坡,是目前西湖凹陷揭露平湖组最多的两口钻井,以PHA,TWT井平滑组沉积特征及古生物资料为依据,以海平面升降控相原理为指导,通过旋回地层学分析,建立了A,B,C,D四个等时沉积旋回,而而旋回间两井对比受相应的地震波组控制。通过对比,建立了Dt-Ap的具最大地史跨度的平湖组沉积序列;而Bt,Ct与Bp,Cp之间的沉积旋回对比,揭示了同沉积期空间 相似文献
3.
四国海盆起源与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国海盆位于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菲律宾海的东北部,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而形成的一个目前已不活动的弧后盆地,具有高的热流值和洋壳裂开历史,并且具有双翼不对称扩张模式。其磁条带具有“东西不对称、南北不对等”的特点,从而造成四国海盆“北宽南窄、东凸西平”的地形、地貌特征。四国海盆具有典型的弧后盆地沉积特征,主要包括半远洋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和少量的远洋沉积。在早中新世、中中新世、晚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盆地发育的不同阶段,都有一定的岩相组合特征,并反映了当时的沉积环境。中中新世在盆地的北部和东部,晚中新世在盆地的北部、东北部,上新世和更新世在盆地的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均发育有碎屑沉积。由于中更新世南海海槽的形成及其对物源的阻隔作用,在盆地北部发育了远洋粘土和钙质生物沉积。中中新世,盆地的北部、东侧和西侧均有火山活动发育,晚中新世仅在东部岛弧区有火山活动;上新世仅盆地的北部有少量的火山活动,晚更新世火山活动在盆地北部发育。 相似文献
4.
5.
运用扫描电镜研究渤海南部碎屑石英颗粒表面微结构,并根据各种形痕的组合特征,判断沉积物所处的沉积环境,定性分析控制沉积环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3 000年来的沉积环境和风尘堆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双堰塘剖面的粒度、磁化率和氧化物进行了综合分析,揭示了该区3000a来的沉积环境变化,并对全新世第1寒冷期的风尘堆积作了初步探讨。该区3000a来的风尘堆积是在全新世第1寒冷期(1000-850BC),即是亚北方期又是新冰期时形成的。而此寒冷期又存在次一级的气候波动。风尘堆积下层是在干凉气候下形成的原始风尘堆积,而上层气候趋于冷湿,流水作用增强,原始风尘堆积被流水搬运,在此形成次生黄土。由于所受水动力条件和风化程度的不同,本区风尘堆积与长江下游地区的风尘堆积以及北方黄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7.
8.
根据莱州湾西南部20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对莱州湾西南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并结合物源及水动力条件探讨了其现代沉积环境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以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为主,分布范围最广的粉砂主要位于淄脉沟以北;沉积物平均粒径由近岸向莱州湾中部逐渐变细,从南向北呈现粗—细—粗的变化趋势;研究区现代沉积环境分为高能粉砂质砂粗粒沉积区、砂质粉砂过渡沉积区以及低能粉砂细粒沉积区,其水动力环境表现为波浪作用逐渐减弱,潮流作用逐渐增强,沉积物物源由近岸河流、岸滩侵蚀来沙为主变为以黄河悬浮—再悬浮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9.
泻湖沉积环境——山东半岛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庄振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
本文以山东半岛为例,系统地探讨了泻湖特征性的沉积环境——湖、海水的频繁交换,盐度多变,浅水低能和多物源。为泻湖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