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1 m太阳望远镜导星镜光轴与望远镜光轴在跟踪过程中的相对变化对光电导行系统的影响,从数值模拟和实测两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介绍1 m太阳望远镜及其光电导行系统的基本结构,并建立主镜镜筒的基本有限元模型,分析弯沉随镜筒指向高度的变化规律,模拟有弯沉存在时引入的跟踪误差及变化规律.然后根据该望远镜的系统结构,提出了望远镜光轴相对于导星镜光轴变化的实测方法.最后通过实测数据获得了望远镜光轴相对于导星镜光轴变化随镜筒指向高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在邦贝中星仪上进行。光电测微器由原接触测微器、光电检测器和伺服跟踪机构组成,能自动对准和跟踪星像。由穿孔纸带指令操纵机械传动装置执行:转置水平轴、安放望远镜天顶距和确定伺服电机跟踪每颗星的速度、操纵望远镜扫描来实现光电寻星和导星。用光电测微器记录星过时刻和实现观测自动化后,能从天文观测结果中消除人差和光电装置的迟滞差;减小大气抖动、天空背景和光电装置的噪音、导星和操作仪器引起的误差,提高测时的准确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中星仪观测中自动放置天顶距的一种装置,一般可准确到±5′,偶然会有较大的偏差将造成光电导星的失误,则可通过自动寻星装置补救。文中主要叙述其电路原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施密特望远镜导星系统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光路导星系统的设想。在这种导星系统中,引导星位于视场的中心,避免了由于大气较差折射引起视场尺度变化对导星精度的影响。这种导星系统的另一个显著优点是不需要任何运动机件来搜索所需的引导星,从而使导星系统结构简化。文章还对导星系统相关的其它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型号为XX1340三级象增强器被加装在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20厘米导星镜上,提高了导星镜认星、导星能力。导星星等增加2.76等,可看到14.5等星(目视星等)。它可用于恒星导星及目视观测,也可以用于其它天文观测的导星及目视观测。  相似文献   

6.
云台红外太阳望远镜中光电导行系统的像场旋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太阳望远镜中的光电导行系统是高精度的反馈跟踪系统。在开环控制下,难以实现太阳望远镜的跟踪指标,所以必须使用光电导行作为目标位置反馈系统。但是在地平式系统跟踪过程中,光电导行望远镜中的像场会旋转,如果不进行消旋,光电导行系统就不能工作,这就需要解决光电导行系统中的像场旋转。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红外望远镜中光电导行系统的像场旋转,并给出了像在CCD面上的运动变化公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APPLE-Ⅱ微机控制光电等高仪观测的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导星、定位、跟踪与换星。在控制系统中应用了高精度的圆感应同步测角器和简单的恒星时钟卡。该系统的望远镜定位精度达±3″,跟踪精度达±5″。该套设备现在已投入正常使用,对改善观测条件和提高观测质量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红外太阳望远镜中的光电导行系统是高精度的反馈跟踪系统。在开环控制下,难以实现太阳望远镜的跟踪指标,所以必须使用光电导行作为目标位置反馈系统。但是在地平式系统跟踪过程中,光电导行望远镜中的像场会旋转,如果不进行消旋,光电导行系统就不能工作,这就需要解决光电导行系统中的像场旋转。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红外望远镜中光电导行系统的像场旋转,并给出了像在CCD面上的运动变化公式。  相似文献   

9.
一套完备的深空拍摄系统,一般包含相机、光学系统(镜头或望远镜)、赤道仪、导星设备与电脑。具体来说,三脚架与赤道仪支撑起所有的拍摄设备,并负责自动跟踪、自动寻星(Goto)与导星的执行。光学系统上装有相机与导星设备,并通过鸠尾板与赤道仪连接。电脑可以控制赤道仪的指向与相机的曝光,并且发出导星指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米望远镜偏置导星的检验方法和结果,并讨论了误差原因。 偏置导星是利用主光路上的被观测天体附近的亮星,来进行导星的装置。寻星棱镜位于组合滑架上,由x、y两个方向的丝杆,使组合滑架在视场里移动而找到导引星。  相似文献   

11.
丽江2.4m光学望远镜自动导星系统升级改造需要计算CCD图像中实际星像中心的位置,在现有导星定心算法的基础上,利用机器视觉Canny边缘检测和椭圆拟合的方法识别星像轮廓,然后对星像直接二维高斯拟合,计算星像中心位置.研究了导星算法中涉及的天光背景参数、星像轮廓识别所需阈值、星像拟合边界参数的整定方法,总结出有效的自动导星定心方法,并开发了基于Linux平台的高速自动导星定心系统软件.软件对星像的高斯拟合结果与IRAF软件高斯拟合结果一致;同一天区相邻时间图像中星像中心偏移量计算结果也表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YNST光电导行镜机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NST(云南1m太阳望远镜)光电导行系统的作用除了获取足够清晰的太阳像用作光电导行外,还参与望远镜光轴的校正.介绍了YNST光电导行镜的光学要求、机械设计结果及镜体设计所采用的被动无热化技术.校核了导行镜在阳光辐照下的热变形,计算了导行镜镜筒的最大弯沉,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无热化设计是有效的,导行镜刚度满足导行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13.
Odewahn等人发表的CCD标准星区NGC7790的目录是挑选过的非密集星目录.在其证认图上都为单星或仅有相对很暗的近星,但在深度露光图上许多星显出有近星,有的貌似单星但实际上是双星或三重星.本文给出这些(光学)伴星的相对距离和星等差,以便测光工作者挑选标准星时参考使用.另外,比对NGC7790的CCD测光与光电和照相测光,发现Sandage的光电内插照相星等有系统偏离,远大于其测光误差.检验Sandage及其合作者的其 他类似工作可知Johnson等人的工作(M67, M11),在误差范围内,内插照相值的确和光电值在同一系统.Sandage和Walker的NGC4147,所说的照相光电一致与事实不符.Burbidge和Sandage的NGC7789,在改正了照相值的系统偏离后仍没有全改掉.Sandage和Walker的M92,真正改掉了小的非线性偏离.Sandage和Wildey的NGC7006,由于星暗难测,其照相值不能坚持光电内插的原则,结果不但有明显的颜色方程,而且星等有大的标度误差.CCD测光也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计算了北京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和云南天文台Ⅱ型光电等高仪的光谱型差。除了B型星以外,其他型的星差值很小,可以认为Ⅱ型光电等高仪基本上不存在光谱型差。对于观测结果计算中表现出与光谱型有关的一些较小波动,可能由于偶然误差引起。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哈勃-范登堡图排除英仙座一个变光变色致密天体的延展晕面是背景河外星系的可能,说明这个天体可以称为河内亮蓝致密反射星云。对这个天体进行了变光栏光电测光,得知其云面亮度对它的光电星等影响不大。说明对它进行光电观测所得的星等和颜色的变化,主要起自它的中心星——一颗有气壳活动的早型星。  相似文献   

16.
云南天文台1m红外太阳望远镜(YNST)光电导行系统是基于检测太阳像在面阵CMOS图像传感器上的偏移量作为反馈控制信号的高精度闭环跟踪系统[1]。由于YNST是一个地平式装置,在太阳像偏移检测量中存在着像场旋转量,为了获取稳定清晰的太阳像,必须对检测量进行消旋[2]才能达到光电导行系统的跟踪要求。根据球面天文学及天体测量学的知识并结合导行镜的光学系统,推导了光电导行系统中像场旋转的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变星的光电观测刘学富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天文爱好者队伍日益扩大,观测设备和水平也有很大改进。一些青少年天文馆、天文台,甚至私人都拥有光电光度计等望远镜终端设备以及相应的微机软件。所以在这里,我们以食变(双)星、脉动变星的光电测观为例,谈谈光电测光...  相似文献   

18.
PHD以简单、傻瓜般的操作而知名,也是笔者最喜欢的导星软件,在PHD仍然是老版本的时候操作还相对繁琐,但是升级2.O之后简单得令人不可恩议。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PHDGuiding2.1.1a版本的导星操作。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三年八月我们把光增益高的三级象增强器引用到天文仪器中。设计了象管导星装置。经过实验证明:它的运用使一米望远镜的导星能力提高了三个星等。一九八四又设计研制了象管摄谱系统,并在一米卡焦摄谱仪上进行了试观测。 经过实验室和试观测证明:使用该系统后使一米望远镜卡焦摄谱能力对不同的波段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丽江1.8 m自适应光学望远镜在天文或天体物理研究领域的可能应用,使用误差基本标度理论对其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一般观测条件下,系统分辨力可以达到近似衍射极限。同时对在其上配置激光导星系统后可获得的性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激光导星自适应光学系统将大幅度提高系统的天空覆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