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公路系统震害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成刚  张锐 《华南地震》1995,15(3):34-39
在收集整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几条主要干线道路上的桥梁和场地害预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我们建立的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桥梁震害预测方法,对这几条干线道路上的桥梁进行了震害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这几条干线道路系统的车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冲绳海槽进行的天然地震实验期间,用海底地震仪记录到了两条反射剖面的数据。这两条剖面上均用3台海底地震仪,长度都约为65km,位于冲绳海槽轴线的西南部。对这些反射地震数据的处理反映了沉积单元的最新改变。两条剖面的广角地震数据的正演模拟揭示出有1~2km厚的沉积层上覆在声学基底之上,其特征是地震波速在3.2km/s~3.5km/s之间。只有一个剖面可以模拟地壳厚度,并确定为10km左右,向着南部的琉球岛弧方向增厚。使用重力模拟对两条剖面都进行了附加的约束,特别是对剖面1的深部构造进行了约束。  相似文献   

3.
应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上海市河流健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据2011-2013年对上海市31条河流底栖动物的调查结果,对31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以及相关性等进行分析,确定构建上海市河流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的4个参数:(寡毛类动物+蛭纲)数量百分比、耐污类群分类单元数、双翅目数量百分比和集食者分类单元数百分比.采用比值法统一量纲,将各个生物参数分值加和得到上海市河流B-IBI值.利用构建的B-IBI对上海市31条河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1条河流中,有4条河流处于健康状态,8条河流处于亚健康状态,9条河流处于一般状态,8条河流处于较差状态,2条河流处于极差状态;远郊河流健康状态最好,近郊次之,市区最差.  相似文献   

4.
六棱山北麓断裂是山西地堑系北端张性构造区中的一条控制性断裂,总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北北西,是一条至今仍在活动的倾滑正断裂,控制阳原盆地的形成和发展。在1993年和1994年的中日合作研究中,我们对断裂分段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用Auto-level仪器对这一条断裂晚第四纪不同时期的断错地貌面的位错量进行了测量,对这些地貌面的年龄进行了测定,得到该断裂带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时期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43~0.75mm/a。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沈阳地区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航卫片解释,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地球化学探测以及钻井资料对沈阳城区(三环路以内)的断裂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城区有长度大于6km的断裂12条,其中NE-NNE向9条,NW向2条,近EW向1条,第四纪断裂6条,有2条为中更新世断裂。  相似文献   

6.
2004年采用炸药震源对邢台东断裂进行了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对资料进行重新处理,获得了7条高质量、高信噪比的地震剖面,这些剖面清晰地显示出邢台东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结合石油勘探等地震剖面,获得邢台东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即该断裂为1条主断层和2条次级断层组成的半羽状断裂,并具有一定的规模,邢台东断裂的主断裂上断点埋深190~235m。  相似文献   

7.
借助遥感手段,结合综合地质特征,对解译出的7条主要断裂带,利用热释光化验对其相对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结合地震资料,对该地区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桩锚支护体系整体稳定性分析常用的圆弧滑动简单条分法和Kranz方法进行了讨论,特别地对Kranz方法的思路做了细致的分析。通过理论比较得到,理论上对于桩锚支护整体稳定性问题两种方法应同时采用。通过大量算例指出,在土层性质较好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圆弧滑动简单条分法。为工程人员深入认识这两种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山西南部临汾盆地中汾河三条主要支流河岸分别取样进行了~(14)C年龄测定,并用测定结果对地质年代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6,(6)
5月31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全面战略部署,具有重大意义。环保“三大战役”(空气、水和土)的最后一部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靴子终于落地。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对《土十条》出台的背景、意义及《土十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邢台地震区浅部构造特征及其与深部构造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邢台7-2 级和6-8 级地震震中区的浅层和超浅层地震勘探结果,查明了震中区浅部铲形断裂的性质及活动年代,认为新河断裂(F1) 自晚更新世以来已不再活动,它不是发震断裂。另外,结合该区深地震反射剖面和深地震测深剖面结果,讨论了震中区的深浅部构造形态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了发震断裂应为震源之下的高倾角超壳断裂①。邢台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幔岩浆的上侵作用产生附加应力场,并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共同作用使该断裂重新活动,引发了邢台地震,并引起浅部断层及地表物质的运动  相似文献   

12.
对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鄂尔多斯块体西缘及西南缘的3 条大地电磁剖面进行了分析。盐池—阿拉善左旗剖面:整条剖面上均有壳内低阻层和上地幔低阻层分布,低阻层在银川断陷盆地上隆。定边—景泰剖面:壳内低阻层仅出现在弧形断裂带区,但上地幔低阻层在整个剖面上都有分布。在弧形断裂带区上地幔低阻层埋藏深度加大,但并不上隆,这与北面银川断陷盆地的上地幔上隆形成反照。分析认为,银川断陷盆地属于拉张性质,而弧形断裂带区属于挤压性质,由于均衡调整作用,造成了两者上地幔结构的反差。成县—西吉剖面:以天水太京测点为界,其南、北两段的电性结构差异较大,这为划分南、北两个地质单元提供了深部结构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云南地区地壳中上部横波速度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云南地区的基阶瑞利波相速度频散资料,用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该区域中上地壳S波速度结构. 给出了研究区域内在4个深度上的S波速度水平分布图像和沿100.5°E、24°N、25°N、26°N及27°N的S波速度-深度剖面图. 结果表明:在小江断裂与红河断裂围成的川滇菱形块体内,26~30km深度处的速度明显低于周边地区,其南段从地表到15km深度均为明显的低速区域. 云南地区的强震(M>6.0)震中位置与S波速度分布图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主要分布于高速与低速的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14.
邢台震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前辉  张木生 《地震地质》1997,19(2):60-163
用大地电磁测深(MT)方法在邢台地震区作了4条观测剖面,资料解释结果表明探测区地壳上地幔的电性结构主要特征为:震源区复杂,周边区简单;发震深度复杂,非发震深度简单;震源区电性突变,显示隐伏高角度断裂;高导层代表10km和20km深度的滑脱面;地幔上隆可能意味着地幔物质向上运移。这些观测结果对于了解测区构造背景、发震构造和深浅构造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准各向异性粘弹介质地震波的数字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准各向异性粘弹波动方程有限元数值解地震波响应的原理与计算方法,并给出地震衰减因子与方程中粘滞系数的计算关系式。列出了所研制的地面记录地震剖面与井中记录垂直地震剖面,以及波场时间切片图、散度与旋度图、应变能与动能的时间切片图。本方法适于任意分层形态且层间物性参数为强间断的实际地震剖面的仿真,旨在研究正问题以实现反问题。  相似文献   

16.
Deep seismic sounding was performed along two profiles which cross at the Dinarides area right angles. One of the profiles goes far into the Adriatic Sea. Besides considerations on the lithophysical condition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stered waves are analysed. The amplitude curves and curves of amplitude ratios are shown. Special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frequency of the registered waves. In order to obtain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registered wave pattern three-component recordings of waves were carried out. The analysis of the records obtained is given, with particular regard to the possibility of creating converted waves. The Earth's crust structure along the profiles II and III is given.  相似文献   

17.
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地壳深部结构与构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1986-1988年,福建省地震局在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完成了五条地震测深剖面:宁德-永春剖面;洪懒-宁德剖面;莲峰-福州(尚干)剖面;南平-永泰-平潭非纵剖面;并在宁德-古田-嵩口首次试验扇形剖面观测系统,结果表明,扇形剖面对确定断裂是有效的. 根据对地震波走时的正、反演计算,用理论地震图和射线追踪方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得到了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地壳深部为高、低速相间的速度分布特征.地壳介质速度为6.40km/s,在中地壳普遍发育一层速度为5.80-5.90 km/s、厚度约5.0 km的低速层.Moho面深度30-33 km,福州盆地为一Moho面隆起区,隆起幅度达3.0 km.北西向断裂发育,其中,闽江断裂在纵剖面和扇形剖面均有明显的反映,并切割到Moho面2.0-3.0 km. 反射波谱频方法计算得到福州盆地地壳Q值仅120-150,比邻近地区明显偏低,中地壳低速层Q值为40-80,是一典型的低速-高导-低Q(高衰减)结构层,此层上界面埋深14-15 km,与居里面埋深较一致.这些结果为福州地区的地热资源远景预测和开发提供了地壳深部结构和某些地球物理场背景.  相似文献   

18.
2014年3月27日和30日湖北秭归县发生了三峡水库蓄水以来该地区最大的2次地震,文中通过多种方法分析了2次地震的震源与发震构造特征。采用Kiwi方法反演2次地震的矩张量解,该方法中使用了湖北和重庆测震台网14个宽频带波形记录和6层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反演结果显示,2次地震观测谱和波形与理论谱和波形拟合得比较好,非拟合误差数0.57,表明反演结果是可靠的。2次地震均为走滑兼少量逆冲错动,但前一地震为左旋走滑,后一地震为右旋走滑,矩张量解中DC成分偏少而ISO成分多可能是库水对地下介质物性影响的反映。同时也使用三峡台网15个子台记录的波形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法重新精定位了从3月27日至4月27日时段内超过500次地震序列事件,结果显示余震序列分布方向为NNW向和NE向,但主要集中在NE向,并分别沿NNW和NE向作了深度剖面,剖面显示震源深度为4.5~10.0km,余震在深部呈现2个较明显的断面,与震源机制解NE向节面产状一致。野外现场宏观烈度调查指出,Ⅴ度极震区等震线为一椭圆,长轴NWW向,短轴NE向,结合野外现场考察结果和震源区地质构造背景,综合推断仙女山断裂北端的NE向破裂面为2次地震的发震断面,余震序列的NE和NNW向分布、剖面上发震层的形态和深度特征表明,这次地震活动受到了仙女山断裂和九畹溪断裂活动的控制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云南基底界面速度分布与浅层断裂的爆破地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鸿翔 《地震地质》1993,15(2):181-185
利用云南地区深地震测深3条剖面中经地形校正与回折波影响校正后的P_g震相资料,先用时间场法反演其界面深度变化。再以滑动平均法求出速度沿基底界面的横向分布。分析处理的结果表明,界面速度的横向变化为研究岩性横向变化提供了依据,也是判定断裂的存在及其性质的手段之一。在速度横向变化跳跃处往往存在断裂,某些大断裂在浅部还出现深度跳跃变化或等时间线分布畸变  相似文献   

20.
依据有限差分反演和射线反演的方法,利用走时、振幅比和重力布格异常数据对云南地区遮放—宾川和孟连—马龙宽角地震剖面的地壳上地幔结构进行层析成像研究. 遮放—宾川测线地壳厚度为35~46km,孟连—马龙测线地壳厚度33~44.5km. 局部位置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值偏低,速度值变化范围大,反映出云南地区是典型的构造活动区的特点. 地壳上地幔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深浅构造一致性,意味着浅部物质活动存在深部背景. 遮放—宾川剖面速度结构显示地表怒江断裂东侧存在贯穿地壳的大规模低速异常,可能与深部物质上涌活动有关. 遮放—宾川线和孟连—马龙线速度结构显示作为一级构造单元分界线的红河断裂是超壳断裂,怒江断裂深及上地幔. 而昌宁—双江断裂显示为低角度铲式断层,意味着该断裂切割并不深. 云南地区强震的发生往往与延伸到上地幔的深大断裂有关,且一些浅源地震经常位于中上地壳深大断裂与其他断裂的交汇部位、高速块体与低速块体接触带上速度等值线弯曲的位置. 推测这样的位置有利于能量和区域应力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