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大风标准及气候概况武威地区6—7月多大风天气,我们规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时,定为我区一个区域大风日。①全区6站中有4站或以上出现≧17米/秒大风,②全区6站中有3站出现≧17米/秒大风,其中川区的武威、永昌、景泰、民勤4站中,必须有2站或以上有大风。从1971年至1982年6—7  相似文献   

2.
章正英 《气象》1982,8(5):10-11
为探索本站大风的规律,选取预报指标,我们用保定1958—1977年1—4月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规定大风的标准为: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10米/秒,或极大风速≥20米/秒(每天只要有一次即算一个大风日,不管其间隔如何)。  相似文献   

3.
《气象》1977,3(3):11-11
西藏高原四季不分明,主要分为两个季节,一个是雨季,一个是干季(即风季)。从11月到次年4月底为风季,但能造成灾害的大风,则集中在1—4月。因此,我们着重对这一时期的大风过程作一些分析。 这里所讨论的大风过程,是指藏北一半以上的站有大风且持续5天或以上;沿雅鲁藏布江一线有一半以上的站出现大风且持续3天或以上,最大风速在30米/秒以上。 在分析历年大风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风的年际变化很大,有的年份没有大风过程,有的年份可出现3次。西藏的大风地方性很强,以  相似文献   

4.
大风是浙江省海岸带的重大灾害性天气,但我们只要摸清它的发生规律,就能做到取利避害,为我所用。本文统计分析了我省海岸带上几个有代表性的气象站20年的大风资料。大风标准,按国家气象局规定,瞬时风速*≥10.8米/秒、≥17.2米/秒和≥24.5米/秒,分别作为≥6级、≥8级和≥10级的大风。大风日数是根据瞬时风速≥10.8米/秒统计出来的。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不受年代限制,均取自有记录以来至1986年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福建中部沿海靠近台湾海峡北部,春季由于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及台湾海峡效应,容易产生东北或西南大风。我们对1971—1974年4—6月福建中部沿海的东北大风进行了普查分析和统计,先按环流特征分类,再按不同类型寻找预报因子,最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分辨法)建立预报方程。 大风标准是采用平潭站东北风平均风速达12米/秒,或虽平均风速不够12米/秒,但阵风超过16米/秒定为大风。经验表明,平潭站的风  相似文献   

6.
今年第6号台风是在我区玉环登陆的一个强台风,行经我区西南部,具体路径参见上文图1。六号台风登陆前,中心气压已降至965百帕,中心风力达40米/秒,是一次正面袭击我区的强台风。我区东部的玉环、温岭、椒江、黄岩等县市均出现了12级以上的大风和特大暴雨;登陆地点的坎门站,12级大风持续了13小时10分,瞬时极大风速达47.3米/秒、(超过历史极值1962年的45米/秒)。过程总雨量:温岭、玉环两县普遍在300—400毫米,括苍山站达  相似文献   

7.
《气象》1977,3(3):12-13
每年3、4月,是福建闽东渔场的春汛期。这时,做好沿海及渔场的大风预报,对于广大渔民及渔业生产的安全,关系极为密切。经普查发现,造成闽东渔场大风的地面天气系统有气旋、冷锋及冷空气扩散南下三种类型。其中尤以气旋对风的影响更大,既有西南大风,又有东北大风,因此,我们首先分析气旋及其大风预报的问题。 我们运用了1964—1973年3、4月地面及700毫巴高空图资料。大风的标准是:福鼎县台山站平均风速达12米/秒,或虽平均风速不足12米/秒,但阵风风速超过16米/秒,就算大风。实践证明,台山站的风力基本上能代表闽东渔场海面的风力。  相似文献   

8.
《气象科技》1974,(8):33-33
一、冷空气活动概况及其与天气的关系开封地区冬季暖空气势力较弱,冷空气势力较强,活动也较频繁。在暖空气控制下的天气,一般较好。冷空气南下影响本站时,常造成偏北大风、扬沙、沙暴和降水。普查10年(1960—1969年)1月份资料,冷空气活动67次,最大平均风速不小于8米/秒的47次,小于8米/秒的20次,其中27次冷空气活动伴有降水发生。在没有降水或降水很小的情况下,风速大于8米/秒时,都出现了扬沙;风速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一年七月三日下午三时四十分,梧州市受到了一次飑线大风的袭击。瞬时最大风速达23.1米/秒,估计江面风力可达十一级或以上,这场大风,破坏力极大,一艘在江中锚泊的100吨起重船,被大风逆水吹走了六十米远。继而把一条《平乐镇102号》船压坏。陆上数株胸围为127厘米的大树被风吹折,当天中午我们增加了一次特殊的大风广播。在大风来  相似文献   

10.
百色地区位于桂西北山区,几乎年年出现局地大风,尤其是夏季。如1978年4月29日17时4分至22时9分的一次局地大风,开始于隆林(隆林西面的兴义未出现大风),经田林、百色、田阳、到田东后消失,跟以往桂西北局地大风的一般路径相似(图二)。本文主要根据百色天气雷达站所拍摄的这次大风的回波资料,对这次大风的成因进行探讨。 一、天气形势概述 4月26日至28日有一次锋面天气过程,桂西北下了小—中雨。4月29日08时,原位于杭州、赣州、信宜到文山的锋面东移消失;  相似文献   

11.
东北低压大风天气的数值预报与模式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玉玲  仲雅琴 《气象学报》1985,43(1):97-105
东北低压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但在春季出现最频繁,低压强度也最大,它所带来的天气经常是持续的强烈大风。根据1956—1980年的历史资料统计,四、五月份东北低涡出现大风(长春,四平和白城三站地面风速≥10米/秒)的机率可达60—80%。本文对一次东北低压的发展及其大风天气进行了数值预报。为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新疆地区国家级观测站的风速和能见度数据。研究2014—2016年新疆地区大风沙尘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北疆大风多发生在冬季到第二年春季,南疆多发生在春末;北疆沙尘高发时段为3月,南疆为4—6月。大风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形成,但是狂风以上强度的风有利于沙尘的迁移和局地沙尘天气的减弱。电网线路上除了与十三间房毗邻的365号路段大风灾害风险较高外,其他路段大风灾害风险相对较低,可在该区域进行电网后续建设及扩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非汛期(1—4月与10—12月)大风预报技巧,降低大风灾害影响,文中以重庆市永川区大风天气为例,采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2006—2017年非汛期永川区大风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环流形势和大风类型,并总结大风天气的预报方法。结果表明:1)大风主要集中在永川区中部偏北一带,城区最多;除2012年外均有发生;1月未出现,4月发生次数最多;一天中以后半夜为大风高发期。2)主要环流类型为冷锋后偏北大风型、热低压大风型、高低压系统间梯度风型,其中冷锋后偏北大风型占主导。3)各类型地面系统差别较大,冷锋后偏北大风型冷高压强度在1 022.5 hPa以上,热低压大风型低压强度在1 002.5 hPa以下,高低压系统间梯度风型气压差强度在10 hPa以上。4)各类型前期气温大多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冷锋后偏北大风型与强降温关系最紧密,冷空气主要以西北路径影响四川和重庆地区,通过预报强降温天气及降温强度来预报永川区大风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最后总结的大风预报方法和流程,在2018年的2例大风过程预报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风沙电     
《气象》1975,1(6):17-17
在冬春季节,青藏高原经常刮起8、9级大风,瞬时风速可高达40米/秒。大风卷起尘土,颇有飞沙走石之势。风沙吹打在通讯线路上的电线,便摩擦生电,这种电就叫做风沙电。经通讯部门实测,有时风沙电产生的电压高达70—80伏。  相似文献   

15.
(一) 1974年第13号台风,于8月19日夜在石浦附近登陆,正面袭击我县。台风登陆期间,正逢农历七月初天文大潮的高潮时刻,石浦港出现7.93米的最高潮位,超过1959年建站以来最高潮他0.25米。群众反映比1956年8月1日台风袭击时的潮位还高。这次台风具有风时长(大风持续4天以上,本站极大风速达44.6米/秒)、雨量大(全县普遍降水260毫米以上。个别地方达432毫米)、潮位高的特点。这种大风、大潮、大雨同时袭击我县,在解放后的二十多年来,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6.
关一兵 《气象》1981,7(3):34-34
野牛沟地处青海高原北部的祁连山脉中,是高山草原地区,有适于发展畜牧业的天然草场。但是这里大风多,风力大,对畜牧业为害很大。 野牛沟属于高山气候,四季不分明,但可以大略地分为两个季节。一个是温暖的雨季(5—10月),另一个是干寒的风季(11月至次年4月)。后者多有连续性大风,最大风速曾达39米/秒。野牛沟的大风,其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都比较显著。1966年全年大风日数为134天,而1972年则只有25天。风季大风日数占全年的63%,而雨季大风日数则只占37%。大风多是白天刮,夜间停,有时连续6—7个白天刮大风;但也有昼夜不停连刮2—3天的。有时11点以前还风和日丽,11点钟以后则狂风怒吼,一般要刮到17点以后才逐渐减小而渐停。 野牛沟的大风,从风向来说,可分为两类。一类  相似文献   

17.
深秋晴暖 大风成灾—1995年11月—张清(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11月,除青藏高原、云南、海南大部降水偏多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偏少,黄淮、江淮大部、江南部分地区、陕西大部及广西百色、柳州等地旱象明显。月平均气温南方大部地区略偏低,北方...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5—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119站逐日雷暴、冰雹、大风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地区雷暴、冰雹、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这三种强对流天气的分布形态在西部地区为沿阴山山脉的准东西走向,东部地区为沿大兴安岭山脉的准南北走向,发生强对流天气现象的大值区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多雷暴中心年平均雷暴日累计达30 d以上,多冰雹中心年平均冰雹日累计到达1.4 d以上,多雷暴大风中心年平均雷暴大风日达3.5 d以上;雷暴、冰雹和雷暴大风天气在夏季出现次数最多;内蒙古雷暴、冰雹、雷暴大风总站次随时间的变化整体均呈现减少的趋势,其活动月份均呈现单峰的分布形势,内蒙古雷暴、冰雹和雷暴大风的活动期主要集中在5—9月,发生雷暴最多的是7月,单站雷暴日约为8 d,发生冰雹最多的是6月,单站冰雹日约为0.3 d,雷暴大风最多的是6月,单站雷暴大风日约为0.89 d。  相似文献   

19.
利用吉林省1971—2018年最大风速及2005—2018年极大风速数据,采用阵风系数方法对1971—2004年极大风速进行估算,形成1971—2018年极大风速序列。在此基础上采用累积距平、极值Ⅰ型分布、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极大风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8级及以上大风随着风力级别的升高,出现站次迅速减少;(2)年内极大风速呈双峰双谷型特征,春、秋季为两峰,冬、夏季为两谷;(3)1970年代以来,吉林省年平均极大风速每10 a下降0.9 m·s~(-1),超过8级的大风站次呈减少趋势;(4)吉林省平均极大风速、10~50 a一遇的极大风速都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长春站10~50 a一遇的极大风速最大,达33.9~40.7 m·s~(-1);(5)年平均极大风速和气温呈明显的反相关和反位相关系,且在1988年前后发生突变,和东北地区气温突变同步;(6)尽管由于气候变暖,吉林省极大风速呈明显减小趋势,但仍有极端大风天气出现,2011—2018年10级以上大风出现95站次,还出现1站次13级以上大风,因此仍需加强大风灾害防御。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4—2019年咸阳地区13个地面气象观测自动站风场数据、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西安探空资料及多普勒雷达产品、陕西智能网格逐小时格点化预报风场产品,对2014—2019年发生在咸阳地区的大风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及分型处理,对比2017—2019年大风过程中陕西智能网格预报风场产品与实况风场差异,提炼出基于陕西智能网格预报风场产品的订正指标,利用2020年大风个例进行检验评估来验证订正指标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发生在咸阳地区的大风分为系统性大风和雷雨大风,其中系统性大风包括高压后部偏东大风和冷锋后部偏北大风,雷雨大风分为高空冷槽型、西风槽型、副高影响型、冷涡后部型以及低涡型;陕西智能网格预报可提前72 h准确预报出2类系统性大风天气过程,提前12 h预报的平均风速最大值与实况最大风速之间差值最小,可参考该预报时次的结果增加4 m/s进行订正,检验得到6级以上风速预报准确率提高约1831%左右;对于雷雨大风,最大小时增幅在2 m/s以上对雷雨大风的发生时段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结合25百分位的实况极大风速阈值、陕西智能网格预报极大风速阈值,与各个环境参量和雷达产品参数进行概率匹配,订正预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此类大风极大风速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