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编辑部 《气象》1984,10(1):27-27
一、理论研究和科学试验 1.天气、气候的科研成果和新的探测事实,数值试验的理论和方法; 2.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及强对流天气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方法; 3.海气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及其在天气、气候分析上的应用; 4.为建立数值中期天气预报业务的科研成果; 5.其它有关科研成果的介绍和报道。 二、天气分析和预报 1.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改进、检验及其产品的应用; 2.台风、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分析预报方法和经验; 3.1983年我国重大异常天气的分析总结; 4.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在天气分析预报中的应用; 5.开展短时预报(0—12小时)的方法和经验; 6.我国大范围旱涝及低温冷害的成因分析和长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
结合2015年6月1日长江监利"东方之星"客轮沉船事件及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经验,可以认为目前强对流天气预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于强对流天气监测能力不足、强对流天气形成的机理认识不足、数值预报模式对强对流天气预报能力不足和强对流天气预报方法不足。在实际业务工作中较为可行的强对流天气预报的思路是:首先要具有较全面的本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气候背景知识,然后按照配料法为主的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和天气学分型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方法等进行强对流天气的落区预报,最后按照雷达、卫星资料等相结合的强对流外推临近预报方法进行强对流天气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3.
长期天气预报以时效长而受到领导决策部门和广大用户的欢迎.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增强了科学管理意识,为了有效安排工作计划及工程建设,对长期天气预报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都希望进一步提高时间空间的精度、增加预报项目、加强服务的针对性.特别是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有重大影响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按中国气象局规定,长期天气预报由省地二级发布.省台制作全省范围的长期天气预报,地(市)气象台以省台预报为指导,对本地负责的天气区作解释预报,并结合地方经验和技术方法,对省台预报作出补充、订正.目前,我省长期天气预报一般分赣北、赣中、  相似文献   

4.
王立生 《气象》1981,7(12):8-8
天气变化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尺度,长期天气预报的主要对象为数千公里到几万公里的超长波系统。在超长波系统异常的情况下会导致大范围的长期天气的异常。可见长期天气异常具有相当大的范围。气象台在作长期天气预报时,根据气候特点将所预报的范围划分为若干预报区域,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工作量,而且还可提高预报质量。本文以我地区夏季(6—8月)降水为例,说明区域划分的方法和一些体会。 一、划分预报区城的相关系数法 根据预报量逐年变化特点,把变化特点相似的各站点划为同一预报区域,这就是区域预报的基础。划分预报区域的方法很多,如:相关系数法、聚类分析法等。本文采用了相关系数法,以诸站点间的相关系  相似文献   

5.
BP神经网络在长期天气过程预报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误差反传前向网络(简称BP网络)方法,以日、月相概率作为输入因子,建立长期天气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的业务预报试验效果比较理想,对较大降水和升(降)温过程均有一定预报能力,相对于传统的单纯运用日、月相概率预报长期天气过程的方法,BP神经网络方法具有预报较客观、准确率较高等特点,在目前长期天气预报理论和数值预报模式尚不能用于实际业务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施能 《气象科技》1982,(3):17-23
天气预报的最终目的是为服务对象能达到节约劳动力与资金,减免气象灾害的损失和破坏,提高经济效果。这个问题不仅与预报准确率有关,而且与使用天气预报的方法有关。合理地利用天气预报,采取最优经济决策,可以大大提高天气预报的经济价值。相反,天气预报使用不当,即使准确的预报,也可能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为此,许多气象学家和经济管理学者对此问题作了研究。本文介绍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一、分类预报时的最优经济决策 1.有一个二分类预报时的决策设某决策者(天气预报使用单位)面临二类天气;W_1(不利天气);W_2(无不利天气)。可采取二种措施A_1和A_2。相应的花费用货币单位表示如表1(C=Cost(费用);L=Loss(损失))。  相似文献   

7.
天气分析与预报秦岭对西安大降水影响的经验分析 (1。10)秦岭山脉对盛行气流影响的数值模 拟(1 .13)宝鸡地区西北气流型降水预报方法 (1。17)榆林3月下旬连阴雨(雪)天气分 析(1。20)宝鸡地区雷暴初步分析(1.22)省地大降水预报接口初探(1 .25)解释预报的信息评价(2.1)市台分片预报服务决策系统(2.8)登陆台风和陕西暴雨(2.11)西安市大降水分片短期预报(2.15)浅谈延安地区的冰雹天气预报(2‘拍)安康连续性暴雨预报方法(2.21)陕西省短期天气预报决策支持系统 (2。23)陕西省长期天气预报决策支持系统 简介(3.4)陕西省中期天气预报决策支持系统 简…  相似文献   

8.
环流统计相关作长期天气预报是目前气象台站主要方法之一。着眼于大气环流天气学方法,并用环流特征参数为因子作数学统计,这必须注意到,大气环流预报要求各环流系统之间相互配合,各天气系统之间作为一个整体对预报对象以作用,而数学方法则要求在计算时各因子之间尽可能相互独立、互不相关,若有几个因子(区域)互有相关,最好择取其一、实际上在同一时间(月、旬、候)天气图上,各天气系统之间(特  相似文献   

9.
范远荣 《气象》1979,5(9):17-20
10—15天以上的天气预报,通常称为长期天气预报。国内外发布长期天气预报已有很长的时间了,但到目前为止,使用的方法基本上是一些预报经验和统计方法,预报准确率很低。为什么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至今仍然很低呢?问题的关键是对长期天气过程的规律认识不够。短期预报自1950年以来由经验方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气象中心(CMC)主要从事中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和有关研究.下面我们分别进行叙述.第一部分中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制作中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模式有两个,即有限区域半隐式半拉格朗日有限元模式和半球谱模式.前者主要作48小时以内的天气和形势预报;后者主要作3到5天的天气和形势预报.  相似文献   

11.
基于集合预报的中国极端强降水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琳  陈静  程龙  林春泽  吴志鹏 《气象学报》2013,71(5):853-866
极端强降水天气属于小概率事件,其发生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预报难度很大。根据Anderson-Darling检验原理研究基于集合预报资料的极端强降水天气预报方法,利用2007—2010年中国T213集合预报资料和2001—2010年6—8月中国降水观测资料,分析观测与集合预报累积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的特征,建立基于集合预报与模式历史预报累积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连续差异的数学模型——极端降水天气预报指数(EPFI),并对2011年7月中国极端强降水天气进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极端降水天气预报指数可以充分利用集合降水累积概率密度分布的尾端信息,为极端强降水提供科学合理的预报,基于中国气象局(CMA) T213集合预报的极端降水天气预报指数可提前3—7 d发出极端强降水预警信号,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预报技巧逐渐降低。研究还表明,模式气候累积概率分布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极端强降水天气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家天气局宣布,其制作15天天气预报的天气与气候模式有重大改进。2005年9月,美国国家天气局环境模拟中心开始提供更精细的大气信息,这些信息能帮助预报员提高预报准确度。随后,美国国家天气局对其全球预报系统(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进行了升级,该系统是其用来预报全球天气形势的主要模式。美国国家天气局的各种天气预报均使用该模式,例如飓风预报、暴雨预报、干旱预报、雪暴预报、冰况预报以及航空预报。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强风暴天气预报是由国家强风暴预报中心发布的.所谓“强风暴天气”,系指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龙卷,或伴有大风、巨雹的强风暴天气.强风暴预报中心发布的强风暴预报有两种:一是强风暴天气(简称强天气)展望,二是强天气监视.强天气展望的内容是指出在哪些地区可能出现强天气,每天于0830时(世界时,下同)、1200时和2030时共作三次,预报时效直到第二天的1200时,通过雷达报告和  相似文献   

14.
《气象科技》1975,(6):43-44
辽宁省锦州市气象台章国材认为目前天气预报中对预报对象的选择问题考虑较少,而是先验地把某量(例如高度场、降水量、温度等)的年量、季量、月量、旬量等当然地作预报对象。作者认为由于天气长期变化过程中,明显地存在着以年为周期的周期变化,年是“实在的”而“非臆造”的天气  相似文献   

15.
依据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原理,建立了一个多意见(天气预报模式、指标)下的优选方法,即预报决策模式。该模型对于同时出现的不同意见(多模式预报结果不共性)具有解决如何选择的问题,即最终预报决策最优方法。方法不直接作天气预报,但依据各模式对天气贡献率的大小,直接挑选出最佳预报模式,从而对天气作出最佳的预报。  相似文献   

16.
即时预极(Nowcasting)是指对当时的天气状况的监测并对0—2小时内的天气作外推预报,甚短期预报(very-short-range forecasting)是指0—12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被认为是未来20—30年天气预报发展的方向之一。这两种预报出现和迅速发展有两个主要原因:现在和将来要求预报的内容(时、空强度)愈来愈具体,而造成强烈灾害性天气,很多是尺度很小、生命期很短的中小尺度系统。这种天气系统的可预报性一般只有几小时或十几小时,不能用一般的短期预报方法解决,而只能依据雷达、卫星和地面中尺度网等资料,根据实况和有关的中尺度系统的概念模式来外推或预报出天气未来演变位置。在外推中还要考虑其它因子影响(如地形、边界层等状况)来估计天气系统的生消和加强过程,因此还要现代化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本文摘自 WMO 第621号技术报告(1983)。  相似文献   

17.
1 理由1.1 现有的预报服务会商记录本中,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主要为: (1)仅适合日常性天气预报的会商。 (2)某些项目不需记载,有些项目又无法记载,或记载不便。 (3)一些重要天气(如春播大播期、汛期、伏秋旱等重要农事预报服务,党、政机关及用户提出的一些重要天气咨询,临时发生的短时灾害性天气,有时一天发生多次灾害性天气等),不便于用现有的天气预报服务会商讨论、记载。  相似文献   

18.
初(终)霜冻日期的准确预报对于考虑秋(春)播的早晚进行有着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而长期天气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综合结果,其物理机制一直是有待于研究的难题。对于初终霜冻日期的长期预报更是很难找到在理论上能阐明确切因果关系的预报方法和预报指标。但是在机制问题得以解决之前,由于社会的需要,人们总还得制作长期天气预报。现代系统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在不清楚物理机制的情况下制作长期天气预报的有效方法,这就是所谓的“灰箱”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因为数值预报的迅速发展和气象台站都普遍地配备了气象传真机,基层台站的天气预报工作状况已从昔日简易的定性趋势预报逐步过渡到今天比较复杂的客观、定量预报。不过,无论是国外或国内的预报实践以及我们自己的多年预报经验都表明,欲想做好单站的天气预报,适当引入一些局地因子是不可忽略的,因为有些地方性天气征兆是数值天气预报图不可能一一反映出来。要将这些局地因子作为模式预报因子的补充使之更接近大气的实际情况。 我们在长期的预报实践中发现,850毫巴切变线的弯曲状态在天气预报分析中有着较好的参考价值,因为它的北凸或南凹(图略)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目前的长期天气预报多通过统计学方法来实现。由于统计学描述的是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才能概括出这些规律,因此用来做大旱、大涝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比较困难。其原因是:1.目前用于长期预报的资料年代较短,即实验观测次数较少,所得到的各种统计量缺乏稳定性。2.大旱、大涝等灾害性天气一般属于小概率事件,在现有的资料中出现的次数较少,很难得到其出现的特殊条件和规律。但是,长期天气预报的价值就在于能较准确地预报出这类灾害性天气的出现时间,以便于领导提前准备、及时采取有力描施,趋利避害,夺取农业丰收。为此,我们用GM(1,1)模型,进行了预报初秋大旱出现年份的试验,以便逐步探讨改进灾害性天气的长期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