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及脂肪来源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的生长、体组成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包括6组等氮实验饲料,分别以鱼油和豆油为主要脂肪源,设计3个脂肪水平(8%、12%和16%)的实验饲料(分别为F8组、F12组、F16组和S8组、S12组和S16组)。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3.01±0.01) 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到18个养殖桶中,每桶30尾,采用定量投喂方式进行投喂,养殖周期56 d。研究显示: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上升,饲喂鱼油饲料的鱼体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有增高趋势,F16组鱼体生长性能显著优于F8组;而饲料中添加过高剂量豆油(S16组)对鱼体生长有明显抑制现象。饲料中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大菱鲆肝体比和脏体比指数,而鱼体肥满度则受脂肪源影响显著。实验饲料组成对大菱鲆鱼体水分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无影响,但显著影响鱼体粗脂肪含量,鱼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升高而上升。饲料脂肪来源显著影响大菱鲆肝脏脂肪含量,豆油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且豆油组大菱鲆肝脏脂肪含量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提高。进一步检测大菱鲆脂代谢相关基因发现,饲料脂肪水平及来源显著影响大菱鲆肝脏脂肪合成、氧化等基因表达。综上所述,大菱鲆幼鱼饲料中脂肪水平在12%~16%时鱼体呈现最佳生长性能,饲料中添加过多豆油显著影响鱼体生长及肝脏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2.
研究β-1,3/1,6-D-glucan及不同投喂方式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体的存活、生长、发育、非特异性免疫及抗副溶血弧菌能力的影响.将β-glucan以0.25%的剂量添加到微黏合饲料中,以不同的投喂方式投喂对虾幼体,即D0(一直投喂基础饲料);D1(一直投喂含0.25%β-葡聚糖饲料);3D1-3D0(3 d投喂含0.25%β-葡聚糖的饲料-3 d投喂基础饲料);1D1-3D0(1 d投喂含0.25%β-葡聚糖的饲料-3 d投喂基础饲料),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随机设置3个重复,对虾幼体养殖于可控温的半开放系统中,每个养殖桶中盛有50 L盐度为30~32消毒海水,养殖密度为100尾/L.实验结果表明,在孵化后14 d,投喂D1饲料组在总存活率,变态指数,体长,特定生长率方面均高于其它各组,虽然有时差异不显著.在免疫指标方面,在9和14 dph分别进行了酚氧化酶(PO)、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投喂D1饲料组的4个免疫指标均高于其它3组,虽然有时差异不显著.在14 dph的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D1组(P<0.05),而1D1-3D0和3D1-3D0的累积死亡率则与其它各组均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间隔投喂方式并不适合于对虾幼体,在中国明对虾幼体饲料中使用β-葡聚糖时,建议添加量为0.25%,并采用一直投喂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卵磷脂添加量的配合饲料投喂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chus cinctus)幼鱼,同步测定幼鱼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DNA完整程度。结果表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饲料中卵磷脂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而DNA单链断裂程度随着饲料中卵磷脂含量的增加而减少。这提示卵磷脂能够提高鱼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机能。  相似文献   

4.
眼斑拟石首鱼早期幼鱼的饲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用 1 .92万尾平均体重为 1 .4 2 g 尾的眼斑拟石首鱼 (Sciaenopsocelle tus)早期幼鱼 ,在 5个海上浮式网箱中分两个阶段用粉末型配合饲料与传统的鲜活饲料进行饲养效果对比试验 .试验期间表层海水温度范围 2 2 .9~ 30 .0℃ ,表层海水比重范围 1 .0 1 55~ 1 .0 2 0 1 .试验结果如下 :对照组 (喂鲜活饲料组 )和各试验组 (喂粉末型配合饲料组 )全长和体重、体长和体重、全长和体长关系式的差异都不大 ,对照组和试验组实验鱼的平均肥满度分别为 1 .4 8、1 .51 g cm3.粉末型配合饲料组鱼的平均成活率为 81 .5% ,全长平均增长率为 73.2 % ,体长平均增长率 79.6 % ,平均增重量为 2 7.5g 尾 ,平均增重率为 52 6 .9% ,总投饲量为 336 .2 6kg ,饲料系数的平均值为1 .0 7.鲜活饲料组鱼的平均成活率为 87.2 % ,全长平均增长率为 57.0 % ,体长平均增长率为 6 1 .4 % ,平均增重量为 1 9.0 g 尾 ,平均增重率为 377.6 % ,总投饲量为1 1 54.2 8kg ,平均饲料系数为 5.1 6 .粉末型配合饲料养殖效果的综合生物学评定值为 2 38% ( >1 0 0 % ) ,表明其养殖效果优于鲜活饲料  相似文献   

5.
水产膨化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渊源  张敏  刘金才 《台湾海峡》2001,20(Z1):101-106
本文综述了水产膨化饲料的优势、加工原理、膨化对营养素的影响、投喂技术和投喂海水养殖鱼类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选取同一种进口鳟鱼标准饲料,设1.0%、2.0%、3.0%、4.0%和5.0%共5个投喂率水平,在溶解氧为8.0—8.5mg/L、水温为(16±0.5)℃的流水条件下,对初始体重为5.32—6.43g的细鳞鲑幼鱼进行为期35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投喂率的增加,相对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先升高后降低,4.0%处理组的这两项指标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组(P<0.05),分别为289.82和3.89;饲料转化率(FCE)则呈现逐渐降低趋势,2.0%组的FCE最低,5.0%组最高。随着投饲率的增加,细鳞鲑幼鱼鱼体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灰分含量无规律性变化;粗蛋白含量保持在相近水平(除1.0%处理组);粗脂肪含量无规律性变化,但3.0%组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组,4.0%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最低。综合衡量WGR、SGR和FCE等指标,认为细鳞鲑幼鱼(5—25g体重)在密度为300尾/m3、水温为(16±0.5)℃流水条件下,最适宜的投饲率为3.0%—4.0%。  相似文献   

7.
膨化饲料投喂鲈鱼稚幼鱼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苏永裕  林创伟 《台湾海峡》1998,17(A12):135-140
用膨化饲料、鲜活饲料和以上两种饲料配量物提供鱼体重为1.2 ̄10g的鲈鱼稚、幼鱼进行比较饲养,三种饲为每天每百克鱼提供的饲料蛋白质几乎相等,经过30d的饲料,结果表明膨化饲料投喂鲈鱼稚、幼鱼,有较高的增重率,同时降低投饲系数、发病率、饲料成本和鲜杂鱼的耗费数量。  相似文献   

8.
"海马"牌配合饲料喂养大黄鱼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蕉南  陈金翠 《台湾海峡》2001,20(Z1):115-118
本文笔者于2000年5月17日至7月5日在霞浦海区网箱养殖大黄鱼中,进行"海马"牌配合饲料(按不同比例搭配小杂鱼)喂养大黄鱼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管理和养殖条件下,10%幼鱼粉搭配90%小杂鱼、50%幼鱼粉搭配50%小杂鱼、膨化饲料搭配小杂鱼在提高大黄鱼的生长速度、存活率和降低养殖成本方面均优于单一使用小杂鱼.  相似文献   

9.
鲍人工配合饲料中应用防腐剂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鲍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苯甲酸、山梨酸、尼泊金丁酯等防腐剂,在实验室设置的模拟投喂水体中,以饲料中孽生的细菌总数作为饲料在腐败过程中的腐败程度指标,研究了上述3种防腐剂在鲍饵中单独使用、混合使用以及多种添加量水平使用情况下的抑菌防腐效果及其特点。结果表明,鲍饵中添加0.50‰~1.00‰的尼泊金丁酯,在模拟投喂水体中具有非常显著而持久的防腐效果,30℃下72h内的腐败程度仅相当于不添加防腐剂的对照组饲料在16~25h内的腐败程度。还采用简易的投喂对照实验,初步验证了添加0.50‰尼泊金丁酯的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对鲍的安全性。作者分析和讨论了以饲料在腐败过程中孽生的细菌总数作为模拟投喂过程中饲料的腐败度指标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人工配合饲料与小杂鱼饲养赤点石斑鱼效果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分别以配合饲料、小杂鱼饲养赤点石斑鱼,观察不同饲料对其生长和养殖水体氮、磷含量变化的影响,经过42d的饲养,投喂配合饲料的试验组与投喂小杂鱼的对照组尾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60、0.50g/尾,饲料系数分别为2.34、7.90。赤点石斑鱼摄食后水体中的NH3-N、NO2-N、TP含量随着其摄食后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NH3-N、TP含量在鱼摄食后18~22h内达到高峰,NO2-N含量在鱼摄食后10~14h达到高峰。试验组水体的NH3-N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NO2-N含量在排泄高峰期也低于对照组(p<0.10),TP含量在鱼排泄高峰期高于对照组(声<0.05)。  相似文献   

11.
梁德海  徐雯 《海洋科学》1999,23(4):9-12
目前,国内养殖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的饲料主要是鲜杂鱼、虾等。而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作为饲料的鲜杂鱼、虾数量也越来越少,已远远满足不了海水养殖业发展的需要。另外,从营养角度上来讲,单独投喂鲜杂鱼、虾也难以满足黑鲷的营养需求,常常会出现某些营养缺乏症,且易污染水质,引发疾病。与此相反,新兴起的养鱼配合饲料具有来源广、成本低、营养全等优点,是现代养殖技术的一大突破。为进一步推动黑绸养殖生产的发展,作者于1994年5~9月,在河北省黄骅市海水养殖公司养殖场利用网箱进行了人…  相似文献   

12.
使用2种不同蛋白源配方的饲料投喂卵形鲳Chan。结果表明:投喂豆粕型饲料与投喂鱼粉型饲料在平均尾重,平均日增重、平均饲料系系等生长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的成活率,鱼获得量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海水网箱养殖卵形鲳Chan饲料的蛋白来源可利用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  相似文献   

13.
添加油脂影响石斑鱼幼鱼内脏脂肪蓄积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平 《台湾海峡》1996,15(A00):55-57
按饲料重量 再分别加入精制狭鳕鱼肝油,添加比例为0%、5%、10%、15%,投喂饲养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幼鱼。结果表明,不添加组生长较快,且幼鱼肝脏脂肪量目测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通过自制小型循环水系统养殖实验,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35.50 g±4.58 g)生长及系统水质指标的影响。实验设1、2和4次/d 3个投喂频率实验组,每组3个重复。水温控制在25℃±2℃,每15 d取样测鱼体质量,每天取水样测定水质指标,实验周期为45 d。结果表明:不同投喂频率条件下,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增质量率、饲料转化率差异显著(P0.05);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增质量率呈现显著升高趋势,饲料转化率呈现先显著升高后又显著降低趋势;特定生长率也呈上升趋势,2次/d和4次/d组显著高于1次/d组(P0.05),2次/d和4次/d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增质量率、饵料转化率和特定生长率都呈现显著降低趋势(P0.05)。在0~15 d,4次/d组增质量率最高,其值为46.30%,分别是1次/d和2次/d组的1.31倍和1.11倍,2次/d组的饲料转化率最高,其值为158.95%,分别是1次/d和4次/d组的1.30倍和1.13倍,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和p H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氨氮随投喂频率增加而升高,而p H随投喂频率增加而降低。综合认为,在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投喂策略对皱纹盘鲍生长、体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我们以初始体重(1.26±0.21) g的皱纹盘鲍为研究对象,分别按照体重的1%, 1.5%, 2%, 2.5%, 3%投喂,分别标记为A、B、C、D、E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0粒鲍鱼,经过10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1)鲍鱼的增重率等生长指标随饲料投喂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以D组显著最高;(2)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以D组最高,水分含量以D组最低;(3)各组鲍鱼的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随饲料投喂水平的升高逐渐升高,以E组显著最高,但与D组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投喂水平在2.5%时,皱纹盘鲍的生长性能最佳,研究结果为皱纹盘鲍的人工养殖科学投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初始体重为48.23±1.25 g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试验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胜肽和益生菌对大黄鱼生长性能、体组成的影响.添加胜肽试验组所用饲料为添加500mg/kg胜肽产品配制成软颗粒饲料;添加胜肽-益生菌试验组所用饲料为添加500mg/kg胜肽产品和500mg/kg益生菌产品配置成的软颗粒饲料;对照组所用饲料为未添加胜肽和益生菌产品而以相同配方配制成的软颗粒饲料.整个养殖试验的周期为12周,并于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胜肽和胜肽-益生菌均显著提高大黄鱼的终末体质重(FW)、特定生长率(SGR)、鱼体增重率(WGR)、饲料效率(FE)和粗脂肪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胜肽对大黄鱼水分、粗蛋白、灰分、肝脏指数(HSI)、内脏指数(VSI)和肥满度(CF)的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胜肽-益生菌饲料组VSI显著高于添加胜肽饲料组和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7.
2013年4月29日至2013年11月21日全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对松江鲈鱼仔、幼鱼进行了投喂研究,在水温18.2~22.6℃的室内循环水中,松江鲈鱼通过升索S1~S8苗种料投喂,体重由平均0.084g/尾增至23.55g/尾,体长由平均1.95cm增至12.45cm;最大个体体长14cm,体质量33.5g;最小体长8cm,体质量14.5g。研究表明:仔鱼开口摄食外源性营养时,应以投喂卤虫幼虫为主,逐步减少卤虫幼虫,增加S1人工饲料,直至养到2cm左右,全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喂养松江鲈鱼达到成熟规格完全可行,其平均日增长量0.115g/尾,饲料系数平均为1.1,总特定生长率(SGR)为2.76%d~(-1)。期间定时测定养殖水体的温度、pH、盐度、DO、COD、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水质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还表明,在盐度范围20.3~27.1的条件下松江鲈鱼可以养至成熟规格。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投喂策略对多纹钱蝶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幼鱼生长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湿体质量为1.19±0.35 g的多纹钱蝶鱼幼鱼进行养殖,实验为期60 d.1)投喂频率实验:实验设计4组,分别为F1(8:00投喂1次),F2(8:00、20:00投喂2次),F3(8:00、14:00、20:0...  相似文献   

19.
循环水养殖系统具有节水、省地、环保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外水产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养殖过程中水质的动态变化反映鱼类养殖生长环境状况,氮磷收支规律反馈养殖系统是否具有高效性,二者可评估特定养殖生物在特定养殖条件下的养殖效果。为了了解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变化与氮磷收支规律,通过对不同生长阶段(一龄与二龄)红鳍东方鲀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质、鱼体及饲料中氮、磷的定期采样,计算氮、磷的输入与输出量,比较了系统水质变化与氮磷收支规律。结果显示,一龄和二龄的红鳍东方鲀养殖系统分别在投喂后2、4、10、14 h和2、4、14、18 h出现营养盐浓度高值点,建议针对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红鳍东方鲀养殖系统需对不同时间段进行水质重点监测,主成分分析表明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参数可作为红鳍东方鲀循环水养殖水质的指示因子。一龄和二龄的红鳍东方鲀养殖系统中用于鱼体生长发育的氮元素分别占总输出的25.16%和28.41%,用于鱼体生长发育的磷元素分别占总输出的47.37%和51.66%,二龄的红鳍东方鲀养殖系统与一龄养殖系统的氮磷吸收率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增加二龄红鳍东方鲀专用饲料蛋白质与磷...  相似文献   

20.
以添加质量浓度为 5 0 kg/m3 的粉末化鱼油的饲料及一般饲料喂养小鹌鹑。 2个月后 ,对所产的鹌鹑蛋和鹌鹑肉进行 EPA和 DHA测试。结果表明 :全蛋黄中的 EPA和 DHA平均值 ,喂添加鱼油饲料的鹌鹑蛋远高于喂一般饲料的鹌鹑蛋 ;喂 5 d添加鱼油饲料的鹌鹑蛋其 EPA和 DHA平均值可达 49.0 6 mg;且该值将随着喂添加鱼油饲料天数的增加而增大。喂 6 0 d添加鱼油饲料时 ,每只鹌鹑肉含 EPA和 DHA的平均值为喂 6 0 d一般饲料的 5 2倍。这种富含 DHA的蛋和肉没有鱼油的特殊腥味 ,特别适合孕妇、婴儿食用 ,也适合于中、老年人作为保健品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