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黔北道真新民铝土矿矿床是务正道地区近年来探明的第4个大型铝土矿床,332+333铝土矿资源量超过数千万t。
研究表明,矿床为产于上石炭统黄龙组灰岩古侵蚀风化面或中下志留统韩家店组泥质岩、泥岩、砂质页岩侵蚀间断面之上的一水
硬铝石沉积型铝土矿床。镓、锂为矿床伴生的有益元素。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地层岩性、向斜构造、古地理环境、古气候等因素控
制;后期表生作用是地表矿石质量总体上优于深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根据已取得的地质成果,应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贵州遵义铝土矿(带)成矿条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铝土矿的形成,是在古生代碳酸盐岩所形成的古岩溶基底上,于有利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等先决条件下,以白云岩和页岩为成矿原岩风化剥蚀的残坡积物,经钙红土化、红土化的成矿作用,脱硅去铁、脱钙去镁、脱钾富铝后,成为红土型铝土矿;随着早石炭世海侵的到来,不断发生水解作用,同时经水体短距离搬运再沉积在古岩溶坑洼内,形成三水型铝土矿;尔后盖层加厚,增温脱水,进而形成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属古风化壳型岩溶坑洼异地沉积一水硬铝石铝土矿床;其成矿时代归属早石炭世大塘期旧司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平陆县前河铝土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体赋存特征、矿石特征等的综合分析,认为该铝土矿主要位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下段上部,矿体与上下岩层呈渐变过渡关系,厚度受奥陶系古侵蚀面控制。对铝土矿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该铝土矿成因类型为沉积型铝土矿床。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古生界铝土矿为高铝,高硅、低铁的中一低铝硅比矿石。在近地表风化条件下形成的土状,半土状、多状孔、蜂窝状矿石,常形成高品级的富矿体。深部矿体SiO_2和S含量偏高,矿石质量较差。夹沟矿区的勘探资料说明,越往深部铝硅比越低,逐渐变为铝土岩和粘土岩。矿石体重特别有趣;当Al/Si<15时体重随铝硅比增大而增大,当Al/Si>15时体重随铝硅比增大而减小,许多矿区资料都说明中等品位矿石体重最大,富矿体重小。当矿体在浅部遭受风化时,易溶物质流失,结构疏松,体重变小,铝硅比值升高。水是表生富集最重要的因素,大部分富矿体位于氧化淋滤带中。矿层与地势往同一方向缓倾斜的构造一地貌单元,有利于表生富集,是寻找铝土矿富矿体的有利地区。在华北,表生富集带深度在120—150米,可作为勘探的下限。  相似文献   

5.
对黔北务正道地区早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对铝土矿矿床的控矿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位于赤道附近的炎热潮
湿的古气候环境导致的红土化铁铝质古风化壳是铝土矿形成的先决条件;以页岩为主经长期化学风化形成的古剥蚀区为铝土矿
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而低凹的古地形地貌是沉积或堆积型铝土矿的最佳场所;在半封闭式的相对较为稳定的海湾
相沉积环境下沉积铝土矿含矿岩系,早二叠世大竹园晚期,通过频繁的海进-海退循环,沉积区不断处于还原—氧化环境的交替
变换之中,为铝土矿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6.
豫西铝土矿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豫西地区支建、贾家洼、石寺等十多个大中型铝土矿床地质勘探成果的综合地质研究,并用古构造、古气候、古生物等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豫西铝土矿属于红土-内陆湖(沼)相沉积成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底板地层黄龙组类化石及铝土矿层大竹园组、梁山组的孢粉化石限定,大竹园组的时代为早二叠
世。大竹园组铝土矿的沉积环境为向北半封闭的海湾或海泛湖。铝土矿形成于低纬度热带气候条件下,气候具旱季、雨季之分,
盆地水体为弱酸性还原条件,陆地植物生态系统和盆地微生物生态系统对铝土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铝土矿的主要物源为志
留系韩家店组和石炭系黄龙组双重物源。陆源区风化的铝质通过胶体作用搬运到盆地中形成铝土质岩。铝土矿层形成之后,又
经历了多期次暴露地表的风化淋滤。淋滤作用分别在渗流带和潜流带形成土状、半土状铝土矿和致密状铝土矿,盆地内部铝土岩
破碎和胶体凝聚分别形成碎屑状、豆鲕状铝土矿。风化过程中多数元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丢失,而SiO2 的流失程度明显大于
Al2O3,从而形成铝土矿矿层。因此,盆地的沉积体系和古地理控制了铝土矿矿系的分布范围和厚度,多期次的淋滤作用控制了铝
土矿的品质和矿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8.
华北石炭纪岩溶型铝土矿的主要物质来源为下伏的晚寒武世—中奥陶世碳酸盐岩。在长期的风化过程中,碳酸盐岩中活泼元素被带走,而残余的Al、Ti、Fe等惰性元素得到富集,其依据为下伏基岩具有与铝土矿相近的Al/Ti值;两者的痕量元素分布和富集系数基本一致;重砂矿物的种类、标型特征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现代碳酸盐岩岩溶洼地上正在形成的铝土矿矿床可提供例证。华北铝土矿的成矿模式可概括为:在早古生代碳酸盐岩风化壳的物质基础上,由于中石炭世湿热气候对粘土物质的铝土化作用,生成三水型铝土矿,并在附近的泻湖和海湾环境中沉积,经多次再沉积和成岩、后生阶段形成现代的铝土矿矿床。  相似文献   

9.
贵州大竹园大型铝土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大竹园大型铝土矿是中国近年来取得重要找矿进展的大型铝土矿之一。以采自大竹园矿区栗园向斜不同部位铝土矿、铝土岩和黏土岩的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质量分数)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稀土元素含量与铝土矿质量及成矿过程的关系,最后就稀土元素对于成因和环境的指示意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铝土矿、铝土岩和黏土岩稀土元素总含量(不包括Y)分别为107.07×10-6、185.00×10-6和246.28×10-6,依次增高,说明铝土矿的成矿过程是一个稀土元素贫化的过程,也是Eu异常和Ce异常趋于增大的过程,即相对于黏土岩来说,铝土矿具有高Eu异常、Ce异常的特征;相对于重稀土元素来说,无论是栗园向斜西翼还是东翼,铝土矿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且轻稀土元素含量以及La与Yb含量之比均随深度变浅而增加;单纯利用稀土元素图解不能有效反映成矿物质的来源,但可以大体反映含矿岩系形成于海相或海陆过渡相环境;大竹园大型铝土矿与黔北其他铝土矿一样,总体上属于沉积型,可能与古喀斯特化过程、古风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收集利用以往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山西阳泉铝土矿含矿岩系地质特征,及其伴生的稀土金属分布特征,提出了阳泉铝土矿含矿岩系中稀土含量变化规律,指明稀土矿含量由硫铁矿-含黄铁矿粘土岩-粘土岩而增高,再向粘土岩降低.其中以粘土矿最高,粘土岩最低,说明稀土金属作为铝土矿的伴生矿产极具有回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矿石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古地理资料综合研究认为:不同自然类型的铝土矿指示不同
的沉积环境,致密状与半土状铝土矿的沉积过程与黏土岩类似,形成于半封闭海湾的低能环境,碎屑状与豆鲕状铝土矿形成于相
对高能的滨岸湿地环境。铝土矿的空间分布与粒级有关,碎屑状与豆鲕状铝土矿围绕半封闭海湾分布,在南部新模向斜、张家院
向斜、安厂向斜一线占较大优势。致密状铝土矿在全区广泛分布,由南向西北方向,致密状与半土状铝土矿所占比重皆增加。铝
土矿沉积后,受到淋滤作用影响,促使矿石品质变好。   相似文献   

12.
铝土矿矿床中普遍含有不同比例的鲕状矿石,但目前对这些鲕粒的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相互关系的了解相对有限。对
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矿床中典型鲕状矿石中鲕粒进行了微区原位主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EPMA)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
(LA-ICP-MS)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并与共存基质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鲕粒的形成时间晚于基质,地表化学风化
作用本身并不能导致铝土矿的形成;鲕粒的形成发生于强氧化和高酸度的环境,其成因被解释为在海进过程中在地层中一定的深
度条件下形成了以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矿物,随后的海退作用过程导致硫化物蚀变并形成强酸环境,使得成矿元素Al相对于杂
质元素(Si、Fe)发生相对富集,且该过程具有多期次振荡重复的特点。铝土矿形成是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周期性海进-海退循环
与长期的大陆古隆起区平坦海岸地形相互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六)其貌不扬不起眼的铝土矿 铝土矿实在太平凡,既没有金属光泽,又没有闪亮的晶体,其外貌就是灰白色的硬质块状土.它常与陶瓷原料——粘土岩共生,其下为铁质粘土岩,其上为页岩.就是这不起眼的铝质粘土岩,铝的含量可达40%~ 75%,成为提取铝的主要矿物.  相似文献   

14.
栖霞宅科地区含矽线石榴黑云片岩是古元古代荆山群禄格庄组安吉村段主要岩性,主要造岩矿物为黑云母、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石榴子石、矽线石,岩石层位稳定,为高角闪岩相变质岩。用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方法进行判别发现,其原岩为一套化学上属中—强等分异的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粘土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宁武县西红河铝土矿区地质特征的研究,可知:铝土矿为位于奥陶系碳酸盐岩侵蚀面上的一水硬铝石沉积铝土矿矿床,即我国华北地区统称的G层铝土矿;含矿岩系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一段;铝土矿成因类型为碳酸盐岩古风壳钙红土沉积的矿床;西红河铝土矿床为一矿体厚度中等、品位较好的中型铝土矿床。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明确规定 :有色金属 ,把发展铝特别是氧化铝放在优先地位。1991~ 2 0 0 0年十年规划仍将铝工业作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之首。黄河流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铝土矿藏。铝土矿赋存于奥陶系 (或寒武系 )古侵蚀面上 ,中石炭统本溪组的中上部 ,称为“G”层铝土矿。是以高铝、高硅、低铁、中低铝硅比为特征的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共生矿产有高铝粘土、硬质粘土、山西式铁矿、黄铁矿、铝氧灰岩和A组煤 ;伴生矿产有Ga、Li、Ti、V等可以综合回收。我国铝土矿地质勘探工作是从建国后开始的 ,建国前我国没有铝…  相似文献   

17.
香炉山式铁矿是近年地质勘查工作中在贵州西部威宁-水城-赫章地区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组和宣威组之间发现的新类型铁矿床。在矿床成因上,该矿床既不同于海相的沉积型铁矿床,也不同于陆相的古风化壳矿床,而是兼有二者的特征,属于玄武岩古风化壳-沉积(堆积)型铁矿床。通过野外观察、岩矿石分析测试、岩矿石鉴定、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等手段对含铁岩系和矿石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矿石具有定向排列的火山碎屑、渗流管孔、姜结仁等典型结构构造。初步认为,香炉山式铁矿的形成除具有特殊的成矿背景外,还受到成矿物质来源、岩相古地理、古纬度、古气候、古生物生 态、古风化作用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控制,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外生成矿作用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8.
试论靖西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矿床成因及其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西岩溶堆积型铝土矿是原生沉积铝土矿在强烈的岩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次生沉积改造矿床,主要赋存于岩溶洼地的红土层中,具有矿床规模大、矿石质量优等特点。矿床成因与岩溶作用、红土化作用息息相关,成矿受矿源层、地层岩性、构造、气候、地貌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9.
铝土矿沉积被认为是炎热潮湿热带或亚热带古气候条件下的气候敏感沉积物。对黔北铝土矿中3个钻孔不同层位岩
心样品的GC-MS检测显示,样品中含有种类丰富、相对含量较高的燃烧成因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以芘、荧蒽、苯并[a]芘、苯
并[e]芘、苯并[ghi]苝等为代表的燃烧成因PAHs与陆上火灾事件密切相关。结合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前人研究所得的古地磁、植
物与孢粉化石证据,认为黔北铝土矿形成时陆上存在丰富的植被,且是一种在炎热潮湿背景下存在季节性干湿分异的古气候条
件。   相似文献   

20.
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受全球成冰事件的影响,华南海平面变化频繁。其中,达拉期至小独山期海侵规模最大,导致碳
酸盐岩普遍发育,为研究区铝土矿的沉积提供了空间上的保障;而紫松期至隆林期,本区出现最大规模的海退,很多地区的碳酸盐
岩沉积减薄,甚至暴露,遭受风化剥蚀,在黔北地区表现尤为明显,长时间的沉积间断有利于该区红土化和铝土矿化的进行。讨论
了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华南地区海平面变化规律,简要分析了这段特殊时期贵州北部及其邻近地区古地理格局的变化,结合古气
候资料,认为黔北铝土矿形成于华南地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海退规模最大的时期,即早二叠世紫松期至隆林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