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地形气候评判法 在广大山区范围内,如何选择柑桔树安全越冬基地县?其方法和途径很多。本文采用地形气候评判法,以鄂西山区为例,其程序如下: 1、选定地形气候类型:根据调查,柑桔树在冬季受寒潮或冷空气南下,遭受冻害。同时,冬季辐射冷却降温,受到睛冻威胁。对此,采用合适地形气候类型,可以减轻两种冻害,使柑桔树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2.
于强 《地理研究》1992,11(3):95-97
本文将地形因子参数化,建立了柑桔冻害低温与测点海拔高度、遮蔽度、山体遮蔽长度和地势倾斜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3.
雅鲁藏布江河谷中段是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区域,严重风沙灾害对雅江中段区域经济发展构成了直接威胁.雅江河谷实施的一系列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对减轻河谷地区的风沙灾害起到了显著作用.然而,对高寒地区生态工程实施引起的沙地土壤持水性能改良效应仍然缺乏定量认知.本研究选择雅江河谷4种典型植被类型(藏沙蒿、花棒、砂生槐、杨...  相似文献   

4.
低温冻害是柑桔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我国亚热带地域广阔,地形复杂,由于地形、水体、自然小气候的存在和共同作用及受人工栽培的影响,某一定范围能有相对暖的冬季和相对较高的最低气温,从总体上降低了可能对柑桔栽培构成威胁的各级低温的出现频率,因而扩大了亚热带柑桔栽培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5.
云南干热河谷特色农业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永彬  朱彤  卢培泽 《山地学报》2002,20(4):445-449
云南是一个山原省份,河谷盆地是农业发展的最适宜地区,由于部份河谷盆地存在干热气候,坡在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自然障碍,以及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制约,使得传统农业明显欠发达;同时干热河谷地区又具有光热与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势条件,适宜发展特色作农业和反季节农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发展形势下,需要开展区域特色农业建设以实现农业开发效益的提高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具体的分区开发方向和相关产业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干热河谷是一类特殊的退化生态系统区域,降水对河谷景观格局的变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DFA)分析了元谋地区近50 a降雨量变化趋势,同时也对1978~2006年进行了滑移分析.结果表明,元谋地区年均降水量序列至少在50 a的时间尺度上具有微弱的Hurst效应,即具有较弱的长期持续性及较强的随机性.区域植被覆盖率的变化能对该区域降雨量的动力学变化趋势做出有效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霜冻是作物在春、秋两季的生长时期内最常遭受的自然灾害之一.1953和1954年春的晚霜冻,曾使山西、山东、河南三省正在拔节、抽穗的小麦遭受严重冻害,产量降低.受冻的作物除小麦外,尚有果树、瓜类、蔬菜等;受害的地区也不限于华北.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曾在1953和1954年冻害发生后,组织调查队在山西中南部小  相似文献   

8.
霜冻是作物在春、秋两季的生长时期内最常遭受的自然灾害之一.1953和1954年春的晚霜冻,曾使山西、山东、河南三省正在拔节、抽穗的小麦遭受严重冻害,产量降低.受冻的作物除小麦外,尚有果树、瓜类、蔬菜等;受害的地区也不限于华北.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曾在1953和1954年冻害发生后,组织调查队在山西中南部小  相似文献   

9.
吴宜进  预先瑞 《地理科学》1998,18(2):190-195
论述了清江流域气候资源的独特性及其形成原因,为充分开发当地的气候资源、根据气象条件适宜、经济价值高和市场需求量大等指标,提出了重点开发项目;并针对清江河谷气候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冬季的低冻害的特点,对利用气候资源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沙尘事件对兰州河谷大气环境PM1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晓鹏  陈开锋 《中国沙漠》2011,31(6):1573-1578
利用1999—2001年兰州河谷大气中空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结合河西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分析了兰州河谷大气环境PM10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源于河西地区的沙尘暴对兰州市空气中PM10含量有重要影响,PM10浓度在冬春季较高,在夏季较低。1985—2001年16 a来河西走廊中东部沙尘事件年均约为37.6 d,兰州河谷年均沙尘事件约为24.4 d,两者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R=0.67,P=0.003)。2001年兰州河谷1 h平均沙尘PM10浓度统计分析显示:PM10含量大于1.0 mg·m-3 的峰值,主要由河西地区沙尘暴过程引起,而PM10含量0.5~1.0 mg·m-3之间的峰值,主要由工业污染物SO2、NOx及颗粒物的排放引起。要长期有效地改善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不仅要科学地制定本地污染物的减排措施,还要考虑周围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奶业空间结构的演变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柏林 《地理学报》1995,50(4):344-352
圈层分布、奶流系统、收发网络是上海市奶业空间结构的三个层次。它们的演变具有同步性,圈层外移是关键,它推动奶流系统的再组和收发网络的重构,规模扩大和区域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是奶业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优化上海市奶业空间结构必须因层次而异。  相似文献   

12.
横断山区地形大体由近南北向山脉、少量近东西向山脉、山谷、山间盆地与高原组成。区内一系列近南北向山脉与大江相间呈波状起伏,降水量、日照与气温高低相间也呈波状起伏。这是地形波的影响结果 近东西山脉对气流起阻滞作用,使山脉南北两侧的水热要素值不同。山谷和山间盆地内较干旱,温高,少雨,日照多。高原对气流起屏障、拦截与集聚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海平原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这里存在着干旱、洪涝、盐碱和风沙等自然灾害,一亿亩以上的低产农田,农业产量不稳不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不过,只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就可挖掘巨大的生产潜力,把它逐步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大豆和水果生产基地与综合性的农业区。作出这一决策的有利条件是:该区土地、光、温等资源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劳动力资源充足,城市、工业、交通发达,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农业历史发展悠久,具备一定的生产基础;国家对这一地区的开发、利用和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经验。治理、改造黄淮海平原的战略思想应该是:统一领导,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先易后难,点面结合,长期坚持,讲究实效。在克服自然灾害方面,应按照排涝——除盐——抗旱——培肥的顺序来解决问题,逐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结构系统。为了从根本上保障除灾增产目标的实现,从长远来说,南水北调,黄、淮、海三大河流的整治及中、上游的土壤保持,都是与发展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有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滇西北三江河谷纵剖面的发育图式与演化规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地壳持续、匀速抬升继以长期稳定的构造条件下,均一流域河谷纵剖面形态是以河口或河源为原点的抛物线(h=Al~N)。抬升期,河流深切侵蚀,纵剖面为上凸抛物线型;稳定期,河流均衡调整,纵剖面为下凹抛物线形;其间过渡阶段,纵剖面为直线型。流域地貌随侵蚀循环而相应演化,最终形成准平原。滇西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接近理想假设条件,其河谷纵剖面的形态和演化符合上述的图式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化与浙江洪水大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冯利华 《热带地理》1999,19(1):62-66
根据历史和实测资料分析,对于全球变化下浙江近期洪水的运作大势,可得如下几点认识:(1)在未来的十几年之内,浙江省将处在枯水年占优势的阶段,但全球变化将使浙江洪水的时空变化更为剧烈,使沿海地区的洪水灾害更为严重。(2)由于浙江省的大中洪水一般都集中在太阳黑子活动的峰谷年前后,而近期的2004年和2009年分别是黑子活动第23周期的峰年和谷年,因此这两年前后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3)浙江洪水对厄尔尼诺现象具有较好的响应,因此厄尔尼诺同年或次年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4)根据浙江历史上的台风重灾年资料,利用灰色灾变预测分析,可得浙江未来第一、第二和第三个台风重灾年分别为2001、2004和2008年,其中后两个台风重灾年与太阳黑子活动第23周期的峰年和谷年是大致吻合的。(5)植被破坏、河道设障等人类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增灾效应,从而使浙江未来的洪水灾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试论曹娥江上游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小平  毛发新 《地理学报》1989,44(2):214-220
曹娥江上游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成为浙江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河流。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平衡,威胁着流域内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全,极需治理。  相似文献   

17.
清江流域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清江流域气候资源的独特性及其形成原因,为充分开发当地的气候资源,根据气象条件适宜、经济价值高和市场需求量大等指标,提出了重点开发项目;并针对清江河谷气候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冬季的低温冻害的特点,对利用气候资源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华北平原粮棉生产发展变化与市场机制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华北平原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其粮棉生产发展特点、粮棉生产波动原因,参照国内外粮棉生产市场化的有效措施,提出了华北平原粮棉生产稳定发展的市场机制转换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东南沿海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帅江平 《地理科学》1995,15(4):327-336
  相似文献   

20.
黔西南高原区峰丛洼地的形态特征与发育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忠信 《热带地理》1997,17(3):267-274
本文通过对黔西南坡岗地区峰丛洼地形态参数的统计和趋势面分析,论证了高原区峰丛洼地的形态特征与发育,探讨了高原区暗河纵剖面形态和喀斯特地貌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