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对龙须菜配子体进行诱变处理,并筛选出色素突变体。又以真江蓠、细基江篱繁枝变型、龙须菜及其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藻胞蛋白的提取、纯化及藻胆蛋白光谱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江蓠属三个物种藻胆蛋白的含量有明显差异,龙须菜的野生型藻体与突变体之间藻胆蛋白含量的差异比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江蓠属三个物种中藻胆蛋白的吸收光谱中以藻红蛋白(PE)变化最大:细基江蓠繁枝变型PE的吸收光谱有二峰一肩,属Ⅰ型R-PE,而真江蓠和龙须菜的PE的吸收光谱有三个峰,属Ⅱ型R-PE:龙须菜的不同突变型藻体的吸收光谱也有Ⅰ型和Ⅱ型R-PE之分。不同物种藻蓝蛋白也有R-PC和C-PC的差异,异藻蓝蛋白的吸收光谱及三种藻胆蛋白的荧光发射光谱也略有变化。并以光合进化的观点分析了本文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紫球藻藻红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紫球藻(porphyridium cruentum)的水溶性色素粗提物经过固体硫酸铵沉淀和羟基磷灰石(HA)柱层析后,可以分离出较纯的B-藻红蛋白(B-PE),纯度(OD545nm/OD280nm)为3.0。测定了B-PE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以及紫球藻活体吸收光谱。B-PE在545nm和563nm各有一个峰,在498nm有一肩峰,与活体吸收光谱相比较只是最大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了5nm。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野生型和突变型龙须菜为材料,测定了完整藻体的室温吸收光谱、77K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和叶绿素诱导荧光动力学曲线.野生型(Wt)和黄色突变体(Ye100)的室温吸收光谱有435、498、540、566、618、640和680nm7个吸收峰;绿色突变体Gr180和Gr184则只有除540nm以外的6个吸收峰.3种突变体的藻红蛋白含量均比野生型少,两种绿色突变体的藻蓝蛋白含量相对有所增加,别藻蓝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77K低温荧光发射发谱(激发光分别为436、540和580nm)的结果表明:在发射峰的波长上,4种材料没有明显的区别,但Wt中PE吸收的光能传递效率比较低.叶绿素诱导荧光动力学曲线显示Wt的光系统Ⅱ活性、光系统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及光合碳代谢活性都高于突变体.  相似文献   

4.
龙须菜野生型于1996年采自青岛太平角,经性别、相态确认后进行实验;突变株为野生型经诱变的配子体。用RAPD技术检测野生型龙须菜及3株色素突变体的基因组特性及差异。共选用10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产生167条DNA片段,检测到38个多态位点,并显示gr184在0.66、079、2.0kb处的特征带。结果表明,野生型株藻与突变株基因组有明显差异,在3个突变藻株中,有2株以突变体的基因组更相近。  相似文献   

5.
以钝顶螺旋藻为材料,用改进的简易方法分离得到完整藻胆体,室温最大荧光发射峰位于681nm,加水解离后最大荧光发射蓝移到655nm,F680有两个峰,分别位于638nm和650nm,从而表明藻胆是完整的。用436nm波长激发,没有出现Chla的特征荧光峰,F720的荧光激发光谱,也没有出现Chla的峰,表明藻胆体溶液中不含Chla。在藻胆体溶液中加入1%的褐藻酸钠,室温下保存15d后,光谱特性没有变  相似文献   

6.
几种红藻和蓝藻藻胆体的分离和光谱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高等红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藻胆体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并与低等红藻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及蓝藻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作了比较研究。龙须菜藻胆体的吸收峰位于498nm、541nm、565nm、620nm和650nm。荧光发射峰位于576nm和672nm。从光谱学性质和能量传递分析,龙须菜和条斑紫菜胆体的组成、结构相似,但有细微差别。而螺旋藻藻胆体的组成、结构则与两种红藻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7.
陈素丽  陈清西 《台湾海峡》1997,16(2):201-204
用化学修饰剂pCMB、NBS、K试剂修饰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 Alcock酸性磷酸酶(ACPase,EC3.1.3.2),在修饰剂作用下,酶活力明显下降,健康虾酶对修饰剂的敏感性(NBS除外)大都在于病虾酶。修饰酶的紫外280nm吸收光谱以及荧光340nm发射光谱的变化,表明酶活力下降的同时酶构象也产生相应的变化。结果表明,酶分子的半胱氨酸残基、色氨酸残基以及门冬氨酸、  相似文献   

8.
钝顶螺旋藻藻胆蛋白的提取及其特征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采用细胞破碎,等电点沉淀的方法,提取、分离螺旋藻的藻胆蛋白,并在藻胆蛋白中检测到17种氨基酸。文中还研究了在500-700nm波长范围内不同外界因子对藻胆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pH值,藻胆蛋白液颜色及吸收光谱的形状和强度不同。当pH为4和5.5时,藻胆蛋白液呈绿蓝色,吸收峰在625nm处,而pH为7,吸收峰移至600nm。(2)藻胆蛋白热稳定性差,吸收光谱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  相似文献   

9.
以非离子去污剂DMG增溶3种褐藻的类囊体膜,经SDS-PAGE分离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并测定其光谱特性及表现分子量。结果表明,3种褐藻的电泳分离结果完全相同,都分离到6条含色素的蛋白质复合物。从不同褐藻类囊体膜上得到的同一种复合物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特性一致,3种褐藻的PSI复合物都有位于715nm处的长波荧光发射峰。电泳方法测得3种褐藻同一种以素-蛋白质复合物的表观分子量相近。  相似文献   

10.
培养海洋微藻Isochrysis galbana生产EPA和DH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某些海洋鱼油是EPA(廿碳五烯酸)和DHA(廿 二碳六烯酸)等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的主要来源。由于鱼油资源有限,且鱼油中ω-3PUFA的构成和含量随鱼的种类、季节、地理位置等不同而变化,利用海洋鱼油来生产ω-3PUFA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外,利用鱼油生产的EPA和DHA产品带有无法去除的鱼腥味,大大影响了产品的质量。随着人类对自身健康要求的提高,人们对这两种具有良好生理效果的脂肪酸的需求越来越多,仅仅依靠原有的鱼油资源已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开发EPA和DHA新生物资源已…  相似文献   

11.
探讨Ba2+离子搀杂对(Ca0.5Sr0.5)5(PO4)3Cl:Eu2+和(Ca0.4Sr0.6)5(PO4)3Cl:Eu2+量子发光效率的影响。当用Ba2+离子代替Ca2+或Sr2+离子进入晶体时,Eu2+离子的发光特性发生改变:发射峰的峰值降低,热猝灭的温度升高。并采用位型坐标理论给予解释。根据晶体的结构特征,对占据两个不等当晶体学位置的Eu2+离子发光中心之间的能量传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3种海洋养殖贝类体内的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庆宁  林岳光 《热带海洋》1999,18(1):79-82
分析了华贵栉孔扇贝、合浦珠母贝、翡翠贻贝的软体部、肝胰腺和生殖腺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3种贝的各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丰富,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相当高,占总脂肪的25.26% ̄27.21%,3种贝中,翡翠贻贝的油气含量最高(13.68%),软体部的EPA和DHA含量也较高(26.95%),最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海胆纲动物天然活性物质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已从海胆纲动物中分离到的几种生物活性物质在分离提取及生理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一概要介绍。1多聚不饱和脂肪酸1.1提取制备方法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loyunsaturatedFattyAcid,PUFA,又称HighPolyunsaturatedFattyAcid,HPUFA)系指含有多个双键的长链脂肪酸,主要有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DHA)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  相似文献   

14.
龙须菜 (Gracilariakemaneiformis)是红藻门江篱属中一种重要的产琼红藻 ,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红藻以藻胆蛋白为捕光色素[1] ,藻胆蛋白主要由藻红蛋白 ( phycoerythrin,PE)、藻蓝蛋白 ( phycocyanin,Pc)和别藻蓝蛋白 (allophycocyanin,APC)组成。PE直接产于光合作用 ,是第一级天线捕光色素 ,对藻体生理活动有重大影响 ,PE还可作为光合生物进化的标志 ,在实际应用中 ,由于其优良的荧光特性 ,被广泛用作标记物质。另外 ,其光吸收区位于叶绿素a不能吸收…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nobilis(Reeve)、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tensii(Duuker)、翡翠贻贝Pernavirldis(Linnaeus)的软体部、肝胰腺和生殖腺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3种贝的各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丰富,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相当高,占总脂肪的25.26%-27.21%。3种贝中,翡翠贻贝的油含量最高(13.68%),软体部的EPA和DHA含量也较高(26.95%),最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太平洋CP25岩心沉积物中钙十字沸石、蒙脱石/伊利石比值(M/I)、稀土元素含量、铈异常(δCe)、铕异常(δEu)及Sr、Nd同位素特征作为海底火山活动的证据,揭示了中太平洋海盆晚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和沉积的历史。其结果是,早中新世约20~17MaB.P.间,火山活动逐渐强烈,在17MaB.P.最强烈,使得沉积物具有高M/I和∈Nd、低δCe和87Sr/86Sr。17~1MaB.P.发生沉积间断。1MaB.P.至现代,火山活动较早中新世减弱  相似文献   

17.
异硫氰酸苄酯(BITC)的抑菌试验表明:BITC对3种海洋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T108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E204株和异单胞菌Altermonas.sp.E113株)的完全抑制浓度分别为4.0,1.0和2.0mg/L,50%抑制该3种海洋细菌生长(相对生长率)的浓度分别为2.67,0.37和0.44mg/L。  相似文献   

18.
研究海脉冲营养素“HMC”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口服HMC300mg/kg·d,连续7~10d,可增加小鼠免疫器官的重量(P<0.05);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P<0.01);促进PHA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反应(P<0.01)和提高ANAE+淋巴细胞百分率(P<0.05);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和PFC数目的生成无显著影响(P>0.05),对HPA和CTX引起的免疫抑制有拮抗作用。提示:HMC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9.
钝顶螺旋藻藻胆体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室温荧光发射光谱表征 ,研究了藻胆蛋白浓度、离子强度、pH和葡聚糖等因素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藻胆体的稳定性的影响。藻胆蛋白浓度为0.6~1.2g/L时 ,钝顶螺旋藻藻胆体的室温荧光发射峰在676~681nm之间 ,此时藻胆体的稳定性强 ,不易解离。在低离子强度(<0.75mol/L)条件下 ,钝顶螺旋藻藻胆体易解离 ,解离速度随离子强度的递减而加快。钝顶螺旋藻藻胆体在 pH7时稳定 ,而在 pH5,6,8,9时只有轻微解离 ,表明藻胆体在较宽的 pH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在钝顶螺旋藻藻胆体溶液中加入10%的葡聚糖 ,保存30d后藻胆体依然保持完整 ,说明葡聚糖对藻胆体的稳定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第四纪气候事件的孢粉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总结我国不同区域现有孢粉资料,发现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演化序列中明显地存在与演化趋势和周期不符的孢粉植物群事件。归纳起来有三种类型:延续时间约万年的孢粉植物群突变事件;延续时间数千年的孢粉植物群贫乏事件和延续时间几百年的孢粉植物群颤动事件。突变事件有4起:Betula-Artemisia事件(2.5MaB.P.);Artemisia-Gramineae事件(1.4MaB.P.);Ephed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