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2年9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奇峰 《气象》2012,38(12):1579-1584
2012年9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中心略偏于西半球,北半球高纬度环流呈5波型分布,槽区分别位于亚洲西部、亚洲东部、太平洋中部、北美洲东部和欧洲西部。月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脊点位置变化较大,强度比常年同期偏强。9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6.6℃,与常年同期持平,全国平均降水量73.8mm,较常年同期(65.2mm)偏多13.2%。月内共出现6次降水过程,西北太平洋有3个热带气旋活动,没有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北方多地出现低温冷冻灾害,16个省(区)遭受风雹灾害。  相似文献   

2.
2014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唐健  代刊 《气象》2014,40(10):1286-1292
提2014年7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地区为单一极涡,中高纬地区呈5波型分布,巴尔喀什湖附近低槽和东亚大槽强度均较常年偏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呈东西带状分布,强度与常年同期相当。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15.0 mm,较常年同期(120.6 mm)偏少4.6%;全国平均气温为22.3℃,较常年同期(21.9℃)偏高0.4℃。月内共出现8次强降水过程,多站出现极端日降水量。7月共有5个热带气旋(风力8级以上)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活动,生成个数较常年偏多,并有“威马逊”、“麦德姆”2个热带气旋登陆。华南、江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全国87个气象观测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74站发生极端日降水量事件。  相似文献   

3.
2016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纯怡  许映龙 《气象》2016,42(11):1418-1424
2016年8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强度偏强;亚洲大陆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明显偏东偏北、强度偏弱,大陆高压偏强。8月全国平均降水93.9 mm,较常年同期(105.7 mm)偏少11.2%;全国平均气温22℃,较常年同期(20.8℃)偏高1.2℃,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月内共出现了6次主要的区域性强降水过程,其中4次是由热带气旋或热带辐合带活动引起。8月共有8个热带气旋(风力8级以上)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活动,其中1604号台风妮妲和1608号台风电母登陆华南沿海。月内,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东北地区西部和内蒙古东部气象干旱持续。  相似文献   

4.
2015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芳  张芳华 《气象》2015,41(11):1425-1432
2015年8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地区极涡呈偏心型分布,亚洲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环流形势,槽脊强度均强于常年同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接近常年略偏强,位置偏西、偏南。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05.1 mm,接近常年同期(105.3 mm);全国平均气温为21.1℃,较常年同期(20.8℃)偏高0.3℃,上旬,江淮及其以南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月内共出现5次主要区域性暴雨过程。8月共有4个热带气旋(风力8级以上)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活动,其中,第13号台风苏迪罗登陆我国,台风生成和登陆个数均偏少。华北、西北地区东部及内蒙古中部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全国多个省(区、市)遭受风雹灾害。  相似文献   

5.
2015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沈晓琳  张芳华  周博坤 《气象》2015,41(10):1298-1304
2015年7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多极型,中高纬西风呈5波型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88.7 mm,较常年同期偏少26.5%,为1951年来历史同期最少;全国平均气温为22.1℃,较常年同期偏高0.2℃。月内共出现7次主要降水过程,多站出现极端日降水量。7月共有5个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活动,生成个数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并有2个台风(莲花和灿鸿)在我国登陆。新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气象干旱;全国24个省(区、市)遭受风雹灾害。  相似文献   

6.
2018年6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芳  何立富 《气象》2018,44(9):1237-1244
2018年6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地区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且偏强,亚洲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环流形势,槽脊强度均强于常年同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明显偏东,强度略偏强;南海夏季风于6月第二候爆发,较常年偏晚3候且季风槽偏弱。6月全国平均降水量92.9 mm,较常年同期(99.3 mm)偏少6%;全国平均气温为20.9℃,较常年同期(20.0℃)偏高0.9℃。月内共出现4次主要区域性暴雨过程。6月共有3个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活动,其中,第四号台风艾云尼3次登陆我国。内蒙古、辽宁、河北北部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下旬京津冀地区出现极端高温;全国多个省(区、市)遭受风雹灾害。  相似文献   

7.
2011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超 《气象》2011,37(10):1314-1319
2011年7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极涡呈多极型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弱,欧亚中高纬盛行纬向环流,多短波槽活动。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5.8 mm,较常年同期(115.9mm)偏少8.7%。全国平均气温为22.1℃,较常年同期(21.4℃)偏高0.7℃。月内,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全国共出现7次强降水过程,但没有发生大范围持续性的严重洪涝灾害;4个热带气旋生成但只有一个登陆我国;新疆、内蒙占西部、江南、华南、江汉、江淮、黄淮、华北等地相继出现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8.
2012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周宁芳 《气象》2012,38(10):1307-1312
2012年7月环流特征如下:欧亚中高纬呈两脊一槽型,我国中高纬多高空槽活动,西太平洋副高强度较常年偏弱,西段位置多变。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35.2mm,较常年同期(118.2mm)偏多14.4%,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四多雨年;全国平均气温为22.1℃,较常年同期偏高0.4℃。月内,共出现8次强降水过程,多站出现极端日降水量。共有4个热带气旋生成,其中台风韦森特登陆广东。江南、江淮、江汉和黄淮中部等地高温日数明显偏多。  相似文献   

9.
王璠  张芳华 《气象》2016,42(5):643-648
2016年2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大;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强,南支槽较常年同期偏弱,不利于水汽向我国输送。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2.3 mm,较常年同期(17.4 mm)偏少29.3%,全国平均气温-1.6℃,接近常年同期(-1.7℃)。月内,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西北地区出现今年首次沙尘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0.
2013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林玉成  徐珺  张芳华 《气象》2013,39(10):1379-1384
2013年7月环流特征如下:欧亚中高纬呈西低东高异常分布型,我国中高纬多短波槽活动,西太平洋副高强度较常年偏强,西南季风较常年偏强。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38.9 mm,较常年同期(120.6 mm)偏多15.2%,为1951年以来第四多雨年;全国平均气温为22.4℃,较常年同期(21.9℃)偏高0.5℃。月内共出现11次强降水过程,多站出现极端日降水量。7月共有4个热带气旋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活动,并有“温比亚”、“苏力”、“西马仑”等3个热带气旋登陆。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全国100个气象观测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  相似文献   

11.
河南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500 hPa环流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河南省40个代表站1961~2005年45年夏季大于等于35℃高温日数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分析。方差累积贡献率和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前3个典型场基本能反映河南夏季高温日数分布的主要特征,前3个模态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据此得出河南夏季大于等于35℃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类型:全省一致型、西北—东南差异型和西南—东北差异型。第1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最大,第2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比前一个时间序列要小,第1模态的时间系数演变显示,河南夏季高温日数平均呈减少的趋势,且存在2~4年、8~14年的周期变化,目前河南夏季高温日数正处于偏多的时段。应用逐日20:00500hPa ECMWF北半球格点资料,对1991~2005年15年河南典型的大面积持续高温下的环流形势进行普查、分类,分别求各种类型下的环流平均场,从而得到河南省高温的两种环流型,即贝加尔湖高压型和副热带高压型。  相似文献   

12.
尹洁 《气象》2005,31(11):74-77
通过分析2004年6月副高、阻高系统的特征,并将其与历史少雨年和多雨年差值场做对比得出:2004年6月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偏北、鄂霍次克海阻高偏弱是江西降雨偏少的重要原因;6月500hPa高度距平场沿东亚沿岸呈“- + -”分布有利江西少雨.利用OLR资料分析ITCZ与江西6月降水以及与副高的关系得出:ITCZ偏强有利江西少雨和有利副高脊线偏北.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61-2013年湖南82个台站夏季逐日最高气温数据,采取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3 a湖南高温(最高气温≥35℃)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夏季多年平均高温日数、高温均值及极端最高气温的大值区主要分布在湘东偏南及湘中偏北的部分地区。全省区域平均的多年平均高温站次及高温值总体呈线性增加趋势,7月中旬到8月上旬高温站次出现相对较多,7月8日起高温均值达到36℃以上并一直维持到8月末。高温最大持续日数总体呈现从湘中衡阳、株洲等地市向四周递减的分布趋势,极端持续高温日数阈值与高温最大持续日数空间分布较相似,但极端持续高温事件发生次数较多的台站主要分布在湘北、湘东南及湘西南。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1—2022年四川155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22年四川持续高温干旱事件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四川出现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全省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高温日数均突破历史同期极值,73%的站点出现重旱及以上旱情,为1961年以来最严重高温伏旱天气气候事件。南压高压北跳东进,异常偏强偏北,500 hPa青藏高压发展东移,或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北抬,与南压高压叠加,形成稳定正压结构控制四川,是造成高温干旱主要原因。亚洲中纬度地区盛行纬向环流,伊朗高压、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打通形成高压带,盛行下沉辐散气流,阻挡中高纬冷空气南下和低纬暖湿气流北上,导致四川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是高温干旱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夏季持续高温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郑祚芳  王迎春 《气象》2005,31(10):16-19
应用1996~2000年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北京地区近5年夏季出现的11个连续性高温天气过程进行了合成分析,总结了高温过程天气系统的共同特征,探讨了河套高压的形成机理及其与北京高温天气的联系。最后,给出了北京夏季高温天气的一个可能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6.
结合MICAPS2.0平台提供的数值产品和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信息,对2008年6月中下旬东北地区一次阻塞形势下的高温天气进行了分析.得出:大陆强盛暖空气持续北上,形成稳定的东亚阻塞高压是东北地区这次初夏持续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鄂霍次克海阻高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解释了当鄂霍次克海阻高活跃时副热带高压北上缓慢的原因。具体如下(1)通过对鄂霍次克海阻高指数和500hPa高度的相关分析发现,夏季东亚附近容易出现一个类似偶板子的遥相关类型;(2)这个遥相关类型与鄂霍次克海阻高发展时产生的从鄂霍次克海经日本东部海面到副热带方面传播的波列紧密相关;(3)伴随鄂霍次克海高压的发展,此波列的传播形成一个以日本东部海面为中心的气旋式环流,起着削弱副高北缘的重要作用。这个作用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1998年夏季副高会非常偏南。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鄂霍次克海阻高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解释了当鄂霍次克海阻高活跃时副热带高压北上缓慢的原因。具体如下(1)通过对鄂霍次克海阻高指数和500 hPa高度的相关分析发现,夏季东亚附近容易出现一个类似偶极子的遥相关类型;(2)这个遥相关类型与鄂霍次克海阻高发展时产生的从鄂霍次克海经日本东部海面到副热带方面传播的波列紧密相关;(3)伴随鄂霍次克海高压的发展,此波列的传播形成一个以日本东部海面为中心的气旋式环流,起着削弱副高北缘的重要作用。这个作用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1998年夏季副高会非常偏南。  相似文献   

19.
郑州极端高温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贺哲  李平  乔春贵  王蕊  梁钰  谷秀杰 《气象》2007,33(3):68-75
采用NCEP/NCAR1°×1°格点资料对2005年6月22—23日郑州出现的4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河套高压是初夏导致郑州乃至黄淮地区西部出现极端高温的重要天气系统。河套高压的形成与高低层暖平流存在着联系。同时高温的产生也与副热带急流有关,河套高压东南侧的强下沉气流是热力和动力共同作用结果,即当河套高压东南部处于高层副热带急流入口区左侧时,动力辐合机制使得此区域的下沉气流极为强盛,由此所产生的晴空辐射增温和下沉绝热增温使得极端高温天气的出现成为可能。另外,地形所产生的焚风效应对高温的形成具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济南市1951—2005年5-9月日极端最高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济南市极端最高气温与高温天气的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影响济南高温天气形成的主要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济南市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7月,1951年以来济南市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济南市夏季酷热与极端最高气温高、持续高温天气出现次数多的年份,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期以及90年代后期至今的两个时间段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