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8~2010年,在鱼类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鱼类物种5目11科42属49种,其中本区土著种5目10科38属45种,包括中国特有种4种,中国易危种5种,冷水种8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1种。土著种群落中,有鲤形目(Cyprini-formes)鱼类32种,鲤科(Cyprinidae)鱼类29种,鮈亚科(Gobioninae)鱼类13种;古北界北方区黑龙江亚区黑龙江分区的物种为22种;源于东部平原和北方平原生态类群的鱼类有27种;适应于江—湖缓流环境和淡水定居生活的鱼类有33种;草上产卵和水层产卵繁殖的鱼类有37种;杂食性和初级肉食性种类有28种,它们均相对占优势。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嫩江的鱼类群落物种结构Jaccard系数和Morisita-Horn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918和0.838;稀有种(包括中国易危种)和常见种分别为14种和25种;物种多度格局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这些结果表明,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与嫩江密切相关,鱼类区系复杂,物种组成与生态类型多样;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多样性程度相对较高,但仍面临着稀有种(包括中国易危种)尚占有一定比例而导致群落结构脆弱的潜在威胁。保持嫩江鱼类群落结构的稳定,对维护和发展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鱼类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水鸟的食物,鱼类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湿地中鸟类群落结构的稳定性。2013年,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该保护区中的湿地是白鹤(Grus leucogeranus)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迁徙鸟类的重要停歇地。2017~2022年,采用内陆鱼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对该保护区中河流和湖泊的鱼类物种多样性组成和鱼类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利用2007~2011年和2017~2022年该保护区河流和湖泊的鱼类采样和调查数据以及文献资料,分析了鱼类物种多样性组成特点,探讨了鱼类物种的地理分布特征和鱼类群落结构动态,分析了其与鸟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7~2022年,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嫩江的5处江段和5座湖泊(鹅头泡、茨勒泡、哈尔挠泡、莫什海泡和月亮泡)中,共记录5目11科47属57种鱼类,2017~2022年的鱼类物种丰富度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平均值比2007~2011年的分别减小了8.89%和16.53%;鱼类的种上分类阶元物种分布格局为鲤形目和鲤科占主体,具有东亚内陆鱼类组成的共同特点;鱼类物种的绝对特有性为5种,相对特有性为9.43%,鱼类相对特有性高于黑龙江水系的典型地理区;鱼类物种的绝对濒危性为5种,相对濒危性为9.43%,鱼类物种的相对濒危性低于黑龙江水系,但高于黑龙江水系的部分典型地理区;冷水性类群的物种数为10种,相对冷水种数为18.87%,都明显低于黑龙江水系及其典型地理区;土著鱼类由5个区系生态类群构成,北方类群物种数所占比例为28.30%,符合黑龙江水系内陆鱼类区系组成特点;2017~2022年的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值比2007~2011年的分别增大了3.88%、1.88%和31.70%,鱼类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的稳定性水平在提高。  相似文献   

3.
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湿地是典型的内陆湿地,作为重要的候鸟迁徙驿站,具有脆弱性和特殊性,其植物群落特征与多样性研究对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对阳关保护区湿地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阳关保护区的湿地中共有74种植物,隶属于26科56属,其中占优势的是禾本科和藜科植物,二者占所有植物总物种数的29.73%;在植物生活型中,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占总物种数的77.03%;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分布型为主;用TWINSPAN分析法,将36块样地划分为8个植物群落,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都较低,且存在较大差异;以重要值计算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4.2,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0.51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1.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38~1,表明阳关保护区湿地植物种类总体上比较稀少、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生态较为脆弱。  相似文献   

4.
为了系统掌握黑龙江省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鸟类分布状况,2014年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该保护区内,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开展了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和研究。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共记录鸟类14目29科45属67种,还有一些未辨识的雁鸭类、鹰隼类、鹬类和鸥类物种,未纳入鸟类物种数量统计数据。在67种鸟中,在居留型组成方面,有夏候鸟50种(占记录的鸟类物种总数的74.6%),冬候鸟2种(占3.0%),旅鸟6种(占9.0%),留鸟9种(占13.4%);在区系类型方面,有古北界种45种(占67.2%),东洋界种1种(占1.5%),两界广布种21种(占31.3%);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3种,黑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11种。按照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区分优势种(优势度≥0.05),该保护区有1种优势种,为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有常见种5种,分别为白鹭(Egretta garzetta)、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苍鹭(Ardea cinerea)、骨顶鸡(Fulica atra)和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有少见种和偶见种共61种。在蓄水池记录到的鸟类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都最多,分别为60种409 984只。宝平管理站与七星河管理站的鸟类群落最相似。  相似文献   

5.
鱼类是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中的重要食物基础。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白鹤(Grus leucogeranus)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针对该保护区中的鱼类资源增殖能力下降、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的适宜性水平降低的现状,2016年至2017年期间,采用湿地水文和基底修复的方法,对嫩江近岸浅水区和洪泛区中鱼类的自然栖息地进行了修复;鱼类栖息地修复前、后,分别于2015年9月和2017年1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鱼类栖息地,开展了鱼类样本采集和调查,研究了鱼类栖息地修复前、后鱼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评价了鱼类栖息地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鱼类自然栖息地相比,修复栖息地的鱼类物种数量明显增多,而经济鱼类的相对种群生物量和相对种群数量却分别减小了16.02%和39.98%,小型非经济鱼类的相对种群生物量和相对种群数量比自然栖息地分别增大了1.43倍和63.54%,鱼类现存资源量、平均年鱼类现存资源量和平均年鱼类分布密度大幅增加;修复栖息地鱼类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比自然栖息地分别减小了31....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特征,于2011年5月、7月和9月,对该保护区沼泽土壤动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该保护区的4块采样地中,共获得土壤动物38类2 122只,隶属于3门7纲16目27科,优势类群为甲螨亚目和双翅目幼虫。总体上,油桦(Betula ovilifolia)—臌囊薹草(Carex schmichtii)沼泽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薹草(Carex sp.)沼泽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和密度高于臌囊苔草沼泽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臌囊薹草沼泽,仅油桦—臌囊薹草沼泽的大型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季节差异;各采样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量无显著差异,油桦—臌囊薹草沼泽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密度最高,油桦—臌囊薹草沼泽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其他采样地都是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各采样地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和密度都有明显表聚性。生境差异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调查的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贝类资源,研究保护区内贝类的物种多样性,以及在不同生境类型下的分布规律和区系与动物地理组成,探索该地区内贝类物种组成和栖息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共采得贝类42种及亚种,分别隶属于2纲4目16科28属。其中,淡水贝类15种,分别隶属于2纲3目7科10属;陆生贝类27种,分别隶属于1纲3目9科18属,其中有3种为江西的新记录:小柱倍唇螺(Diplommatina paxillus)、三重真卷螺(Euplecta trifilaris)和小石环肋螺(Plectotropis calculus)。淡水贝类优势种为放逸短沟蜷(Semisulcospira libertine)和小土蜗(Galba pervia),陆生贝类优势种为扁恰里螺(Kaliella depressa)、弗氏巴蜗牛(Bradybaena fortunei)和灰尖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 ravida)。贝类动物地理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共22种,占总种数的52.38%。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Shannon-Wiener(1949)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对在不同生境类型下的贝类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丛生境陆生贝类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最高,针阔混交林生境的均匀度指数最高。根据Jaccard公式计算并比较铜钹山与邻近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物种相似性系数发现:铜钹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物种较丰富;与阳际峰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物种相似系数较高,为23.33%,与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物种相似性系数较低,为6.45%,并对其相似性差异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8.
2019年5月、7月和9月,利用复合刺网和定置网具,采集了呼伦湖水系的湖泊和河流中的鱼类样本,研究呼伦湖水系湖泊和河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探讨鱼类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保护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采集到的鱼类样本的物种鉴定,共记录5目7科31种鱼类物种,其中以鲤形目和鲤科的物种数量最多,分别为26种和23种,鱼类群...  相似文献   

9.
<正>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伊勒呼里山南麓,距加格达奇140公里,总面积229523公顷。保护对象主要是森林、沼泽、草甸和水域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于1999年12月建立,2003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河流密布,沟壑纵横,湖泊星罗棋布。  相似文献   

10.
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梯度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种性及群落各生长型多样性特征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及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梯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则体现了“中国高度膨胀”的规律,即中等海拔高度上多样性高而低海拔和高海拔多样性较低;3)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在1600-1700m之间有个很不明显的峰值,而其它4个指标沿海拔呈单调的下降趋势;4)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中等海拔高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9年的遥感图像和野外调查,采用人类活动压力指数对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人类干扰程度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湿地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对人类活动压力的响应。结果表明,该区的人类活动压力较大,在严重的人类活动影响下,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典型的河岸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区域,植物物种数下降,各生境间物种差异增大,其中城镇化压力是导致群落多样性变化的主因。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2006,(4):46-46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在山西、内蒙古等17个省、自治区新建了2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此,我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达265个,总面积9185.1万公顷,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9.6%。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东北部以保护草原生态、湿地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中的湿地是迁徙鸟类的重要停歇地。为了了解该保护区内迁徙期非雀形目鸟类的栖息状况,于2017年3~5月和9~11月,采用观察样带和样点方法,在该保护区内开展鸟类调查,研究鸟类群落(不包括雀形目)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调查期间,在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记录12目17科41属81种鸟类(不包括雀形目),共22763只;2017年3~5月,记录12目17科41属79种鸟类(不包括雀形目),共20373只;2017年9~11月,记录10目12科26属42种鸟类(不包括雀形目),共2390只;在记录的81种鸟类中,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枕鹤(Grus vipio)、白头鹤(Grus monacha)和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鸿雁(Anser cygnoides)、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和疣鼻天鹅(Cygnus olor)等22种鸟类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鸟类群落中,雁形目鸟类的物种数量(26种)最多,鸻形目鸟类的物种数量(19种)次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是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水鸟的主要繁殖和栖息地;2017年3~5月的鸟类群落(不包括雀形目)物种多样性水平高于9~11月。  相似文献   

14.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989年6月、1999年9月的TM遥感影像和2006年6月CBERS(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为数据源,以Arc-GIS软件为数据分析平台,研究了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和景观组分转移。结果表明,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以沼泽地为主,沼泽地是景观的基质,1989年、1999年和2006年沼泽地的面积分别为1279.3km2、1250.9km2和1238.4km2;该保护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其景观格局由简单变为复杂;景观类型的转换以草地转变为耕地、沼泽地转变为耕地和沼泽地转变为盐碱地为主,由此导致该保护区沼泽地面积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  相似文献   

15.
对洪河湿地主要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特征、土壤性质特征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沼泽—沼泽化草甸—湿草甸—灌丛草甸—岛状林的序列,物种丰富度呈逐渐增加的变化格局,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格局,优势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格局;而土壤性质特征则呈不规则变化格局。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性质之间只有均匀度与速效氮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其他均无显著相关。这说明在洪河湿地,土壤性质不是决定上述序列的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而土壤速效氮含量是影响物种均匀度的关键因素,同时,对其他物种多样性特征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湿地科学与管理》2014,(4):F0002-F0002
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江苏东部的黄海之滨,占地面积4万亩。1986年由原国家林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准建立。  相似文献   

17.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2000~2009年覆盖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MOD09A1和MOD13Q1数据集的相关数据,该保护区1:5万DEM,并结合2008年9月采集的野外湿地数据,进行了基于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改进型调整植被指数(MSAVI)、地表水分指数(LSWI)、海拔和坡度5个参数的保护区湿地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类型主要为河流、湖泊、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主要分布在海拔4100~4700m且坡度≤4&#176;的佩枯错、浪强错、多布扎等湖泊密集的高原湖盆地区、佩枯错与浪强错之间的平原地带和保护区中部及北部坡度较缓的河谷地区,大部分湿地分布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2000~2008年保护区湿地以季相变化为主,6~9月(湿季)湿地面积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2%;6~9月湿地面积年际变化幅度小于保护区总面积的0.1%;坡度和海拔是影响保护区湿地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和提取该地区湿地空间分布范围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18.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鸟类多样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鸟类资源是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类和数量动态变化以及鸟类栖息地环境状况,2017年4月、7月和10月对区内11条鸟类监测样线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记录鸟种11目27科89种,其中雀形目15科61种;发现频次888次,记录数量3 367只,频次和数量均居前五的有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灰树鹊Dendrocitta formosae、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2)居留型以留鸟为主,共61种,占68.5%;夏候鸟15种,占16.9%;旅鸟7种,占7.9%;冬侯鸟6种,占6.7%。鸟类区系组成以东洋界鸟种为主,共62种,占总数的69.7%;广布种19种,占21.3%;古北种8种,占9.0%。3)4月份是南岭鸟类繁殖活跃期,也是调查记录鸟种和数量最多的月份。11条样线中,相思坑、炉田、横水、南木、泽子坪、电视台、第一峰鸟类多样性(Shannon Wiener index)较高,怡坑、仙洞、担杆冲、竹坳多样性较低。4)根据海拔和植被类型,样线鸟类群落可分为4类:低海拔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高海拔针阔混交林和山顶矮林。300~1 500 m的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生境鸟类群落并没有很大差异,优势种均为栗背短脚鹎、灰眶雀鹛、灰树鹊等;而高海拔山顶矮林(1 300~1 800 m)生境鸟种则明显不同,以画眉科(Timaliidae)的红嘴相思鸟、红头穗鹛、赤尾噪鹛、褐胸噪鹛、灰眶雀鹛及莺科(Sylviidae)的金头缝叶莺、比氏鹟莺、栗头鹟莺、冠纹柳莺为主。建议建立南岭鸟类多样性监测网络和评价体系,以鸟类长期监测数据,如种类变化、种群波动,作为评价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鱼类资源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4年7—9月对塞罕坝自然保护区进行野生鱼类调查,结果发现塞罕坝有鱼类13种,隶属4目5科13属,鲤鱼目鲤科鱼类是最大的类群,优势种为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 Dybowski和北方须鳅Barbatula barbatula nuda(Bleeker)。在保护区各水系中,吐力根河是鱼类主要分布地,其次是泰丰湖。在鱼类生境分布中,仅分布在一种生境的鱼类有4种,占鱼类总种数的30.77%;分布在2种或3种生境的鱼类分别有3种,占鱼类总种数的38.46%;分布在4种生境的鱼类有1种,占鱼类总种数的7.69%,广布种2种,占鱼类总种数的15.38%。生境丧失和过度捕捞是造成鱼类下降的主要原因,针对鱼类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