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一前言中国大地构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早在四十年代中期黄汲清发表了“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其后又有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中国大地构造文献问世.但从板块构造观点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则开展的很晚,不过为近数年间之事.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构造复杂,以往的地质资料又缺乏有关板块构造的记载,因而现在要论述全国的板块构造,很感资料不足.这里只能讲一个大致轮廓,有些地方也还只是一些设想. 首先谈几点对板块构造概念的认识.地  相似文献   

2.
古地磁是研究不同地质时代地球磁场演变历史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曾在复活大陆漂移学说,证明海底扩张现象及建立全球性板块构造理论中起过巨大作用。现今,它在解决地质构造变动、地层对比、岩石形成、矿产预测,以至外星球物质的磁性等一系列地质学问题中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3.
大地构造学,是一门研究地球构造演化与运动及机制规律性的科学.自1850年瑙曼(Naumann CE)提出"大地构造(Geotectonics)"一词起,投入这方面研究的地质大师不胜枚举,他们已把大地构造学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国内外都出现过许多大地构造理论或假说,建立过各自的丰碑.其中,尤以"地槽说"、"板块构造说"影响最大.从1859年霍尔发现地槽到1968年,地槽说在大地构造研究领域一直占统治地位.它对整个地学的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至今仍有它的深远影响和意义.1968年以来,板块构造说兴起,被誉为地学革命,其影响之大,为其他任何大地构造说之所不及.  相似文献   

4.
杨巍然 《地学前缘》2004,11(2):525-532
湖北郧县王家庄有两期脉体 ,早期为纤维状石英脉 ,总体呈北北东向分布 ,平行脉壁有一中间面使其对称分布 ,显示张性裂隙持续发育过程 ;与之垂直的横向压性裂隙将它“错开”。形貌上酷似板块构造的大洋中脊和转换断层。晚期云母脉叠置在上述两组裂隙之上 ,并使原来裂隙性质发生变化。这些特征与区域应力场分布 ,特别是与两郧断裂的演化息息相关。根据分形理论 ,将王家庄石英云母脉与板块构造进行对比 ,一方面从微观的角度证实了板块构造一些基本观点的合理性。同时从微观信息得到深入研究板块构造的一些新启示 :对板块形成机制不要局限于软流圈对流 ,而应从更深层次研究地幔物质运动规律 ;要将大陆和大洋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全球应力场分布规律与构造演化历史 ,其中转换断层是联系大陆和大洋的纽带 ;加强RRR型三联点研究 ,它是研究深部 (地幔 )物质运动和上部 (地壳、岩石圈 )构造应力场相互关系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5.
星地碰撞的板块构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广润  张宏  唐辉明 《地球科学》2007,32(3):381-388
板块构造是一种全球大地构造理论.它以洋底扩张、洋壳边缘俯冲及转换断层为主要构造活动形式,配以地幔对流为原动力,建立一套颇具魅力的板块构造机制理论,被受到广泛认同.但也存在一些重要问题,主要是其地幔对流理念难以令人信服和对海陆格局变迁问题没提出明确的动力机制.在阐明造成板块构造理论这两方面困难问题的主要理由之后,介绍了星地碰撞事件的存在状况及其动力作用,着重论述了大规模星地碰撞的动力作用强大,对全球地质构造活动都有重要影响,板块构造也难以避免;星地碰撞的强烈冲击作用,有能力造成洋底开裂或使大陆裂解.据此设想,可用"星地撞击成缝,减压诱发岩浆上侵"的模式,取代与地球内部层圈结构相抵触的"地幔对流"模式来解释洋底扩张;并以星地碰撞发生地点的随机变化性作为大规模海陆格局变迁的主控原因.如此,则可有助于上述板块构造理论中存在的两大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万天丰 《地球科学》2019,44(5):1526-1536
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球物质在时间和空间演化的学问,是构造地质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很宽的学问.大地构造学需要朝定型、定向、定时、定位和定量的研究方向前进,需要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经过长期的知识积淀才可能进行扎实的研究,以便逐渐接近科学的真理.槽台假说是一种过时的认识.板块构造学说起源于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它是一个仍在继续发展中的大地构造学说,强调各个岩石圈板块是以水平运移为主的,但是其动力学机制则至今尚未完全解决,仍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7.
板块构造学说自提出至今已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最广泛的支持。但是作为一种新学说,它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特别是近年来地质科学的深入发展更给它提出一些有待解决的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深处都发现有古老陆壳的岩石,甚至在被认为应是新生地壳发源地的大西洋中脊,也发现有年龄为1.7亿年的变质玄武岩。  相似文献   

8.
板块一词在板块构造中原指岩石圈的运动单元,此处借来用以指一个在物质,年龄,演化,构造上具统一性质的地质体——大陆岩石圈板块。本文是作者《中国板块的年龄结构模型》一文的铺垫,先对板块的定义,类型,生长与年龄等问题作一理论上的探讨。 标准大陆 如果存在一个物质-年龄-构造-演化统一地质体——大陆岩石圈板块,那么什么时候,什么样子算做它的形成?根据流  相似文献   

9.
砂岩碎屑组分与板块构造位置关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碎屑模型”和“颗粒指数”概念的提出使得砂岩碎屑组分的研究进入了宏观地质学的实用领域.碎屑组分一物源区类型一板块构造背景研究已构成有机的整体,成为沉积学与板块构造学紧密联系的纽带之一.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火山岩成分与板块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块构造是当前世界上最盛行的大地构造学说,是一种新的全球构造学。它是近代地质学中一个崭新的分支,是建筑在有关学科最新成就基础上的产物。它的出现,得到了越来越多地质学者的赞扬与支持,它的出现,也引起了地球科学一场革命性的变化。火山岩在地表的分布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受大地构造环境所制约的。板块构造观点对于火山岩分布、组合、成分、成因等来说,能够作较好的解释。作为火山岩的物质基础——成分来说,也必然是确定板块构造环境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板块俯冲物质再循环的岩浆岩表现形式,是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发展过程中诞生的化学地球动力学,在研究大洋地质的许多基本问题中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大陆构造研究的一些思考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国伟  郭安林 《地球科学》2019,44(5):1464-1475
指出板块构造理论在解释大陆构造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在进一步深化板块构造理论发展的同时,构建大陆构造理论体系;通过长期大陆构造研究实践并利用国内外大陆造山带的6个例子提出有关大陆的基本问题,诸如早期大陆起源、超大陆方式演化的大陆演化机制以及大洋和大陆岩石圈的本质不同和构造旋回;说明大陆是由板块构造(包括可能的板块构造远程效应)和大陆自身机制分别形成的组分的拼合体.主张大陆有自身的机制操控它的起源、保存和演化.在排除了来自板块边缘以及板块远程效应的作用力的前提下,出现在陆内环境的造山作用可由大陆本身尤其可能由陆内中小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需要强化大陆构造研究,在深化板块构造理论的同时,探索和创建大陆构造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太古代地质研究中争论很大的问题之一是有否板块构造作用.Bickle(1978)提出,由太古代变质岩得到的相对冷平衡热梯度,要求太古代时因快速的板块构造作用引起大量的热损耗.但是,相反,因为比较热而薄的、年青的洋壳板块难以俯冲.所以板块的迅速产生和俯冲受到了限制.已经有人论证太古代洋壳的主要组分很可能是科马提岩,和绿岩带有相似性.这意味着幔源熔岩的喷发温度约1650℃,它要求较流圈顶部温度约1700℃,可与根据Gorgona岛的科马提岩推测的约1350—1400℃的现值进行对比.另一方面,Davies(1979)已有力地论证了晚太古代地幔温度仅比现值高150℃左右.不论哪一种情况(Tast=1700℃或Tast=1500℃),  相似文献   

14.
许志琴  杨经绥  朱文斌 《地质学报》2021,95(1):前插1-前插2
刊序板块构造理论诞生60年来,作为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大陆动力学研究也已进行了30年。板块理论被公认为"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五大成就之一,该理论的提出是一次地学革命,因为它重新调整了人们对地球动力学的传统认识。板块构造学说诠释了全球构造的许多现象。但是,与板块构造学说所阐明的大洋岩石圈生长和消亡过程相比,大陆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更为复杂:大陆地壳无均一成分、无共同成因、具有复杂的流变学特征、有复杂多样的造山带和盆地类型、有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有构造和热演化史不同地体的拼合、有流体和熔体对大陆岩石圈强度的改造,以及大陆板块聚敛和离散的轮回,因而板块上陆面临重大挑战!大陆动力学的兴起成为板块构造发展新的里程碑,逐步成为解决人类社会需求(资源能源、环境和灾害)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征东 《山东地质》1995,11(1):1-11
天体内部物质运动的研究是天体理论物理研究的内容之一,也是探讨板块构造运动驱动力的唯一方法。本文根据动量守恒原理结合天体演化,天体运行规律,推演出地球内部物质的两种基本运动规律:第一种运动--壳、核的南北向相对运动及第二种运动--垂直自转轴的开普勒式旋转运动。从而获得地球内部板块构造驱动力的存在。所以,板块构造驱动力的起源,不在地下而在天上。存在于无垠宇宙的、天体运行之动量守恒之中。  相似文献   

16.
板块构造的起始和演化是固体地球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岩石地球化学大数据分析可以较全面地用于研究全球构造体制的变化对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记录所带来的全球性影响。板块构造样式随着地幔潜在温度的降低,会经历一系列的演化并最终在新元古代末期转变为现代样式的板块构造。板块构造的演化也显著影响着地质历史时期地幔热状态和地表-深部的物质循环,岩石地球化学大数据研究是揭示这些地质过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前寒武纪地球动力学(Ⅴ):板块构造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系统综述了板块构造启动时间的不同观点及其依据,并探讨了板块构造启动的三个必备条件:刚性岩石圈、俯冲作用、地幔对流循环的起源,进而探讨了前寒武纪俯冲作用、板块构造体制与现代俯冲作用、板块体制的差异。板块构造体制启动的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刚性、俯冲和地幔对流,直到27~21亿年期间才在全球不同地点同时满足。但现代板块构造体制起始的时间为10(或19)~8(或6)亿年,其标志性物质记录或识别标志依然是蛇绿岩建造、高压-超高压变质、岛弧型岩浆建造等。最后,系统描述了板块构造可能的启动机制和过程,为认识前板块构造和板块构造差异提供一个约束,也为推动地球动力学统一理论的思考和探索提供一些最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对板块构造的一些不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质》1993,(7):31-32
我在学校听老师说:“当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是地球科学的一次重大革命,地学中的分支学科几乎都在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进行修改补充.”但读了贵刊1992年7期夏之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含煤盆地的聚煤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仁农  李桂春 《地质论评》1995,41(6):487-498
含煤盆地是煤系形成的基本地质构造单元,含煤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所处的板块构造位置有关,板块构造在中国含煤盆地的演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影响着含煤盆地的古地理,古气候及古植物的变化,因此板块构造演化控制了含煤盆地的煤系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20.
板块构造学说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板块构造学说揭示了海底扩张和板块的水平运动现象,阐明了与板块边界相联系的岩浆活动。但大量资料表明地球历史上岩石圈板块与软流圈是同步耦合运动的,而不是在软流圈上滑移。全球扩张与俯冲的不对称性现象也是不吻合于板块构造理论所期望的。安第斯弧作为洋陆俯冲的典范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上均缺少证据。对于与俯冲带相关的弧后引张、大陆增生、地壳物质返回地幔和成矿作用方面均存在较多的问题。大火成岩省所揭示的岩浆活动现象超越了板块构造的格局,并发生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和更广泛的地域范围。大火成岩省学说所解释的大陆增长、地壳物质返回地幔和成矿作用过程完全不同于板块构造学说。驱动地幔柱的深地幔对流假说允许岩石圈板块与下伏软流圈一起运动,吻合铅同位素所揭示的岩石圈与软流圈长期耦合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