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红树林环境的舒适度,在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林缘和林内选择两块样地,并以岛上珠海白鳍豚(Lipotes vexillifer)保护处办公室旁边的海边、影视城山脚和岛上居民生活区为对照样地;在各样地,分别测量30个被试者的血压、心跳频率和呼吸频率的生理参数,对被试者进行环境舒适度问卷调查,对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环境舒适度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在红树林保护区边缘还是红树林内,被试者血压的高压与低压差都是最小的,与其在对照样地的血压的高压与低压差明显不同。在红树林边缘和红树林内,被试者心率平缓,说明被试者此时心脏活动比较平稳,内心比较平静,人体处于较舒适的状态。在5块样地中,被试者1 min的呼吸次数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在平静情况下,呼吸频率作为情绪变化的指标效果不明显;2通过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发现,被试者的心跳频率分别与环境参数中的光照强度和空气负离子浓度相关,其非标准化回归方程:X(心跳频率)=34.725+0.004GZ(光照强度)-0.009KF(空气负离子浓度),R2=0.917,p=0.0410.05,说明人体生理参数的变化受环境因子的影响;3在5块样地中,淇澳岛红树林内环境舒适度总得分为14分,舒适度达93.3%,明显高于其他环境,说明红树林在提高环境舒适度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变化及调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对珠江口内伶仃洋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的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采用的方法包括收集部分历史资料、三个时相段红树林的遥感图像监测和实地样方调查。根据 2 0 0 4年最新遥感测算 ,大约有 2 0 0hm2 红树林生长在该岛 ,这些红树林是珠江口重要的生态系统 ,但已受到强烈人为干扰。在过去近 2 0年里 ,约 77hm2 的天然红树林被毁掉 ,用于水产养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近些年来研究区红树林面积不断增加 ,尤其是自 1999年实行红树林人工恢复工程以来 ,新引种的红树林 (无瓣海桑Sonneratiaapetala)得以重建。但是淇澳岛红树林斑块的空间格局和种的构成发生了变化 ,红树林群落植物多样性明显减弱。在综合分析基础上 ,根据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 ,提出了以构建典型的红树林生态序列和红树林湿地植被多样性为目标的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珠海淇澳岛为研究区,并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对连续3年(2016年“妮妲”、2017年“天鸽”和2018年“山竹”)台风干扰前后红树林的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植被指数)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分析红树林的受损及恢复格局,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不同台风干扰下,淇澳岛红树林的NDVI均整体下降,其受损以轻度和轻、中度为主,而重度及以上占比较少;2)多个台风后,淇澳岛红树林的恢复在年际尺度上存在遗产效应,其总体遵循“受损较重→缓慢恢复→受损较轻→快速恢复→受损较重”的循环演替模式;3)淇澳岛红树林的受损程度随台风风速增大而加重,但台风前若无瓣海桑恢复缓慢则会降低其受损程度。淇澳岛红树林的恢复格局与无瓣海桑在台风灾后的受损程度有关,而受区域水热条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红树林湿地是海陆交汇带内的一个特殊生态系统,其沉积物中各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受多种因素制约。对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65个样品进行稀土元素(REE)分析,结果表明: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REE)变化范围为141.28~269.20 mg/kg,平均值为221.88 mg/kg,明显高于中国土壤(163.86mg/kg)和中国浅海沉积物(159.53 mg/kg)中稀土元素的总量,与海南砂页岩母质(216.88 mg/kg)稀土元素总量接近。沉积物REE质量分数显示出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LREE/∑HREE为12.87,铕(Eu)呈明显负异常(0.58)以及铈(Ce)呈中等程度正异常(1.98)等陆源沉积物特征。不同类型湿地的∑REE表现为:林内林缘光滩,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稀土元素质量分数逐渐降低;∑REE与粒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稀土元素的分布主要受化学风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恢复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由于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红树林面临着很大的威胁.运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进行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是非常必要的.阐述了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恢复主要种植树种的选择、种植和抚育以及采取的工程措施.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恢复获得成功,该实践经验旨在为中国红树林恢复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景观变化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M遥感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GIS和RS技术获得海南东寨港红树林3个时期红树林分布图;进一步运用景观指数定量分析红树林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东寨港红树林各景观指数均有明显变化。其中,表征面积变化特征的景观相似性指数(LSI)和平均斑块面积(APA)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表征破碎化程度的单位周长斑块数(NPUP)和边界密度(PERD)呈上升趋势;形状指标(SI)也有下降趋势。说明东寨港的红树林在过去的20年,经历了衰减和破碎化过程;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变化产生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7.
<正>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集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生态系统于一体的综合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分别由淇澳岛和担杆列岛组成,总面积7373.77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红树林湿地、猕猴、鸟类、珍稀植物及海岛生态环境。淇澳红树林是珠海生态名片,是全国人工恢复面积最大的红树林;2011年被评为"珠三角十大特色景观"。这一片美丽的红树林,是珠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彩浓墨,萃集生态保护、生态景观、生态旅游、科研博览、科普教育、科技推广于一体,在南中国的海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东南亚国家及我国香港和台湾红树林生态旅游现状调查,总结了红树林生态旅游及环境教育的特点、成功案例和创新理念。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及《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的大背景下,结合海南岛和海口市的实际情况,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为对象,提出红树林生态旅游可行性建议,完善我国红树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湿地科学》2005,3(4):321-324
第1期互花米草入侵东滩盐沼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陈中义付萃长王海毅等(1)泉州湾红树林湿地人工生态恢复的研究…………………………………………………叶功富范少辉刘荣成等(8)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变化及调控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该文分析近20a来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演变,采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对3个时相(1988年、1995年、2002年)的Landsat TM遥感图像应用专家系统方法分类;结合ARCGIS8.1,辅助FRAGSTATS3.01景观软件计算斑块和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格局指数。淇澳岛红树林面积呈上升趋势,1988年、1995年和2002年分别为20.16hm^2、28.08hm^2、57.96hm^2;斑块数目从1988年的1个增加到2002年的18个,总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周长面积比呈上升趋势;平均斑块大小、平均斑块分维数、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呈下降趋势。近20a来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景观受人为干扰,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扩大,需对湿地多功能景观进行科学调控。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近20年红树林湿地的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多种规则相结合的专家系统方法,对珠江口地区3个时相的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得到3个时相的红树林面积变化和空间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从1988年到2002年珠江口地区红树林的整体面积变化是一种先降低再增长的趋势,但红树林类型由分散分布的天然林转变为集中分布的人工林,除淇澳岛、深圳河口地区还有大片的红树林外,其它地区的红树林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2.
湿地沉积过程研究对于揭示区域环境演变与湿地发育过程具有重要作用。2011~2015年,在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进并利用地表高程测量仪(surface elevation table,SET),对4处沼泽湿地进行年际尺度表层沉积物累积厚度监测,计算表层沉积物的沉积速率。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5年期间,4处沼泽湿地表层沉积物的累积厚度分别为(7.31±2.87)mm、(7.70±2.55)mm、(5.71±2.36)mm和(6.30±1.69)mm;表层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分别为(1.85±0.89)mm/a、(2.27±0.91)mm/a、(1.63±0.94)mm/a和(1.45±0.77)mm/a,4处沼泽湿地表层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选取海南岛东寨港、三亚河和青梅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1959年和2008年的数据基础上,分析了近50年海南岛红树林种类、群落和面积的变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50年内,三地的红树植物相对灭绝种类比例小,只有三亚河种类变化较大,从26种减少为20种(另有2个引入种),东寨港和青梅港则分别仅减少1种。从群落类型面积变化分析可知,50年来三地主要群落的损失率均在41﹪以上,所毁灭的群落以近岸的内缘种为优势的群落为主,主要是海莲,尖瓣海莲,木榄群落和角果木群落等,并存在单优种群落向多种混合的多优种群落的演替,种群濒危,矮化和面积碎化现象突出。50年来三地红树林总面积也大为减小,东寨港和青梅港减少53﹪左右,而三亚河则减少92﹪。近50年来红树林的变化与环境关系表明,自然环境要素梯度变化形成了红树林群落空间分布和群落垂直分层的分异性。而社会(生产)环境要素的发展过程不但改变了红树林群落空间分布格局,还影响群落种群和外貌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4.
地震对海岸带地貌与沉积有明显影响,1605年海南岛琼山地震造成东寨港地区发生严重陷落事件。对采自东寨港红树林区258 cm柱状岩芯YBL孔进行了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发现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在125 cm附近有明显突变,对应于沉积相从陆向海的转变,125 cm以下岩芯沉积物为暗红棕色陆相沉积,125cm以上为灰色-橄榄灰色海相粉砂沉积。推测该沉积相突变是对海南岛东寨港地震陷落事件响应,结合采样点潮位高程推测1605年琼山地震导致东寨港区域沉陷幅度至少为1.6~1.8 m。  相似文献   

15.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碳储量及固碳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杰龙  辛琨  李真  高春  颜葵 《湿地科学》2015,(3):338-343
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为例,利用遥感判读、野外调查和采样数据,采用经验公式和实验室分析方法,计算了12种红树群落植物和土壤的固碳量,得到海南东寨港红树群落的固碳总量为29.56×104t,单位面积固碳量为187.54 t/hm2,其中,土壤固碳量达到90.99%;最后,运用碳税法计算东寨港红树林固碳功能价值为2.75×108元,单位面积红树林的固碳功能价值为17.44×104元。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湖南)这片湿地位于长江南岸,由广阔的淡水湖、沼泽、草原及河道组成,既是重要的渔业区,同时也是一个天然的储水库,对防治水灾大有帮助。生长其中的水生植物更是不少家畜的主要饲料。这片湿地是濒危的中国江豚的重要栖息地,亦是不计其数的候鸟、超过200种鱼类及大量涉禽如鹤等的越冬地点。东寨港(海南)位于海南岛的东北部文昌县沿海,东寨港是一片辽阔的潮间带泥滩及红树林,东寨港的红树林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区域。它不仅是不少具有商业价值的鱼类的生长地,更有助于减少沿岸的土壤侵蚀。港湾沿岸有不少居民定居,他  相似文献   

17.
以海南岛东寨港、清澜港与三亚河3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综合比较了人工与天然红树林6种重金属(Cd、As、Cu、Cr、Pb和Zn)的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生物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的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区红树林沉积物中,Cd呈现强度—极强度污染,As为中度—强度污染,Cr属中度污染,Zn为轻度污染,Cu与Pb表现为无至轻度污染;从区域空间看,Cd污染表现为:东寨港(强度—极强度)>清澜港(强度)>三亚河(无污染),As污染表现为:清澜港(中度—强度)>东寨港(中度—强度)>三亚河(中度);Cr污染表现为:东寨港(中度)>清澜港(轻度)>三亚河(无污染)。2)东寨港人工无瓣海桑、天然白骨壤、人工与天然桐花树、人工与天然海莲,清澜港的天然桐花树Cd的值(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属较强潜在生态风险,东寨港与清澜港的天然正红树林、清澜港的人工无瓣海桑、天然杯萼海桑和天然海莲Cd的值属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其余红树植物6种参评元素的值与RI值(多重金属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属轻微级;综合而言,Cd、As、Pb和Cr似乎更易引发海莲、桐花树与无瓣海桑的健康风险问题。3)人工与天然红树植物各器官对6种参评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大体表现为:根>枝>叶;红树植物植株平均富集系数总趋势为:三亚河人工红树林>三亚河天然红树林>清澜港天然红树林>东寨港天然红树林>清澜港人工红树林>东寨港人工红树林。4)人工与天然红树林的重金属转运系数都显示出:叶—枝>枝—根>叶—根;植株平均转运系数总趋势:三亚河人工红树林>三亚河天然红树林>东寨港天然红树林>东寨港人工红树林>清澜港天然红树林>清澜港人工红树林。5)红树植物与林下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之间具有强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控制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和减少外源重金属污染是维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重要而有效的环节。6)同一地区同种红树植物在吸附重金属能力上人工林略强于天然林,这可能与人工红树林的营林环境、人为扰动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技术,利用GPS测量数据和1962年地形图分别建立两期DEM,通过对比重点研究了四工河4号冰川1962-2009年冰舌区的表面高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2-2009年间,冰舌区平均减薄15±10 m,年均减薄约0.32±0.2 m,冰储量亏损达(14.3±9.5)×10-3km3,折合水当量(12.9±8.6)×10-3km3。不同海拔、坡度区间冰面高程变化差异显著,海拔较低、坡度较缓区域的变化最为强烈。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四工河4号冰川发生强烈消融,标志着博格达峰地区的冰川正处于物质严重亏损的状态,直接影响到流域水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76—2021年共6期遥感影像获取了海口市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不同年代的湿地数据,基于转移矩阵、问卷调查和主成分分析,剖析了45年来保护区红树林的变化及其与周边社区的关系。结果显示:1)保护区内红树林面积由1976年的1 395.84 hm2增至2021年的1 589.28 hm2,期间呈“骤减缓升”之势。除1976—1985年红树林面积有减少外(减少了250 hm2,减少幅度为18%),其余时段红树林面积均为增长态势。2) 1976—2021年保护区红树林转出对象分别是淤泥质海滩(34.32 hm2)、河流(25.81 hm2)、海水养殖场(21.06 hm2)、其他用地(10.58 hm2)和洪泛湿地/内陆滩涂(8.26 hm2);转入为红树林的对象主要是淤泥质海滩(177.41 hm2)、河流(38.18 hm2)、其他用地(28.21 hm  相似文献   

20.
以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高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相结合(PLSR+NDVI)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与连续小波变换(PLSR+CWT)相结合的2种无人机高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反演了研究区内红树林的10种冠层叶片功能性状。结果表明,PLSR+NDVI的方法更适用于红树林冠层叶片比叶重LMA、单位质量磷含量Pmass和单位面积氮含量Narea的反演,PLSR+CWT的方法更适用于氮磷比N/P、叶绿素含量C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Cxc的反演,2种方法用于反演单位质量氮含量Nmass、单位质量钾含量Kmass、单位面积磷含量Parea和单位面积钾含量Karea的结果均不理想(R2<0.3)。采用所建立的较优方法对研究区红树林冠层叶片的LMA、Pmass、Narea、N/P、Cab和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