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宁夏9个台站1986年后记录的宁夏及邻区132次地震的200条DD-1仪模拟记录,对宁夏及邻区的分区尾波Q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区尾波Q值主要与地质构造有关。Q值相对较低的区域为吉兰泰盆地,银川盆地南段的吴忠,灵武,阿拉善左旗西南,中卫至海原之间,吴忠,灵武至盐池之间;相对较高的区域为乌海及附近,贺兰山,永宁至大武口之间。  相似文献   

2.
首先利用叠加谱比法,对成都数字地震台网的12个台站及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的5个台站所记录的504个宽带垂直分量进行分析,得到与各路径相对应的椭圆内的Lg尾波Q0和η的测量值,再应用反投影技术反演得出四川及邻区Lg尾波Q0和η的分布图像。结果表明:Q0值的分布与构造活动性紧密相关,在所研究的范围内,Q0值在225~400的范围内变化。低的Q0值(225~250)发生在安宁河断裂、龙门山断裂和鲜水河断裂的交汇区域,以及由安宁河断裂和则木河断裂等多条断裂所组成的南北向断裂带;在川东的四川盆地,Q0值有所升高,在250~300的范围内变化;在所研究区域东南部的扬子地台,Q0值呈现出350~400的较高值。叩值在0.4~0.8的范围内变化。绝大部分地区的叩和Q0反向相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Sato模型研究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Sato模型,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清晰、噪声水平满足计算条件的ML≥2.0地震,计算宁夏及邻区各区域尾波Q值,与前人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得到研究区尾波Q值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整体呈北高南低分布;吴忠、灵武地区尾波Q值相对较高,与该区域存在高速区相对应;阿拉善左旗西南尾波Q值较低;盐池地区尾波Q值相对较高,对应该区稳定的地质构造;中卫、海原及附近地区尾波Q值相对较高,认为与该区域地壳深部的高温度与高热流值有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北京及邻区区域测震台网2009年4月至2016年9月记录到的110个地震的波形资料,运用Atkinson、Moya方法分别研究了北京及邻区的Q值和场地响应;结合地质构造,我们将研究区域划分为3个区:一区(平原区)、二区(延怀盆地)和三区(燕山地区),计算出各区的Q值:Q1(f)=182.00f0.7073,Q2(f)=191.81f0.6215,Q3(f)=486.12f0.3506,讨论了各分区Q值的差异和原因,并与现有Q值结果进行对比;通过计算,获得了126个台站(51个非基岩台和75个基岩台)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在频域1~20Hz范围内,非基岩台(全部位于一区)场地响应形态比较一致,低频放大,高频衰减,场地响应最大为8,放大与衰减临界频率约为6~13 Hz,最小衰减至0.1以下;大部分基岩台低频段放大不明显,三区基岩台场地最稳定。  相似文献   

5.
正Q值和场地响应是精确测定震源参数和震级的基础,可以提高地震台网产出资料质量,促进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的发展。近几年来,北京及邻区存在的密集数字地震监测台网记录并积累了大量新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利用这些资料来分析北京及邻区的Q值和台站的场地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山及其邻区热流值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在唐山及其邻区测得14个热流值,其数据在1.11至2.53HFU范围间。文中阐述了工作区地热条件的基本轮廓、地温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运用大地热流值计算地壳各层和莫霍面的温度,最后讨论了地热条件和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台网数据库中记录的37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利用单次散射的Aki模型,计算上海及邻区尾波Q值,拟合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结果为Q(f)=(176.2±87.26)·f0.898 4±0.290 8。与国内其他区域相比,本区域Q值偏大,对频率依赖性低。结合上海及邻区地质特征及同期小震空间分布特点,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以下4个小震密集区:苏中沿海区域、南黄海区域、苏州—东海区域、宁波—舟山区域,分区进行Q值统计分析,表明尾波Q值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区域地震活动性。  相似文献   

8.
浙江及邻区尾波Q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单次散射(Aki)模型,利用2000年至今浙江及安徽台网记录的37次ML3.0以上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了浙江及邻近省区平均尾波Q值,并拟合了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数据。结果为:Q(f)=212±33.5f0.62±0.11,与国内其它区域相比,本区域为Q值高值、对频率低依赖性区域。认为本研究区内构造活动弱,地震活动水平低。本文就Q值对频率、尾波窗长等的依赖性特征及影响Q值计算的噪声水平、滤波器、数据采样等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用海南岛及邻区2000—2012年精定位后的地震S波资料进行Q_s值成像,得到区域Q_s值分布和滑动平均Q_s值变化,结合地震活动、火山、热流点和GPS基线变化分析区域浅层地壳(深5~15km)S波衰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区域地壳介质应力条件状态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1)衰减成像结果显示研究区Q_s值空间上横向不均匀变化显著,总体呈现海南岛中部高、周边低的特征,低Q_s值(高衰减)主要分布在王五-文教断裂以北、尖峰-吊罗断裂以南及铺前-清澜断裂以东区域。地震活动多丛集分布在高、低Q_s值过渡区域,火山主要分布在王五-文教断裂以北的雷琼坳陷低Q_s值区域及其附近,大地热流点分布于低Q_s值及其边缘区域。2)滑动平均Q_s值的时间变化特征与地震活动性、泸州—琼中GPS基线变化存在较强的相关性。2000—2008年,研究区地震活动性较强,泸州—琼中GPS基线呈缩短趋势,滑动平均Q_s值相对较高,区域可能处于"高"应力介质条件状态;2008—2012年,研究区地震活动性较弱,泸州—琼中GPS基线显示伸长趋势,滑动平均Q_s值相对较低,区域可能处于应力调整、松弛的"低"应力介质条件状态。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单次散射的Aki模型,选取河南地震台网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记录的96次ML≥2.0级地震共345条有效数字地震波记录,计算河南及邻区尾波Q值。计算结果显示,河南及邻区尾波Q值存在北低南高的特征。河南及邻区尾波Q值的平均结果为:Q=Qofn=202.5±91.38×f0.893 8±0.291 5;豫北地区尾波Q值的平均结果为:Q=Q ofn=194.7±56.26×f0.883 2±0.374 2,豫南地区尾波Q值的平均结果为:Q=Qofn=254.4±74.28×f0.926 1±0.361 0。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9—2018年ML2.0以上地震事件波形资料,对太行山隆起及邻区进行地壳S波Q值成像,结合地震活动和大地热流等分析该区地壳介质衰减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壳QS值横向变化显著,总体上地形越低、构造活动越强烈的地区QS值越低,QS值分布与地形和构造活动明显相关;1900年以来大部分6级以上地震发生在低QS值区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兰州遥测地震台网有数字波形记录的12个台站记录到的83个近震P波资料,应用波谱计算Q_P值的频率域方法,求得甘肃东部及邻区Q_P值在170—1300之间。通过分析发现低Q_P区小震活动密集,中强地震较多;高Q_P区地震活动最弱;在高Q_P区和低Q_P区的边界一带,是历史和现今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区。文中最后应用组合模式,对Q_P值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甘肃东部某些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13.
利用首都圈地震数字台网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尾波单次散射模型,固定尾波窗长,计算唐山地区尾波Q值,时间和空间上分析Q值分布特征,结果显示,Q值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在较长孕震时间上呈现降低—升高—降低—发震的过程,且中强震易发生在Q值高低值交界区偏高值一侧,震群易发生在Q值相对较低区域。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单次散射的Aki模型,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82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拟合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全区域数据结果为Q(f)=(212±87.62)·f0.7584±0.19.与国内其它区域相比,本区域Q值较低、对频率依赖性较高.结合区域地震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15.
苏珊  郭培兰 《华南地震》2022,(4):102-108
基于广西台网提供的地震目录,利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编制的基于格点搜索的b值分析程序,对广西及邻区进行b值时空分析。b值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两个b值显著变化区域,分别为广西中西部b值显著下降区和粤桂交界b值显著上升区,两个区域内分别发生了2019年靖西5.2级和2019年北流5.2级地震。计算这两个区域的b值时间变化情况:广西中西部地区在长时间b值下降的背景下,震前一年左右时间内出现b值显著的回升后快速降低转折,而后发生靖西5.2级地震,结合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11年日本东北9.0级地震相似的b值分析结果,认为该种b值变化特征具有显著前兆意义;粤桂交界区域2019年10月发生北流5.2级地震,发震前后b值上升态势不变,结合地下速度结构分析,认为北流地震具有明显的坚固体孕震特征,是b值升高异常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Sato模型对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海阔  朱新运  贺永忠  张立恒 《地震》2011,31(1):118-126
本文利用Sato模型,选取2008-2009年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121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宁夏及邻区平均尾波Q值,并拟合了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 结果表明,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宁夏及邻区Q值较低,对频率f依赖性较高. 结合研究区同期地震活动水平及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小震密集区:吉兰泰...  相似文献   

17.
北京及其周围地区尾波Q值分布特征的研究c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云生  张天中 《地震学报》1995,17(4):448-458
使用北京遥测台网数字化记录资料,根据尾波的单次散射模型,采用在频率域里求尾波能量谱密度的方法,并且按固定时间窗分别计算Q值,处理了1989和1990年两年中20个台站69个地震的数据,研究了北京地区尾波Q值随空间、频率和延续时间的不同以及这些不同的Q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尾波Q值与时间窗的取定以及频率的变化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关系.假定QC=Q0f时,对应于15——30、30——60、60——90 s三个时间窗,Q0的平均值分别为48,115和217,的平均值分别为0.89,0.91和0.74.同时,本文为北京地区尾波Q值的日常检测提供了基础的软件.   相似文献   

18.
The Tanlu( Tancheng-Lujiang) fault is one of the major structures in eastern China,which cuts across different blocks and controls the tectonic activity. Using the seismic data from the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we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 b-value in the Dabie-Sulu( Jiangsu-Shandong) organic belt by calculating the b-value of each grid( 1°×1°) from 1970 to 2010.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b-value is smaller in the Tanlu fault and its adjacent area,which might suggest that the major earthquake recurrence period is relatively long due to the lower frequency of small earthquake activity. In both sides of Tanlu fault,the b-value is higher at the edge of Sulu block and the eastern part of Dabie orogenic belt. The b values are higher in North China central orogenic belt,and small earthquake activity which occurred along the central orogenic belt is frequent. Additionally,combined with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study,we find that the b-value has a certain correspondence relationship with the lithologic distribution,which informs us that seismic activity featur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homogeneous media in the crust.  相似文献   

19.
郯庐断裂带南段及邻区地震b值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郯庐断裂带是位于中国东部地区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切穿了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控制着东部地区的构造活动。本文收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1970~2010年的地震目录,将研究区划分成1°×1°的网格,分别求出每个网格的b值,最后得出研究区b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发现:郯庐断裂带及周边地区为低b值区,由于郯庐断裂附近的小震活动性比较弱,因此低b值可能反映了研究区内大震周期长的特征;断裂带两侧的苏鲁和大别造山带的b值分布特征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相似;华北中央造山带地区为高b值区,地震大多沿断裂带分布,地震频度高。通过结合已有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发现b值的分布与岩性或介质物性参数的分布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说明研究区内的b值分布(即地震活动特征)与该地区地壳介质不均匀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地震波在介质中的衰减,是介质的重要特性之一,而Q值则是衡量衰减特性的主要物理参数,称之谓介质的品质因子。根据文献[1]提出的方法,用北京台网记到的近震直达P波资料,测定北京地区的大量Q值表明:Q值与P、S波到时差(t_s—t_p)有关;(t_s—t_P)大,测得的Q值也大;(t_s—t_P)小,测得的Q值也小。这种现象在朱传镇、李兴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