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国天然气区的复式成藏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含气盆地的天然气聚集带往往是由多个含气纱、多个气藏类型和多个气水系统组成的气藏群集体不同圈闭类型的气藏藏相互连片组成复式天然气聚集带。含气盆地的多旋回演化,形成多态烃源岩,多种类型的圈闭组合,多个含气系统,为天然气区的复式成藏准备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 鄂尔多斯盆地发育和保存了最完整的下古生界海相碳盐岩和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系。它们不仅构成了盆地古生界双层烃源结构,而且在天然气生成、运聚和成藏方面更具特色。随着勘探的深入,奥陶系内幕含气显示不断出现,预示了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资源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在分析研究了区域地质概况、成藏地质特征、天然气成藏模式后,郑聪斌等总结出了盆地奥陶系气藏的一些分布规律。(1)构造枢纽带提供了最佳的成藏环境鄂尔多斯盆地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期的西隆东坳、印支期的北隆南坳和燕  相似文献   

3.
中国盆地的构造格局与天然气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庭斌 《地球科学》1996,21(4):401-413
显生宙以来的构造运动,在中国形成了以中、新生代沉积为主的373个盆地,组成了6个气(油)区和四大含气(油)领域,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天然气在各气(油)区和含气(油)领域各具特色,各类盆地天然气成藏的地质条件,气(油)系统和成藏组合有较大差异;海域及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气(油)系统是晚期成藏的主要分布区;华北地区以石-二叠系为主要源岩的天然气系统以具二次生气条件以及以下古生界风化带为储层的两类成藏组  相似文献   

4.
中国主要含气盆地构造动力学类型与天然气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芳  刘子贵 《沉积学报》1999,17(12):805-810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遵循盆地构造动力学类型分析的理想模式和地质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将我国主要含气盆地划分为6类9型15种,并系统分析了各类盆地的天然气地质条件。认为在中国东部边缘海裂谷盆地具有形成大中型气田的优越地质条件,陆内裂谷盆地可寻找由中小型气田片而成的大中型气区;在中国西部,寻找大中型气田的重要领域是克拉通转化盆地。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鹤岗盆地煤层气的资源潜力,从煤层气的成藏条件出发,将鹤岗盆地相关的地质、地化参数与阜新盆地进行类比,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两个盆地资源潜力进行评分,并计算出鹤岗盆地煤层气资源总量。结果表明,鹤岗盆地绝大部分地质、地化指标相似于甚至优于阜新盆地;鹤岗盆地煤炭资源丰富,煤阶以气煤-焦煤为主,煤层累计厚度平均64 m,为煤层气的大量生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岩浆和构造活动以及有效盖层的差异,使不同矿区含气量差别较大,整体表现为东北高、西南低的特征。尽管鹤岗盆地部分煤层含气量和渗透率偏低,但其煤层分布规模大,煤阶中等,其煤层气资源总量可达445.6×108 m3,通过合理开采,可具有较大的工业产能。   相似文献   

6.
与含煤岩系相关大气田的开发是中国天然气储产量快速增长的主体,为了进一步阐明与含煤岩系相关大气田的勘探前景,在概述了已发现大气田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用实例总结了含煤-含气(油)盆地形成条件,明确指出虽然不同类型含煤盆地发展演化的构造地质环境不完全相同,但是所有含煤盆地能否转化成为含煤-含气(油)盆地的关键因素是相同的,即:含煤岩系沉积期间和含煤岩系沉积后是否以沉降为主,沉积期间及沉积后所经历的构造地质作用能否有效匹配.上述构造地质环境持续时间越长,各种构造地质作用有效匹配程度越好,越利于转化成为含煤-含气(油)盆地,越有利于形成大型气田.中国特定的构造地质环境决定了含煤岩系是中国最重要的气源岩,一些大中型含煤盆地是构造地质环境最优越的盆地,还有较大勘探潜力,仍然可以继续发现更多的大型煤成气田,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天然气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 截止1998年底,中国陆上及近海海域气田总数为321个,其中小型252个,中型54个,大型15个。大中型气田构成已探明地质储量的主体,占84%。在层位上,已发现气田主要分布在新生界、上古生界和下古生界。在中国已发现的大中型气田中,天然气的分布特点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 多种类型天然气混合分布在同一气藏中由于中国多数盆地具有多旋回的演化历史,在纵向上盆地存在多个含气系统,使不同类型的天然气存在于同一地层中的现象十分普遍。魏永佩特别强调,在同一气藏中存在天然气的混源现象。在中国已发现的大中型气田中,不同研究者对气田的成因类型归属总是有一定分歧,很难将气田划分为某种典型的成因类型。实际上,在中国已发现的大中型气田中,以某种  相似文献   

8.
我国天然气需求逐年上升,寻找常规天然气的接替能源已迫在眉睫。木里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厚度大,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样品分析测试、煤炭钻井录井及含气量现场解吸,对木里盆地木里组煤层赋存特征、成藏地质条件、主控因素及煤层气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里盆地煤层厚度大,埋藏适中,以气煤和焦煤为主,整体处于中-高变质阶段,含气量较高,煤层气资源潜力良好;煤层的变质程度及顶、底板的封盖能力控制了煤层气的富集;木里盆地侏罗系煤层气主要有宽缓向斜富集和大型单斜构造富集2种成藏模式。煤层气主控因素分析及成藏模式研究为后续开展木里盆地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天然气需求逐年上升,寻找常规天然气的接替能源已迫在眉睫。木里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厚度大,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样品分析测试、煤炭钻井录井及含气量现场解吸,对木里盆地木里组煤层赋存特征、成藏地质条件、主控因素及煤层气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木里盆地煤层厚度大,埋藏适中,以气煤和焦煤为主,整体处于中—高变质阶段,含气量较高,煤层气资源潜力良好; 煤层的变质程度及顶、底板的封盖能力控制了煤层气的富集; 木里盆地侏罗系煤层气主要有宽缓向斜富集和大型单斜构造富集2种成藏模式。煤层气主控因素分析及成藏模式研究为后续开展木里盆地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藏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特征识别与预测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天然气水合物是21世纪的新能源,对它的研究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青藏高原北部的羌塘盆地分布着一套我国唯一的海相侏罗系,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具有丰富的天然气来源和圈闭构造及永久冻土层。在详细论述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羌塘盆地构造及永久冻土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特征的识别与预测。得出羌塘盆地地质条件较好,是寻找永久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地区的结论。并指出应尽快全方位的开展羌塘盆地及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富氦天然气资源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分析,总结了中国富氦天然气研究的发展现状及进展,提出了未来中国氦气资源的研究方向。中国对氦气资源的研究历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认知阶段、利用阶段、基础研究阶段及提取技术研究阶段。从分布规律看,中国富氦天然气分布具有小型盆地满盆含气、大中型盆地局部含气的特点,赋存层位以奥陶系、二叠系、古近系和新近系为主。组分特征表明,富氦天然气中氦气的含量普遍小于1%,仅渭河盆地部分样品氦气含量较高,最大值可达4.942%。氦同位素特征表明,中国氦气以壳源为主,壳幔混合为辅。分析认为,影响壳源氦分布的主控因素为氦气源岩,而影响幔源氦分布的主控因素为深大断裂。建议今后中国应以壳源氦研究为重点,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成因的氦气,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方海相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南方及邻区的基本构造格架可概括为五个陆缘造山带、三个较稳定地块、一个加里东构造域和一个陆内基底拆离造山带。基本地层层序格架可归纳为六个一级层序及相应的沉积构造旋回,沉积构造格架及多旋回构造演化史决定了南方海相石油地质的基本特征。自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在南方发育了两个世代的海相原型沉积盆地,均在南北两大陆边缘发育了丰富的优质烃源岩,包括四套区域主力烃源层和六套地区性烃源岩,并形成五套好的区域性盖层以及包括风化壳、裂缝、礁滩及白云岩等多种储集体。印支—早燕山造山期原型大陆边缘盆地和前陆盆地,曾形成五个原始超油气系统,后期的高热演化,使其在现今多转化为含气系统。现实的含气系统只能残留赋存于现今有效保存单元之内,具有多源多期成烃、晚期复合成藏等基本特点。近期油气资源评价认为,南方海相资源量为8.2882×10~(12)m~3气当量,油气勘探潜力大。今后的有利勘探方向包括鄂西渝东地区及川东北地区等七个区块。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深盆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鄂尔多斯盆地内石炭纪—二叠纪煤系含有机质丰富 ,演化程度高 ,不但形成了巨量的天然气 ,而且因储层致密、升降稳定、构造稀少而形成了盆地构造下倾部位天然气的大规模聚集 ,构造上倾部位则大面积含水 ,具有典型“深盆气”的特征。深盆气的主要含气层位为盒 8—本溪组各段 ,而盆地东部和北部可延至盒 5段。煤层是深盆气圈闭中的潜在储集层 ,起着“调节气库”的作用。多期砂体的叠置使深盆气的面积变得巨大 ,钻探成功率高 ,但因储集层的岩性致密 ,使自然产能低。  相似文献   

14.
一、油气资源的现状石油、天然气资源在地壳中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不同地史时期的沉积盆地中.目前世界上发现的34,000多个油气田都和沉积盆地密切联系.这是由于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以至破坏的整个过程均在沉积盆地中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陆上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共有236个.其中面积大于10万km~2的有9个,它们是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二连盆地及藏北盆地,总面积为210万km~2.面积为10—1万km~2的盆地有41个,1万km~2以下的盆地有近200个.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特征及源储配置关系的研究,分析了古隆起的演化对储层发育及天然气聚集的宏观控制作用,提出储层旋回性的发育及其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较好的源储配置关系,是形成多层系含气并在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大面积天然气聚集的主要原因,同时认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仍然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强调了奥陶系生成的天然气垂向或侧向运移对马家沟组中下组合成藏的重要性,预测中下组合中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勘探潜力大,是近期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勘探的重要方向和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16.
根据渭河盆地地热井、油气调查井、氦气调查井气样分析成果,结合近年来地质、物探新成果分析,发现渭河盆地各类钻井中普遍存在含氦天然气,且这些天然气,按甲烷和氦气含量可分为富氦天然气和贫氦天然气两类。位于渭河盆地边部的地热井、区域地质和物化探成果均佐证了渭河盆地基底存在上古生界,未见隐伏的花岗岩体。区域构造演化佐证了渭河盆地周边断裂的形成与区域断裂同期,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是区域演化的一部分,其主沉降期是新生代。因此,前人对渭河盆地形成的最早时间为始新世以及不存在上古生界煤系地层基底以及氦气的主要气源岩是分布于基底的富铀花岗岩体和秦岭造山带富铀花岗岩体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探究。对比邻区鄂尔多斯盆地,发现渭河盆地上古生界煤系地层可作为烃源岩,伽马异常层可作为氦源层,这为重新评价渭河盆地的氦气资源地质前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包括地洼型华北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残留地台型鄂尔多斯盆地。华北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包括两个阶段四个发展期,柴达木盆地构造热演化过程分五个阶段,塔里木盆地则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构造热演化历程。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具有如下共同特点:多阶段性,多旋回性,地热场结构多层性和地热场展布与构造分区一致性。自太古代至今,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构造热演化的总体规律是:高(温)热(场)前地槽穹隆阶段→高热地槽阶段→低热地台阶段→高热地洼阶段。地幔热场、地幔蠕动流和地壳厚度是决定大陆地壳构造热演比性质的三大主体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美国粉河盆地煤层气商业开发的成功,褐煤盆地煤层气资源受到广泛关注。我国昭通褐煤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在分析煤层气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厘定了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地质因素,对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昭通盆地褐煤演化程度低,煤层生气量少,且大量孔裂隙被水充填,煤层含气量低,预测埋深150 m煤层气含量为1.45 m3/t,埋深500 m煤层气含量为2.00 m3/t。研究区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地质因素包括煤层厚度、煤层埋藏深度、构造地质特征、煤层顶板岩性及封闭条件等。由于褐煤煤化程度低,煤层生气量少,加之盆地内煤层埋藏深度不大,易遭受氧化,致使煤层含气量较低,但盆地内煤层厚,赋存的煤炭资源量大,单位面积内煤层气资源丰度高,为煤层气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内部条件;同时盆地沉积后期构造相对稳定,煤层顶板为粘土及砂质粘土,封闭条件较好,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重点沉积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青藏高原在构造位置上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东段,是我国海相三叠系-新近系分布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地区.其上发育中一新生代各类沉积残留盆地,其中陆相盆地20个,海相盆地7个.通过与特提斯构造域石油地质条件的初步对比,认识到青藏高原虽作为其东段的主体,两者在构造演化上密切相关,但在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上存在较大的差别.结合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认为羌塘盆地为该区首选勘探目标,盆地中部为最有利的油气远景区,并从中筛选出3个重点区块作为近期勘探目标:托纳木-笙根区块、隆鄂尼-昂达尔错区块及土门达卓玛区块,同时指出措勤盆地勘探前景次之.  相似文献   

20.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不同地区煤层含气量分布不同的特点,通过分析三交-柳林、大宁-吉县和韩城地区的构造及其各主采煤层含气量分布特征,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3个地区煤层含气量分布的构造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燕山期构造运动是整个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关键构造事件;本区构造作用对煤层含气量分布的控制主要体现为控制煤层赋存状态,而构造部位、构造展布和构造性质,则控制煤的变质作用以及煤层气的保存条件;三交-柳林地区仅局部单斜构造为煤层气有利富集区,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赋存构造条件较好,应作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韩城东部矿区煤层气赋存较差,且北压南拉的构造格局常造成含气量南低北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