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梁子富锗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四川-云南-贵州(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大型矿床之一,其矿石储量4.5 Mt,Pb+Zn平均品位10%~12%,矿体主要以筒状、脉状赋存于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富有机质破碎带“黑色破碎带”中,赋矿围岩为震旦系灯影组的白云岩。矿区断裂十分发育,主要发育NWW向断裂、NW向断裂和NE向断裂。通过详细分析各组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厘清了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断裂活动特征及构造动力学特征。成矿前,该矿区受近N-S向挤压应力作用,形成NWW向逆断层;成矿期,受古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和碰撞造山作用,研究区构造应力场转变为NW-SE向挤压应力,形成矿区的NWW向张扭性断层、NW向扭张性断层和NE向逆断层;成矿后,区域构造应力场转变为近EW向,形成NWW向、NW向和NE向的破矿断裂。NWW向断裂是矿区的主控断裂,是流体运移的通道;NW向断裂是NWW向断层的主要配套断裂,是流体混合和矿体就位的空间,NWW向断裂和NW向断裂组成的负花状构造是大梁子富锗铅锌矿床最具特色的控矿构造样式。来自深部的富金属离子的流体与来自寒武系富有机质地层的还原型流体在NWW向断裂和NW向断裂控制的张裂空间的混合,是该床的主要成矿机制。矿区南部和西部类似的构造样式区是下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以哈尔楚鲁图银-多金属矿床为例,阐述了甚低频电磁法(VLF-EM)在覆盖区控矿构造特征分析及隐伏矿体找矿预测中的应用。VLF-EM测量和地质解释成果表明:矿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NWW、NNW及NE三个方向。其中,NNW和NWW向断裂为主要含矿构造,二者构成菱形网格状或雁列式控矿构造基本格局,断裂交汇地段为形成较大矿体的有利地段;NE向断裂未见工业矿体产出,对矿体起到错断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3.
江西范家坳铅锌矿矿区是由两条主边界断裂控制,其内发育的北东向的脆性剪切破裂带为所夹块体内的P型剪切破裂——北东向压扭性剪节理系,该剪节理带控制着本矿区的矿化(点)的分布.通过构造解析后认为,江西范家坳铅锌矿控矿构造为节理型脆性剪切带,成矿构造类型主要为构造细脉型,本文试图从构造控矿的角度出发,去探讨成矿构造控矿的本质及其内在的成因联系.从该区铅锌矿床成矿构造类型的划分及控矿构造类型的研究,初步讨论了江西范家坳铅锌矿主要矿化异常(点)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东山铅锌矿区是云南保山隆阳―龙陵铅锌矿整装勘查区重要区块之一,位于近SN向的怒江断裂、柯街―大山断裂及NE向的南汀河断裂和勐波罗河断裂及NW向的瓦窑河―云县断裂派生次级特提斯成矿域。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构造特征、岩浆岩活动、矿石的类型,矿石的结构构造及化学组分等进行详细地研究,进而提出铅锌矿床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该矿区二叠系下统沙子坡组下段(P1s1)为矿区主要含矿地层,香山组地层(C1x)在矿区北部的西邑矿区为含矿地层。(2)成矿可能与隐伏花岗岩有关,矿液来源于深部。推测东山炭质层以下存在类似西邑受地层及构造控制的喷流沉积型铅锌矿体。  相似文献   

5.
张建明  程培生  李壮 《江苏地质》2023,47(3):249-258
西湾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段庐枞矿集区北部、NE与近EW向基底断裂交会处,成矿条件优越。通过对矿区地质、矿化蚀变、矿体特征及矿石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西湾铅锌矿的主要赋矿围岩为中三叠统周冲村组灰岩角砾岩,控矿构造为基底褶皱隆起带、基底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和“硅钙面”对铅锌矿体的控制明显。NE向断裂为导矿构造,其次级断裂及其形成的破碎带和“硅钙面”为容矿构造。根据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及铅锌矿赋存特征,认为西湾铅锌矿床的控矿因素为地层和构造,该矿床为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的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6.
安徽张八岭隆起区内成矿期构造是郯庐断裂带长期性、多阶段活动的产物。以该区西张郢和瓦屋刘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地质测量,共厘定出4种与成矿有关的断裂构造,分别为NWW向、近SN向(管店-下马断裂、宋圩-石店子断裂)、NW向和NNE向断裂构造。其中NWW向断裂与近SN向断裂(管店-下马断裂、宋圩-石店子断裂)规模较大,为郯庐左行走滑断裂带的派生构造,前者为右行扭压断裂,后者为左行扭张断裂;二者控制了矿床(点)的区域分布,是主要的导矿构造。NW向断裂主要分布于西张郢矿区,为NWW向断裂的次级断裂,成矿期受扭张性应力作用,使张八岭群片理构造发生活化,形成顺层滑动破碎带;NNE向断裂主要分布在瓦屋刘矿区,为近SN向断裂(管店-下马断裂、宋圩-石店子断裂)的次级断裂,成矿期在扭压性应力作用下形成挤压破碎带。NW向断裂及NNE向断裂均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是张八岭隆起区内重要容矿构造,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及产状,使矿体在平面上具有平行斜列,近等距性分布特征,垂向上具有南西向侧伏,尖灭再现、尖灭侧现规律。在对张八岭隆起区断裂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断裂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总结了控矿规律,建立了张八岭隆起区构造控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东安锑矿区的共轭节理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确定了矿区构造应力场演化和构造控矿特征。矿区构造应力场可以划分为五期。第一期为加里东期近SN向挤压,形成牛头寨NE向基底褶皱和同期NE-NNE向断裂,以及近SN向F_1断裂的雏形。第二期为印支期近EW向水平挤压,共轭节理为NE和NNW向,形成了以近SN向的牛头寨复式背斜和区域性F_1断裂为主体的构造格架,以及小牛头寨NW向断裂和继承早期NNE向断裂发育的断裂构造。第三期为燕山早期近SN向水平挤压,共轭节理为NE和NW向;F_1、NNE向断裂整体处于挤压状态。前述三期构造形成了矿区近SN向构造骨架,以及配套的断裂、节理等成矿前构造。第四期为燕山晚期NW-SE向伸展,共轭节理为NE和NWW向;NE向组继承前期节理;F_1、NNE、NNW、NW向断裂此时成为矿液运移通道和容矿场所。第五期构造变形发生在第四纪,为NW-SE向水平挤压,共轭剪节理为NWW和NNW向;此期断裂为成矿后断裂,它们错断矿脉、矿脉被抬升剥蚀后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东北端。金矿赋矿围岩为早白垩统塔木兰沟组粗面安山岩和粗面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区域构造格架主要受滨太平洋构造控制,发育NE向断裂为主,矿区主要发育NWW向和近EW向断裂构造,其中NW向的张性断裂系统为容矿构造。石英脉为该矿床主要含金载体,次为硅化粗面安山岩,金、银碲化物矿物赋存于石英  相似文献   

9.
宁蒗地区铜厂河铜矿主干控矿构造为SN向断裂体系,起着导矿、配矿、容矿的作用。矿区NWW向F1断裂为阻矿构造,铜矿化均产于其下盘(南盘);NE向F2,F3断裂将本区分成三个不同矿化特征的矿段,其东、中矿段是寻找隐伏-半隐伏铜矿体的有利地段。由于构造活动的多期次和构造形变的分带性,矿区铜矿具显著的成矿多期、多阶段性和矿化体水平-垂直分带性规律。  相似文献   

10.
安化廖家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滨清 《湖南地质》2001,20(3):179-184
廖家坪金矿床属江南地轴东南缘桃江-城步锑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以NE向桃江-城步深断裂为导矿构造,以长度>2km,地层断距>200m的矿区主干断裂为配矿构造,以早期NWW向剪切劈理带中叠加的长度<1km,地层断距不明显的次级断裂破碎带为容矿构造,矿区38条金矿脉构成两个含矿带8个矿脉群,含矿带的分布与地层岩性有一定关系,矿脉群的分布与早期花岗斑岩脉关系密切,金矿脉主要有4组,NNE向组最发育,NWW向组规模最大,矿化富集与围岩蚀变种类及强度,矿脉交切部位及产状变化段关系密切,根据区域成矿地质条件,金矿床成矿规律,指出湘中地区有廖家坪、白云铺、三德堂矿区及外围和古台山地区4个廖家坪式金矿床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1.
山东招远北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北截金矿的矿床与矿体地质构造及成矿模式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研究表明,北截金矿主要是受NE向的灵山沟-北截断裂控制,其储矿构造部位与与断裂带小角度斜交的NNE向张剪性断裂,矿体主要分布于其中的2号矿带之中,矿体之间呈右行斜列为SW深部发展;百区内的NWW向断裂为成矿后断裂,对矿体有较小的破坏作用;对矿区内Au、Ag、As、Mo、Sb、Bi进行的微量元素原生晕及Ag/Au、As/Mo与Sb/Bi比值分  相似文献   

12.
老定沟钼矿位于豫西熊耳山地区,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断裂构造发育,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是我国金、银、钼、铅、锌等有色金属重要成矿带之一.矿化带受北西西向断裂和中酸性侵入体控制,主要有K1、K2两条构造蚀变带,其中K1中的3条工业矿体呈脉状,厚度稳定,Mo品位0.01×10-2~0.48×10-2.北西西向矿化蚀变带是主要的构造找矿标志,硅化、绢云母化是主要的蚀变标志,辉钼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为主要的矿化标志.矿体深部未封闭,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3.
湘东北大万金矿区构造成矿背景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自中元古代以来,湘东北地区经过多期次的构造活动,形成以EW向构造为基础,NNE向构造为主的构造特征,韧性剪切推覆带和长平断裂控矿作用明显,冷家溪群是金的预富层位,大万金矿区NWW向断裂构造是主要的容矿构造,主要成矿作用发生于燕山晚期,燕山期花岗岩体及其有关热液对金矿床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滇西哀牢山老王寨金矿床控矿构造样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闯  杨立强  赵凯  刘江涛  李坡 《岩石学报》2012,28(12):4109-4124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新生代造山型金矿带,老王寨金矿床是该矿带中已发现规模最大的金矿床。该矿床中金矿化的产出受NW向九甲-安定断裂和NWW向老王寨-营盘山背斜联合控制,金矿体定位于老王寨-营盘山背斜两翼NW-NWW向层间接触带或脉岩与地层交界面等构造薄弱部位的左行剪切逆断裂带中。成矿前,区域NNE-SSW向挤压构造应力场导致轴向NWW的老王寨-营盘山背斜形成,背斜形成晚期在其两翼形成NW-NWW向的次级断裂。成矿作用过程中,在NEE-SWW向挤压构造背景下,NWW向老王寨-营盘山背斜的转折端和两翼呈背驮式叠瓦状排列的NW-NWW向左行剪切逆断裂为有利容矿空间。之后,构造体制转变为近SN向挤压,形成少量NE向左行剪切断裂,对已有NW向矿体略有破坏。走滑断裂是哀牢山造山带最具特色的构造型式,也是区域最重要的控矿构造样式,在老王寨金矿床主要体现为控制金矿化产出的NW-NWW向左行剪切逆断裂大规模发育于NWW向老王寨-营盘山背斜构造的两翼,对应于区域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晚期,印度与欧亚大陆斜碰撞导致的区域大规模走滑断层最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15.
朗达铜矿处于雅鲁藏布江弧-陆碰撞结合带的北侧,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南缘,属于贡嘎-加查东西向铜多金属成矿带,产于喜马拉雅期中酸性岩浆岩的断裂带中.目前发现的2条矿(化)带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产出,且受矿区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的断裂控制.矿石构造主要以条带状、脉状及角砾状为主,部分聚合体为斑杂状或浸染状.通过对矿区地质、矿体及矿石特征仔细分析后,认为该矿床主要受构造、岩浆热液控制,具备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望儿山断裂带构造控矿规律总结和成矿构造演化分析,建立区域构造成矿模式.望儿山断裂带构造控矿规律为:矿床在断裂带走向上呈似等间距分布;断裂带的上下盘均可成矿,矿体在断裂带中分布具有多层性;断裂带倾斜延深度大,控制矿体深度亦大;矿床在剖面上均呈“S”型产出,显示断裂成矿期具正向滑移性质;断裂带上各矿床矿体普遍向南西侧伏...  相似文献   

17.
重庆西阳县洞岩铅锌矿床位于川东南褶皱带中,为一中低温热液铅锌矿床,预测Zn金属量10.14万t。矿(化)体主要沿NNE向、NWW向断层呈脉状分布,或沿层间破碎带呈似层状分布。赋矿围岩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川东南褶皱带中这一类型铅锌矿床的形成时代以及与NNE向断层相互关系研究薄弱。本文运用闪锌矿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测得洞岩铅锌矿床成矿年龄为(157.7±3.3) Ma,表明该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年龄为晚侏罗世。闪锌矿(87Sr/86Sr)i值为0.71347,远高于早期及同期沉积碳酸盐比值,可能与大气淡水加入有关。川东南褶皱带为推覆-滑脱的薄皮构造,褶皱变形的主要时期为中晚侏罗世的燕山运动早期。洞岩闪锌矿的Rb-Sr等线年龄与上述构造变形时代一致,说明矿床的形成与早燕山构造变形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张兰生 《福建地质》2011,30(3):205-210
建瓯奖坑金矿(化)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于早元古代大金山组变质岩推覆于中生代早侏罗世梨山组的缓倾角断裂带上及大金山组变质岩内陡倾角断裂中。成矿物质来源于变质岩,成矿热液有变质热液和推覆运动热液,金矿主要成因类型为混合岩化变质热液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河北张家口金矿南冷沟矿段构造控矿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虎 《黄金地质》1999,5(4):27-30
南冷放段金矿体赋存于张家口金矿主脉带中,但成因与张家口金矿矿体明显不同,金矿全的形成和分布这SN向断裂及其NW向羽状分支构造控制。根据矿石自然类型要带,可划人灵原生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原生含硫化物钾长石石英脉型和氧化矿体3个带,分别为近SN向断裂及其NW向状分支构造所围限,在F4断层东盘依次出现,氧化程度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部新构造期活动强烈,前人对该时期NE向构造已有很多研究,但NWW向构造研究程度较低.本文以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为例,从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地震活动性四个方面对中国东部的NWW向活动断裂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部的NWW向活动断裂带具有左行走滑的运动性质,并控制了第四纪盆地左阶雁列的展布样式;NWW向活动断裂带是孕震断裂,诱发了多次地震活动.在动力学上,这些断裂带是扳缘的不同段落变形在板内不同块体间响应调节的产物,且在周边板块的联合作用下,华北和华南南部NWW向断裂可能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占主导,而东北和华南东部NWW向断裂可能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占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