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邦蒂海沟是新西兰陆缘东部的一个晚白垩世夭折裂谷,于南太平洋现代海底扩张初期形成.该海沟向西与新西兰南岛陆壳、向北与查塔姆海岭、向南与坎贝尔海台相邻.同周围的大陆腹地一样,海沟内的沉积物为白垩纪裂谷充填物.其后为下蚀的白垩纪末期至早第三纪海相沉积和早第三纪至晚第三纪深海生物相沉积。  相似文献   

2.
正白垩纪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长达8000万年,是显生宙的最长一个阶段。白垩纪因欧洲西部该年代的地层主要为白垩沉积而得名。始于1.455亿年前,结束于6550万年前,历经7950万年。白垩白垩是石灰岩的一种类型,主要由方解石组成,颗粒均匀细小。白垩纪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3.
南黄海盆地及邻区中生代地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生代地层广泛分布于南黄海盆地及邻区,包括胶莱盆地、苏北盆地、群山盆地、黑山盆地、庆尚盆地等。陆上和海域的三叠纪地层主要由灰岩组成。侏罗纪地层目前只发现陆上,主要由陆相碎屑岩组成,但从南黄海盆地某些地震剖面上可以看出,海域侏罗纪地层很可能存在。白垩纪地层在上述中生代盆地中分布最广,在许多钻井中,白垩纪地层的厚度在1000m以上,甚至2000m。其中,陆地上早白垩纪地层主要由暗色陆相碎屑岩组成,例如胶莱盆地的莱阳组、苏北盆地的葛村组,庆尚盆地的新洞群;而海域的早白垩纪地层通常由红色碎屑岩组成,例如,南黄海盆地东侧的Kachi-1和Inga-1井钻遇早白垩纪地层,其中Kachi-1井的早白垩纪地层为红褐色碎屑岩夹火山岩,而Inga-1井的早白垩纪地层为玄武岩。中白垩纪地层属氧化环境,岩石通常为红色或棕色。例如,胶莱盆地的王氏组、苏北盆地的浦口组和赤山组、庆尚盆地的河阳群。在南黄海盆地中,ZC7-2-1、Kachi-1和另外5口井均钻遇这套以红色为主的地层。苏北盆地和南黄海盆地的晚白垩纪地层称为泰州组,主要由暗色泥岩组成,而庆尚盆地的晚白垩纪地层称为榆川群,主要由火山岩组成。地层对比显示,南黄海盆地及邻区中生代地层具有东部沉积厚、西部沉积薄,东部沉积环境以氧化为主、岩石发红,西部以还原环境为主、岩石发暗,东部以火山岩为主、西部以碎屑岩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东海陆架盆地西部瓯江凹陷的构造单元属性,指导下步油气勘探部署,本文在前人中生代构造单元划分和构造演化的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地震剖面解释、平衡剖面分析、海陆对比研究等工作。综合研究认为,瓯江凹陷为白垩纪断陷红盆,缺少侏罗纪地层,其断裂构造特征、白垩纪沉积建造和火山岩活动等类似于浙闽隆起带,而瓯江凹陷以东的闽江凹陷为白垩纪和侏罗纪的断坳转换盆地,沉积环境为海陆过渡相—海相。地震剖面上闽江凹陷与其东侧的基隆凹陷构成一个向东倾斜的整体。海陆对比显示,瓯江凹陷与浙闽隆起侏罗纪时均处于隆升剥蚀,白垩纪时均处于断裂拉张。因此,推测瓯江凹陷与浙闽隆起带具有相似的构造单元属性,属于浙闽隆起带的一部分,其中生代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能比闽江凹陷差。  相似文献   

5.
黃海和东海的浮游有孔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 浮游有孔虫是一种大洋性的浮游原生动物,具石灰质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抱球虫软泥(Globigeeina ooze)即由浮游有孔虫的遗骸大量沉积所构成。在太平洋有36%,印度洋有54%,大西洋有67%的海底是被这种软泥所复盖。远在白垩纪,这种软泥就开始累积起来了。到了第三纪,那些出现于白垩纪的浮游有孔虫种属绝大部分趋于  相似文献   

6.
南海北部中生代沉积模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南海东北部与西北部海域均分布有中生代地层,地震勘探揭示南海北部中生界东、西之间在地震相及沉积充填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东部中生界为双层结构,而西部为单层结构.东部中生代地层由海相及海陆过渡相侏罗系与陆相白垩系组成,而西部则由陆相白垩系构成,缺失侏罗系.从海水入侵方向看,南海北部中生界与特提斯域无关,可能更受太平洋域的影响.侏罗纪古太平洋边缘海盆在南海北部主要分布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及台西南盆地,从早侏罗世到晚侏罗世海盆范围逐渐缩小;白垩纪南海北部整体抬升,除台西南盆地东部接受海相沉积外,白垩纪南海北部以小型断陷盆地为特征,在断陷盆地内接受陆相河湖相沉积.南海北部在中生代时期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部位,东部中生界双层结构、西部单层结构的沉积模式进一步明确濒太平洋构造域的对南海北部中生界的控制作用,同时东部将是中生代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7.
大洋钻探计划738站位白垩纪—第三纪界面沉积物广泛再沉积的锶同位素证据大洋钻探计划738℃孔麦斯特里希特和丹麦阶生物灭绝层位上方含有许多微化石,表明:(1)在生物种交替之后,局部群落在全球其它区域持续存活;(2)发生了大规模的再沉积现象。这两种解释具...  相似文献   

8.
大沽河下游平原区沉积了丰富的砂层,平面上呈串珠状分布,厚3~8m,下伏白垩纪红砂岩不透水层。该砂层由上亚层全新统细中砂和下亚层晚更新统砂砾石组成,具高角度斜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下亚层还有铁染和钙质结核。砂层水质好,水量大,最大含水量达22448.12万m^3,枯季含水量达7404.37万m^3,是青岛市理想的水源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M11,M2-1铁锰结壳样品超微化石的分析,在Ⅱ+Ⅲ层结壳层中发现了中新世以来的超微化石种类H.carteri,C.leptoporus和G.oceanica。据此,把Ⅱ+Ⅲ层结壳归属于第3个形成期中新世一更新世发育的结壳,相当于Halbach等人提出的年青世代层。Ⅰ层内钙质超微化石的缺失可能与白垩纪末期碳酸盐补偿深度的骤然变化有关。冷的、富氧的南极底层水不仅为结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氧化环境,而且造成了广阔的区域性的沉积间断,从而为结壳提供了生长场所。  相似文献   

10.
东格陵兰裂谷盆地因其异常良好的露头而闻名。该露头为厚达16km的连续沉积层,其地质年代从泥盆纪一直到白垩纪。陆地地质为研究大西洋两侧包括东格陵兰陆架盆地、巴伦支海陆架盆地和北挪威西部陆架盆地等海域的沉积盆地提供了有用的类比。而此露头的地层沉积序列包括了不同地质年代和特征的储集岩以及油源岩。  相似文献   

11.
利用孢粉组合、特殊岩石类型和泥岩的原生颜色等恢复松辽盆地中生代古气候,发现在白垩纪时期发生了4次较长期的气候变迁,从登娄库组沉积开始大部分地层沉积时气候干热或较干热,可容空间大小、层序演化和体系域分布均受气候变化旋回控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5个全气候层序,其中低水位体系域的盆底扇和斜坡扇最有利于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2.
白垩纪温度较冷的估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垩纪温度较冷的估价B.w.Sellwood等有关白垩纪气候的概念部分基于详尽的地质证据,如不耐寒冷的古生物(如:珊瑚的分布比现在偏极地5-15℃)和特殊气候条件的沉积相的广泛分布。这些资料的解释反映21℃的等温线在纬度上至少向两极移动5°,全球的平...  相似文献   

13.
Priobskoe油田产油复合体位于西西伯利亚盆地中部,形成于豪特里维期,是纽康姆阶(早白垩纪)进积复合体的一部分。其沉积背景为陆架坡折边缘,含有发育良好的斜坡沉积单元,坡度为1°~2°。此处分辨出两个沉积序列,由不同的系统区构成。下部层序低水位体系域是急剧和大幅度的相对海平面下降而形成,可以明显区分为低水位扇和低水位进积楔沉积。海平面小幅度(低速率)下降导致低水位体系域沉积在上部层序,其中无低位扇沉积。下部层序薄的海侵体系是海平面短期上升时形成的。而长期的大幅度的海平面上升则导致厚的海侵沉积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研究区5个钻孔松散沉积岩心磁性地层的划分对比,获知布容与松山极性带的界线,南黄海和陆区北部位于80.0—99.5m。陆区的南部此界线于270.4m深处。松山和高斯极性带的界线,海区未揭露到,其沉积起始时间都小于1.7Ma。而陆区的南、北部分别位于117m和328.2m。高斯和吉尔伯特极性带的界线,陆区北部为140m,而南部区为460.15m。沉积起始时间为3.4Ma。吉尔伯特底界仅北部陆区所揭示,为190.5m。松散沉积层与下伏白垩纪(?)石灰岩接触面位于400.35m,沉积起始时间约17.0Ma。  相似文献   

15.
自Alvarez等(1980)提出白垩纪-第三纪(K-T)分界期出现一次火流星撞击事件之后,发生大规模生物灭绝的这个时期便引起人们的关注.撞击的影响是:浮游有孔虫和钙质超微浮游生物大规模灭绝、全球Ir异常、形成契克苏卢博撞击坑、撞击坑附近出现可疑碎屑沉积.  相似文献   

16.
塞内加尔盆地是位于西北非大西洋沿岸的一个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叠合型盆地,其中的北部次盆在非洲的大西洋沿岸盆地中,其以陆坡地貌多变、碳酸盐岩发育而盐构造相对欠发育为特征。本文通过地震、钻井资料解释与构造沉积学分析,研究北部次盆南段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发育期的陆坡地貌与沉积充填演化特征,明确其主控因素,为系统揭示塞内加尔盆地发育特征、西北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规律提供地质依据。研究表明,研究区在白垩纪经历了台地边缘斜坡、同沉积断坡、宽缓沉积斜坡等陆坡地貌阶段,发育了早白垩世Neocomian-Aptian期的碳酸盐岩台地建设期、Albian-Santonian期的断坡-碎屑岩陆坡内外分离式沉积期、Campanian-Maastrichtian期的碎屑岩缓坡沉积期等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各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沉积格局。全球海平面变化与陆源碎屑供给相对欠发育是造就研究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沉积充填特征的首要因素;区域构造运动对该区陆坡地貌的演化、不整合的发生、物源的进退有着直接的控制作用;古气候与物源区条件则间接影响着盆内沉积物的类型、规模与格局。  相似文献   

17.
范庆超  徐兆凯 《海洋科学》2020,44(2):138-145
系统总结了白垩纪OAEs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OAE1a、OAE1b和OAE2时期的有机碳(TOC)含量、碳同位素、古温度和锶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综合分析了白垩纪OAEs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白垩纪OAEs的发生可能与该时期海底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以及由其引起的气温升高、碳水化合物大量分解、水文循环加快和海洋生物生产力提高等一系列变化有关。对于白垩纪OAEs演化特征和成因机制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对白垩纪OAEs的综合分析发现,当前的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大西洋/特提斯盆地及其周边陆地,而对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研究报道迄今未见,从而无法对白垩纪OAEs进行全球性对比和系统性研究。今后我们将重点围绕南半球高纬度地区白垩纪OAEs的演化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古气候环境效应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泽西巴斯里弗白垩纪—第三纪界面喷发层(大洋钻探计划174AX航次)RKOlson等墨西哥湾海岸平原K—T界面地层剖面以两种沉积为特征:球粒层和含有异地碎屑的深水硅质碎屑层。球粒层被认为是火流星在墨西哥尤卡坦契克苏卢博地区撞击时的喷射沉降物。硅质...  相似文献   

19.
DP2 0 8航次将在Walvis脊东北侧水深 2 5 0 0~ 4 80 0m处钻探 5个站位 ,目标是获取早新生代沉积的一个深部断面。本区以前的钻探 (DSDP74航次 )已回收古新世 /始新世和始新世 /渐新世界线的深海软泥和白垩 ,本次钻探的目的是获取含有深部端员端位的“关键”层位以及可能的白垩纪 /第三纪 (K/T)界线的完整沉积序列。DSDP74航次站位的已有资料和新的多道地震数据可确定具有早新生代连续沉积序列的站位。在每个站位运用双 /三管先进液压活塞和双管加长岩心管取心 ,高分辨率物性测量以及综合剖面的建立 ,可确保 10 0 %的回收沉积剖面。这…  相似文献   

20.
本书搜集了著名大地构造和沉积学家许靖华教授(Prof.Kenneth J.Hsu)历来的重要论著共30篇.内容包括:地槽论与板块构造、混杂岩、复理石、白云岩成因、浊流沉积作用、干化盆地成盐论及白垩纪末期事件.论文资料丰富、立论严谨,很多文章被公认为是该领域中的经典著作.本书由何起祥、赵霞飞、宋鸿林合译,罗正华校对.地质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全书68万余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