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DVD盘库与地震数据的存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随着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在测震学中的应用 ,数字化地震数据的数量急剧增加 ,如何有效地存储地震数据一直是大家关心的事情。存储地震数据主要考虑存储地震数据介质的寿命、价格、容量、读写速度、普适性、使用的方便性等方面的问题。软盘、硬盘、磁带和CDROM都是比较常用的地 相似文献
3.
4.
5.
利用卫星数据遥感陆地气溶胶一直是国际上研究的难点与热点.利用新一代传感器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DDV(Dark Dense Vegetation)算法反演陆地气溶胶的分布以及性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该算法只适用于诸如水体、浓密植被等较低地表反射率区域,大大限制了该算法的实际应用范围,尤其是无法应用于城市等亮地表区域气溶胶的遥感反演.文中提出了基于利用TERRA和AQUA双星MODIS数据的协同反演模型算法(SYNTAM-Synergy of Terra and Aqua MODIS),用以反演陆地气溶胶的光学厚度等信息.该算法实现了地表反射率与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同时反演,可应用于各种地表反射率类型,包括城市等亮地表区域.通过与国际AERONET的地面观测数据对比做初步的反演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进一步的验证工作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震前兆观测台网的加密、采样率的提高,地震前兆观测数据量也在快速增加。在进行地震数据共享服务时,需要快速获得大量数据集,无疑对前兆共享数据库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Greenplum数据库的地震前兆数据存储设计方案。通过搭建Greenplum分布式数据库环境,实现了海量前兆数据的快速处理,并与传统Oracle数据库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reenplum数据库读取前兆数据耗时更低,对于大批量数据的读取操作,Greenplum数据库的优势更加明显;Greenplum数据库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对应用编程接口(JDBC、ODBC)的支持,使得其在前兆数据分析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8.
9.
基于MODIS数据的太湖藻华水体识别模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针对2007年5月太湖爆发的蓝藻水华事件,利用MODIS植被指数数据对其进行遥感监测.结果表明:MODIS数据可成功提取蓝藻水华信息.近红外/红光波段比值识别模式和植被指数NDVI值、EVI值识别模式均可确定蓝藻分布范围,但前两者不易将高浑浊水体区分开来,或不易识别低蓝藻分布区域,因此易扩大或缩小蓝藻分布范围;而后者由于引入了背景调节参数,可有效抑制背景水体及泥沙的影响,因此根据EVI值得到的蓝藻范围及强度较为真实的反映了藻华情况.该研究可为今后利用遥感技术,建立太湖蓝藻水华监测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Microsoft Visual Basic(简称VB)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具有简单易学、灵活方便和易于扩充的特点。而且Microsoft为其提供了与SQL Server通信的API函数集及工具集。因此,它越来越多地用作大型公司数据和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前端;与后端的Microsoft SQL Server相组合,VB能够提供一个高性能的客户机——服务器方案。 使用Visual Basic作为前端开发语言,与SQL Server接口有3种常用的方法,即: (1)数据访问对象/Jet。 (2)为ODBC API编程。 (3)使用SQL Server的Visual Basic库(VBSQL)为DB… 相似文献
11.
EQ3地震目录格式及其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的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正式公开测震学综合应用软件系统中定义的EQ3地震目录格式的数据结构, 介绍了该结构用C语言定义的方式, 并把EQ3格式与目前地震系统内常用的地震目录处理应用格式进行了比较。 EQ3格式是一种二进制格式,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表示地震震中精定位结果的要求, 多个震级参数共存的方式也与国际上的表示方式相一致。 震源机制解参数与地震基本参数之间的索引联接有效地减少了数据冗余, 同时也为高效的数据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且, 文中还详细论述了EQ3格式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存取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An automated algorithm for river ice monitoring over the Susquehanna River using the MODIS dat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Naira Chaouch Marouane Temimi Peter Romanov Reggina Cabrera George McKillop Reza Khanbilvardi 《水文研究》2014,28(1):62-73
Reliable and prompt information on river ice condition and extent is needed to make accurate hydrological forecasts to predict ice jams breakups and issue timely flood warnings. This study presents a technique to detect and monitor river ice using observations from the MODIS instrument onboard the Terra satellite. The technique incorporates a threshold‐based decision tree image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to process MODIS data and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ic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ice‐covered and ice‐free pixels within the riverbed, the algorithm combines observations in the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spectral bands. The developed technique presents the core of the MODIS‐based river ice mapping system,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to support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WS's operations. The system has been tested over the Susquehanna River in northeastern USA, where ice jam events leading to spring floods are a frequent occurrence. The automated algorithm generates three products: daily ice maps, weekly composite ice maps and running cloud‐free composite ice map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was evaluated over nine winter seasons. The analysis of the derived products has revealed their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erial photography and with in situ observations‐based ice charts. The probability of ice detection determined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he product with the high‐resolution Landsat imagery was equal to 91%. A consistent inverse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the river discharge and the ice exten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scharge and the ice extent as determined from the weekly composite product reached 0.75. The developed CREST River Ice Observation System has been implemented at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Cooperative Remote Sen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as an operational Web tool allowing end users and forecasters to assess ice conditions on the river.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对于地震数据管理中心来说,地震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极为重要,重要的数据(不管是在线的还是离线的)一旦被破坏或丢失,就会给我们的工作造成重大的影响,甚至是难以弥补的损失。将损失降至最小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地震数据的安全存储。地震数据的安全存储离不开数据的安全备份。数据的安全备份来自设备安全和应用安全两个方面。本文重点论述地震数据存储的设备安全与应用安全的要点和常见误区。 相似文献
15.
GPS数据用于改正InSAR中大气延迟误差的方法受GPS站点密度的限制,只利用有限的几个站点所观测到的大气数据来生成干涉图的大气改正图,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本文研究利用GPS与MODIS数据的联合使用来生成大气改正图,首先用GPS数据对MODIS水汽产品进行分块校准,并且对MODIS水汽数据进行了空间结构函数分析,得到研究区域内水汽场的空间分布规律.然后把这种区域水汽场的空间分布信息结合到Kriging内插法中生成更为合理的水汽图.通过上海地区ENVISAT ASAR数据的实验发现,这种加以改正的GPS和MODIS数据联合改正法不仅可以对长波大气信号有明显的消弱,还能消弱一些短波的大气信号,特别是一些幅度较强的短波信号;经过GPS+MODIS算法改正后,短波信号占优和长波信号占优的两幅差分大气延迟图的整体RMS分别降低了32.74%和38.82%,去除幅度较大.与GPS+ATM(大气传输模型)算法比较,我们发现,在上海地区有限的数据条件下(即研究区域内只有6个GPS点),GPS+MODIS法在大气去除效果或者说大气信号重现能力方面优于GPS+ATM算法.GPS+MODIS算法在捕获短波大气信号方面要比GPS+ATM更有优势,因此也可以改正短波大气误差.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0-2010年每年5-9月MODIS数据根据比值算法提取乌梁素海湖区黄苔的面积和空间分布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探求乌梁素海黄苔产生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特征,从而为黄苔的预防和治理提供支持.结果表明:(1)黄苔面积变化的年际和月际特征方面,2000、2001、2005、2006、2008、2010年黄苔面积超过了多年平均值(24 km2).5—7月份黄苔面积较小,保持在20 km2左右;8月黄苔面积迅速增长(约28 km2),9月黄苔面积最大,达到40 km2左右.(2)黄苔发生频率方面,2001年黄苔的规模和频率最高,发生频率达到0.58;2005、2006、2010年次之,发生频率在0.25附近波动(多年年均黄苔暴发频率为0.19);其他年份黄苔的发生频率处于低于0.10的水平.黄苔发生规模较大、次数较多的月份集中在8、9月,发生频率分别达到0.27、0.52,超过多年月均黄苔暴发频率0.19;其他月份黄苔的发生频率处于低于0.10的水平.(3)黄苔出现的空间分布方面,西大滩为东大滩的北部至中部,以及乌梁素海南部明水区排干口附近的西部沿岸是黄苔出现频率较高的区域.(4)2个月前的日均温度、降雨和营养盐浓度及当月风速与黄苔的产生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营养盐含量(TN、TP)的空间分布与黄苔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乌梁素海黄苔面积的年际变化受人类活动特别是生态补水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介绍一种IP传输方案。该方案通过地震数据IP传输及存储单元(ITU)、IP流多串口服务器完成,能实现单个台站与多个台网中心的Internet传输、单个台站与多个台网中心的专线传输、地震台网中心之间的Internet连接、远程数据下载及参数设置等多种传输方式,该传输方案具备实时性、可压缩性、多路服务、安全性、数据在线保存、传输费用低、操作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