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地震早期预警系统中具破坏性地震震中的确定速度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了地震发生后根据1个、2个、3个台站P波到时记录进行动态、近实时确定地震发生区域、线区间和震中位置的方法.方法充分考虑了地震触发台站和非触发台站分布与地震波传播规律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特征,提高了震中定位结果的精度.对由79个台站组成的山东虚拟测震台网2009-2010年期间记录的425次网内地震进行了快速定位,结果表明对发生在网内的地震可在要求时间内给出比较准确的震中位置,可满足预警地震速报时效性和精度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2.
上海及邻近地区测震台网历史监测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收集和整理上海及邻近地区1904年至今所有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仪器的放大倍数与有效监测距离的关系,从而给出了这一地区分7个时间段的地震监测能力分布图。根据1987年上海台网的观测能力,导出了估算震中定位误差的统计模型,计算了它的定位精度,结果显示网内的震中位置水平误差大约为2km。  相似文献   

3.
定位仿真表明,若标定震源在网内,震中偏差和震源深度偏差等值线都是以标定震源为圆心的同心圆,网内大约30%的事件,震中偏差为5%;如果标定震源位于台网一侧,约10%事件的震中误差为10%。无论标定源在网内还是在网外,计算震中都向标定震源方向移动,距标定点愈远,定位偏差愈大。速度标定定位显示,规则地震台网中对称线上的震源定位是不可靠的。实际网内化爆标定定位表明,对于网内事件,爆炸邻域定位精度比速度标定定位精度高;对于网外事件,邻域标定定位精度比速度标定定位精度低。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于3个台站Pg震相进行震中定位时有时存在误差较大、不稳定等现象,通过分析区域速度模型差异、台站的几何分布对震中定位精度的影响,结合山东虚拟测震台网,给出了接近实际的直达Pg波视速度结构,提出了三台震中定位的综合解决方案。对2009~2013年山东虚拟测震台网内1 555次地震的震中定位结果表明,应用三台定位方法得到的震中定位误差平均为8.7 km(与台网定位结果相比),提高了震中定位的精度,减少了震中不能确定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选取四川测震台网记录的芦山Ms7.0地震余震资料,在保证相同地震台站及相同震相到时的前提下,台站空隙角在25°~320°范围内任意变化,分别采用MSDP中常用的Hyposat、HYP2000、locSAT和单纯形等定位软件,在相同速度模型下进行多次定位,并对定位震中位移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震中位移误差随着空隙角的增大而逐步变大,震中位移范围Hyposat为0.2~11.6 km、HYP2000为0.1~9.9 km、locSAT为0.4~11.4 km、单纯形为0.2~14.1 km;LocSAT的震中位移误差整体变化相对平稳,起伏不大,该方法适用于本研究中的所有定位地震;在台站空隙角大于240°时,单纯形的震中位移误差会出现随机突跳现象,该方法不适用于台站空隙角较大的地震定位。  相似文献   

6.
刘佳敏  尹继尧  任烨  尹欣欣 《地震研究》2013,36(2):219-223,264
利用上海综合深井观测系统中两分向倾斜仪记录的25Hz采样观测数据,与相邻台站地震仪对东海MS7.0中源地震进行地震定位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发震时刻最大误差仅0.06s,震中位置最大误差5.1km,并且定位结果都保持了较小的定位残差。因此高采样率深井地倾斜仪记录的观测数据可以用于地震的定位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发生在广西平果M_L3.0级地震震中附近的震群进行重新定位,得到78次地震定位结果。结果显示:地震震中集中分布于排泥库附近的西南侧,方向呈北西向,震源深度约6km。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利用双差定位法定位精度比较高,特别是在减小残差、测定误差、控制震中分布及震源深度等方面,均比原来的定位结果有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地震台站空隙角对地震定位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四川测震台网记录的芦山余震资料,选取20个M≥2.5地震,以Loc3D(川滇)定位方法定位结果为标准。采用MSDP中常用定位方法(HypoSAT、HYP2000、LocSAT、单纯型),在人为增减台站情况下,使得台站空隙角在25°—320°范围内任意变化,采用相同震相和相同台站对选定的地震事件进行定位,并对定位结果与标准结果对比,结果表明:震中位置在台站空隙角25°—130°任意变化时,4种定位方法效果较好,差别不大;在空隙角达到130°时,震中位移具有随着空隙角增大而逐步变大趋势;在空隙角达到190°时,单纯型法震中位移明显加大,出现随机突跳现象。总体而言,LocSAT法定位效果较好,平均震中位移2.6 km,HYP2000法平均震中位移2.8 km,HypoSAT平均震中位移4.1 km,单纯型定位效果较差,平均震中位移10.3 km。  相似文献   

9.
选取河南范县及邻区2008年1月~2015年9月M_L≥2.0地震78个,用双差定位法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重定位的震中主要沿聊城-兰考断裂带呈NE向分布,较此前更集中。重定位后的震源深度82%位于7~8km,也比此前更集中。在此基础上,用CAP方法研究了该地区2008年以来M_L≥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节面Ⅰ的14个地震中有11个地震震中分布呈NE向,这与用双差法重新定位后的震中分布方向一致。此外,这14个地震中有9个地震的P轴方位在50°~100°,均值为75°,这与华北地区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域的地震活动与聊城-兰考断裂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选取四川芦山M7.0地震中M_L≥3.0的80个余震波形事件重新拾取震相,通过不断增加远台、不断减少近台、改变最大空隙角大小的方式进行重新定位,探讨了定位台站震中距的远近和空隙角大小对定位结果精度和震源深度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1)近台是保证定位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当最近台距离小于10 km,且最大空隙角小于45°时,有90﹪的定位结果分布在最佳震中区内;当最近台距离大于80 km时,定位结果分布离散、失去稳定性,准确度明显降低。(2)最大空隙角的大小是影响定位结果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震中位置偏差通常会随着最大空隙角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最大空隙角小于120°,且最近台距离小于10 km时,定位结果分布比较稳定,震中偏差均值小于5 km;当最大空隙角大于200°,且最近台距离大于80 km时,定位结果分布极不稳定。(3)远台不是影响定位结果的主要因素,适当地增加远台可以减小最大空隙角,从而保证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分布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非线性定位方法NLLoc,对22次人工定点爆破事件和88次福建仙游震群序列M≥1.5级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并与福建台网日常定位方法进行对比,讨论了NLLoc方法在台网日常业务应用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NLLoc算法无论是人工爆破还是天然地震,其定位结果在发震时刻误差、震中误差和震源深度误差等方面都优于现有定位...  相似文献   

12.
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微震定位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建成的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由 10 7个数字地震台站组成 ,其地震监测和定位能力需要检验。此文主要目的是为评估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活动监测能力提供参考依据。在地震定位中 ,应充分发挥数字地震记录的优势 ,采用相应的数字地震记录处理技术 ,提高地震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采用滤波、偏振及台站扫描、震相追踪等数字技术 ,提高了震相识别的可靠性和精度 ,并用Geiger方法对 2 0 0 1年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 7个网内及网缘微震 (ML<2 .0 )进行了精确定位 ,还通过对爆破的定位来检验程序和方法的可靠性和精度。结果表明 ,震中定位误差估计小于2km ,震源深度误差估计小于 3km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0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到的654个M_L≥2.5地震波形数据,使用Moya方法联合反演计算震源谱及各台站场地响应。河北省测震台网实时接收168个台站数据,最终反演得到151个测震台站场地响应结果。结果显示,频率1~20Hz内各台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场地放大效应,随着频率的变化,各类基岩台的场地响应变化较为复杂。位于第四系沉积类的台站场地响应在低频段1~8Hz内放大效应显著,在高频段8~20Hz内呈现快速衰减趋势。选取2017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的M_L≥2.0地震数据,对各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代表河北地区的地方性震级M_L新量规函数。针对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5.1级地震,利用本文得到的台站场地响应结果对震级偏大且有放大作用的台站进行放大作用消除,再分别用现用地方性震级M_L量规函数和河北地区地方性震级M_L新量规函数对单台震级进行重新计算,结果显示震级偏差均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2月16日湖北巴东发生5.1级地震。对震前的地震条带和视应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震前有两条M_L≥3.0级地震条带交汇于震中附近,条带上和条带外的地震地方平太阴时角度都较分散,条带上地震受到的调制作用不明显。震中周围M_L≥3.0级地震的视应力时间变化显示震前出现高值异常,空间分布显示视应力分布具有分区特征,东北部地区视应力明显高于西南部,震中位于高低值分界线附近。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分析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现今应力场状态,基于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数字波形资料,收集2010年—2017年4月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M_L≥2.5地震事件的数字记录波形,利用振幅比方法求解震源机制解,为了保证单个震源机制解的稳定性,参与计算的台站数目一般要求4个以上,且尽可能围绕震中均匀分布,为避免出现Pn和Pg出现混淆的情  相似文献   

16.
用JOPENS-MSDP地震分析软件提供的Hyposat、Hyp2000、Locsat和单纯型定位算法,分析一次网内和一次网缘爆破试验事件,将测定结果与GPS实测爆破位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4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水平方向误差均达到1类要求,垂直方向误差较大;使用区域走时模型时,Hyposat定位方法测定的网内和网缘事件的水平误差均小于1 km,爆破时间存在0.5 s左右的误差。155万多组随机台站组合的定位结果,进一步证实:①Hyposat最稳定,具体表现为相同台站布局下,Hyposat定位结果水平向置信度最高;在同一置信区间内,相同精度要求下,Hyposat容许的最大空隙角上限最大;②Hyp2000最不稳定,在台站布局好时可信度较高,但随着台站布局变差其结果快速变得最不可靠;③Locsat和单纯型水平向介于二者之间,垂直向明显较差;④在90%的置信区间下,4种方法的定位结果达到1类、2类和3类精度要求的最大空隙角上限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近期在辽宁省内相继发生两起震群活动.一起是1987年12月6日至1987年12月28日的本溪市桥头震群.12月6日当天发生了震群中的最大地震M_L:3.4,震中在北纬41°12′,东经123°42′,震源深度为8km,震中附近震感强烈,瓶子振倒,伴有爆炸性的地声.该震群共发生小震26次,其中M_L≥3.0仅一次,M_L≥2.0有10次,有感地震竟有20余起,都伴有从南向北的地声.该震群是在11月份海城老震区M_L≥1.8震次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发生的,海城老震区每月震次都在15次以上,但11月份仅有5次.本溪震群的活动特征为,强度逐渐衰减,频次少,强度和频度有七天左右起伏的周期,本溪台P波初动一致,震中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1984年四川境内共发生M_L≥3.0级地震43次,最大的地震为11月12日马边东北3.8级地震,无论频度和强度都是近年来最低的一年.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均匀分布在东经104度以自的广大地区(见1984年四川M_L≥3.0级地震震中分布示意图),在时间上,除8月外,每月均有M_L≥3.0级地震发生,其中以2月和11月最多,分别为7次和8次(见1984年四川M_L≥3.0级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川南泸州区域的地震监测能力,新建15个流动测震台站,与泸州和荣昌2个固定台站形成泸州台网.根据《地震震级的规定GB 17740-2017》,计算了泸州台网的震级监测能力,并通过实际地震事件的统计分析,验证了震级监测能力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基于D值理论,计算了泸州台网在研究区域的震中定位误差和震源深度定位误差...  相似文献   

20.
以华南地区1980年以来23次已知震中信息的M_L≥5级地震事件为例,给出水库区、老震区和震群区的震中信息获取方法,介绍了双序列,即震中地震序列和区域地震序列分析方法,总结了地震事件前的双序列异常特征,并提出了物理解释和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