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荒漠化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旱地面积约33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4.6%,包括干旱区、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区),其中超过262万km2归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定义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全国18个省、区、市.超过4亿人生活在荒漠化地区,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40亿元.中国治沙的实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最近30年,先后通过“三北防护林”工程(1978年启动)、全国防沙治沙工程(1990年启动)、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0年启动)等一系列国家级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以年均0.024% GDP的投入,治理和修复了大约20%的荒漠化土地.目前,以现有技术评估,可治理的沙化土地约有50×104 km2.考虑到全球变暖的影响,预测未来50年需要治理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大致在55×104-100×104 km2之间.若按照每年1.5×104-2.2×104 km2的治理速度,大约需要45 -70年之久.规划安排到2015年治理完成22×104 km2,到2030年治理面积新增33×104 kim2,到2050年治理完成45×104 km2.基于国家生态修复投资战略的总体安排,未来防沙治沙决策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眼:一是强化多部门协作的综合治理;二是确立优先治理区,并在适当地方建立“生态特区”;三是改变投资模式,由目前政府直接投资植树改为投资买林、买绿;四是完善土地承包制度(70年权属不变)和实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2.
青海高原沙漠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登山  高尚玉 《中国沙漠》2007,27(3):367-372
20世纪5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对青海高原沙漠化的分布、基本特征、沙丘类型、形成演化、风沙移动规律、野外观测、沙化监测的科学考察研究到防沙治沙试验的过程;从地域上涉及了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黄河源区和长江源区全部5个沙漠化土地分布地区,全面综述了高原沙漠化研究的成果、防沙治沙经验和研究进展,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我国荒漠化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42,自引:24,他引:18  
荒漠化和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科学界历来对此十分重视。我国是受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截止2004年,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3.62万km2,沙化土地面积173.97万km2,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和18.12%。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的情况相比,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扩展速度均出现减少和减缓的趋势,沙化土地已由90年代末每年扩展3 436 km2转变为每年减少1 283 km2。这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的体现,也是国家加大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和加大荒漠化防治投入的结果。我国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荒漠化的扩展与逆转过程仍会产生影响。气候变化中的降水变化在大范围内控制着荒漠化土地的扩展与逆转过程,气候暖干化有助于荒漠化的发生与扩展,但在局部地区随着气温升高有降水增多的可能,有利于荒漠化土地的逆转。人类活动对荒漠化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特别是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以及对农牧产品等物质需求的增加而引起的不合理经济活动是不容忽视的。要遏止荒漠化的扩展,应采取适应与减缓气候干旱化对策,消除人为荒漠化因素,并积极整治荒漠化土地,从根本上促进荒漠化土地的逆转。  相似文献   

4.
为总结三十多年来,特别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一期工程以来的治沙经验和科研成果,交流国内外沙漠、沙漠化防治的信息,提高三北地区治按科研、生产第一线工作者的理论水平,由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和宁夏林学会,在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沙坡头沙漠科学研究站联合举办的“三北地区治沙讲习班”,历时四十天,于今年元月五日结束。  相似文献   

5.
甘肃治沙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甘肃省是中国沙漠分布面积较大且荒漠化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有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1428.9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81%,风沙线长达1600km,并仍以543hm2·a-1的速度扩展。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给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严重的破坏或威胁。40多年来,经几代人的长期不懈努力,甘肃的防沙治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于1991年被我国政府授予"全国治沙先进省"称号。从资源环境考察、治沙技术措施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治沙技术推广、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对甘肃的防沙治沙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总结与思考,提出了甘肃今后防沙治沙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正式出台。该《决定》对我国的沙化土地治理提出了分“三步走”的目标,计划到本世纪中叶使全国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这是一场持久的战争,之中循环经济大有可为。防沙治沙,循环经济完全能够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原因有三:第一,目前我国现有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打算用近50年的时间对可治理的部分基本治理,这需要一个总的治理方略或战略决策。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沙漠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荒漠化是全球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甘肃省地处大陆腹地,沙漠化危害严重。通过建立沙漠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能够促进保护区植被的恢复和生态重建,增加生物多样性,遏制沙漠化土地扩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要求,全省共建成七大省级沙漠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按照一定的原则,目标和步骤逐步实施。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性与复杂性,防沙治沙的措施与手段各有特点,在具体的防沙治沙措施中,不能局限于一种措施、一种模式,需要综合考虑,运用最适合当地的思路、方式和方法来治理沙害。  相似文献   

8.
以龙羊峡库区为试验区,实现遥感与GIS一体化,建立了龙羊峡库区地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寒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动态监测有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自1987 ̄1996年库区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十年来严重沙漠化土地扩大了189km^2,以每年21km^2的速度扩展,土地沙漠化正过程处于强烈发展态势,库区土地沙漠化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半干旱草原地区沙漠化防治战略的转型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我国的治沙事业虽已取得很大成就, 但总体而言, 依然是点上治理、面上扩大, 治理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针对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的环境特点, 通过分析、比较, 提出应将生态建设的重点从强烈发展中的、严重的沙漠化土地转向正在发展中的和潜在的沙漠化土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了解和探讨西藏沙化土地治理区的植物群落的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和稳定程度,根据西藏雅鲁藏布江河谷沙地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20个样地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西藏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西藏山南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的植物有34种,藏沙蒿(Artemisia wellbyi)、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桑(Morus alb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和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占优势地位。综合示范区固沙植被平均盖度为31.6%±13.1%;平均生长高度为41.2±19.9 cm;平均生长密度为4.6±4.7株·m-2。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H指数平均为0.99±0.54;物种多样性D指数平均为2.55±1.37;物种均匀度平均为1.76±0.75。  相似文献   

11.
风沙现象的发生与作用力(风力)大小和下垫面特征密切相关,土地利用方式反下垫面的特性,从而影响风沙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以地处半干旱地区的内蒙古多伦县为例,在充分查明原有每个土地利用地块抗风蚀特性,和生态安全性的基础上,根据下列原则:(1)依照大的地貌类型或地貌区域的差异,进行宏观尺度上土地利用格局配置;(2)不再沙化条件下维持生态安全;和(3)充分考虑目前现实状况,进行以防沙治沙为目标的土地利用方式调整。调整结果反映在两县市的1∶250000土地利用图上。另外,对多伦县的土地利用格局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北京郊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起沙起尘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沙尘天气分沙尘暴、扬沙、浮尘三种,北京扬沙天气的沙尘源以就地起沙为主。为有效地进行北京地区的防沙治沙,在2003和2004年连续两年的春季里,对北京郊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起沙起尘的实地观测,同时对各土地类型进行了土壤采样,分析了土壤的粒度特征。得到的初步结论为:京郊地区裸露地表的起沙风速为6m/s左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起沙起尘特性有很大不同,在同等风速条件下,可起沙性从大到小分别为翻耕地、留茬地、经济林地、荒地、防护林地和草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起沙特性不同表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北京防沙治沙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20世纪80年代末和2000年两期TM影像作信息源,经过合成、增强、几何纠正、镶嵌和人机交互判读并结合野外考察提取研究区两期沙质荒漠化土地数据,建立数据库,得到10 a内不同程度沙质荒漠化土地之间的转换面积,建立沙质荒漠化土地转移矩阵。结果表明:①土地沙质荒漠化严重,以轻度和中度为主,沙化率13.54%;②主要发生在南部平原地区,形成了两条沙带,中、北部基岩山地是沙质荒漠化大面积扩展的天然界线;③半农半牧区比纯农业和纯牧业区严重;④动态趋势是整体扩展(增长率为4.67%),局部逆转(主要在南部),程度加强;⑤沙质荒漠化扩展面积为9 967.54 hm2,其中中部﹥北部﹥南部;⑥管理失误、人口增长及由此引起的“三滥”等超强度利用土地行为是影响研究区土地沙质荒漠化的主要人文因子。⑦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沙化态势仍很严重,控制人口密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革土地利用制度,加强土地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北京周边沙源区沙化土地光谱特征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我国土地沙化及 90年代以来环北京地区频繁发生的沙尘天气 ,以北京周边的河北省丰宁县、内蒙古多伦县及镶黄旗为研究区 ,用美国ASDFieldSpecTM FR全波段野外光谱仪对不同类型沙化土地进行了野外光谱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 ,对不同沙化土地的光谱特征及其响应机制进行了探讨 ,认为土壤湿度、草地类型、草群高度和盖度以及不同物候期植被光谱特征与沙化土地的平均光谱特征相关。应从区域植被和土壤的特征光谱段分析沙化土地的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2009,(3):48-48
日前,赤峰市林业科技人员通过对1994年沙漠化普查遥感图片和京津风沙源治理期间遥感图片解析对比测算显示,赤峰市沙化土地面积14年治理和减少了1800万亩,其中京津风沙源治理期间,每年治理退化沙化土地面积209万亩,超过年退化沙化面积60多万亩,赤峰市全境生态环境首次实现治理速度超过沙化速度,赤峰市境内的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的面积缩减了2/5,生态环境实现了历史性整体良性逆转。  相似文献   

16.
根据水利部规划确立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到 2 0 5 0年全国水土流失地区将基本治理一遍 ,大部分地区可望成为秀美山川。据了解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水利部制定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是 :近期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万km2 ,到 2 0 10年使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 ,坚决控制住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到 2 0 30年 ,继续保持较高的治理速度 ,使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 75 %以上 ,重点治理区的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观。远期到 2 0 5 0年 ,全国建立…  相似文献   

17.
近50年来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8,他引:45  
吴薇 《中国沙漠》2001,21(2):164-169
根据野外考察、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毛乌素沙地进行动态研究表明,50年代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2900km^2,到了70年代中期达41110km^2,80年代后期,减少为32590km^2,至1993年又下降到了30650km^2。50-70年代是沙漠化土地迅速发展的时期,而进入80年代以后,总体上是处于逆转过程中,已有近9460km^2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这主要得益于“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和当地政府与干部群众积极开展沙漠化防治的努力,也进一步证明了:沙漠化主要是人类造成的,也只有人类能够控制它。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   总被引:90,自引:3,他引:87  
利用20世纪90年代中国1:10万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利用单元自动机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了区划。在此基础上,研究了90年代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动态变化时空格局。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用地受区域位置、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影响。90年代前5年,受沿海开放政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较慢;90年代后5年,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和国家实施耕地资源保护条例的情况下,沿海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受到抑制,西部地区扩展加快。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动态变化格局受到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政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加快“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步伐,培养和提高营林工程技术干部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中央林业部、内蒙林业局于1981年11月14日至12月15日,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林学院举办了“三北”地区营林技术干部进修班。参加这次讲习班的学员系来自陕、甘、宁、青、新、晋、冀、黑、吉、辽、京、蒙等十二省、市的工程技术干部。 学习的方式以学术报告为主,同时在学员之间交流了工作经验。学习内容丰富,有国内林业概况,“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意义及指导思想;美、日、北欧林业介绍;“三北”地区森林历史;森林和植物生态;治沙原理与措施、杨树的速生丰产、飞机播种,遥感技术等学术内容。学习期间组织放映了幻灯教学五百多张,识别判读了航测照片和各种图表近百  相似文献   

20.
鄂托克旗风蚀荒漠化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丽  李金霞  秦富仓  姚云峰 《中国沙漠》2009,29(6):1063-1068
利用鄂托克旗2000年和2005年TM遥感影像,对荒漠化土地进行判读,结合实地调查,并根据中国“三北”地区荒漠化区域分类与发展趋势综合研究野外地质调查内容-技术要求,确定土地荒漠化景观类型和荒漠化程度,将研究区风蚀荒漠化分为轻度沙化、中度沙化、重度风蚀和严重风蚀4个类型。应用Arcview3.3对两期TM影像进行人机交互判读,得到研究区两个时期的风蚀荒漠化景观类型数据并统计,分析研究区风蚀荒漠化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未荒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北部,严重风蚀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南部,由北向南,风蚀程度逐渐加重。研究区风蚀荒漠化主要以轻度沙化和中度沙化为主,占研究区风蚀面积的70%以上,破碎度有所增大。风蚀荒漠化面积虽有减小,但风蚀呈加剧趋势。盐渍化土地已转化为风蚀荒漠化景观,而风蚀荒漠化景观可以向其他各景观转化。在适当条件下,轻度沙化土地与未荒漠化土地容易相互转化。中度沙化土地和重度风蚀土地容易转变为其他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