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坦桑尼亚是东非第一产金大国,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该国的一个重要金矿床类型,该类型金矿床与断裂构造中的构造蚀变带密切相关,主要分布在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东部、西南部及东南部绿岩带中;凯巴卡瑞地区内岩石磁性表现为强-中-弱-微或无的强度等级,岩石相互之间磁性差异明显,其航磁异常显示的地质信息比较详尽,反映的磁性地层、岩体界线清晰,线性构造特征明显.依据坦桑尼亚凯巴卡瑞地区尼亚斯罗利金矿床上的航磁异常表现形式,对凯巴卡瑞地区航磁异常强度、规模、形态及延伸等特征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对比研判,认为该区域航磁异常客观地反映了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有关联的断裂构造和绿岩分布区,构造蚀变带、金矿脉以及所赋存的绿岩地层在航磁异常上表现为低强度磁异常,其他岩石(条带状铁建造、辉绿岩、花岗岩)在航磁异常上表现为高强度磁异常,据此选择的找矿靶区通过地面物探方法(高精度磁测、微磁测量)查证,取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凯巴卡瑞地区航磁异常解译厘定的地质信息,为进一步预测成矿区域、圈定找矿靶区及间接发现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奠定了基础,因而预判坦桑尼亚凯巴卡瑞地区分布的航磁异常具有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研究了德化杨梅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矿床主要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床成因等。结果表明,德化杨梅地区是一个金的高背景地球化学场,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金矿床,矿点明显地受NE、NW向断裂及其交叉复合部位控制;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次火山岩主要是燕山期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金的矿化类型主要为含金石英脉型,含金石英-硫化物型及破碎蚀变岩型;区内金矿成因类型主要为次火山热液型和岩浆  相似文献   

3.
张兴奇 《地球》2014,(3):104-106
粤西地区锡矿床分布于吴川-四会断褶带及其北西侧。与区内燕山晚期复式花岗岩类关系密切,斑岩型锡矿主要产于花岗岩岩简内部及其接触带,蚀变与矿化具分带现象;云英岩型锡矿主要于花岗岩体顶部隆起部位面型云英岩化带中;层控矽卡岩型锡铁矿产于燕山晚期花岗岩外接触带震旦系云开群中段矽卡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本文着重从锡矿类型及地质特征进行概述,并对其成矿条件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是坦桑尼亚绿岩带重要的金矿床类型.金矿脉和它所赋存的构造蚀变带与周围背景岩石磁性差异较小,高精度磁测难以反映出构造蚀变带和金矿脉引起的微弱磁场特征,为了获取构造蚀变带和金矿脉引起的精细磁场结构,在选择的单元测区(主要矿脉分布区)内进行了高密度、高精度、高分辨微磁测量(20 m×5 m)精细研究;微磁异常清晰地反映了构造蚀变带和金矿脉群引起的磁场特征,为钻探工程布置提供了充分的依据,起到了良好的找矿效果.研究认为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微磁测量流程为:(1)开展1∶1万地面高精度磁力扫面测量,大致圈定找矿靶区和选择单元测区;(2)单元测区内进行微磁测量,获取精细地磁场结构;(3)微磁异常上布置微磁剖面测量(点距2 m),定位构造蚀变带和金矿脉.微磁测量对坦桑尼亚其他绿岩带以及我国(乃至世界)绿岩带地区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也具有良好的示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于都银坑贵金属矿田有破岩蚀变型,层间破碎带型,岩体接触带型、硫锰矿型、铁锰帽型、黑土我砾型等六种矿化类型。主要控矿因素为地层、岩柱、岩浆岩、构造和次火山岩体接触带构造四种。  相似文献   

6.
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地区绿岩带是东非重要的太古宙金成矿带,由于受到准平原化作用的影响,总体覆盖较厚、较广,常规的地质填图和找矿方法效果不佳,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在金矿资源勘查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为大型隐伏铁建造(BIF)型姆瓦莫拉金矿和中型构造蚀变岩型尼亚斯罗利金矿的发现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以环维多利亚湖地区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岩石物理性质、地球物理场特征等信息为基础,以姆瓦莫拉金矿和尼亚斯罗利金矿为典型案例,系统总结了坦桑尼亚金矿床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方法,首次归纳建立了该国境内铁建造型金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并提出了物探勘查这两种类型金矿床可采取的最佳方法组合模式,对进入坦桑尼亚的世界各国地勘部门寻找金矿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意义.随着我国对海外矿产勘查热度的增大,坦桑尼亚金矿床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工作模式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绿岩带型金矿勘查、评价及找矿方向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龙山金矿带是我国南秦岭沉积岩地区新发现的金矿带,产于南秦岭晚古生代镇旬盆地上泥盆统-下石炭统细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中.通过地层、沉积环境、成矿有关微量元素、矿石化学成分及显微组构研究指出赋矿有利岩性为泥质钙质粉砂岩、泥质粉砂质灰岩等,典型的浸染状矿化产于以粉砂质为主(SiO2多变化于38%~73%),含一定钙质(CaO多在10%~25%之间)的岩石中,即以钙质粉砂岩为主要的赋矿岩石类型;主要赋矿地层南羊山组生物成因黄铁矿不富集金.微细浸染型金矿化受与断裂连通的有利岩性(可渗透性层位)控制;是"岩性控矿”,而非地层时代控矿.主要赋矿地层南羊山组是"赋矿之所”,而非"生矿之源”.以钙质粉砂岩为代表的沉积岩石控制微细浸染型金矿化具有普遍意义.断裂与有利岩性一起控制了浸染状矿化.  相似文献   

8.
洛宁县西青岗坪金矿区EH4系统和双频激电测深联合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先进的物探手段,即剖面性的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和激电测深在金矿勘查区进行探测。初步查明矿区内地层情况、厚度、断裂构造分布特征及矿物的激电异常反应,发现隐伏的矿化蚀变带及向下延伸情况。通过分析物探异常与矿(化)体的关系,从而寻找深部金和其他有色金属矿体,对金矿勘查区内的矿体加以控制,大致查明矿区蚀变带数目、分布、规模、形态及产状等,为下一步探矿工程布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梅子坑钼矿位于九岭钨钼成矿带,为中型石英脉型钼矿床。矿区内地层和岩浆岩钼元素含量分别是克拉克值的43倍和21倍。矿体赋存于双桥山群修水组浅变质岩系中及北西向断裂控制的裂隙密集带中;矿石主要类型为石英脉型,矿石有益组分为辉钼矿,形成于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早期矿化阶段。矿床可能与隐伏的燕山期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岩脉有成因关系,属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热液矿床。北西向断裂密集带,硅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围岩蚀变,燕山期花岗岩类及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是其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为理解地壳结构对超大规模造山型金成矿系统的控制作用,布设了一条NWW-SEE向穿越胶东金成矿省的宽频带流动台阵,通过噪声成像获得地壳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在金矿省12~20km深度处存在一个显著的低速带(LVZ),可能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热液蚀变带;在矿化规模和强度更大的成矿省西部下方8~12km处发育高速异常体,可能含有大量斜长角闪岩类组分,为金成矿提供部分物质来源.此外,成像结果还显示,在成矿省西部和东部分别发育犁式断层系统和陡倾斜断层系统.结合地壳速度结构特征及区域上金矿化与镁铁质岩脉有密切时空关系的地质事实,文章提出了基于地震学约束的胶东地区金成矿过程模型:镁铁质岩浆的积聚和脱气导致大规模成矿之前在中地壳形成热液蚀变带(LVZ);后来,随着上升流软流圈的加热,壳内蚀变带释放出含金流体,在犁式断层系统向上运移的过程中又可能从上地壳斜长角闪岩等岩石中萃取出部分金等成矿物质,形成富金流体;随后,富金流体继续沿不同的断层系统向上运移并因条件改变而发生矿质沉淀,在西部以韧-脆性为主的犁式断层系内形成大规模的蚀变岩型矿石,而在东部陡倾斜脆性断层系内形成规模相对较小的石英脉型矿石.  相似文献   

11.
江西葛源黄山铌(钽)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葛源黄山铌(钽)矿床位于灵山花岗岩体西侧的内外接触带上,受赣东北深大断裂及其次级北东向和北西西向断裂的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角岩化、矽卡岩化和黑鳞、铁锂云母岩化等。总体矿化特征,近岩体富铌,远岩体而富钽。  相似文献   

12.
含铁建造型金矿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坦桑尼亚国主要的金矿类型,含铁建造型金矿与条带状含铁建造(BIF)密切相关,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则与热液构造活动有一定的联系,条带状含铁建造(磁铁石英岩)和辉绿岩二者具有强磁性,不仅都能够在地表引起很强的ΔT负磁异常,而且其异常形态有很大的相似性,均呈线性串珠状展布;为分辨识别隐伏异常源,圈定与各自有关联的找矿靶区、间接发现这两种类型的金矿床,归纳总结了从五个方面对隐伏的条带状含铁建造和辉绿岩所引起的磁异常特征进行识别:(1)岩石半出露特征,(2)区域地层(或构造)分布特征,(3)磁异常强度的高低,(4)2.5维反演计算,(5)磁异常的排列关系;对磁异常特征进行解译判别,有效地指导了在隐伏绿岩带内圈定找矿靶区、进而间接发现与各自有关联的含铁建造型金矿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成矿流体对德兴斑岩铜矿床中伊利石结晶度的制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利石广泛存在于铜厂大型斑岩铜矿床内,是钾化的特征热液蚀变矿物,其结晶度(IC)和膨胀层含量受携带矿质的热液流体量制约.以浸染状强矿化为特征的斑岩体中上部,特别是接触带附近,伊利石结晶度较小,主要是高水/岩比作用的结果.同时指示了,伊利石结晶度小的部位,矿化品位高,蚀变程度也强.在低水/岩比、流体量小的深部斑岩体内,伊利石结晶度则主要受温度、时间控制.  相似文献   

14.
超大型金成矿省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数百吨到上千吨金产量成矿省的特征,将金矿床分为 6类:(i)造山带型金矿,(ii)卡林和类卡林型金矿,(iii)浅成低温型热液金-银矿床,(iv)斑岩型钢-金矿床,(v)铁氧化物型铜-金矿床;(vi)富金块状硫化物(VMS)矿床和沉积喷流矿床(SEDEX). 这些类型反映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造山带型金矿产于近地体边缘的地壳中部(4-16 km),在 Cordilleran型造山带转换挤压的俯冲-增生杂岩内;其他造山带型金矿省形成在板内地幔岩石围拆沉或地慢柱上涌处.卡林型和类卡林型金矿产于拉伸的…  相似文献   

15.
铁建造(BIF)型金矿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坦桑尼亚绿岩带中主要金矿床类型,应用时间域激电测深获得了这两种类型金矿床内、由探测目标体和目的物引起的良好异常,了解了它们在地下半空间内的电性分布特征;依据激电测深显示的"低阻高极化"断面异常对含矿标志层(条带状含铁建造)、含矿构造(蚀变带)和金矿(化)体进行空间定位,为钻探工程布置、进而发现隐伏-半隐伏金矿床提供了充分依据.以坦桑尼亚绿岩带内近几年发现的典型金矿床为实例,分析时间域激电测深在这两种类型金矿床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成矿地质条件类似地区通过激电测深手段寻找金矿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韩家岩体与天井山金矿空间上密切相关.对韩家岩体的成因存在不同看法:依据“斑状”外貌,有人主张是燕山期花岗斑岩;依据隐约可见的片麻状构造,有人认为是晋宁期灵山岩体.鉴于其具有重要的找矿指示意义,本文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认为韩家岩体是由灵山岩体蚀变而成的绢英岩.天井山金矿中的金多以自然金形式产于石英大脉的晚期裂隙中,并与石英-绢云母-含铁碳酸盐-硫化物细脉共生.研究表明,这些裂隙与绢英岩体顶部的石英网脉带贯通,两者具有相同蚀变矿物组合和流体来源.据此,本文认为与绢英岩化有关的岩浆-构造-蚀变作用是天井山金矿的核心成矿事件.由于韩家绢英岩体具有区域尺度的找矿标志,这对天井山矿区及其外围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解释了金十字(Golden Cross)古热液系统地区最小值为-40g.u.的负剩余重力异常。该重力异常是由于热液蚀变造成的局部质量损失所引起。重力模拟表明该方法是确定热液蚀变岩横向和垂向范围以及蚀变更强烈区域的有效手段。鉴于该地区的局部硅化带和热液粘土层带来了具有经济价值的金—银矿化,上述方法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吉松铅矿床位于喜马拉雅板片拉轨岗日陆隆壳片南部,属拉轨岗日成矿带。三年来的勘查成果显示,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北东向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为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强蚀变中基性岩脉与炭质板岩的外接触带部位,特别是硅化和绿帘石化地带是矿体有利的富集部位,围岩蚀变强弱与矿化有着密切关系,矿床为硅化破碎带中低温热液交代型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对大场金矿成因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英善  李俊德  王文  赵林山 《高原地震》2006,18(3):54-57,49
大场金矿是青海省地矿局“十五”期间在北巴颜喀拉山地区发现的大型岩金矿床。前人将大场金矿的金矿化类型定为造山型金矿床,但通过2004~2005年大场地区1∶5万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后认为,大场金矿化类型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相似文献   

20.
安家营子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金矿成矿带的中部, 其北紧邻兴蒙造山带. 华北陆块与兴蒙造山带之间的边界断裂即赤峰-开原断裂从附近经过, 是区域性控矿断裂. 安家营子金矿为一中型矿床, 矿体主要赋存于安家营子花岗岩体中. 与金矿化相伴生广泛分布着流纹斑岩、煌斑岩等岩脉. 对安家营子花岗岩、穿切矿体的流纹斑岩岩脉的锆石U-Pb年龄测定表明, 安家营子花岗岩的侵位时代为132~138 Ma, 流纹斑岩的成岩时代为124.9~126.5 Ma. 根据矿体与花岗岩、脉岩之间的穿切关系将安家营子金矿成矿时代限定在126~132 Ma, 即早白垩世. 这一年龄与华北克拉通上其他主要金矿集中区的成矿年龄是一致的, 也与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动力学体制发生转折的时间相吻合. 这表明华北克拉通上绝大多数金矿床, 包括安家营子金矿床形成的动力学背景是相同或相似的, 即形成于中生代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的构造背景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