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于深厚软土上的某铁塔因基础周边不均匀填土后产生了严重的不均匀沉降,经采用顶压法和掏土法对构筑物进行综合促沉纠偏,同时采用钢管桩法加固处理,实践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冻土与普通的土体相比具有独特的工程性质。在冻土地区进行桩基础施工后,桩和周围土体在冻土地温及大气温度的作用下逐渐回冻,回冻过程中在冰的胶结作用下桩与周围土体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外荷载作用。为了研究回冻前后桩基的承载力变化及变形性质,在大兴安岭地区浇筑了2根15 m试验桩,试验桩中布设了温度监测系统,采集了桩基回冻过程中的温度数据。根据温度监测结果在桩基回冻前后进行了自平衡静载试验,研究了回冻前后桩基承载力、各土(岩)层的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研究结果表明,桩基回冻后冻土地温保持在-1.9 ℃桩基的承载力是回冻前承载力的1.42倍;端阻力是回冻前的1.49倍为964 kN,占桩基承载力的12.98%;各土(岩)层的侧摩阻力均有所增长,平均增长率为40.3%。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冻土条件下的桩基设计及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青藏铁路35 kV电力线路空载技术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藏铁路线35 kV电力线路的分析, 对其空载线路末端电压升高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解决方案. 青藏线格拉段35 kV电力线路在正常供电时, 末端电压波动范围较小, 线路的电压质量可通过负荷端调压变压器解决; 在越区供电条件下, 末端电压的波动范围大, 空载时末端电压上翘严重, 需要在线路中间和末端装设并联电抗器进行补偿, 以降低线路空载时末端电压; 当用电负荷增加, 末端电压降到一定程度时, 应切除并联电抗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青藏铁路线35kV电力线路的分析,对其空载线路末端电压升高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青藏线格拉段35kV电力线路在正常供电时,末端电压波动范围较小,线路的电压质量可通过负荷端调压变压器解决;在越区供电条件下,末端电压的波动范围大,空载时末端电压上翘严重,需要在线路中间和末端装设并联电抗器进行补偿,以降低线路空载时末端电压;当用电负荷增加,末端电压降到一定程度时,应切除并联电抗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小康社会,城市化的建设步伐也逐渐推进,中小城镇的城市化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小城镇中逐渐出现了居民小区,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也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搞好居民住宅小区的供配电设计,以达到人们对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这也是各地电力部门电力企业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220 kV变电站岩质高挖方边坡,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数值分析法,设置不同锚杆打入角度和长度方案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优化了锚杆设计参数,评价了坡顶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和锚杆应力监测对锚杆加固效果。结果表明,(1)随着锚杆打入角度的增加,边坡安全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优锚固角度,确定22°为最优锚固角度;(2)边坡下部锚杆受力大于上部锚杆受力,设计时应有重点考虑下部锚杆参数。当边坡安全系数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增大下部锚杆截面尺寸或增加锚杆长度;(3)各排锚杆应进行不等长设计,锚杆长度通过极限平衡法量取潜在滑动面到坡面的距离进行确定和验算;(4)现场监测结果显示优化设计后的锚杆参数加固效果良好,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7.
我国首条750kV输电线路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接过渡地带,地质环境复杂,本文简述了该线路构造稳定性、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湿陷性、采空区等主要地质问题的特点与影响,并结合线路建设实际,归纳总结了相应的研究方法与工程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铁塔主材同时采用单角钢与双拼组合角钢的形式已较为普遍[1],由此产生了针对单角钢与组合角钢连接节点的设计相关问题.目前,行业规范和规程尚没有相应的设计方法,导致不同设计人员往往需依靠工程经验,设计的连接型式尺寸具有较大差异,且取值多偏于保守(如节点体量偏大、中间连接板和焊板偏厚),导致加工... 相似文献
9.
疏排水沉降引起的竖直附加力导致了华东地区多个立井井筒破裂,高应力下土与结构界面剪切特性研究是解决这一工程问题的关键。在自行加工、改造的高应力单剪仪试验系统上进行了一系列单剪试验。试验数据分析表明高应力下砂土同钢材界面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可用非线性弹性-理想、塑性本构关系描述;高应力下界面的强度准则符合无粘聚力的莫尔-库仑公式表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季节冻土隧道的防冻保温性能,常采用铺设聚氨酯类有机保温层的方式以防止围岩冻结,但由于有机材料在冻融循环过程中老化速度快、保温结构设计缺少科学依据等局限性,使得部分隧道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反复出现冻融病害。以西藏圭嘎拉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热流固耦合计算模型,对现行保温措施的防冻效果进行分析,发现距离洞口一定长度范围内的围岩仍会发生冻融破坏。在隧道运营后第20年2月15日,距洞口5 m处断面拱顶围岩的边界温度仅为-0.91 ℃,并且该关键位置的纵向冻结长度超过500 m,严重影响隧道结构的安全。为防止此隧道出现冻害问题,提高其服役能力,拟采用新型无机建筑材料气凝胶毡对隧道的保温结构进行加固,其具有良好的保温、阻燃和耐久性能,并且铺装简便、易于操作。此外通过对不同厚度气凝胶毡条件下的围岩温度场进行多维度分析,确定了最不利时刻气凝胶毡厚度与拱顶围岩关键位置纵向冻结长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为圭嘎拉隧道防冻保温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不仅能保障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能为季节冻土隧道保温结构的设计、施工及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西藏芒康盆地新生代高钾火山岩的主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元素和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结果表明,西藏芒康盆地内拉屋乡组高钾火山岩是在转换压缩引起的陆内俯冲背景下产生的,其可能源区为EMII型富集地幔端元。高场强元素Nb和Ta出现明显的负异常,表明在该火山岩源区内有陆壳物质的加入。稀土元素模拟结果显示岩浆源区成岩过程中有单斜辉石、斜长石和石榴子石的分离结晶。 相似文献
14.
西藏定结地区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源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西藏定结地区高喜马拉雅隆起带中淡色花岗岩体紧靠藏南拆离断层内呈等轴状小岩株产出。淡色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为过铝质,高Si和K,低Ca、Fe和Mg,岩石富轻稀土元素及Rb、Ba和Th,贫Hf、Zr、Y和Yb,呈现S型花岗岩特征。基底副交质岩中广泛发育淡色花岗岩脉体,在副交质岩中的淡色花岗岩脉体内发现紫苏辉石暗色麻粒岩残留体,通过对淡色花岗岩与基底副交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发现它们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富K、Rb、Ba和Th,贫Hf、Zr、Y和Yb。认为基底副交质岩为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源岩,其在快速隆升降压的条件下发生缺水熔融生成淡色花岗岩浆面残余麻粒岩残留体。 相似文献
15.
16.
西藏多不杂超大型富金斑岩铜矿的蚀变-矿化特征及高氧化成矿流体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位于斑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的铁格山岩浆弧中。具O型埃达克岩特征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侵位于中侏罗统雁石坪群中。岩体内及其围岩中蚀变强烈,分带明显,各种细脉、细网脉特别发育,矿化为细脉-浸染状,含矿斑岩全岩矿化,少量矿化产于围岩中,矿化为铜-金组合。发育丰富的热液磁铁矿、赤铁矿、金红石等,铜、金沉淀与热液磁铁矿的形成关系密切;矿石矿物总体上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黄铁矿很少,矿区内还发育丰富的石膏脉,说明母岩浆是高氧化性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显示高温阶段气相和含子矿物包裹体普遍共存,中高温阶段液相和气相包裹体共存,暗示流体沸腾可能是主要的成矿机制,成矿流体是直接从岩浆熔体中出溶(600~900°C)的具高氧化性、(超)高盐度的富含Cu、Au、S元素的岩浆流体。成岩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系古特提斯洋闭合俯冲增生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