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卓越的地图学家,国内外知名的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专家,国际国内学术活动家陈述彭教授,因病于2008年11月25日不幸逝世,享年88岁。陈述彭院士1920年2月出生于江西萍乡。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并留校任助教,同时在母校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后继续留校任讲师。新中国成立不久,他来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专心从事地学探索研究。凭着对地球科学执着的探索信念、分析综合能力,尤其是对科学生长点的敏锐洞察力,他总是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热情指导和带领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不断向新的领域进取。  相似文献   

3.
章申院士 1 933年 1 0月 2 4日生于江苏常熟市 ,1 95 6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土壤化学系。先后在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 ,南京大学化学系进行研究生选修学习 ,1 95 8年 1 2月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攻读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生 ,1 962年 1 1月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 ,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从事地球化学科学研究 ,先后任助理研究员 ( 1 964年 )、副研究员 ( 1 979年 )、研究员 ( 1 986年 )。  相似文献   

4.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团成员邹竞蒙院士不幸于1999年2月22日逝世。他的突然不幸逝世,给国际欧亚科学院的中国院士带来了深沉的悲痛。 邹竞蒙院士很早参加革命,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我国的气象事业。  相似文献   

5.
“情殷意厚秉正义,勤学教诲育英才,鞠躬尽瘁维地学,无私奉献耀中华”。这是黄秉维先生的弟弟黄秉成对哥哥一生的写照。先生离我们而去,已经有半年了。我的博士论文也该交卷了,回顾三年来走过的路程 ,特别怀念导师--黄秉维先生。对于黄秉维先生的生平和学术思想已经有很多前辈多次作了总结,尤其是跟随黄先生多年的郑度先生和杨勤业先生,对黄先生的学术思想知之甚多、而且认识深刻,我在这里不再赘述,只是摘录了自己与黄先生接触两年来的部分具体事件和自己当时的深感所思,以表达学生对先生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6.
李铁映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相似文献   

7.
经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院士提名、主席团审议并投票通过 ( 2 / 3以上票数 ) ,在中国科学中心 2 0 0 2年 1 0月召开的全体院士大会上 ,经无记名投票选举了成思危、汪光焘、王文魁、刘式达、张贵田、宗祥福、严陆光 7名教授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候选人 ;陈勇、张明华 2名教授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通讯院士候选人 ,并正式推荐给国际欧亚科学院主席团。  相似文献   

8.
环境监测与卫星遥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机 1997年12月11日,李鹏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环境监测工作很重要,它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并具体指示:环境监测总站每周报告部分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这种形式很好,要坚持做下去,现在只是内部报告,将来在适当的时候还要对外公布,这对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促进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将大有好处。认真贯彻总理指示,正是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大好契机。  相似文献   

9.
欧洲国家环保部长会议1999年12月8-9日国际欧亚科学院与俄罗斯联邦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在莫斯科联合召开了“欧洲区域生态监测系统的发展”的欧共体政府间会议(欧洲国家环保部长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典、丹麦、芬兰、西班牙、波兰、保加利亚等30个欧洲国家的环保部长或高级官员,美国、日本、蒙古等国的观察员,以及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欧共体委员会、国际欧亚科学院、欧共体空间局、欧共体环保局、世界银行等13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共150多人。会议由俄罗斯联邦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主席主持并作“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监测”的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25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陈述彭院士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一年来,陈述彭院士在各种场景的身影,同我亲切交谈时的面容,特别是在医院的最后几次见面交谈时的难忘情景,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悲痛、回忆与思念经常交织一起。我自1961年7月从苏联莫斯科大学地理系地图学专业毕业回国,被分配到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图研究室工作,时任地图研究室主任的陈述彭先生对我非常信任和器重,当即委任我担任专门地图学科组副组长,并负责国家自然地图集的统一协调与土壤图组的编辑,1962年还安排我在全国地图学术会议上作大会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会于1992年批准了国家航空航天局关于继续研制陆地卫星7号(Land- Sat-7)的计划,并将于1998年12月发射和投入运行,该卫星除保留原陆地卫星5 号具有的特点外,在性能指标和服务方式上都将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遥感:走向集成与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很荣幸地受宋健院士的委托,再次前来参加NASDA在东京召开的第四届亚太地区空间组织论坛。宋健院士在第68次香山科学论坛上发表了《对系统科学的挑战》一文(1997),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作了哲学的概括和理论的剖析。特别是对系统开放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作了非常精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2008年2月,《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编辑部召开了在京编委会议,提出了扩大编辑协办单位,进一步发挥全国产、学、研战略伙伴的群体潜力,扩大学术交流的新园地,试行轮流主持专辑的新举措。江苏是经济、文化、科技都很繁荣、发达的强省之一,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领域人才荟萃、遍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土、水利、气象、环保、农林各政府部门,所组建的江苏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会,已有近20年的历史。为有关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国土普查卫星发射成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进入研制阶段。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遥感应用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得以发展。1992年8月26日,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下文简称协会)在山西五台山成立了。现在已成为促进全国遥感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遥感专题分析与地学图谱》一书 ,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名誉所长陈述彭院士为该书热忱赋序。该书重点介绍了以地球信息科学和遥感信息科学为应用研究基础 ,引入地学、景观学等知识 ,通过地学综合分析 ,揭示空间图像形成机理 ,有效地提取目标信息 ,构建图谱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另外 ,作者总结了其在该领域长期工作实践中 ,运用地理相关分析和信息融合技术 ,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素农业自然条件系列成图、资源评价制图 (含土地、水文、生物等 )和环境动态监测 (含城市环境 )进行遥感信息分析与制图的研究 ;最后简述了图像图形编辑设计与制版一体化的应用工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介绍了全球环境研究中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以及遥感探测的技术途径。这对于区域的持续发展具有科学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神经元网络森林类型分类系统,在暖温带地区对单时相或多时相的JERS-1SAR图象;对松林蓄积量估测,精度满足二类调查需要。热带林可区分林业与非林业用地、针叶林与阔叶林。  相似文献   

18.
《遥感图像应用处理与分析》专著,由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戴昌达、姜小光、唐伶俐三人撰写,是一本有助于促进我国卫星遥感应用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颇具创意的好书。该书上、中篇是作者多年从事遥感应用研究实践中感悟到的有关遥感机理和遥感图像应用处理与分析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下篇各章节分别介绍在一些重要应用领域开展遥感图像应用处理与分析研究的进展及其实际效果,写得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9.
 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和福建省自然资源学会主办的“海峡两岸资源互补与永结利用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0年 9月 4日至 6日在福州召开。来自两岸地理和资源科学的 8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福建省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福建师大自然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朱鹤健教授主持开幕式 ,福建省人民政府汪毅夫副省长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洪华生教授等出席开幕式 ,福建省科协林思翔副主席致开幕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 ,台湾中华地理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地理系教授张长义分别代表两岸学者讲话 ,福建师大校长曾民勇教授致词祝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 62篇 ,有 32篇论文在大会报告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21世纪形成的新兴学科。它是融合地球信息,遥感信息科学,全数字制图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多维可视化技术和信息网络等多学科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于一体的科学体系。它以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认知方法和地球信息时空图谱等,新学科生长点的科学研究。陈述彭先生从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和信息科学的高度,运用系统工程学原理,勤奋治学,长期潜心研究,将地理信息制图,遥感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等融汇贯通,拓展了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