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沈阳历年2月出现雾天气现象日数的年变化、持续时间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2001年2月22日沈阳“雾闪”前期气象条件,以期归纳出雾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合肥市雾日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合肥市气象观测站2005—2009年常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市雾的月、季变化,及雾日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同时,应用后向轨迹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雾日大尺度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合肥雾日数12月最多,7月最少;雾日局地气象条件表现为高湿、微风、偏东或西北风向;合肥雾日与输送形势关系密切,雾日近地层(10 m)以偏东方向的轨迹最多,在边界层中上部(1 000 m)以西南轨迹和本地轨迹最多。  相似文献   

3.
雾闪是由于浓雾中所含的污染物较多,使电线受到"污染",导致含雾空气导电率剧增,引起输电线路短路、跳闸、掉闸等故障,造成电网大面积断电的现象。"雾闪"可以使电力机车停运、工厂停产、市民生活断电。  相似文献   

4.
雾闪停电灾害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顾节经  顾岩 《山东气象》2001,21(3):49-50
对沈阳地区2001年2月22日发生的严重雾闪停电灾害作了成因分析。指出低空杂质对绝缘瓷瓶的污染是重要原因,过冷水滴雾在瓷瓶上的大量粘附是必要条件,因此冬春过渡季节的2月份是雾闪灾害的多发月。  相似文献   

5.
廊坊市雾的气象条件及预报预警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1971-2000年冀中滨海平原区廊坊市雾数据、地面气象数据、冀中东部地区雾资料及国家气象中心历史高空数据、MICAPS数据,归纳了廊坊市雾及浓雾的气候特征,计算、分析了廊坊市雾及浓雾的气象条件与预报流程。结果表明:雾及浓雾是廊坊市秋冬季节最频繁的一类灾害性天气,浓雾越浓,灾害性影响特征越显著;在利于雾及浓雾形成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地面偏南偏东的微风小于等于3 m.s^-1、相对湿度大于等于50%、6 h气压差绝对值小于等于3.0 hPa及大气层结稳定,尤其1000-925 hPa存在明显逆温层是廊坊市雾及浓雾预报预警的重要参考指标;利用VB等计算机语言实现雾及浓雾的自动化初步识别;进一步探讨了冀中滨海平原区廊坊市雾及浓雾的预报预警发布技术,为廊坊市雾及浓雾的预报预警及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使用2008~2012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揭示了安徽不同地区雾、霾、晴空天气气象条件的差异,指出不同地区要根据本地特点建立雾、霾预报指标和预报方法。3类天气差异最大的地面气象要素是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根据3种天气前一日和当日能见度和相对湿度分布特征,全省站点可以分为3类:1)从雾、霾到晴空,能见度递增、相对湿度递减,且差异显著,如合肥站;2)雾、霾天的能见度和相对湿度均很接近,但与晴空天差别较大,如阜阳站;3)能见度在雾、霾天无明显差别,但相对湿度在雾、霾天差异显著,如安庆站。地级市测站雾后即霾的可能性较大(大于50%),县城测站雾后即霾的可能性较低(低于25%)。垂直方向,雾时相对湿度随高度下降很快,850 h Pa中位值已降到20%(安庆)和45%(阜阳)以下,霾时相对湿度随高度下降缓慢,850 h Pa中位值仍在60%左右;另外,霾天边界层中上部风切变较小,雾天和晴空天边界层中上部都存在较大的风切变。  相似文献   

7.
基于乌鲁木齐城区气象站和城北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简称机场)2016—2021年冬季逐小时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近6 a冬季两地雾的特征及其对应的地面气象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区和机场3种情景雾日出现的概率较为接近,但是不同级别雾日的出现概率有一定的差别,其中大雾日数以两地同时出现为主,概率最高达到19.6%。两地不同强度雾日数和雾过程的频次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机场大雾日数和过程频次均略多于城区。城区雾起始时间有33.3%集中在1—4时,而机场25.2%出现在8—10时。城区雾强度总体强于机场雾,机场雾日最小能见度均值(412.9 m)高于城区(360.8 m)。此外,在冬季准噶尔盆地的“冷湖效应”和山谷风的共同作用下,机场一带盛行的西北偏北和偏北风导致温度相对较低,有利于降温形成大雾天气,城区和机场分别在-12~-4 ℃和-16~-8 ℃的温度区间内出现雾的频率最高,比例分别高达57.4%和50.1%。  相似文献   

8.
利用榆林市1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2016—2020年逐小时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榆林地区雾的变化特征及地面气象条件。结果表明:(1)榆林地区各等级雾中强浓雾出现时数最多,特强浓雾鲜少出现;各等级雾都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多出现于秋季,10月最多,日变化呈单峰型,07:00前后达到峰值。(2)雾整体呈现“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大雾和浓雾主要出现在东南部的吴堡、绥德、清涧等地,西部的定边、靖边出现最少,强浓雾和特强浓雾主要出现在东南部的绥德、米脂等地,北部的府谷次之。(3)大雾和浓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短,大多为1 h,强浓雾一旦生成,很难在短时间内消散;雾主要在夜间到凌晨生成,在日出后消散,强浓雾的生成和消散时段均比大雾和浓雾偏早且集中。(4)雾强度越强,对应地面相对湿度越高,温度露点差越低,气温和露点温度的降幅越大,风速越小;雾在地面各风向均可出现,但较盛行东南风和西北风。(5)强浓雾由于发生时数多、持续时间长,是榆林市影响最严重的大雾天气,95%强浓雾出现条件为相对湿度大于95%和温度露点差小于1℃,风速基本小于2 m/s,这对强浓雾的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芳  郑文佳  解晗 《浙江气象》2012,33(2):17-20
利用地闪监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10年3月5日一次全省性强对流过程地闪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形状的单体以及单体发展的不同阶段,负地闪分布区域不同;地闪频数峰值出现在55~60 dBz区域内,在回波强度大于60 dBz的区域内地闪频数降低,且在回波强度最大的区域65~70 dBz内无地闪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0-2009年石河子垦区3个国家级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大雾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年均雾日空间分布特征明显,西北多,东南少,时间分布极不均匀,石河子站雾日呈逐渐减少型,莫索湾站和炮台站呈逐步增多型;石河子垦区雾日在全年的分布状况是春季最多,冬季次之,秋季最少;大雾的逐月变化呈显著季节性特征,集中出现在10-3月,而4-9月,基本无发生;下半夜至翌日上午较易出现大雾,起雾时间为00:00-13:00,其中10:00-12:00最易起雾,雾消时间为14:00-23:00,16:00-22:00雾最易消散;温度在-10~-20℃、相对湿度在91%~100%、风速0~2m/s、风向偏东风和偏南风下石河子雾最易发生。雾天气气候特征及气象条件的分析是预报其发生时间和地点的基础,充分认识其特征和规律是提高雾天预报准确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江苏盐城地区一次持续雾-霾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2013年12月上旬江苏盐城地区出现了一次历史罕见的持续重度雾-霾天气,利用盐城市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1°×1°)及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污染物浓度资料等,对此次过程的环流背景、气象要素、大气层结特征以及动力条件、污染情况等进行了综合性分析。结果发现:12月上旬中高层冷空气势力弱,以纬向环流为主;低层弱的水平风场为雾-霾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稳定的层结特征,近地面高强度的贴地逆温和持续较低的混合层高度是此次雾-霾天气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因素;边界层内弱正散度及负涡度是此次雾-霾天气得以维持发展的动力因子;通过后向轨迹分型和火点监测资料分析发现:污染物的长距离输送在此次重污染天气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最后,文中建立了能见度和PM_(2.5)浓度、相对湿度的非线性回归方程,对能见度的预报效果较好,为实际业务应用中雾-霾的预报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吴燊先 《广西气象》2004,25(1):40-43
使用空气污染指数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南宁市2002年10月6~15日的较高空气污染指数过程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南宁市高空气污染指数与气象条件的一些规律,为南宁市的空气污染指数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棉花衣分与气象条件的统计学分析,得出了光、热、水与衣分的定量关系,为棉花高产、品种改良提供了一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京津塘高速公路雾气候特征与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田华  王亚伟 《气象》2008,34(1):66-71
利用1954-2002年的北京、天津和塘沽3站的雾日、雾发生时间以及气象观测资料,对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雾的气候特征以及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京津塘沿线多年平均雾日在15~19天.北京、天津两站的雾日年际变化一致.但在多年雾日变化上北京雾日数略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天津、塘沽则略呈上升趋势.京津塘公路沿线雾多在凌晨到日出前后生成,在日出后逐渐消失.雾持续时间随时间变化呈指数递减.地面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对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雾的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地面温度在-5~5℃范围内、风速在0~4m·s-1和相对湿度在90%~100%范围里,雾极易发生.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3~2017年重庆北碚区缙云山、蔡家和天生3个环境监测站点日值数据,结合地闪观测数据和相关气象要素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气象条件与O3浓度的关系,并基于HYSPLIT模型研究了闪电日O3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1)北碚O3浓度峰值大多出现在7月,低值大多出现在12月,其浓度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缙云山、蔡家、天生。(2)对比闪电日与非闪电日大气污染浓度,闪电日NO2、CO平均浓度低于非闪电日,O3则相反,闪电日缙云山O3浓度超标率明显低于蔡家和天生。(3)NO2浓度与地闪频次呈负相关,且天生和蔡家NO2浓度波动大于缙云山,O3浓度与地闪频次呈正相关。(4)夏季闪电日O3气团传输路径主要来自南方。(5)地闪活动发生时O3浓度高于非闪电日,其主要原因是夏季地闪频次较高,电解反应频繁,同时重庆夏季光照时间较长,光化学反应充分,两种反应...  相似文献   

16.
使用空气污染指数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南宁市2002年10月6~15日的较高空气污染指数过程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南宁市高空气污染指数与气象条件的一些规律,为南宁市的空气污染指数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北京一次局地重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2004年10月7日至10日,北京出现了一次明显的持续重污染过程,这次污染过程持续时间之长、污染程度之重是近4年来同期最大的。为了了解造成这次持续重污染过程的原因,利用同期污染指数、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自动站气象资料,对这一期间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持续重污染过程是由本地的污染源和大尺度的天气背景与局地的气象条件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一次持续空气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朱敏  王体健  卢兆民 《气象科学》2008,28(6):673-677
2004年12月24-30日,淄博地区出现一次持续一周的强空气污染过程.本文分析了这次过程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和造成强污染的天气形势特点以及主要的气象变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空维持稳定纬向环流、逆温层结持续存在、混合层厚度增加、低空风速小,导致污染物不能及时随大气扩散,污染物浓度增大.  相似文献   

19.
华北平原雾发生的气象条件   总被引:41,自引:9,他引:41  
毛冬艳  杨贵名 《气象》2006,32(1):78-83
根据1995-2000年全国基本气象观测站资料和T106模式内插到全国基本站的各种物理量资料,统计了华北平原12月雾发生前或发生时大气低层部分气象要素的特征,计算分析了气象要素的分布区间与雾发生频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当近地面水平风很弱,相对湿度为80%~90%、温度露点差在2~4℃,饱和湿空气气层处于稳定或者弱不稳定状态以及近地面气温在3~9℃时雾的发生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山东气象》2003,23(4):36-38
根据1987~2002年烟台市海上重大渔业生产事故资料,以长岛大风为代表,结合其他相关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烟台海域大风、雾、暴雨等天气与海上重大渔业生产事故的关系,并提出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