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银波 《地质与勘探》2023,59(5):1103-1116
我国陆相油页岩资源丰富,通常沉积于深湖-半深湖、湖沼以及浅湖环境,其中浅湖油页岩主要发育于柴达木盆地、老黑山盆地、黄县盆地等地区。为研究浅湖油页岩的特征和成因,分析其成矿模式,对柴达木盆地团鱼山地区的青柴地2井石门沟组含煤段浅湖油页岩样品分别开展了有机碳、热解、含油率、灰分、挥发分、密度、发热量、主微量元素、X衍射等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油页岩为中灰分、高挥发分、低密度、高发热量、低-中等含油率的油页岩。该油页岩的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成熟度为未成熟。其矿物组成主要为粘土矿物和石英,组成元素以SiO2、Al2O3和TFe2O3为主,具有P2O5、Co、Cu、Zn、Ga、Mo、Ba、Th、U等元素富集,SiO2、TFe2O3、MgO、Na2O、CaO、K2O、TiO2、...  相似文献   

2.
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在盆地构造演化、各种能源矿产的时空分布以及相互联系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盆地演化进程中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的成藏(矿)体系及其分布规律,试图建立多种能源矿产协同勘探模式。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的形成与油、气、煤具有成生关系,典型矿床为东胜铀矿床。可以把同盆共存富集的各种等能源矿产概括为无机矿产(铀矿)和有机矿产(油、天然气、煤及煤层气)两类,在整个盆地演化过程中,共存系统中有机和无机矿产的形成过程相互关联,就位空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通常有机矿产分布于盆地内部,无机矿产则分布于盆地边缘或盆-山转换部位,但它们同属一个盆地的自然成矿(藏)系统。对于鄂尔多斯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构造作用和后期改造,对多种能源矿产的共存成矿(藏)体系的形成及定位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成藏(矿)演化过程可划分为成矿(藏)准备、主要成矿(藏)和后期保存等三个演化阶段。根据盆地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的配置组合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划分为七个协同勘探区,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协同综合勘探方式。  相似文献   

3.
利用皂火壕-纳岭沟地区111个全岩和矿物扫描电子显微镜、部分全岩和矿物衍射分析的形态、形貌特征以及常量元素等化学分析结果,结合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理论,分析了研究区直罗组下亚段铀矿化岩石与围岩的物性、黏土矿物及铀矿物形态形貌、黏土矿物的分量及其成矿溶液酸碱度识别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延安组顶部地层存在长期沉积间断以及古气候演化对该区铀成矿具有积极意义,同生沉积成岩成矿预富集为该区铀成矿富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铀在碳酸盐溶液从U+6还原成U+4过程中,要在还原性更强的电位值条件下进行;钙质砂岩在该区铀成矿中扮演成矿溶液通道的角色,矿化砂岩、灰色砂岩、绿色砂岩、灰绿色砂岩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中,氧化-还原过渡带是该区砂岩型铀矿找矿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油页岩,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单层厚度15~30 m(最厚处超过40 m),含油率5%~10%。延长组沉积时是鄂尔多斯盆地发育的鼎盛时期,长7期湖盆范围达到最大。通过对长7油页岩分布与沉积相展布关系的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油页岩的分布受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显著,深湖-半深湖相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油页岩,具有含油率高、厚度大和分布范围广的特点。长7油页岩资源丰富,油页岩资源量为10 476 亿t,而且盆地构造相对简单,开发条件优越。因此,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页岩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北美典型页岩气藏赋存的泥页岩主要为细颗粒沉积,呈暗色或黑色薄层状或块状产出。页岩气储层无机矿物成分中硅质含量较高,含有黄铁矿、磷酸盐矿物(磷灰石)、钙质和黏土矿物。具有相对高有机质质量分数,代表了富有机质的缺氧的沉积环境。不含或者含较少的陆源碎屑输入。有机质类型以Ⅰ和Ⅱ型干酪根较为常见。生物化石碎片在页岩层中比较常见,化石碎屑的类型多样化。重点剖析了福特沃斯盆地Barnett页岩的沉积发育模式,福特沃斯盆地是一狭长的前陆盆地,主要沉积区离物源区较远,Barnett页岩沉积于较深的静水缺氧环境,沉积速度缓慢(饥饿性沉积),最终形成富含有机质的Barnett页岩。常见生物化石碎片,但缺少生物扰动遗迹,推测盆地中大部分的生物化石为外部输入的结果。上升流作用致使磷酸盐矿物(磷灰石)发育。北美典型页岩气藏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和福特沃斯盆地Barnett页岩沉积发育模式可以用来指导我国页岩气勘探,黔南坳陷下寒武统黑色高碳质页岩系、二叠系吴家坪组和四川广元—绵竹地区下寒武统泥页岩具有和北美典型页岩气藏可类比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可作为页岩气勘探的优选区域。  相似文献   

6.
油页岩综合利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抚顺矿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能源日益减少的局面为油页岩的开发应用带来广阔的前景,但油页岩工业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亦不容忽视。以抚顺油页岩为例,从油页岩综合利用和油页岩工业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系统讨论了在我国发展油页岩工业时,如何本着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利用现有先进技术,科学发展油页岩工业,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固、液、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正>Oil and gas content in shale and mudstone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exploration of shale oil,and how to carry out quantitative study is one of the puzzles to be solved all along.In the last decade,with the progress of exploration practice and improvement of testing method in shale oil,it is possible for researchers to carry out quantitative study on gas content in shale[1-2],and their achievements have widely been applied in shale gas  相似文献   

8.
针对茂名盆地油页岩成矿机理问题,利用茂名盆地羊角含矿区始新统油柑窝组油页岩莱科(Leco)、热解、含油率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分析,研究了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油页岩有机质来源与沉积环境。结果表明:油柑窝组油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含油率平均为5.98%,属品质中等偏好型;碳优势指数(ICP)值(3.73~4.37)、奇偶优势(OEP)值(7.59~9.57)、较小甾烷C29ααα20S/(20S+20R)、较低Ts/(Ts+Tm)以及最高热解峰温(Tmax)值(428.00~434.00℃)均指示油柑窝组油页岩热演化处于未成熟阶段。正构烷烃气相色谱(GC)图显示为单峰式,主碳峰为C27;∑C21-/∑C22+与∑C21+22/∑C28+29均呈现低值,ICP与OEP呈现高值,高碳数藿烷系列含量丰富,三环萜烷含量较低,未检测出奥利烷和羽扇烷等非藿类化合物,综合C27-C28-C29规则甾烷相对含量特征,确定油柑窝组油页岩有机质来源主要为湖相藻类体以及细菌、浮游生物与陆生植物混合来源。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全硫质量分数(TOC/S)值(41.14~170.08)、姥鲛烷/植烷(Pr/Ph)值(0.82~1.30)以及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0.06~1.10)指示油页岩沉积时水体为淡水、还原环境。在亚热带—温带温暖-湿润气候背景下,藻类等水生生物勃发引起的高湖泊生产力和淡水、还原环境是茂名盆地油柑窝组油页岩成矿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大柴旦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柴旦盐湖因蕴藏固体和液体硼矿资源成为柴达木盆地诸多盐湖中最早被关注和开发的盐湖之一。不仅如此,大柴旦盐湖还沉积有全球少有分布的特色柱硼镁石矿床。此种特色硼矿床的成矿环境和形成机理目前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研究。本研究基于大柴旦盐湖因开采硼矿而揭露出来的湖中高分辨率的天然沉积剖面DCD-2和DCD03,利用岩性地层学、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以及AMS 14 C年代学等多指标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更具特色的湖底柱硼镁石矿层以及其他硼矿层的成矿环境和成矿机理,丰富和完善了盐湖硼矿床成因理论。研究结果显示,大柴旦湖底柱硼镁石矿层(第一硼矿层)形成年代始于BC 1790a左右。湖底柱硼镁石含量为35%,B2O3含量约为3%~16%,属于中低品位硼矿层;而湖滨钠硼解石和水方硼石含量分别为82%和35%,B2O3平均含量约为3%~9%,属于低品位硼矿层。硼矿形成前的较长时期内,大柴旦盐湖是以碎屑沉积为主的非盐湖相沉积环境,此后快速进入硫酸盐型盐湖阶段和湖底柱硼镁石矿层形成阶段。湖底柱硼镁石以及湖滨钠硼解石和水方硼石是在特定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和湖泊环境下形成,在湖区的不同地带,由于不同的成矿作用和成矿机理形成了不同的硼酸盐矿物或硼矿床。大柴旦盐湖硼酸盐矿床的形成受控于硼自身内在地球化学特性及其外在控制条件,是内外条件耦合的结果。在固体硼酸盐整个形成过程中,盐湖卤水都呈现弱碱性—碱性,这是盐湖硼酸盐沉积形成的先决条件。文章提出了盐湖固体硼酸盐的具体形成机理并确定大柴旦盐湖硼矿床为高山-深盆-浅水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Despite the upsurge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Lake Albert Rift Basin(LARB)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syste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carbon compositions remains lacking,leading to uncertainties in source rock and oil generation determination.We characterized crude oil compositions and oil sand samples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ubbasins of LARB.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normal and branched linear alkanes,hopanes,steranes,and aromatic hydrocarbon suggest that northern and southern hydrocarbons were deposited in anoxic to suboxic lacustrine environments and share similar biological source compositions(i.e.,a mixture of plants and aquatic algae and bacteria).Relative to southern samples,northern samples show more negative δ13C values for oils,saturates and aromatics,indicating longer migration paths,and exhibit higher MPI-1,DNR-1 and 4-/1-MDBT ratios,indicating higher maturity.Between the two possible sets of source rocks(upper Miocene and Jurassic strata),the positive δ13C values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s(average=-20.5‰)suggest that the upper Miocene lacustrine shale is the most likely candidate.Oleanane index(<5% in our samples)does not exclude either source rock possibility,and C28/C29 regular sterane(average=0.63)may be biased by high terrestrial inputs in a lacustrine setting.Together,our data show that northern and southern oils originate from the same source rocks but different oil kitchens.Given the similar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ern and northern oils,previous exploration successes in the northern subbasin likely suggest similar potential in the southern sector,while other elements influencing exploration success must be also evaluated.  相似文献   

11.
王琪  史基安 《沉积学报》1995,13(1):133-141
含气岩系是讨论天然气形成的地质基础,它的组成包括气源岩层、储集岩层和盖层三部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含气岩系的组合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各异。含气岩系的形成与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环境密切相关,最有利于形成含气岩系的气源岩层、储集岩层和盖层的沉积环境,应为海洋沉积相域的滨岸沼泽相至浅水台地相,少数在浅海开阔台地沉积环境中.陆盆沉积相域多在浅湖相,少数位于半深湖相环境中,它的生、储、盖层组合及其形成次序是形成天然气藏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三维定量正演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鄱阳湖现代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例, 应用三维正演地层模拟软件Sedsim, 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首次将湖盆底部地形、湖(海)平面变化、沉积物注入量及注入方式、气候、沉积物供给速率等动力要素结合在一起, 对该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过程及1200年以来的演化进行定量正演模拟, 并采用历史和野外数据对鄱阳湖现代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型进行约束和校正.模拟结果表明, 鄱阳湖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育是湖盆地形、湖平面变化、物源供给等多因素作用的综合结果.在该三角洲沉积体系中, 由于水体较浅、沉积底形坡度平坦且基准面变化频繁, 三角洲前缘发育的砂体基本上以席状砂为主, 并主要分布于湖区敞流通道附近.湖平面之上的三角洲平原河道发育与改道的现象主要受湖平面变化速率的影响, 即基准面缓慢上升期间和基准面快速下降期间, 河道发育的现象较明显.该模拟结果不仅能够对大型浅水三角洲的内部特征及形成过程有着更直观的认识, 而且也为今后研究不同地区相似的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过程提供了可借鉴的分析模型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稳定可靠的利用油页岩总有机碳预测含油率的模型,揭示中国陆相不同成因类型油页岩含油率与总有机碳的内在关系极其重要。通过不同类型盆地油页岩钻井取心测试的关键参数,结合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热模拟等学科技术,探讨油页岩含油率与总有机碳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盆地类型与沉积背景下发育的油页岩含油率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均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R2=0.81~0.97);中国陆相油页岩的成因类型进一步划分为5种类型,制约着含油率与总有机碳的内在关系;油页岩的升温加热模拟呈现3个失重阶段(温度<150、300~550、600~750℃),明确了含油率与总有机碳参数的物理意义;相同类型盆地与沉积背景下形成的油页岩具有相近的母质生源组合,从而具有大致相当的再生烃效率。中国陆相油页岩成因类型的细划、含油率与总有机碳物理意义的明确、油页岩再生烃能力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中国陆相油页岩含油率与总有机碳的内在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