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始终被列为教学目标,可见地理思维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有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笔者以必修三之“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块中的部分案例为例来初浅的探讨一下,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晨光 《地理教学》2015,(7):53-54,52
案例是包含问题和情境的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引导学生对具有完整情境的案例进行剖析和研究,进而生动呈现教学内容、深刻揭示地理规律、有效训练学生能力的情景式教学法。必修3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用案例的形式呈现区域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整治等问题。每节以一个区域为例,全面分析该区域地理背景、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案例  相似文献   

3.
陆文博 《地理教学》2012,(15):19-21
正人教版高中地理模块三是以区域案例为载体,以可持续发展为线索,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许多教师在模块三教学中只注重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陷入区域研究的误区,认为掌握区域特征是模块三学习的重点,而忽视了课程标准关于从案例中把握地理原理的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4.
李卫 《地理教学》2014,(21):61-61
七年级下册主要学习区域地理,在"走近国家"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我喜欢"不走寻常路":没用"案例式教学",而是用了"拆笔画学地理"的方法进行的,这种独特教学方式很受学生们的欢迎。"拆笔画学地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这个国家名字的笔画拆开,用不同的颜色书写,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每一个笔画都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某项地理特征:或某条山脉、或某条河流,也有可能是某条重要的经纬线……下面以"法国"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5.
张天中 《地理教学》2020,(10):22-25
本文结合文献研究和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实践构建了“区域”统摄下的核心概念体系学习进阶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定位分析和课标对比分析,初步制定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概念进阶模型。结合本校高二选考地理班学生的学情,以“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节为例,笔者尝试设计促进学生从水平二向水平三进阶的教学案例,并就学习进阶设计与实施、核心素养落实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郝春  李宗录 《地理教学》2013,(9):17-20,25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关于地理必修3的说明中明确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多样,材料分析是其中之一,指的是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以材料为媒介,经过分析、讨论,归纳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特点在于整个过程表现为学生敏锐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实现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其优势在于通过材料分析,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案例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大任务。本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为导向,从探究案例教学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作用出发,分析案例教学在中学地理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并以“雾霾天气及其防治”一课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一、深切领悟课标要求 高中地理必修3注重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区域地理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这节内容,源于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必修3(人教版)第三章河流的综合开发第一节的案例材料。面对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区域地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教者的教改意图与特色呢?  相似文献   

9.
《世界地理》案例教学及webquest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子蓉 《世界地理研究》2003,12(4):110-112,89
本文阐述了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尤其是《世界地理》教学中意义;提出了应从案例针对性、真实客观性、适时性、多样性和全面性及利于师生互动性等方面考虑案例的质量;阐述了构建webquest区域地理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互补的必要性,并讨论了实施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刘立栋 《地理教学》2014,(14):46-48
一、解读课标,把握实质 本部分内容的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分析课程标准,我们发现本部分内容是案例教学的典型范例。从现在全国使用的四个版本的教材来看,各类教材所使用的案例存在较大的差异。每一个专题内容往往是既有一个主导案例,同时也可能有若干个小案例。  相似文献   

11.
张微笑 《地理教学》2022,(12):20-23
区域地理的部分知识点较零散但涵盖面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落入全盘知识讲解的误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进入死记硬背的误区。主题情境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即在确定区域主题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一系列同一情境下的不同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知识探究其形成原因,在整个过程中整合区域核心主干知识,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南美洲的雨与旱”为例,从确立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标出发,精选与主题相关的真实地理案例、组织素材以创设一系列情境、巧设问题链并融合学生活动,解决区域地理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内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为研究领域.根据生态旅游概念相对宽泛的特点,选择国内学者研究成果,通过多级、多准则筛选,获得样本文献,并验证其科学性.文献分析发现:案例研究较多,相关案例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表刊物以经济类最多,地理、旅游类较少;近5年来国内学者对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开始形成稳定方向.研究总结了四个领域: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总论、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动力的贡献、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公平的贡献、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质量的贡献.国内研究文献认为生态旅游不仅对旅游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更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尤其表现在生态旅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对区域公平发展的作用.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质量的贡献没有文献涉及,相关研究以定性描述为主,应加强生态旅游等数据统计与监测,丰富研究视角;区域合作研究较少,地理、旅游相关研究者应积极参与;微观单元较少涉及,应加大微观个体的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专家笔谈:科教兴国与区域发展王发曾(河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在"科教兴国"的推动下,地理科学可以为区域发展做许多工作。从城市地理学角度看,本世纪末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促使我们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区域城市化进程的深层次发展,二是区域中心城市环境质量的...  相似文献   

14.
周霞  朱修芳 《地理教学》2012,(12):37-39
课堂中挖掘"乡土材料"蕴含的地理内涵,用地理原理探究生活案例,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更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不用说教,而乐于遵守",能很好地兼顾新课程的实施和高考的考量。  相似文献   

15.
地理学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综合思维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而地理联系图的构建有利于综合思维的进阶,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作为高中地理课程"选择性必修2"的教学主题,"区域发展"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高阶水平的重要依托.因此,本文以"区域发展"为例,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视角出发,提取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演变、区域差异、区域联系以及区域发展六大教学主题的地理联系图构建要点,进一步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梳理了地理联系图的构建路径,以期为综合思维的进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中学区域地理教学使用大师案例的必要性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拓展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本文尝试将国际地理学界大师级的地理学者的案例,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辅助案例。大师的案例通常是大师在论证其思想时的论据,同时也是解释其思想的具体或通俗的方式,学术界公认某位大师的思想,往往也是首先被其案例的论据说服。因此中学地理教学采用大师的案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曾卉妍 《地理教学》2014,(21):25-26
《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必要载体。"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文综试题都注重对区域的考查,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地理是研究整个地球或行政分区的自然地理(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等)和人文地理(民族、人种、人口、城市、交通、经济发展等)的地理学科分支。如果按部就班进行传统式教学,从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  相似文献   

18.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涉及地理区域的教学,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新课程高中地理侧重于系统地理的学习,地理的科学属性和学科特点决定了新课程以问题发现为中心的,以案例为基本呈现方式的教与学,需要地理区域的具体化支撑;二是新课程的高考,出于对能力目标“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两方面考察的要求,以及创设实证性试题情景的命题,需要学生在地理备考中对地理的区域背景有所熟悉和了解。因此如下表所示,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特别是高中高二年级文理分科后的地理教学,需要整合地理区域的有关内容,统筹安排,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田超 《地理教学》2020,(8):39-42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本文立足于"区域分析"概念,以上海高一地理"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案例,研究区域分析法的应用。案例教学中选取了"江南"和"巴蜀"两个区域,由浅到深、由点到面对比分析两个区域的文化现象、环境特征和开发方式。本文提供了一种学习地域文化的新方法,以期拓展区域分析的思维深度。  相似文献   

20.
贺丹君 《地理教学》2014,(15):16-19
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ed-ard.de.bono)提出的关于思维训练中的"滑过"现象在地理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当下地理教学中"滑过"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突出重点,重构教材;研究学情,因材施教;引导质疑,突出主体;激励创新,共享生成;重视概念,提高素养"五方面入手,寻找消除"滑过"现象、塑造有效课堂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