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福庆  白韪安 《气象》1983,9(8):11-12
冰雹是北京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年年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山区、半山区尤为严重。1972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冰雹短期预报方法的研究工作,使用了探空及单站地面气象资料,把天气学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和数值预报结果结合起来,综合成降雹指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地面气象要素的连续监测,针对即将出现灾害天气前的气象要素变化,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发现气象要素变化与灾害天气的临近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密切监视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对进一步搞好综合气象观测,应对重要灾害天气发生,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质量,准确提供基本气象信息,为地方政府部门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决策准备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11年河池市10个地面观测站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分析桂西北冰雹分布特征、春季降雹环境场特征.结果表明:桂西北降雹的高峰月集中在3到5月,午后到夜间是降雹的高发时段;冰雹天气发生的环境场要求有适宜的0℃和-20℃层高度,有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强的垂直温度递减率和上干下湿的水汽分布.  相似文献   

4.
邹光源 《气象》2004,30(3):39-42
建立了二维准弹性对流云模式,利用其对百色、河池两地区1971~1998年期间的冰雹天气进行事后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桂西北地区冰雹天气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5.
6月是鲁中降雹概率最大的时期,此时又正值该地区冬小麦黄熟收获季节,做好冰雹预报意义十分重大。过去我台虽有一套泰安地区冰雹预报图,但系采用08时资料预报当日下午到夜间是否降雹,其时效较短。为此,本文采用完全预报法(PP),开展了  相似文献   

6.
雹云识别与冰雹短时预报胡润山(大同市气象局037004)雹灾是大同市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全市(包括市区和下属7个县区)范围内每年出现灾害性冰雹10次以上,冰雹次数之多,强度之大,给当地经济造成一定损失。全市冰雹除受大范围天气系统影响外,还受地形影响,有...  相似文献   

7.
平凉地区的降雹及其与环境场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根据平凉地区1973—1979年的冰雹灾情报告,分析了平凉地区的降雹特征及其与前期(降雹日当天早晨)环境场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结果说明:(1)平凉地区的雹灾日,平均为18.3天,其中蚕豆大小(雹直径约1.5厘米)以上的降雹占总数的42%。降雹的地理分布呈波长约42公里的波动形,明显地表现出六盘山的背风坡作用。(2)水平风的垂直切变对雷暴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强切变层(平均3×10~(-3)/秒)所在的高度不同,无雹雷暴日的强切变层出现在对流层上层(海拔7—9公里),位于强回波(η=10~(-7)/厘米)中心高度(4.6公里)以上,大冰雹降雹日的强切变层则在对流层中层(5—7公里),位于强回波中心高度(8.6—10.1公里)以下;中、小冰雹降雹日的强切变层大致与强回波中心高度相一致(7公里左右)。(3)降雹强度与负温区的厚度有很大关系,负温区越厚降雹强度越大。(4)降雹日当天早晨的水汽条件为低层较湿,中、高层较干燥,如果整层水汽含量都比较大,有雷暴发展,但不利于降雹。  相似文献   

8.
1984年7月22日,在天祝县打柴沟发生了一次较强的降雹过程。这次过程降雹强度大、而积广,降雹经过地带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仅一个乡的受灾面积就达5412亩,其中2690亩绝收。这次过程由于地形遮挡,  相似文献   

9.
冰雹是一种强对流天气,常伴有雷雨大风,我区每年约出现8—9次,是造成棉花、玉米、瓜果等农作物减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对德州地区降雹当日08时的能量场特征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具有不同天气意义的先兆因子,建立了预报当日13时至次日08时是否降雹的判别方程,为做好冰雹天气预报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冰雹是我县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雹灾,仅一九七○年统计,全县受灾面积达三万二千九百多亩,损失粮食一千多万斤。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中,做好冰雹天气的预报工作,是为农业服务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认真总结原有预报工具的基  相似文献   

11.
冰雹天气是武威市多发的灾害天气之一。利用1961—2010年武威市5个气象站冰雹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武威市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选取1991—2010年5—9月武威市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对冰雹天气进行诊断分析并进行短时临近预报。结果表明:武威市冰雹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南部天祝山区冰雹日数远多于其他地区,占武威市冰雹总日数的76.1%。武威市逐年代及年冰雹日数总体呈减少的趋势,6—8月是冰雹的高发期,冰雹日数占全年冰雹总日数的80.2%。冰雹的日变化明显,11—19时为冰雹多发时段,集中发生时段为13—16时,冰雹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0 min。结合当地实际可知,影响武威市的冰雹云大部分是由天祝县境内生成发展或从青海省移动来的。依据气流的南北配置将发生冰雹的环流形势分为3大类,分别为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和西风气流型。采用相关系数、经验预报和最大靠近原则等诊断分析方法,确定各类型冰雹的预报指标和阈值。诊断模式为冰雹的预报预警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在冰雹识别及临近预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海  李磊 《气象学报》2019,77(2):282-291
基于广东10部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三维拼图资料,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开发了一种冰雹识别和临近预报的人工智能算法。算法设计时以雷达回波反射率的垂直和水平扫描数据为基础训练集,将冰雹云的雷达反射率扫描数据作为正样本,将其他雷达反射率扫描数据作为负样本,通过贝叶斯分类法对正、负样本数据集进行机器学习,训练人工智能识别冰雹云内在规律的能力。训练时以广东省2008-2013和2015-2016年的数据作为训练集,使用了2014年广东省12次冰雹过程的数据做检验。对比检验的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法比传统的概念模型法击中率高9个百分点。研究结果表明了人工智能对冰雹这类非线性强天气过程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3.
雹云的判别方法与短时预报统计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江苏省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资料、天气与灾情实况和探空资料,讨论了降雹概率与回波顶高的关系。用独立参数降雹条件概率公式判别雹云,并对条状和带状回波移向与高空风向间的偏角进行了统计分析。所建立的统计模式,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强烈雹暴结构和降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详细研究强烈雹暴结构和降雹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一种与现在流行观点有所不同的看法,即:具有前悬回波、弱回波区和回波墙的强单体雹云并不都能降落严重成灾的冰雹。 文章初步讨论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几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利用基于格点冰雹识别的研究成果,结合ARPS风暴数值模式的输出结果,提出基于风暴数值模式的冰雹临近预报方法,即用风暴数值预报的水物质场反演的反射率因子场作为冰雹的预报因子,并通过建立基于格点的强冰雹识别算法作为冰雹预报模型,从而对冰雹的落区及大小做出预报。与一般的冰雹预报模型相比,新的方法有以下特点:选取的冰雹预报因子物理意义更加明确,更加全面;建立的冰雹预报模型比较稳定;建立冰雹预报模型的过程相对简单。新的方法在一次强冰雹过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在3h的临近预报中基本准确预报了强冰雹的落区位置。  相似文献   

16.
从一次降雹过程看六盘山脉的一种地形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瞿章 《大气科学》1982,6(2):203-210
本文针对1973年5月27日我国西北部的一条天气尺度的冷锋前颮线,研究了当它自西北向东南移过北南走向的六盘山脉时,山脉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分析表明,此颮线向南推进的速度,在六盘山脊区比其东西两侧慢,在相距100公里的同一纬度上,最多时差可达二个小时 ;在颮线向南的推进过程中,六盘山脉两侧的单站诸要素变化甚大,各站的变化峰值的出现时刻,也表现出自西向南的后延现象,而在山脊区则无此特点。  相似文献   

17.
冰雹和防雹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冰雹是一种严重灾害性天气,我国冰雹灾害的危害很大,二十多个省市,八百多个县都遭受不同程度的雹灾,它影响了农业的丰收,因此防雹研究已成为我国气象科研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就科学意义来说,冰雹与暴雨、雷暴和龙卷等中小尺度天气具有不少共性,它涉及云物理学、中小尺度天气学、雷达气象和大气探测等方面内容。近十年来有关冰雹研究和人工防雹研究的进展也推动了上述学科的发展。本文就有关冰雹研究和防雹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8.
李永振  李薇  孙海燕  刘岩  崔莲 《气象科学》2008,28(1):105-108
本文对2005年6月10日受东北冷涡影响所发生的吉林省南部大范围降雹雷暴天气,利用CINRAD/CC若干产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飑线上,雷暴单体在南部新生、中部成熟、在北部消散,整个生命期长达5 h;在飑线的成熟期中低层至中上层可观测到中气旋(M),并伴随着大范围雷雨大风和降雹天气.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4-06-06延安市强雹暴天气过程分析,得出该过程前期大气层结较为稳定,高空无垂直风切变,在天气形势向不稳定发展的趋势下可形成弱的垂直风切变;雷暴单体是在接近对流层中层中小尺度槽、切变线附近发展旺盛的,当地面形成中小尺度辐合场时有利于低层暖湿空气抬升,是雷暴单体产生降雹时段。当低层有强的干冷空气入侵,0oC层高度与常年同期比较明显偏低时,造成雷暴单体反射率因子0 dB z高度偏低。  相似文献   

20.
覃靖  潘海  冯晓玲 《贵州气象》2009,33(3):19-22
利用柳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观测和地面自动站资料,对2008—03—20发生在广西北部的超级单体雹暴的环境条件和回波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①即使位势不稳定较低,只要0℃层和-20℃层高度适中、有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并且具备一定的水汽条件和触发机制,就有可能发生雹暴。②VIL值和强回波区高度跃增反映冰雹碰并增长过程,降雹期两者多次跳跃使雹暴长时间维持。③对于矮顶超级单体风暴,VIL密度更能反映降大冰雹的潜势。④双倒“V”字型人流缺口和双有界弱回波区的出现意味着即将降雹,并且降雹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