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陈瑶  张富芳 《地震工程学报》2003,25(2):166-169,174
分析了南北地震带北段多年来应力场的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其他前兆手段观测资料研究了应力场动态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探讨了应力场变化的动力成因和利用其进行地震预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献[1]给出的用井水位资料反演含水层应力变化的方法和井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反演了大同-阳高地震前后大区域应力场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应力场的零值线穿过震中区,地震前,震中区周围应力场发生转向,由正应力区变为负应力区,同时正应力的量值逐渐增大。地震发生后应力场呈缓慢变化。  相似文献   

3.
太原盆地的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太原盆地大量震源机制解资料的研究,揭示了该盆地的地壳应力场特征,认为其地壳应力场具有显著的局部小区域应力场特征,即以北西-北北西向水平拉张、北东-北东东向挤压作用为主,而震源类型多为走滑-近走滑,兼有一定的斜滑分量,指明该应力场控制着太原盆地的中小地震活动。得出太原盆地的平均应力场与华北区域应力场完全一致,太原盆地的地壳应力场及地震活动仍严格受华北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与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正地壳中的应力是地震和其他构造运动过程的直接动力来源,地壳应力场及其时空变化的研究可以为深入了解地震孕育过程、地震发生机理等提供可靠信息。本研究基于2008—2015年期间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Michael提出的叠加应力场方法得到了苏北—南黄海盆地应力场反演结果,分析了2012年7月20日高邮—宝应4.9级地震前后应力场时空演化特征,并结合地震、电阻率、地下流体等观测资料,综合探讨了此次地震的孕震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小震震源机制解、地震视应力、GPS测量结果等资料,对汶川地震前后太原盆地应力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对太原盆地构造应力场的影响较为显著,不仅改变了应力场的方向,也改变了应力值的大小;应力场特征由震前NNE-SSW向拉张应力的局部小区域应力场为主,转为震后NEE-SWW向挤压应力为主且接近华北地区应力场。该变化态势有利于局部应变能积累,因而可能是太原盆地中小地震活跃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6.
大同─阳高2次地震前后震源应力场的变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9、1991年大同-阳高两次地震前后几年的地震记录资料,详细分析了其震源应力场的变化,结果表明,6.1级地震前震源应力场中两个主应力轴的方向曾发生逆转,主压应力袖逆转时间约10个月,主张应力轴逆转时间为2个月。6.1级主震前4个月,两个主应力轴的方向、仰角都恢复到正常状态,且与华北区域应力场的特征某本一致,而1991年5.8级地震前却没有出现上述现象。说明大同-阳高2次地震是在同一震源应力场作用之下孕育、发展的,亦说明5.8级地震是6.1级地震的晚期强余震。指出山西地震带6级以上地震的孕育发生似是在华北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之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大同—阳高2次地震前后震源应力场的变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89、1991年大同-阳高两次地震前后几年的地震记录资料,详细分析了其震源应力场的变化,结果表明,6.1级地震前震源应力场中两个主应力轴的方向曾发生逆转,主压应力轴逆转时间约10个月,主张应力轴逆转时间为2个月。6.1级主震前4个月,两个主应力轴的方向、仰角都恢复到正常状态,且与华北区域应力场的特征基本一致,而1991年5.8级地震前却没有出现上述现象,说明大同-阳高2次地震是在同一震源应力场作用下孕育、发展的,亦说明5.8级地震是6.1级地城的晚期强余震,指出山西地震带6级以上地震的孕育发生似是在华北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之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远场应变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韬  卢永  杨军 《内陆地震》2004,18(2):101-105
依据6个钻孔应力-应变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000年10月整个青藏高原周边应力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发生在2000年9月的兴海震群和2000年10—11月的唐古拉山震群是这次8.1级地震在孕震过程中的一次应力积聚释放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遗传算法反演平均应力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兴信  张惠玲 《地震学报》1997,19(2):208-211
应用遗传算法反演平均应力场的研究杜兴信张惠玲鲁秀玲张春生(中国西安710068陕西省地震局)主题词震源机制遗传算法平均应力场反演应用一组断层滑动方向反演平均应力场,根据资料条件可分为两类方法:一类是当已知断层面及基上震源机制参数时,可直接利用滑动矢量...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断层运动与三维构造应力场的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华北地区断层形变测量资料,通过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华北地区三维构造应力场的演化过程,得到了1986~1997年以一年为时间尺度的演化图象,并分析了应力场的演化特征;结合华北地区该时间段内的地震活动性,初步探讨了应力场的演化过程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丁鉴海  张国民 《地震》1996,16(1):9-16
利用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和前兆资料,探索区域应力场应力增强标志和动态监视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大地震前月相效应的变化;区域地震活动和前兆场时空演变特征;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群体的空间转移;大区域前兆场短期动态突变;大地震发生后大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的追踪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区域应力场的动态监视,对开展地震形势预测,提供大地震发生的有利背景乃至地震的中短期预报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区小震综合断层面解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地震学P波初动资料求解小地震综合断层面解方法,使用115个地震台的4000余个小地震初动资料,测定了华北地区近年小震应力场。提出在同一地震构造带上,小震断层面解的主压应力方向具有一致性。大地震前、后区域应力场可能发生变化。分析了1981年菏泽5.9级地震前小震应力场的动态变化特征等。指出随着大地震的发生,区域应力场发生变化是形成复杂的多层次的地震活动性的基础。最后,对华北地区应力场特征及高应力背景区等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延庆-怀来盆地大震危险性分析研究d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昌铨  嘉世旭 《地震学报》1997,19(5):517-523
根据延庆-怀来盆地深部探测研究结果,结合浅部活动构造、古地震事件、地震活动性和地壳应力场分布以及其它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同时与邢台等地震区的深部结构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延庆-怀来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不排除有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武定6.5级地震前后环境剪应力场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绍晋  龙晓帆 《地震研究》2000,23(3):298-306
采用陈培善等从断裂力学观点研究地震破裂过程,提出的由地震波和地震基本参数等资料估算地震震源处剪切应力强度值的方法,对发生在武定震区及其附近的中小地震测算了剪切应力值,据此对武定6.5级地震前后环境剪应力场动态变化作了追踪分析。结果表明,武定地震发生在环境剪应力场具有高值分布背景的地区。强震孕育经历了环境应力场由低-高-低-高的多次起伏变化,反复增强的过程。震后环境剪应力场逐渐减弱,最终回复到正常状  相似文献   

15.
定义了“P轴分布集中度”用以研究中强地震前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变化。利用祁连山中东段地区布设的中法微震数字监测台网多年的监测资料和甘肃数字监测台网的资料,使用P波和S波初动和振幅比联合反演方法反演了两次中等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发震应力场;利用“P轴分布集中度”这一参数分析研究了这两次中等地震前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和发震应力场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震前1~2年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P轴开始集中,在震前集中到大约与主震震源机制的发震应力场一致。  相似文献   

16.
沂沭断裂带地壳垂直形变的演化及其构造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若柏  扬国华 《中国地震》1995,11(2):174-180
本文使用多期精密水准资料,经采用统一的计算方法和起算标准处理后,分别对沂沭断裂带上的山东和苏鲁皖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场及其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地震地质背景、区域应力场、地震活动特征等研究了地震危险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华北块断构造区的现代引张应力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构造应力场对于研究地震成因、地震预报和地球动力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华北的主要发震构造、大地震时的地面破裂和地震断层、震源机制、断层弹性回跳模式以及潮汐力对地震的触发关系等方面的资料,综合论述了华北块断构造区的现代引张应力场。最后探讨了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对华北引张应力场的影响。指出深部作用对华北引张应力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腾冲火山区地震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绍晋  龙晓帆 《地震研究》2000,23(2):172-178
通过对腾冲火山区强震和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制解分析,对火山区构造应力场方向空间分布,以及震源类型和破裂特征作了研究。利用腾冲火山区中小地震地震波资料,计算得到的地震震源处剪应力强度值,对火山区应力场强度或初始应力状态进行了研究。腾冲火山区构造庆力场主要为北北东-北东-北东东向,接近水平的压应力场。腾冲火山区凛环境剪应力场高值区所包围的低剪应力值分布区。腾冲火山区地震震源具有多种类型,震源破裂具有多种形  相似文献   

19.
利用数字化地震台网资料研究构造环境应力场,可以把原来仅限于使用震震级mb≥3.8的地震资料扩大到Mw=1.8,这样大大增加了对于目前地震活动性较弱地区地震资料的使用,加强了对于一些重点地区潜在危险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强震前应力场动态演变特征综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由地震记录 P波初至波符号求取的小震综合机制解资料 ,分析研究了华北地区 4次中强地震前震源区及其附近小震应力场的动态变化。结合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 ,综合归纳了中、强地震前震源区及附近应力场的动态演变特征 ,并尝试给出了小震综合机制解参数预报地震的判据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