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武汉东湖水柱沉降物有机碎屑碳测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沉淀采样器在东湖悬挂24小时采得沉淀物,作总颗粒有机碳分析;用显微镜计量出浮游植物活体体积及浮游动物活体的个体数。把两者换算成有机碳量,然后从总颗粒有机碳量与浮游生物活体碳量之差,求得颗粒有机碎屑碳量。1982年,测得东湖沉降物颗粒有机碎屑碳的沉降速率分别为18.65g·m~(-2)·a~(-1)(站Ⅰ)及23.03g·m~(-2)·a~(-1)(站Ⅱ)。直线迴归表明,沉降物中颗粒有机碎屑碳量与颗粒物量的线性相关很显著。  相似文献   

2.
龟足(Capitulum mitella Linnaeus)的食物组成可分为4 类, 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有机碎屑和无机颗粒。动物性食物主要以桡足类为主, 植物性食物主要以硅藻类为主, 有机碎屑在龟足的食物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龟足食物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在夏季最高, 冬季最低。小规格龟足主要摄食植物性食物和有机碎屑, 未见摄食动物性食物; 大规格龟足和中等规格的龟足的食性差异不大, 以桡足类和有机碎屑为主。龟足的摄食强度在8 月最强, 1 月、2 月和12 月最弱。龟足摄取食物的大小范围很广, 能够摄取包括2~2 130 μm 大小的食物。  相似文献   

3.
黄河水系河漫滩沉积物的碎屑矿物组成研究表明,主要支流和干流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组合基本相似,不同支流和干流不同河段的矿物含量不同,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规律。重矿物主要组合为不透明矿物-石榴子石-绿帘石-碳酸盐矿物和蚀变矿物。轻矿物的物源区指数难以可靠地反映黄河主要支流和干流不同河段碎屑矿物的物源差异;轻矿物成熟度指数在不同水系间的变化较复杂,中游沉积物低于上游与下游平原沉积物,它既体现沉积物物源的控制,又反映河流泥沙输运及沉积过程中的分选性差异。石榴石、不透明矿物及角闪石的含量变化主要反映悬浮泥沙的沉积分异程度以及不同水系的水动力强度。重矿物ZTR指数的区域分布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沉积物的物源区分布。重矿物分异指数F清晰地揭示出由于区域水动力强弱变化导致特征碎屑矿物组成的沉积分异,因而,可作为研究单物源河流沉积动力环境和碎屑矿物沉积分异程度的指标。总体上,黄河碎屑矿物的含量变化并不完全受物源控制,而更主要地反映季节性的河流水动力强度与沉积环境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碎屑矿物的重力分选作用,因此,在边缘海区运用碎屑矿物组成识别黄河入海物质的贡献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4.
龟足(Capitulum mitella Linnaeus)的食物组成可分为4类,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有机碎屑和无机颗粒。动物性食物主要以桡足类为主,植物性食物主要以硅藻类为主,有机碎屑在龟足的食物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龟足食物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小规格龟足主要摄食植物性食物和有机碎屑,未见摄食动物...  相似文献   

5.
武汉东湖颗粒有机碎屑碳、氮、磷的沉降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1984年,测定了东湖水柱总沉降颗粒有机物中的碳、氮、磷、叶绿素a含量和浮游动物数量,以及该湖浮游动、植物优势种的干重/湿重、C/N及C/P比值。利用所得数值计算出其颗粒有机碎屑的沉降速率。东湖这两年的颗粒有机碎屑的沉降速率[g/m~2·a),Ⅰ站分别为10.67与10.97(碳),2.15与2.68(氮)及0.29与0.30(磷);Ⅱ站分别为10.35与7.26(碳),2.17与1.12(氮)及0.22与0.16(磷)。与水柱浮游植物净生产量相比,这两年有机碎屑碳的沉降量,Ⅰ站仅占1.96%与2.39%,Ⅱ站占1.36%与0.93%。  相似文献   

6.
基于储层岩石学分析资料、重矿物测试等资料,借助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镜下观察,分析了乐东—陵水凹陷峡谷水道碎屑沉积物的物源。结果表明:(1)研究区碎屑颗粒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自西向东逐渐变好,石英颗粒表面机械碰撞痕常见且自西向东逐渐增多,说明碎屑颗粒来自西部物源且搬运距离较远;(2)重矿物组合特征揭示,黄流组峡谷水道受西部海南隆起和红河所控物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冲绳海槽南部作为冲绳海槽全新世以来沉积速率最快的区域,其沉积物记录了物源区、黑潮及东亚季风演化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碎屑锆石年代学,对冲绳海槽南部H4-S2孔沉积物开展了物源示踪研究.结合核密度估计图解(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累积年龄分布(Cumulative Age Distri...  相似文献   

8.
舟山海区几种藤壶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山海区五种藤壶的食性成分分析表明:其胃含物可分为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有机碎屑及无机颗粒四类。浮游动物以挠足类为主,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不同大小个体的藤壶摄食偏向有所差别:大个体藤壶较多地摄食大型的烧足类等浮游动物,而小个体藤壶较多地摄食小型的硅藻等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藤壶食物成分种类与其生活海区中的浮游生物种类相一致,并随海区中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而变化。通过测定发现,分布于外海的三角藤壶的食物颗粒度明显大于近海虾塘中的纹藤壶的食物颗粒度。  相似文献   

9.
武汉东湖生态系中浮游物的营养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工作主要探讨东湖水柱浮游物的颗粒有机物在营养结构上量的关系。定量测定武汉东湖浮游物的干重、无灰重及浮游动、植物生物量并进行相应的碳、氮、磷分析。1983和1984两年东湖浮游物总颗粒有机碳现存量(mg/m~3)分别为3993与2819(Ⅰ站),2958与1856(Ⅱ站);总颗粒有机氮为762与584(I站),565与369(Ⅱ站);总颗粒有机磷为105与56(Ⅰ站),59与37(Ⅱ站)。颗粒有机碎屑碳一般占浮游物总颗粒有机碳的50%,占浮游生物活体碳的61%—104%。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碳相比,有机碎屑碳是它的2—6倍。  相似文献   

10.
大弹涂鱼仔、稚、幼鱼消化系统的发育及其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颜开强  张其永 《海洋学报》1991,13(2):240-246
本文观察描述了人工培育的大弹涂鱼仔、稚鱼和早期幼鱼消化器官的发育过程,并对各发育阶段的食性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开口摄食期主要摄食微型颗粒有机碎屑;全长3.55mm以上,同时还援食桡足类无节幼体、桡足幼体及其成体;全长7.50mm以上,桡足类成体已取代有机碎屑而成为主要饵料。进入幼鱼期后,转变为摄食底栖硅藻为主,兼食桡足类和海泥中的有机碎屑。  相似文献   

11.
对渤海湾30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碎屑矿物进行分析,研究了矿物组合及含量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对物源和沉积动力环境的指示。渤海湾可划分为4个碎屑矿物物源分区:I黄河矿物区,受黄河碎屑控制,以高含量的黑云母、白云母、赤褐铁矿为主要特征,石英/长石成熟度最高;Ⅱ海河矿物区,受海河碎屑控制,以高含量的普通角闪石为主要特征,石英/长石成熟度中等;Ⅲ滦河矿物区,受滦河碎屑控制,以高含量的钛铁矿、石榴石为主要特征,石英/长石成熟度最低;Ⅳ渤海湾中部矿物区,为多物源供应。黄河碎屑物质的影响力最强,控制着渤海湾的整个南半部;滦河虽然输沙量远低于黄河,但滦河碎屑的影响力并不弱,控制着渤海湾的北部和东北部;海河碎屑物质的影响力较弱,仅局限在渤海湾西北部的海河口附近。水文动力环境影响了矿物组合含量的分布。Ⅰ-1区和Ⅲ-1区为波浪长期作用下的高能扰动环境;Ⅰ-2区和Ⅲ-2区为高速潮流环境;Ⅰ-3区和Ⅲ-3区为潮流减弱区易起动组分富集下的扰动环境;Ⅳ区为弱潮流影响下的平静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用箱式和重力活塞取样器获得的岩心中 ,浮冰碎屑成分和分布可以为重建北冰洋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洋流分布格局提供有用的信息。 2 0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有关北冰洋冰筏、沉积物组成和浮冰碎屑物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砾级范围内。 9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开始研究细粒的浮冰碎屑成分及其物源 ( >2 50μm或2 50~ 3 0 0μm)。由于冰川冰山所携带和沉积的主要是粗粒浮冰碎屑 ,所以本次研究的重点为大于 2 mm的砾级碎屑。在现今的北冰洋 ,控制海冰和冰川冰山运动的表层洋流主要是美亚海盆中顺时针波弗特涡流和欧亚海盆中东向的绕极漂流。Bischof和Dar…  相似文献   

13.
沉积物捕捉器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实践证明,沉积物捕捉器(Sediment trap)的应用对于化学海洋学和生物海洋学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进作用。早在1888年Agassiz就假设“来自表层的生物碎屑‘雨’饲养深海的生物”。大多数的海洋生物学家设想,有机碎屑“雨”是深海栖息者所需能量的逻辑来源,他们希望通过研究有机物碎屑,从而了解食物的垂直传递过程。海洋化学家同样也注意到许多元素、放射性核物质及化合物通过与碎屑组合,  相似文献   

14.
大叶藻碎屑作为刺参食物来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与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碎屑之间的营养关系, 将大叶藻碎屑与泥质沉积物按照一定的配比作为饵料投喂刺参, 测定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和排粪率。按照添加大叶藻碎屑比例的不同, 实验分为5 个处理组, 分别为ES0、ES10、ES20、ES40 和ES100, 大叶藻碎屑含量分别为0%, 10%, 20%, 40%和100%。结果表明, 饵料组成显著影响刺参的生长, 大叶藻碎屑与泥质沉积物混合物中的有机质含量为17%~20%, 水温为13~17℃, 刺参的生长效果较好, 最大特定生长率为1.54%/d, 最大排粪率为1.31g/(个· d)。海草床为刺参提供栖息地的同时, 大叶藻脱落腐败后的有机碎屑可以为刺参提供重要的食物来源, 这对于刺参的资源恢复和营养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湖冈西剖面全新世陆相沉积保存了区域水系调整的记录,对其进行物源示踪研究对了解全新世以来苏北盆地水系变迁、盆地演化以及我国东部陆海相互作用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建湖冈西剖面全新世以来的陆相沉积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龄测试,并将其与区域可能物源端元水系对比,结果表明:建湖冈西剖面沉积物碎屑锆石年龄分布较一致,主要表现为7组年龄区间:分别为200、200~350、350~550、700~1 100、1 300~1 600、1 700~2 100和2 400~2 600 Ma。长江、黄河、淮河及废黄河作为可能物源端元,其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差异。通过剖面与水系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的对比认为,自建湖地区成陆作用以来,该区域受到淮河流域的影响较大,废黄河对其有一定的影响,长江、黄河流域对该地区的物质贡献较少。  相似文献   

16.
碎屑锆石年代学常被用于示踪物源、重建源区古地理以及揭示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历史。分析和收集了台湾山溪性河流及大陆东南部中小河流的碎屑锆石U-Pb年龄,探究了山溪性中小河流碎屑锆石年代学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对东部海区沉积物源的示踪意义。河流碎屑锆石年龄组成与流域基岩性质比较研究揭示,大陆东南部中小河流碎屑锆石年代学与流域基岩所经历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应,而台湾山溪性小河流的碎屑锆石年代学与流域沉积岩的构造-沉积演化历史密切相关。中国东南部山溪性中小河流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揭示出三类不同的物源端元:(1)东南沿岸的小河流具有极高的燕山期锆石峰值;(2)东南部中等流域规模的河流以明显的加里东期锆石峰值为特征;(3)台湾西部山溪小河具有较高比例的前寒武纪锆石以及明显的晋宁期和吕梁期峰值年龄。这些物源端元特征的确立为今后示踪末次冰期阶段东海内陆架和台湾海峡的粗粒沉积物来源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胶州湾可溶态碳水化合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中含有大量可溶态和颗粒态有机物质,它们主要来源于海洋生物的分解、分泌产物以及浮游生物的尸骸、碎屑等,近岸海水则又有河流带入陆地的复杂有机物(包括人造有机物质)。大洋表层水的溶解有机碳浓度为0.6—1.0mgC/1,深层水为0.5mg C/1|左右。颗  相似文献   

18.
杭州湾表层沉积物碎屑矿物分布及物质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8年采自杭州湾内的232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碎屑矿物研究。结果表明,杭州湾沉积物中重矿物质量分数较低,平均为3.39%,重矿物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为主,富含云母类片状矿物,稳定矿物如钛铁矿、石榴子石、锆石、榍石等质量分数较低。轻矿物以石英、长石为主,绢云母为特征矿物,物源指示意义大。重矿物中优势矿物(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赤铁矿和褐铁矿以及特征片状矿物可以作为沉积物输送和扩散的指标,碎屑矿物分布特征表明杭州湾表层沉积物以长江输入为主,湾内南部沉积物中混有钱塘江及周边河流的输入物质,岛屿侵蚀产物对沉积物碎屑矿物组成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9.
海水中颗粒有机碳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水中颗粒有机物(POM)主要来自海洋浮游生物和其他动物的分解碎屑和排泄物。另外,还有经过在海水中,进行的溶解有机物(DOM)和POM之间的平衡而形成的POM。POM在海洋生物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研究海域生产力时DOM和POM含量的测定都是很重要的参数。通常以测定颗粒有机碳(POC)的含量作为POM的量度。关于海水POC,  相似文献   

20.
海水中颗粒态有机质是指悬浮于海洋中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微粒,一般以0.45微米孔径滤膜过滤来区分溶解态和颗粒态,截留在滤膜上的为颗粒态物质。近年来在测定有机质时,则多用孔径为1—2微米的玻璃纤维滤膜来收集。海水中颗粒态有机质以无生命的有机碎屑为主,活物质(如浮游生物)仅为极少量。有机碎屑主要为海洋环境中的自生物质,来自海洋生物代谢产物和死亡分解的产物,如生物体碎片、粪粒、淀粉粒等。外来颗粒有机污染物如木纤维、叶碎片、花粉粒等主要在河口近岸,除特殊地区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