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德仁 《地质论评》1948,13(Z2):255-257
(一)范围:本区西自汉阳琴断口起,东至武昌石灰洞止。在此东西延长约三十公里,南北仅三数公里之狭长地带内,计有美娘山, 黑山,龜山,蛇山,洪山,珞珈山,南王山,宝盖山,丁家山等高地。隐约相连,自成一构造单位。(二)构造:本区大致为一东西(北八十度西)走向之摺皱地带,每一背斜似均向南倒转,纵横方向皆有推移现象。因侵蚀甚深,地  相似文献   

2.
海洋山耸立於都庞岭之西,为全州、兴安、灌阳、恭城间之最高山,海拔一千五百公尺左右。二十九年多著者等乘研究湘南‘山’字型、五岭‘多’字型及新夏华式(Neocathysian)构造之便,曾一登其岭,并得机一窥该地之钨矿脉。当时所行  相似文献   

3.
景才瑞 《地质论评》1959,19(6):259-261
前言我国浙江省天目山地区保存有第四纪冰川遗迹一事,过去已为许多学者所提及。例如李四光早指出:“于天目山之北部千亩田等处,遇见U形谷,及其他曾经冰川剥削之地形,而漂砾之来自天目者,竟达孝丰城以北”。孙殿卿、徐煜坚也提到天目山确有第四纪冰川遗迹存在之事实。周廷儒等也肯定认为天目  相似文献   

4.
《地质论评》1948,13(Z2):286-287
西康高原东部之地貌已达壮年中期或晚期,宽谷缓山在在皆是。惟其中常有较高之山拔海达四千公尺以上。最高者如世界闻名之木雅唝噶山高达七千余公尺。在此高山中拔海五千公尺以上之区多有现代冰川,终年积雪不化。而在五千公尺以下四千公尺以上之区则常有第  相似文献   

5.
李四光 《地质论评》1940,5(3):171-184
第四紀冰川現象,在長江流域,首見於江西之廬山及安徽之黃山。此二山之上部,在在可見殘餘之冰窖、冰斗,U谷(?)類冰(?)地形;其中較爲明顯者,常在九百公尺以上。至於泥礫之展佈,則往往遠離山簏,時達十餘公里,連亘成弧形小邱;若非經流水衝洗,以致零亂,則一望而知其爲前磧。最前磧所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作者对於皖南十五处铁矿之野外观察及显微镜下研究,计有铜陵东南12里之铜官山,东北五十里之叶山,昌为之桃冲(荻港西北八里),白砂岭(桃冲东北约八里),大碴山(桃冲长龙山东北十五里),小碴山(大碴山之东),当涂东北二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民國念肆年七月六日,作者與清華大學研究生王植,自由東龍口乘軕西南行七十餘里,抵山東招遠玲瓏山老金廠。八,九,十,十一,四日,承山東建設廳李公前張德如雨先生之介紹,得玲瓏山金礦局李智廣宋紹文雨先生之招待,參觀玲瓏山,九曲水  相似文献   

8.
论江西“鸣山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恒 《地质科学》1975,10(1):49-55
“鸣山层”一名为刘季辰(1925)所命名,标准地点在江西乐平西南七公里之鸣山,当时定其时代为石炭纪。此后黄汲清、高平等采到Lyttonia而将其时代改为晚二迭世。自此“鸣山层”一名在江西被广泛采用,甚至邻省亦有采用者。  相似文献   

9.
胡伯素 《地质论评》1940,5(5):385-390
引言金剛石在我國產地頗少,山東膠縣之七寶山聞有之,山東臨沂與浙江臨海之黃巖,則曾發現黑金剛石,然爲量亦甚微。湖南沿沅水自沅陵柳林(氵义)而下,可考之金剛石產地甚多,如界首以下桃源境内之撐角洲、羅家灣,高頭驛、茯苓溪(亦在桃  相似文献   

10.
书报述评     
本文論範,係就整个造山運動之過程中,自大地槽之沉積始,经掀起剥蝕,造成坵陵狀山形为止。在地殼表面造成不同之沉積物,在山脈之基底部,因侵入岩之活動,生成各種變质  相似文献   

11.
下花园山字型构造位于河北省下花园镇以南。山峰矗立的鸡鸣山乃是该山字型构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字型构造规模较小,西自磁炮窑以西,往东经夏家沟、青寺、棘针屯,跨洋河继经鸡鸣山,止干西黄社、盆窑以西,全长8~9公里。北起下花园电厂,南迄棘针屯之南4公里余,为一弧顶大致向南凸出的山字型构造(图1)。   相似文献   

12.
大青山为陰山山脈之一部份,在呼和浩特、包頭之北,距京包鐵路綫約十餘華里,为東西走向之山脈,區域內之地層系統可分为以下幾種,玆自老而新約略介紹如下: (一) 太古代桑乾系變質岩,为本區最老地層,分佈於大青山之南部,山石榴子石黑雲母片麻岩、花崗片麻岩、角閃岩及石英岩等所組成。  相似文献   

13.
彝族爱山,而且爱大山高山。山不高不住,山不大也不住。于是,大西南的高寒山区或半山区,便有一寨寨的彝村镶嵌在大地和白云之间。说彝族是山的民族,其实并不过分。云贵高原上除了山还是山,山上有彝族,有彝族就有地,有地就有玉米、土豆、大麦、小麦、高粱、荞麦、红稗和蔬菜,其中最普遍的是玉米,因而,彝族又有玉米人之称。  相似文献   

14.
木区位于太行山背斜之东翼,为山西地台背斜的組成部份。根据近年来地質部之物探证明,本区之东侧有一南北向之深大拗陷存在。在大地构造上本区是处于地台之边緣,对火成岩的侵入及与之有关的金属矿床的生成,是一有利的地带。一、區域地質簡述  相似文献   

15.
書報述評     
一地質地文構造甯鎭山脈地質 書爲李毓堯李捷朱森合著 國立中央研究院地質學研究所印行附甯鎭山脈地質圖一册共十輻本著第一篇曰系統地質,實即本境地質之重要結論也。第二篇曰區域地質,内分三章:第一章爲甯鎭弧形山脈西段地質,調  相似文献   

16.
陈国达 《地质论评》1943,8(Z1):150-152
此幕造山运动之存在,系以中石炭纪梓山煤系前之不整合为代表,梓山煤系原为王绍文立名,时期定作石炭纪,惟因缺化石证明,後人多将之归入二叠纪,视作乐平煤系。至一九三  相似文献   

17.
李捷  張文佑 《地质论评》1937,2(2):141-146
女山舊名玉環山,以其狀似指環故名。位於安徽盱眙縣西境,居明光車站北七十里。孤立於女山湖之東岸,臨近入淮之口。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造山类型—江苏南部茅山叠覆造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学思  胡连英 《江苏地质》1996,20(4):211-216
褶皱造山,推覆造山,火山造山,断块造山等造山类型已屡人们所认识。江苏南部茅山等地存在一种新的造山类型滑覆叠置造山,简称叠覆造山,其概念是:构成原始山体的岩片沿其底部拆离面滑移,并脱离母体叠覆于异地低洼处形成新的山体,多个岩片可依次滑覆呈反序叠置。以茅山叠覆造山为例,论述了叠覆造山的特征,构造要素,形成机制及叠覆构造与推覆构造之区别  相似文献   

19.
江西之鸣山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平 《地质论评》1941,6(Z2):231-236
鸣山位于乐平之西十里,山麓为鄱乐煤矿公司矿井所在。民国十四年,刘季辰氏调查鄱乐煤矿,将鸣山所见岩层定名为鸣山层,其纪载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宋叔和 《地质论评》1949,14(Z1):31-39
白银厂位於皋兰之北偏东相距约110公里,靖远之西北,相距约50公里。白银厂坐落於走向西北东南宋家梁山之阴,山之全体,为岭谷相问,海拔平均约2500公尺之状年期地形,矿区附近则地势缓和,与地层走向一致之山脊,如柝腰山,羚羊山,火焰山等,平均海拔已仅2200公尺上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