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05年金塔绿洲的湍流资料分析了金塔绿洲农田下垫面上温度和湿度的非相似性。结果表明,低层风速较小和高层风速介于2~4m·s^(-1)时,温度和湿度标量的相似性较大,且温湿度的相似性随稳定度向近中性条件偏移而减小;R_(Tq)(n)和λ_((n))分别在频率域10^(-2)相似文献   

2.
利用"古浪非均匀近地层观测试验"数据,分析地表热通量不同算法对地表能量不闭合的影响,估算中国西北干旱区农田下垫面的植被光合作用、空气热储存、生物量储热和垂直平流输送,并且分析其对干旱区农田下垫面夏季地表能量不平衡的补偿。结果表明:干旱区农田植被光合作用平均日变化最大值达9.9 W·m~(-2),空气热储存平均日变化最大值达10.6 W·m~(-2),生物量储热平均日变化最大值达32.4 W·m~(-2),垂直平流输送平均日变化最大值达22.9 W·m~(-2);各补偿项对地表能量闭合度分别提高2%、1%、2%和6%;在能量平衡方程中引入这4项后地表能量平衡闭合度由79%提升到90%。植被光合作用、空气热储存、生物量储热和垂直平流输送对干旱区农田地表能量不闭合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草甸下垫面湍流强度相似性关系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9,他引:29  
利用“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GAME/Tibet)”1998年加强期(IOP)的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草甸下垫面上的无量纲风速、温度及湿度方差相似性,并与HEIFE戈壁沙漠和绿洲及海洋下垫面作了比较,得到了一些有关青藏高原草甸下垫面上动力及热力学参数的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金塔绿洲小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使用美国NCAR新版MM5V3.6非静力平衡模式,采用三重嵌套的降尺度方法,模拟研究了夏季金塔绿洲小气候效应特征。绿洲的存在改变了沙漠地区原有的环流结构和湿度分布;绿洲边界层低,沙漠边界层较高,绿洲较低的边界层结构实际上是一个保护层,使得绿洲大气中水分保存在较低边界层中,对绿洲生态系统的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绿洲地区感热通量小,潜热通量大;沙漠地区感热通量大,潜热通量小。通过能量和水分的非均匀分布驱动了绿洲环流,使沙漠区域产生上升气流,绿洲区域产生下沉气流。  相似文献   

5.
金塔绿洲地表特征参数遥感反演研究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TM影像是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携带的专题绘图仪(Thematic Mapper,TM)扫描计获取的遥感图像,近年来,该数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使用Landsat-5TM数据推算了金塔地区的地表参数,包括标准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修正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植被覆盖度、地表反射率及地表温度。并将地表反射率、地表温度的反演值与观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表温度反演结果的相对误差在9%以内,地表反射率反演结果的相对误差在8%以内。  相似文献   

6.
夏季金塔绿洲冷岛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金塔绿洲2003年7月31日~8月2日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金塔绿洲的温、湿、气压、风场演变。结果表明,绿洲上白天为湿冷中心,气压场表现为低层(850hPa)高压,高层(700hPa)低压。受背景场影响,温、湿、气压中心偏离绿洲中心,风场向背景风的垂直向辐散。但绿洲上的感热和潜热场形状不受背景风场影响,不产生变形、偏离,同绿洲形状重合。  相似文献   

7.
金塔绿洲湍流资料的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试验”2005年绿洲、 戈壁点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三种坐标旋转方案对摩擦速度、 感热、 潜热以及非定常性检验与湍流积分统计性检验的影响, 对两种非定常检验方法进行了比较, 并对通量资料进行了总体的质量控制和分级。结果表明: 三种坐标旋转方案对摩擦速度、 感热、 潜热通量以及非定常性检验与湍流积分统计性检验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与坐标旋转方案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种非定常性检验方法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 这种不一致性的产生不仅与两种NS检验方法有关, 也可能与湍流测定成分随时间、 天气条件或测定点相对于气象条件的变化以及与观测仪器本身有关。归一化标准差随稳定度的变化基本满足“1/3次方规律”或“-1/3次方规律”, 但坐标旋转方案不同, 归一化标准差与稳定度的拟合关系不同, 其差异在于三种坐标旋转方案对平均垂直速度的处理方法以及平均水平风的选择上。整体分级后各级资料所占百分比要明显低于任一个单独检验的各级资料所占百分比, 非理想的观测值多出现在夜间以及日出日落前后。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尺度模式MM5,模拟研究了晴天时不同背景风场作用下的不同绿洲冷岛效应的三个个例。模拟结果显示,在背景风较强时,绿洲向四周辐散的风场不易形成,但是冷中心依然存在,只是中心会被环境风场吹离绿洲,而后再逐渐生成;或有时仅生成向背景风垂直方向辐散的风场。在背景风相对较弱时,可清楚地看到绿洲风场逐渐形成及衰退的演变,环境风场与同它反向的辐散绿洲风间的交界是次序进退的。对于不同个例,温度场和湿度场同风场的配合也不太一致。  相似文献   

9.
韩博  吕世华  奥银焕 《高原气象》2011,30(6):1462-1471
利用2005年6月27日~7月4日金塔绿洲地表及0.40m土壤温度观测资料作为边界条件,结合一维土壤热传导方程计算了该时段0.05,0.10和0.20m深处的土壤温度。通过比较同时段观测值与计算值的观测,发现0.05m深处的土壤温度计算值与观测值的差异最大。结果表明,在方程中只需简单考虑浅层土壤蒸发/凝结过程,便可以使...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替换了模式第三重嵌套模拟域中金塔绿洲及周围地区与实际不符的植被类型,对2004年7月5日金塔绿洲效应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白天绿洲是一冷源,这一现象可维持到3000m左右,临近地面沙漠绿洲温差最大,冷中心强度由低层向高层逐渐减弱;气压距平场低层为沙漠低,绿洲高,较高层则反之,转变发生在1300m。低层绿洲风盛行,随高度增加,辐散风渐弱;750hPa以上转为以背景风为主,存在向绿洲中心辐合的趋势;距平风场低层为辐散风,高层为辐合风,绿洲中部风速较小,越远离风场辐散(辐合)中心,风速越大;沙漠上为上升气流,绿洲基本上全为下沉运动所控制,但剖面图上显示绿洲上并不是只有一个闭合中心,且绿洲上、下沉运动的顶部高度也不一致,绿洲中心最低,两侧逐渐增高。最大下沉运动出现在绿洲边缘;绿洲低层分布着强度均匀的辐散区,而沙漠上则为零散辐合区,750hPa辐合区开始侵入绿洲,700hPa时绿洲基本为辐合区,绿洲边缘辐合最强,沙漠以辐散为主,分布少许辐合中心。比湿同湿位温具有相似特征,在一定高度以上,在下沉气流的作用和西风背景场的影响下等值线形成低槽形状,低槽中心从高层向低层、由西向东偏移。  相似文献   

11.
卫星遥感结合数值模式估算金塔绿洲非均匀地表能量通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宪红  吕世华 《高原气象》2012,31(4):910-919
针对遥感在面上计算的特点,将模式模拟的气象要素区域分布替代以往使用的单点观测值作为遥感估算蒸散发模型的初始场,引入到SEBS(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模型中,利用EOS/MODIS遥感资料对金塔绿洲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能量通量进行了估算。对比估算结果与实测值表明,引入数值模拟结果后,绿洲地表感热通量的估算误差平均减小了5.8%,潜热通量的误差平均减小了5.5%,说明数值模拟结果的引入比较成功。通过分析地表通量的区域分布特征表明,数值模拟结果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细致地刻画了荒漠绿洲能量平衡的分布特征,在戈壁荒漠地区,潜热通量非常小,而绿洲集中的地区及水库附近出现了潜热通量的极大值。  相似文献   

12.
WRF模式对金塔绿洲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NCAR中心的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WRF,对金塔绿洲的温度场、环流场、能量场的结构及其日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非均匀下垫面上绿洲和戈壁的近地面温度、风场、净辐射、感热和潜热等要素的变化特征及日变化规律,较为完整地呈现出绿洲冷岛效应,模拟的近地面风向和观测值吻合较好。通过对能量场的时空分析,发现下垫面的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壤湿度对绿洲白天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和净辐射等有很大影响,绿洲白天净辐射峰值比戈壁大,潜热通量比感热通量大;白天大气向地面传输热量,绿洲地表获得的热通量大;而夜间地表向上传递热量,绿洲释放的热通量比戈壁大。更加细致地研究这些现象对深入了解绿洲气候的形成和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MODIS数据的金塔绿洲地表温度反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坚  孟宪红  吕世华 《高原气象》2009,28(3):523-529
地表温度(LST)是气象、水文、生态等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对MODIS数据的分裂窗算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利用MODIS数据计算反演了地表温度所需的关键参数:大气透过率和地表比辐射率,然后运用分裂窗算法反演了金塔绿洲地区的地表温度,并与地面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方法能获得较合理的地表温度,符合金塔绿洲的实际地表状况.  相似文献   

14.
夏季金塔绿洲与沙漠次级环流近地层风场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2004年6~8月在甘肃省酒泉金塔地区进行的“绿洲-沙漠能量和水分循环的野外观测试验”的风场资料,分析了该地区两种不同的绿洲沙漠低层风场结构。结果表明:绿洲沙漠的温差效应可以激发绿洲和沙漠间的次级环流,在白天绿洲沙漠边缘低层是辐散气流,夜间表现为辐合气流;在大背景风场较强的情况下,在背景风场风向方向上局地环流被掩盖,而其它方向上局地环流占主导地位;大背景风场处于转换期,如西风转东风时,当西风削弱。而东风还没有产生时,绿洲地区背景风场很小,绿洲沙漠环流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金塔绿洲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0,他引:10  
安兴琴  吕世华 《高原气象》2004,23(2):200-207
利用美国NCAR中心的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Model),对金塔绿洲的环流场、温度场及湿度场结构及其日变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模拟研究,WRF模式很好地模拟出了绿洲一沙漠环流的日变化特征和这种局地热力环流的空间结构,模拟再现了绿洲“冷岛效应”和邻近绿洲的沙漠“逆湿”等边界层特征.模拟还发州了白天绿洲湿度场“凹型槽,,式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复杂地形下高分辨率边界层数值模式BLASIUS,基于"绿洲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能量水分交换和边界层过程观测与理论研究"实验期间的观测资料,通过一系列的理想数值试验,探讨了沙漠与绿洲间地表温差、浮力频率以及背景风速对绿洲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洲与沙漠间地表温差的增大对金塔绿洲上空"冷岛效应"和"湿岛效应"的增强作用主要表现在500 m高度以下,使得"冷岛"的宽度增加,"湿岛"的高度降低,且对"湿岛效应"的影响较"冷岛效应"滞后约1 h;增大浮力频率,绿洲上空的上升气流增多,1.5 km高度以上沙漠与绿洲过渡带的垂直速度增大;增大背景风速,绿洲与沙漠间的垂直环流的对称性减弱,环流中心的高度降低、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17.
地表能量平衡是地-气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随着涡旋相关技术在物质传输和能量交换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如何评价其观测数据的可信度则变得尤为重要。利用成都平原温江大气边界层观测站2008年观测资料,分析了农田下垫面上能量收支各分量和辐射平衡各分量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并运用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线性回归方法和能量平衡比率(Energy Balance Ratio,EBR)方法对湍流通量(感热与潜热通量之和)与有效能量(净辐射与地表土壤热通量之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下垫面非均匀性的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美国大气科学中心GENESIS模式中的陆面过程方案,我们在一个全球大气模式网格尺度范围内,研究了来自非均匀下垫面的水汽,能量等通量。基于3种不同的模拟下垫面非均匀性的方法,即马赛克法、混合法以及显式次网格法,我们设计了4种不同的试验。模拟结果表明,3种方法计算出的结果有很大的不同: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差异达4%;感热通量达12%;潜热通量达66%;土壤水分可达30%。这一结果说明有必要用实测数据来检验不同的模拟下垫面非均匀性的方法以及用区域气候模式来模拟下垫面的非均匀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RAMS,模拟了金塔绿洲南部边缘面积约为6 km2的小水库(解放村水库)夏季晴天的水文气象效应。结果表明:金塔绿洲附近的解放村水库面积虽然很小,但水库水体具有比较明显的暖湖、冷湖和湿岛效应,且有明显的湖风出现。敏感性试验表明水库水体总的作用是冷却作用,最大降温幅度为2.2℃;水库水体对风场有加速作用,最大增幅为1.4 m.s-1;水库水汽的影响高度能达到650 m左右,下风岸影响的最大距离约为3 km,上风岸约为300 m。  相似文献   

20.
非均匀下垫面湍流通量观测的印痕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彭谷亮  刘绍民  蔡旭晖 《大气科学》2008,32(5):1064-1070
利用2005年在北京昌平区小汤山开展的非均匀下垫面观测实验的观测数据,分别处理了涡旋相关法和大孔径闪烁仪LAS测得的感热通量,并运用印痕模型对数据进行“源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复杂地表上,涡旋相关的测量值由于混杂了其他下垫面的通量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其观测区域的湍流特征,存在着观测误差。而LAS观测出现的低估问题则与掺混高度和“源区”有关。通过用印痕方法进行数据订正后,以上问题均得到很好的改善,订正结果与LAS观测通量的线性关系良好,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9。实验结果验证了印痕模型在非均匀下垫面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